浅谈和声听觉的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合唱音准训练的五个有效方法作者:朱佳星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9年第09期合唱能启迪心智、净化心灵,是一种集体性的声音艺术表现形式,合唱中和谐、统一、干净的声音给人以美的享受。
近几年,各级各类学校大力开展合唱活动,各种合唱比赛屡见不鲜,合唱呈蓬勃发展之势。
笔者所在的学校近几年也开展了合唱活动,但在合唱训练中常发现:(1)合唱中,单声部旋律演唱时低音下不来;(2)合唱中,单声部旋律演唱时高音上不去;(3)声部之间配合不默契,和声效果不好;(4)合唱中出現杂音,声音不够纯净;(5)合唱声音干瘪,不够弹性,缺乏应有的色彩等音准的问题。
著名合唱指挥家杨鸿年先生说过:“没有良好的音准,其他一切都谈不上。
”针对这些音准问题,笔者总结出五个合唱音准训练方法,行之有效。
一、胸声训练——解决演唱时低音下不来的问题胸声是歌唱的基础,是核心,也是关键。
胸声训练就是用感受胸腔的振动来找到低音的训练。
胸声的练习原则要用中低音来练习,也就是说,胸声训练比较容易练出松通有厚度的中低音,这也是由声音的特性决定的:只有胸腔共鸣才能发出厚重的低音。
合唱团的学生都是经老师挑选进入合唱团的,具备唱歌的条件,但大部分学生没进行过声乐专业的训练,更不懂得专业的发声方法,必须从专业的发声方法胸声训练开始,找到声带闭合、胸部支点的感觉进行正确的歌唱。
如在刚开始排练二声部F调《山楂树》低声部,当唱到小字组A音时,学生声音出现白或者出不来声音,这时笔者是这样做的:(1)用说话的感觉先找到声带闭合,以e、i等音练习;(2)在声带闭合良好的基础上,逐步找胸部支点的感觉;(3)练习o,再练习u,体会喉头稳定向下的力量,喉咙的扩张打开;(4)用较小的气息和音量发e,u等音,体会声带边缘震动;通过以上四个步骤的训练,学生找到了低音。
在教会学生用正确的胸声训练找到声带闭合的发声后,针对合唱团学生大部分零基础的实际情况,笔者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跟着钢琴,结合胸声训练二度、三度、四度、五度、六度、七度、八度音程以及半音阶的构唱,在慢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找到各音程之间的距离感,形成一定的音准概念。
盘点四个合唱的简单训练方法盘点四个合唱的简单训练方法合唱的一些简单训练方法有哪些?下面是介绍合唱的一些简单训练方法,欢迎阅读参考!一、合唱的技能训练1.歌唱的站姿在合唱训练中,站姿直接影响了歌唱时呼吸的通畅,发声的正确与否。
正确的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合唱训练时一般采取站立的姿势。
首先,整个状态要挺拔,精神焕发,胸要挺而松弛,双手放松下垂于两侧,两脚成外八字形分开,宽度与两肩相平,重心向前,脖子向上伸,两眼平视前方,面带微笑。
如果唱歌的姿势僵直或懒散,会造成呼吸错误,加重声带负担,发不出好声音,长此下去,还必然形成错误的发声方法。
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培养合唱队员保持正确的姿势。
2.歌唱的气息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现代专家也曾论述:“不会呼吸的人就不会唱歌,歌唱的原动力是气息。
”可见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气息的过程实际上包括吸气、保持、呼出三个部分。
在训练过程中,主要采用如“闻花香”“吹蜡烛”“学狗喘”这种形象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是怎样吸气的,再把吸进的气息保持好,发出“S”音慢慢将气息吐出。
这样反复练习,如果合唱队员的气息非常流畅,控制能力很强的话,那么各种合唱表现手法就均能完成,同时音乐演绎将会非常流畅,自然和舒展,是合唱团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3.歌唱的发声方法发声是歌唱的基础,是唱好歌曲的基本功。
在未经训练时,学生都是属于原始的音色。
在训练时,先采用哼鸣练闭口音的办法,要求学生模仿打哈欠时的口腔状态,上下唇轻轻闭合,轻声唱“M”,从c1―a1以半音阶的形式向上爬,然后往下,体会声音是从额头正中偏下方出来的,造成一种感觉上的高位置。
把闭口哼鸣练好后再练开口音,音量上先弱后强,可以采用“微声唱法”练习长音,再练短音和弹跳音。
“微声唱法”是在深气息喉咙打开的基础上,提上颚,放下巴,舌尖抵下牙,保持一种打哈欠的状态,先用微小的假声轻轻地唱,找到鼻腔后而过的鼻腔共鸣,送入头腔共鸣,保持并延续这种感觉唱“a”。
无伴奏合唱的训练技巧以下是一些无伴奏合唱的训练技巧,帮助合唱团员掌握这种形式。
1.声部分组练习:无伴奏合唱需要每个声部都能独立地演唱出旋律和和声。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以进行声部分组练习。
将同一声部的合唱团员分成小组,让他们在指挥的带领下分别练习各自的声部线条。
这样可以帮助合唱团员加深对自己声部的理解,并且更好地掌握和声的技巧。
2.节奏练习:良好的节奏感是无伴奏合唱的基础,合唱团员要能够准确地掌握每个音符的时长和间隔。
可以使用节奏练习的应用程序或节奏练习的专业软件来帮助合唱团员训练节奏感,或者找一位专业的节奏教师指导。
开始时可以使用简单的节奏模式,逐渐增加难度,让合唱团员适应复杂的节奏。
3.清晰发音:无伴奏合唱强调清晰的发音和发声方式。
合唱团员可以进行一些发声练习,例如吐字练习、发音练习等。
这些练习有助于培养合唱团员的声音技巧和发音准确性,使演唱更加清晰。
4.听觉训练:无伴奏合唱要求合唱团员能够准确地听到并演唱出各个声部的旋律线条。
进行一些听觉训练,例如唱出给定旋律的和声进行,或者用声部音调来打鼓等练习,帮助合唱团员锻炼听音辨音的能力。
5.合唱团的定位和平衡:无伴奏合唱没有伴奏音乐,几个声部需要依靠彼此的声音来找到位置和保持平衡。
合唱团员可以进行一些合唱团的定位和平衡练习,例如通过反向或者断断续续唱出声部线条来训练。
6.多声部和声练习:无伴奏合唱的和声非常重要。
合唱团员要熟悉不同音符之间的音程关系,和弦的声部分布等。
进行一些多声部和声练习,例如对位练习、和弦分解练习等,可以帮助合唱团员更好地理解和声的结构和运用。
7.音乐理论学习:无伴奏合唱需要合唱团员对音乐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合唱团员可以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例如音符、音程、调式等,以便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结构和表达。
通过以上的训练技巧,合唱团员可以提高无伴奏合唱的技巧和素养,更好地演绎无伴奏合唱作品。
合唱团需要每个团员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以最佳状态完成演唱。
浅谈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作者:冯雪杰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3年第11期童声是人声中最美好的声音之一,而合唱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熏陶作用。
优美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引导小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还能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其喜爱音乐的兴趣,使他们体验人声的无穷魅力,得到情感的满足,受到美的熏陶。
现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一、姿势的培养训练唱歌讲究姿势,正确的姿势是唱歌发声的基础,它对唱歌的呼吸能否通畅、唱歌的发声能否正确有直接的影响。
训练中,笔者会要求学生站立时身体自然挺直,全身保持松弛,面部表情自然,双肩下垂,双脚稍微分开,双眼平视,上胸敞开,小腹微微收拢,重心靠前,不要全部放在脚跟上,为了减少和避免疲劳,两脚可以轮换支撑重心。
训练过程中,笔者时刻注意培养学生保持正确姿势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从进入合唱团开始就养成正确的唱歌姿势。
二、呼吸训练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没有正确的呼吸,就得不到良好的气息支持,也就难以获得好的歌唱声音。
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采用了“脚踏地,收小腹,嘴出气”这九字口诀:吸气时,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两脚站稳,胸部挺起而不僵,小腹收拢,双肩自然下垂,打开口腔,提起软腭与眉毛,两肋与腹部扩张,空气从口鼻自然呼入,不能过满;呼气时,努力将气息控制在腰部周围,慢慢地、均匀地、有控制地呼出,感觉是在吹蜡烛一样,不能让火苗左右晃动,并且保持吸气时的感觉。
在教学实践中,给小学生上声乐课时,笔者起初曾只教给学生呼吸要领,让他们不断练习,但是效果不佳,多数学生不能领会。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运用了生活中许多生动自然的形象,如闻花时的呼吸,在搬重物之前的吸气,与歌唱时的吸气方法是一样的,并让学生通过搬动钢琴来体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气息支持在腰围”的感觉。
这样,学生很快理解了要领,并且能够做得很好。
三、声音的训练童声是美好的、纯洁的,是任何其他声音都无法替代的。
听音训练(1)一般意义上的听音训练包括哪些内容?这里所说的听音训练是从技能技巧角度来概括的听觉训练。
包括:①音阶的构唱与听辨:包括自然、和声、旋律大小调及民族调式各类音阶的构唱与听辨。
②音程的构唱与听辨。
单、复音程范围内的各种自然音程、和声调式特性音程的构唱与听辨,可以旋律音程和单个的和声音程、调内、非调内和声音程连接等形式出现。
③和弦的构唱与听辨。
各类原位、转位三和弦、七和弦构唱与听辨,分为单个和弦听辨和调内、非调内三、四部和声连接两种形式。
④节奏听记,包含各种常规节奏、连音符、切分音的各种拍子、单二声部的六――十小节节奏听记。
⑤旋律片段听记:高、中、低音谱号下含有各种调式、拍子、升降号的单声部、简单二声部的旋律短句听记。
此外,听觉训练还包括音乐作品中各种使用乐器音色的听辨,调式、曲式结构的听辨等,在这里我们不过多讨论。
(2)听音训练中应注意哪些问题?①构唱与听音的紧密结合,构唱在先,形成听觉印象和准的音高概念,再听辨。
②对于有绝对音高听觉的人要多注意掌握、和弦的结构,重视音响色彩感觉及和声、调式功能听辨力的培养;固定音高较差但对音高感好的人要多练习利用参考音听辨固定音高。
③听音训练更要注意循序渐进,多用比较式的方法。
如:和弦和其本身结构内的音程的比较;音程的原位形式与转位形式音响效果的比较;同性质、音响效果相似的音程、和弦音响效果的比较;不同性质、音响效果反差大的音程、和弦间的比较等。
练习可以改错,构唱多种形式出现。
(3)如何构唱听辨音阶?(略)(4)如何构唱音程?构唱音程可与音阶构唱相结合,除大小二度音程外,其他音程的构唱都可通过搭桥法来进行,例如:旋律五度音程,多以三度搭桥法或以转位法用纯四度来练习纯五度构唱。
如对广音程的构唱音准掌握不好可将所构唱的音程尽量采取二三度叠加的搭桥形式如大七度构唱。
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复音程的构唱。
(5)如何听辨音程?音程听辨是听音训练的基础,对于和弦、旋律以及复调的听记有着重要意义。
浅谈童声合唱训练方法【摘要】童声合唱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它愈来愈被人们所喜爱。
童声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但是,如何搞好童声合唱?如何使童声合唱朝着一个正确的、科学的方向发展呢?下面从我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谈谈几点童声合唱训练的方法。
【关键词】童声合唱训练方法合唱是一种集体的艺术活动,一般有16~60人参与,即用集体的声音来表达共同的音乐内涵与意境,创造整体的艺术效果。
童声合唱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和谐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而且在培养青少年学生对音乐的初步鉴赏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进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童声合唱曲目的筛选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合唱成功的良好开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选择了一首好的并且合适的作品。
因此,参加合唱比赛正确选择曲目是很关键的。
我在选择曲目上考虑比较多,也请教了相当优秀的合唱教师。
曲目选得浅显易唱,又感觉太简单;曲目选择难度太大,学生的基础不好,又不能很好地演绎作品的艺术性。
所以,我只能选择既不能太简单又不太难的作品,刚好适合学生演唱水平的歌曲。
然后把四个声部的五线谱曲子翻译成简谱曲子,便于学生的演唱。
二、呼吸的训练歌唱离不开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是歌唱的支持力,我在给学生们训练呼吸时,不再向学生过度强调什么是胸式呼吸,什么是腹式呼吸等理论,而是应用了一些生动而形象的比喻去让他们体会,并加入了一些肢体运动,例如,用双手插住腰部、鼻子深深吸气,让学生想象眼前有一束很新鲜的鲜花 (能让学生明显感受腰部的膨胀感),屏住呼吸,再慢慢地呼气,做到慢而长。
呼气时提醒学生小腹的肌肉有控制地向内收缩,感觉犹如抬重的东西时那样的感觉。
有时也可让两位同学相互叉腰来感受并体验呼吸的感觉,达到横隔膜气息的练习等。
这让学生感到既有趣又利于学习的掌握。
试析钢琴教学中的听觉训练摘要:本文对钢琴教学中的内心听觉的训练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具体训练步骤和要求,以达到提高学生在钢琴弹奏中更好地表现音乐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钢琴教学听觉训练钢琴弹奏艺术教育越来越被大众所重视,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一部分,在整个艺术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钢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一直深受广音乐爱好者及学生、家长的青睐。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注重学习者对钢琴音乐内涵的领会,加强学习者对作品的领悟能力及内心感觉的培养,这一点笔者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一、钢琴教学中听觉培养的重要性大家知道,钢琴弹奏的同时要顾及很多方面的因素,音准、节奏、力度、速度、技巧难度的完成、风格的把握由于其难度大,技巧复杂,大量的技能训练必不可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技能训练就是钢琴学习的最终目标。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视谱、节奏、速度、熟练等问题,却忽视声音的质量,无法听到自己弹奏的音乐内容,总是达不到理想的演奏效果。
美国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
教师通过示范、对比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形象,然后让学生仔细倾听自己和老师弹的有什么不同,有哪些不足需要改善,下去再多多练习。
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多听多看音像资料来促进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二、钢琴教学中的内心听觉训练过程钢琴教学中的内心听觉训练分以下几个阶段。
(一)聆听音乐音乐听觉的训练,聆听音乐是培养内心听觉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里需有要提到的是,许多中国钢琴独奏曲模仿民乐风格,例如: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三乐章,就片段模仿琵琶演奏效果,钢琴曲《绣金匾》,许多地方模仿扬琴的效果,钢琴曲《梁祝》模仿多种民乐、打击乐效果等等,体现中国的民族气韵;许多外国钢琴曲几乎也是交响化,如:钢琴曲《邀舞》,有单一乐器音色,也有乐器组合音色。
内心听觉中千变万化的色彩效果,来自于多听交响乐,这是获得良好音乐感知的关键,在听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音乐基本语言要素,构成作品特定而丰富的内涵、形式、场景和画面,只有这样,大脑里才有丰富的音色想象力。
浅谈和声听觉的训练
和声听觉是指和声音程、和弦、和声连接的听觉感知、分辨和分析能力。
要求学习者能从声音的纵向结构上分清各类音程、和弦原位与转位的性质和听觉特点,以及横向机构上掌握调内音程连接、调内和弦连接、四声部和声进行的听觉特点与规律,为理解、鉴赏和创作多声音乐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
一、训练内容的科学组合
1.横向的训练进程
钢琴音乐听觉训练要求掌握的音程包括:自然调式中的所有音程(自然音程)和和声调式中的特性音程(增二、减六、增五、减四度)。
和弦包括:大三、小三、增三、减三、大小六(属七)、小小六等和弦的原位和转位。
训练的进程按音程的最小的音程,结构简单,较易掌握。
然后依次是打、小三度;纯四、纯五、纯一、纯八度;大、小三和弦原位;三全音;减三和弦;大、小六度;大六、小六、减六、大四六、小四六、减四六和弦;大、小七度;大小七、小小七和弦原位及转位;增二、减二、增五、减四度;增三和弦。
和弦的引入依据所包含的音程,结合音程的训练进程,与之穿插进行。
2.纵向的训练进程
纵向上的训练进程是指每一个训练单元(如大、小二度等)所应包括的训练内容的安排。
(1)掌握音程与和弦的结构和音调、音响特点。
根据认知心理
学的原理,和声听觉训练必须先准确地感知音程与和弦。
这就要求我们训练时,先要从理论上熟悉音程和和弦的结构,明确音准要求,了解各种音程和和弦的音调特点和音响效果。
每个音程和和弦都有自己的特点,先在理论上熟悉它们的结构特征,卸掉认识上的负担后,才能分门别类地集中注意力与它们的音响效果,尽快地掌握它们的听觉特点和表现内涵。
具体操作时应注意理论分析讲解与听觉感知结合进行。
(2)构唱练习。
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音准要求。
②调内模进练习(可结合各种节拍、节奏训练)。
③结合调内音级或级数构唱。
④指定某个音作根音或冠音构唱音程,指定某个音作根音、三音、五音构唱和弦。
(3)听辨练习。
包括听唱、选择、改错(纠正音程或和弦的性质、位置、音高上的错误)、听辨性质和音高、听辨调内音程和和弦连接等内容。
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可适当调整训练内容,因材施教。
二、训练方法的合理运用
1.构唱练习的方法
构唱练习必须按照音程、和弦的训练进程,每个单元分阶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逐步训练。
(1)指定某个音级构唱单个音程或和弦,先带唱名在基本音级上构唱,逐步扩大至变化音级不带唱名构唱,变化音级的出现,可按训练、和弦的分类模进引入。
熟悉音程与和弦的特点和音响效果
后,再用固定调唱变化音级,此时变化音级的出现,可按调号顺序由少变多,逐步增加。
(2)调内音程模进练习及按指定功能、指定级数构唱和弦。
先在c自然大调、a自然(和声)小调上练习,掌握后,在逐步扩大至一、二、三个升号或降号的调内练习。
练习时,可根据情况选择首调或固定调唱名法。
(3)音程连接和和弦连接的构唱。
先在调内,逐步扩大至非调内,数量从两个、三个开始,逐步增加至五六个以上。
构唱和弦连接时,除了要掌握音准、调性之外,还应注意和声节奏、功能感、和弦色彩感以及不稳定到稳定、不协和到协和的倾向感。
不协和音程或和弦可放在调内带解决构唱,较难唱准音高的,可用搭桥法或先唱出解决的音级,在唱出该音程或和弦,以帮助找到音准。
2.听辨练习的方法
听辨练习必须与构唱练习结合进行,即唱即听。
(1)音区:开始训练时,先在中音区听辨,以较长的时值、mf 的力度弹奏,逐步扩大至高音区及低音区(一般在四个八度以内)以不同的时值、力度弹奏。
(2)先听旋律音程,再听和声音程。
先听分解和弦,再听柱式和弦;先听单个,再听连接。
先在调内听,然后在非调内听,重点在调内。
调内和弦连接,主要按功能序列进行训练。
(3)先集中训练听辨性质、位置,再借助标准音结合性质、位置听辨固定音高。
3.比较式学习法
每当进入一个新的训练内容,都可结合过去所学,在结构、音调、音高、音准、性质、色彩、音响效果、功能等多方面进行比较,以加强听觉分辨能力。
(1)和弦与和弦本身所包含的音程作比较。
如:三和弦与三、五度,六、四六、五六、三四、二和弦与六度,减三和弦原转位与三全音,七和弦与六度比较等。
(2)不同性质的音程或不同性质的和弦之间的比较,音响效果有显著的不同。
如:大、小二度与纯四、五度。
大三和弦与小、减三和弦等。
(3)同性质、音响效果相似的音程或和弦之间的比较,如:大、小二度与大、小七度,大、小三度与大、小六度,原位与转位和弦等。
(4)等音程或等和弦之间的比较。
这种比较只能在调内作解决时才能进行。
如:增二度与小三度,减四度与大三度,增三和弦的原位与转位,减六和弦的原位与转位等。
(5)调内功能相同而性质不同的和弦之间的比较。
如:自然大调或和声小调的ⅳ级与ⅱ,ⅴ级与ⅲ,ⅴ级与ⅶ的比较等。
(6)调内功能不同而性质相同的和弦之间的比较。
如:自然大调的ⅰ、ⅳ、ⅴ级之间,ⅱ、ⅲ、ⅵ级之间等。
(7)比较式学习法可以让演奏者在比较中迅速找到音程或和弦的不同特点和区别,建立听觉分辨体系。
作者单位:
山西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