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教学课件PPT
- 格式:pptx
- 大小:14.83 MB
- 文档页数:63
善用法律由“求助有路”“敢打官司”“善于斗争”三目组成,分别介绍非诉讼手段、诉讼手段等维护权益途径以及与侵权行为做斗争的方法等内容。
第一目:“求助有路”。
主要介绍使用非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首先通过13岁女孩小芳要求上学遭到继父拒绝的案例,指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理应请求相关的机构给予协助,从而引出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非诉讼手段。
课文还列出了一些能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通过相关链接栏目列出了一些能够反映情况、寻求协助、解决争议、处理问题的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
第二目:“敢打官司”。
主要介绍使用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首先,通过小苗在学校擦日光灯时不小心摔伤并致残以诉讼的途径较好地解决了问题,引出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诉讼手段,并介绍了诉讼的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通过相关链接栏目,学生能够大致了解三种诉讼适用的范围。
最后,设计了一个辩论活动,以消除学生中的一些错误观点(如以为打官司是丢脸的事),鼓励他们勇敢地状告侵权者,因为这不但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否则不但丧失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是对侵权行为的纵容。
第三目:“善于斗争”。
主要介绍为什么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怎么样与侵权行为做斗争等内容。
本目首先告诉学生理应自觉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然后,通过中学生小平遇上小痞子的案例,告诉学生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使用法律武器来维权,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接着,以女学生小娅智斗小流氓的事例告诉学生,对违法犯罪做斗争时,要既勇敢又机智。
最后,设计了一个活动来考察学生能否使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协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使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学法懂法,做守法的公民——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教学解读摘要: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部署。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应运而生。
本文围绕笔者对该课的解读:引导中学生以学习违法行为及其分类、了解犯罪及如何预防犯罪、增强法治观念、依法维权等内容开展教学。
同时笔者也对如何帮助中学生学法懂法,做守法的公民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依法治国;初中生;教学建议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遵守社会规则”为主题,立足于新时代我国要深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目标,积极落实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论述,教学目的是引导初中生理解社会规则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在社会生活中讲道德、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单元包括三课的内容,分别是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其中第五课共有三框内容,每框包含两目,第一、二框要讲解的理论性的知识点较多,也较难理解,建议分别安排两个课时,在讲解的过程中多注意真实案例的引用。
第三框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在前两框的铺垫下建议安排一个课时。
下文中将围绕着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的内容进行具体的讲述。
一、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及发展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布局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形成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依法治国的探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大方针,经过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的探索,依法治国的方略先后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部署。
【考点】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第五课做守法公民1、法律的作用?(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
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4、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怎么做?(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5 、刑法的作用、内容: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的定义、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7、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有什么途径?(1)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8、诉讼的作用、类型:(1)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