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心不改 自酿苦果
- 格式:pdf
- 大小:754.85 KB
- 文档页数:1
周瑜怎么死的历史上,周瑜到底是怎么死的?答曰:病死的《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记载,周瑜应当出生于公元175年,卒于公元210年,享年35岁(虚岁36岁)。
周瑜死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三国志》的记载是:“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
乞与奋威(指时任“奋威将军”的孙权堂弟孙瑜)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
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
’权许之。
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至于“三气周瑜”,而且每次都“大叫一声,金疮迸发”甚至“口吐鲜血”,那是《三国演义》的小说的写法。
有人提到他中了一箭,但是这个他的死和箭伤并没直接关系。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二月,赤壁之战后,周瑜又与程普乘胜进攻曹操手下将领曹仁守卫的江陵,“瑜亲跨马擽陈(音luezhen皆去声,与“掠阵”通,冲击对方阵营之意),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
”可见,周瑜确实中过箭,但并不像《三国演义》所说的是中了“毒箭”。
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
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
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东吴老将程普,一直瞧不起年轻的周瑜。
但是最后,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
”但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
(刘备成为了正统需要)周瑜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
(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美人计的由来,但其实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计,孙尚香也是由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
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
《习惯的力量》(思想品德)教学设计西罗园第五小学:高雪梅导师:白永祥一、教学背景分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良好习惯将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积极的力量、成功的力量,而坏习惯所产生的力量则贻害无穷。
正如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所说:“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六年级小学生正值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化,在成长的路上,他们更加迫切寻求一种最佳的发展自己的途径。
此时,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既对学生形成健康人格产生很大影响,也为他们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支撑性的平台。
《习惯的力量》是第12册教科书“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单元中的一课,这是本套教材关于良好习惯培养的总结。
本课是在以往教学基础上进行的,对好习惯的养成和作用,在以前的各册教材中都曾涉及过,学生的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在小学毕业前夕,在以往关于习惯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较为深刻地认识习惯的力量,体验养成好习惯的益处以及培养好习惯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是对学生终生有益的。
二、学生分析学生已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六年中,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及其他课程的学习,班主任、家长的教育,学校、班级集体生活的影响等每个人都养成了不同的好习惯。
但是,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也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特别是在学习习惯、待人接物等方面,很多同学存在不足。
为了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我进行了课前学生调研。
课前学生调研题目:1、你有哪些好习惯?2、你有什么不良习惯?3、你的好习惯给你带来什么益处?4、你的坏习惯给你带来什么不良影响?5、你觉得习惯对于你学习、生活和与人交往的影响大吗?(很大;一般;没什么影响;不知道)6、你想改掉身上的坏习惯吗?(想;不想;没想过)7、你改掉过什么坏习惯?()没改过()8、你觉得改掉一个坏习惯困难吗?(困难;有些困难;不困难)9、你觉得养成一个好习惯困难吗?(困难;有些困难;不困难)10、你觉得怎样才能养成一个好习惯?通过学生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知道自己身上的和习惯和坏习惯是什么,认为习惯对自己的影响很大。
长恨歌白居易写的在恨什么一首先,是“恨”字的含义。
《辞源》对“恨”有两种解释:一是怨恨、仇恨,如《荀子·尧问》中说:“处官久者士妬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二是后悔、遗憾,如《史记·商君列传》中道:“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那么《长恨歌》中的“恨”,作者究竟是在哪一个意义上使用的呢?我们不妨看一看已有的说法,如有人说:“唐玄宗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长恨’的原因”。
“诗人对这篇诗的主题思想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既微有讽刺,又特别哀怜”,“最后无可奈何地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表示悼惜,说明了作者……对帝王的这种‘悲剧’表示了某种程度的同情”;“诗中对玄宗的同情多于批判,有惋惜而无谴责”,“白居易一方面对玄宗惑于女色以致误国、误己表示痛心,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赞赏他的爱情,同情这位太平天子的不幸”,“而对玄宗的同情也包含着对盛唐的怀念与惋惜”;“诗中也有作者因与自己所爱女子不能结合的深挚恋情,憾恨之情的投射”,“‘比翼鸟’、‘连理枝’的愿望虽然美好,此生却难以实现,那么剩下来的,只有永难消解的‘长恨’了”。
既是“悲剧的制造者”,又是“悲剧的主人公”,既曰“哀怜”、“悼惜”,又曰“同情”、“憾恨”,这“长恨”之“恨”,自然应是后悔、遗憾之意了。
由此可见,不论是从文本事实看,还是从作者的创作心理和学界大多数的观点看,将《长恨歌》之“恨”释为“遗憾”或“痛悔”都是比较合适的。
二其次是谁“恨”?“恨”什么?诗的结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虽然是全诗的点题之笔。
但“谁恨”的问题依然存在。
从这两句的前两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来看,“恨”的主人公似乎确然无疑是李、杨二人,但从作者的创作动机、寄托的人们的爱情理想、对盛唐的怀念、对玄宗的惋惜以及文本所流露的强烈悼惜之情来看,显然“遗憾”的主人公也应包括作者以及诗所感染的读者在内。
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一)诚信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意义1、诚信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更是每一个公民的道德责任,大学生是社会的高素质群体,将担当社会的重任,'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具备固守诚信,讲信用,守诺言的优秀品质,因此,诚实守信是大学生个人道德品质修养标准之一。
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之一。
诚实,就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光明磊落,胸怀坦白,敢于负责,不弄虚作假;守信,就是要遵守诺言,讲究信用信誉。
治国平天下,先从修身始。
诚实守信,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途径。
2、诚信是大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前提诚信是大学生成功驶向社会这条大路的驾驶证。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信用中国论坛”上对大学生们讲:“作为大学生,应该明确,在市场经济中,人格信誉是自身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信用越来越重要,个人信用记录不良的人,将来走上社会也很难办成事。
据〈武汉晚报〉报道一大学生不讲诚信自酿苦果,刚上班就下岗。
据了解,杜尔是武汉某部属高校2004届毕业生,经过省人才市场推荐,他前往某用人单位应聘,并出示了一份英语四级证书复印件。
后来,杜尔被该单位录取。
不久后,他的正式档案转到了该单位。
该单位人事部门经理一看,杜尔英语并未通过四级。
今年9月,刚上班的杜尔被辞退了。
为迎合用人单位要求,现在有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在简历和证书上做手脚。
由此可见,不诚信只能骗得一时,终究会酿下苦果。
因此,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成材的同时也要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为将来走入社会打好基础。
用自身拥有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科学知识去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用人单位的挑选。
是加是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议论文《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
”骄傲自满本为“加”,结果却是“落后受损”,实为“减”;谦逊虚心本为“减”,但结果是“进步受益”,表现为“加”。
可见,加有时意味着减,减则是为了更好地加;是加是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以上论述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材料由三句话组成。
第一句话是引用《尚书》名言,第二句话则是对名言所做的阐释,第三句话是由此得出的结论。
材料围绕“加”“减”来讲述生活的道理,启示考生要联系社会生活和人生实践,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题目所选材料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核心要义,有利于全面考查考生的思想素质和思维能力,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
材料开头引用《尚书》“满招损,谦受益”的名句,并加以具体阐释,得出的结论是“加有时意味着减,减则是为了更好地加”。
骄傲和谦虚指向人的道德品行,体现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素养。
这句哲理名言里包含了一个辩证思维的生活逻辑:做生活的加法有时就会为生活所累,反而于人生不利;做人生的减法,因为有了“断舍离”,反而会有幸福加持。
第二个结论“是加是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则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懂得了加减之妙,并运用于人生实践中,才会在生活工作为人处事中得心应手,活出真正的自我和人生的价值。
“加”和“减”本身是对立的,但同时又是辩证统一的,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当其作用于每个人的生活时,就会体现一个人的人生智慧。
这就是这段论述的启示意义。
文章既可以从“加”或“减”任一角度进行立意,也可以把“加”和“减”结合起来构思,但必须体现“加”和“减”的辩证思考。
参考思路:1。
减去生活,生活可以过加法。
2.先学会做减法,才能给生活做加法。
3.做好人生的加减法,活出人生的真正价值。
4.终身减法,终身加法。
本次作文审题难度不大,从《尚书》的经典名言引出,讨论“加”“减”的辩证逻辑关系,充满思辨性、哲理性,对学生写作内容束缚不大,考生只要能够认真探讨二者直接的辩证关系,体现思辨思维就可以了。
永不满足和知足常乐的作文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着你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在我看来,前者之言旨在告诉我们要学会知足,知足者常乐;而后者之言告诫我们决不能安于现状,我们只有不懈追求才能得到快乐。
因此只有将学会知足与永不满足结合起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人生来固有七情六欲,若我们一味去追求索取,最终只会让欲望永远得不满足,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知足。
学会知足是基于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与对名利的适可而止。
“脸谱”网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年纪轻轻就拥有了上亿家产,但他知足于一名普通青年的平凡生活,出现在任何一条大街小巷。
正是扎克伯格认识自己的成功与时代的发展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很自觉并知足地选择了那种低调的奢华。
然而,唐代的王毛仲却因为对名利的永不满足而自酿苦果。
因为扶助唐玄宗登基有功劳,虽是一个奴才,皇帝对他极为倚重,两人名为君臣,实似兄弟。
后来因为王毛仲不断地向玄宗伸手要官,让皇帝越来越失望。
最后,王毛仲也在贬谪的路上被赐死。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不知道珍惜现有的,追逐名利没有止境,带来的只有灾祸和不幸。
王毛仲命运的悲哀,就在于不知足啊。
学会知足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味地不加选择地自我满足,它也容易让人产生安于现状的思想。
正如清朝的“闭关锁国”,统治者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我发展而不思向外发展,最终被迫打开国门,接受耻辱。
因此,我们在知足的同时更要永不满足。
永不满足展现的是一种奋发向上的姿态,一种放眼未来的眼光,一种超越自我的自信。
如果一个人没有什么新的追求,总是满足于现状,那样的生活是一潭死水,没有波澜,像一杯白开水一样寡淡无味。
中国著名音乐家谭盾留学美国时,为了生计,与一个黑人学生一起做起了“街头音乐人”,每日拉琴赚钱,收入还算丰厚。
那个黑人学生很满足于这种生活,而谭盾在街上赚了一些钱后,便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音乐博士学位去了。
10年之后,谭盾成了著名音乐家,那黑人小伙依然是街头音乐人。
《废都》--- 一首旧秩序的挽歌有这样一部作品,在1993年出版三个月后就被禁止发行,然而季羡林却预言:“20年后将大放异彩。
”这部书作者却说:“在这本书出版前,我被文坛说成是最干净的人,出版后,我又被说成文坛最流氓的一个。
”这本书也是:“誉满天下,毁满天下。
”这部书就是贾平凹的《废都》。
《废都》开篇描述了怪象,庄之蝶与孟云房从杨贵妃墓上取了坟土育出奇花,后来不小心用热水浇死了,接着是天上四个太阳和七条彩虹的出现,然后介绍了西京四大名人:画家汪希眠,书法家龚靖元,音乐家阮知非,作家庄之蝶。
这些文人雅士,个个才艺高超,敛财有方。
周敏带唐宛儿从潼关私奔到西京,靠庄之蝶的关系到了西京编辑部,随后写了一篇关于庄之蝶和景雪荫的文章,不料引起了景雪荫打起了文字官司。
庄之蝶由周敏认识了唐宛儿后相恋。
阿灿在狂欢后离庄之蝶而去;柳月是庄之蝶家的保姆,后来嫁给了市长的残废儿子。
最后,唐宛儿被潼关夫家抓走,倍受凌辱,周敏解救不成功。
庄之蝶就无心打官司,最后打输了,决心弃笔,心灰意冷地沉沦在鸦片中死去。
在这部小说中庄之蝶是中心人物,《废都》以西京为背景,展现了作家庄之蝶荣辱衰败的一生。
小说的背景是在中国政治经济的调整时期,处在变型期的庄之蝶在时代的浪潮中,社会的丑陋以及传统道德的束缚让他感到痛苦,这个时候他同时具有传统文人的随性与清高、有是个多情风流的浪子,同时存在的还有小市民的自私与市侩。
所以,他是一个殉葬者。
1、随性与清高的文人。
庄之蝶是西城有名的作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读书人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庄之蝶也不例外,在小说中,刘嫂牵着奶牛卖奶,别人都是挤着买,庄之蝶却每次都生吮牛奶。
同时他也是清高的,在被卷入景雪荫的官司中期间,家人朋友为他送礼求人,他却很少出面,他不愿去求助于人,尤其是为了这样看上去并不光彩的官司。
为了打通关系,他帮助白玉珠的儿子发表文章,然而看到满是错别字、毫无文采的文章时,他依然禁不住破口大骂:“狗屁文章”,并且“揉作一团就扔到便桶里去……庄之蝶一笤帚把凉台上的稿纸扫到楼下去了……庄之蝶坐在那里直出长气。
关于浮躁的名言警句本文是关于关于浮躁的名言警句,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秋天的雨说下就下,没有了夏天的暴雨,有些绵绵。
时而细密,时而滴滴。
让人的思绪飘很远。
每一次的雨下,秋天的脚步更近了,一寸秋雨一寸秋。
秋高气爽,天气凉爽。
秋雨冲刷着夏天的浮躁,让大地慢慢安静下来。
心情也安静下来,退却了夏天的烦躁,安静成为了主题。
2、人生要成沉淀,要有定力,一个人定力不够会浮躁。
3、需要把良心洗净,虚伪去皮,耐心切丝,目标分段,汗水泪水各一勺,炒掉浮躁,放在宽恕的锅里,慢慢的细熬……4、都市之夜是喧嚣的,处处有着媚人的迷力。
那酒吧中传来的阵阵快节奏的声响,那哪里是音乐?不正是夜狂乱的脉搏么?而那夜又以那四射的霓虹灯的彩光为面容,为衣饰,诱导着你乐此不疲的眼。
这奇异的夜!这妩媚的夜!人们在都市的夜中释放着自己的不安,站在都市的边缘看都市,夜在这儿,更有别样的孤独与浮躁。
5、浮躁之后,终归宁静!6、不要等待,真正属于你的机遇不多,行动永远比幻想重要;不要抱怨,要直面矛盾和问题,怨天尤人只能证明你的无能;不要滥交,有仨俩知己足矣,别妄想和谁都要成为朋友;不要浮躁,有空去旅行,去读书,用环境陶冶身心,用知识充实灵魂;不要后悔,只要是你选择的,就算再艰难再无奈,也要咬牙走下去。
7、并不是快节奏的音乐就一定能带来快乐,有时候它也会带来浮躁。
作者:萨顶顶8、我们最孤独的,不是缺少知己,而是在心途中迷失自己,忘了来时的方向与去时的路;我们最痛苦的,不是失去了曾经的珍爱,而是灵魂中少了宁静的空间,慢慢在浮躁中遗弃了那些宝贵精神。
不要合理化自己的过错,将一切不顺己心、不如己意之事怪罪于他人。
从自身找原因,是变命第一法。
9、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在无聊中追求有趣,又在有趣中变得无聊,谁又能说,谁比谁更庸俗?10、静是一种品格,可以是沉淀浮躁,过滤那些浅薄,调节人的精神。
静是一种善良,能解读生命的安宁,感悟人生的大慈大悲。
“花与刺’’画廊
熬
。
簧导 j强
从2000年至2008年期间,封昌明先后担任洪雅县
县长、洪雅县县委书记、眉山市林业局局长等职务。尽管
职务变动,但封昌明的贪心不改,不断利用手中的权力为
自己“捞好处”。得到封昌明“帮助”的公司也“知恩图
报”。以拜年及其女儿买房需用钱等为名给封昌明送“红
包”。几年间,封昌明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
计376万余元、美元4.7万元。最近,封昌明犯受贿罪一审
被攀枝花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没收财
产100万元,其违法所得全部予以追缴。
(龙 文)
隧罄鳞露稿睡爨麓黧疆警黧舞燕■黼 篓 薛 曩 豪瀵 薯 ■。I爱≯薏薹急j j譬 0。麓 器
今年3月28日上午,巴中市平昌县信仪居委会副主
任文生鉴驾车经过信仪收费站。当收费员要求其缴费时,
他拒不缴纳过路费,并丢下车子一走了之,造成收费站车
道被占近一个小时。交警前来劝解。文生鉴不理不睬;后
来4名特警出动,才将其“请”离现场。不过,文生鉴也为
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辖区派出所当时作出初步处理
决定,责令其公开向收费站道教,赔偿堵塞期间造成的损
失。4月10日,平昌警方正式决定对文生鉴处以罚款并处
治安拘留五日。
(钟 柏)
在今年1月、2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成都市
青白江区城厢镇行动迟缓、组织不力,存在清扫保洁不及
时、场镇车辆乱停放、占道经营、乱贴广告等问题。区治理
办多次要求城厢镇整改,但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为此,
该镇连续两次被评为“三差乡镇”。6月10日,青白江区
委对城厢镇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责任
追究:给予分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副镇长金龙免职
处理,责令镇党委书记昊世国、镇长邱方林向区委作出书
面检查并由区纪委对其进行诫勉谈话。
(刘 玉)
四川竞的建设・农村版l 2010・8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