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英语阅读理解的读者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背景知识对中学英语阅读的影响摘要在中学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背景知识对中学生阅读英语能力和教师教学的效度有重要影响,教授者和受教育者必须应该了解多方面的背景知识,提高英语阅读的熟练度。
关键词背景知识英语阅读中学教学背景知识是关于文章内容的知识,是读者对有关阅读材料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它可以帮助读者弥补在语言能力上的不足。
研究发现,丰富的英语社会文化知识,对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内容图式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帮助学生预测信息、选择信息和排除歧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语言知识的不足。
因此,它对于学好英语意义重大。
一、背景知识和阅读理解的关系著名语言学家johnson曾给出“背景知识”的定义。
所谓“背景知识”其实是学生进行阅读前已掌握的知识,它能够刺激学生通过已掌握知识来把握或获得文章中新的观点和知识。
背景知识的学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理解文章的一个主要因素。
john lackerm指出,阅读中的背景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文章的形象描述,并且为下一步的推论提供相关的知识链。
至于怎么样去假设、去构造这些知识链,则取决于学生事前对背景知识的认识程度。
如果学生对一个文章主题毫无相关的背景知识认识,那么他就很难或不可能去真正认识或理解作者在文中的用意。
二、提高背景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的背景知识与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紧密相连。
如果他们在阅读前对文章的特定背景有所了解,他们将会对原文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如果他们缺乏这些背景知识,理解原文将会变得很困难。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老师有责任在阅读前建立相关的背景知识。
如何建立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式。
积累、丰富的背景知识。
众所周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溜,无以成江海。
”浩瀚的海洋来自涓涓的溪流,渊博的知识全凭日积月累。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是能力形成的第一要素。
如果没有大量的知识作基础,任何能力都无从谈起。
掌握词句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
正常的英语阅读速度
正常的英语阅读速度取决于各种因素,比如英语水平、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阅读目的、个人阅读能力和经验等等。
一般来说,大多数成年人的英语阅读速度在每分钟200-300 个单词左右。
然而,英语阅读速度还需要结合语言水平、词汇量、语法理解、阅读技巧等各种因素。
如果英语水平比较高,并且经常阅读英语材料,读者可能可以达到每分钟超过300 个单词的速度;相反,如果英语水平比较低、词汇量有限,或者缺乏相关的阅读策略,读者可能阅读速度较慢。
实际上,阅读速度并不是唯一指标,更重要的是理解和领会语言。
因此,如果你的阅读速度比较慢,不要过分担心,相信通过不断的阅读和练习,你也能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浅析文化背景差异对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影响英语阅读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然而,在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以后,学生还是有可能无法理解或无法正确理解阅读的内容。
其问题的症结就在他们对汉英文化差异理解得不足。
文化无所不在,无所不包,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文化差异对英语阅读理解有着重要影响。
文化差异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词语的差异中英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反映得最为突出。
同一个词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带有不同的褒贬色彩,含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词语往往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而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几乎无处不在,包括成语、谚语、俚语、敬语、俗语、委婉语、交际语、体态语、双关语、颜色词、数量词以及含有典故和神话的词语等。
汉英民族共同的经历使这两个民族有着相似的习语,但是更多的习语却显著表现出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形式。
这部分语言由于从字面上很难看出其真实意思,我们在阅读英文时千万不能望文生义,否则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二、生活习惯的差异中文与英文是两种不同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下的产物,这两种不同的习俗导致中西方在对同一观点、学习以及评价上有不同的方法。
例如,英文和中文在颜色上就有不同的意思。
对中国学生来说很难理解“a white wedding”。
因为在中国文化中通常只有在葬礼中才穿白色,“white”在中国文化中代表悲伤;但是在西方文化中“white”代表和平与纯洁,在婚礼仪式上新娘穿着白的的裙子意味着纯洁无瑕的爱。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两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同样的颜色也被赋予不同的含义。
三、文化差异和词语的理解任何语言中的词都是受文化影响的。
在习得英语词汇时我们不仅仅要知道它的词汇意义,更要了解它的内涵和词性等相关内容。
众所周知,英语和汉语因为两国不同的地理位置、民族风俗和社会习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差异。
所以,词语效果上在很多方面都影响着我们的理解。
英语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1.自下而上模式该模式认为阅读首先是对文章的识别,阅读也因此被视为解码的过程。
也就是说,读者对文章的理解是由单词到短语、由短语到句子、由句子到语篇逐级辨认解码,不断进行信息组合,综合运用一切语言数据,逐步弄懂短语、句子直至段落篇章的意义。
信息处理是自下而上直线进行的,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
因此,这种模式没有文章的识别也就没有阅读;认为影响学生理解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文章;是构成文章的字母、单词、短语、句法;认为读者不能理解的主要原因是不能自动解码,词汇量缺乏,语法结构不清。
优点:该模式以教师为主导,有助于学生学习语音、词汇和句法学习;缺点: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快速把握文章主旨;同时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2.自上而下模式自上而下模式是对阅读进行整体理解,用语境来猜测生疏项目的意义,然后才研究意义是如何表达。
按照这个模式,阅读者不必逐句解码,而是在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的参与下对信息进行重新加工或构建,理解文字符号代表的真实意义,推断作者的意图。
这个背景知识指读者的社会背景知识、文化背景知识、认知策略、生活经验及情感因素等,即所谓“图式”。
阅读者调动一切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进行信息译码加工的过程,实际上是创造性的思维的过程。
优点:该模式以整体理解文章为主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章,获取重要信息的阅读技巧;同时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缺点:学生可能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
3.互动模式该模式是以交互补偿论作为基础的。
认为经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受教育不同,对同一件事情、同一个概念的表达方式不同。
阅读不仅包括对文章的识别,同样需要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等。
阅读不只是一个解码过程,也不只是一个猜测过程,而是语言与图式交互作用的过程。
认为阅读是语言与图式的相互补偿,是读者与作者的交互,是读者与文章的交互。
这种模式才是真正能够理解文章的阅读模式,但是仅适合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引导语:目前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仍较欠缺,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未能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不具备应有的的解题技巧。
下面有店铺给大家讲一下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吧,希望大家喜欢!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11、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2、克服出声朗读、逐字阅读和回归倒读的习惯,而采用无声视读法。
3、运用概念阅读法组读。
4、运用垂直阅读法作纵向扫描。
5、采取跳读技巧,根据文献结构,抓住概要、掌握中心和重点。
6、提高英语阅读理解速度:(1)抓住每一段的首尾句如果作者够水准的话,他/她在每段的开头都会交代一下该段所的大概内容。
只要读每段的第一句话,你就能够判断出该段有没有你想了解的信息了。
如果你读的是文学作品的话,这个方法依然适用。
不过要知道,这样的话你可能会错过很多用于丰富故事的细节。
如果所读的文学作品妙语连珠的话,我会选择逐字逐句地拜读。
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也应该会包含有关这段材料的重要性的线索。
段末一句话一般来说有2个功能-总结一下所表达的思想;为下一段作过渡。
(2)抓住关键词,忽略小品词。
当浏览过段首及段末的两句话后,如果你觉得这段内容值得你去读,你也不必逐字通读。
眼睛快速扫描每行文字,寻找词组和关键词。
你的大脑会自动帮你补全那些跳过的文字的。
忽略诸如it,to,a,an,and,be等“小词”-这些词你太熟悉了,(在阅读过程中,)你并不需要他们,你的大脑会自动识别这些小词的。
在以词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时,注意寻找要点。
(3)先略读 (skimming)。
所谓略读,是指以尽可能快的速读阅读,如同从飞机上鸟瞰 (bird''s eye view )地面上的明显标志一样,迅速获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
换句话说,略读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4)后寻读 (Scanning)寻读又称查读,同略读一样,寻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技巧。
浅析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高中学生高考的成败。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该如何改变教与学生学的策略,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障碍,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决胜高考,或者其他的相关性考试?【关键词】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影响因素提高方法英语是很多学生的软肋,而阅读理解又是中学生软肋中的最痛。
英语阅读理解在高考中直接占据本学科四分之一还多的分值,作为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高低与听、说、写、译等又有着直接的关系。
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入”途径,会直接影响到说和写的“输出”。
说写能力强的学生,其阅读能力一定不差,反过来,大量的阅读的积累又为口语、写作乃至翻译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高中学生高考的成败。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该如何改变教与学生学的策略,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障碍,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决胜高考,或者其他的相关性考试呢?阅读理解是一个认知和言语交际的过程。
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两大类:第一是语言因素,包括词汇量、语法知识、阅读方式、阅读技巧等;第二属非语言因素,即超语言因素,主要包括读者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的了解。
基于上述因素,根据英语自身的特点,及其与汉语交际之间的区别,我想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出发来谈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的能力问题。
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提升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一、利用课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高中学生较之初小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已经会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已掌握的各种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
在阅读中学生有可能顺着作者的思路积极地预测将要提出的观点、结论等,并在阅读过程中印证或修正先前的预测,加速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和消化。
这种积极的预测是阅读理解的重要特征。
而高中的英语课文在题材和体裁也是广泛多样,篇幅增长,难度加大,其正是学习语言知识和训练听说读写言语技能的重要阶段。
英语阅读中的语境因素徐红迎!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摘"要!语境与阅读理解之间关系密切"准确的理解产生于各种语境因素的有效运用$借助语言学理论"从语体语境入手"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语境意识"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内涵"把握作者的意图"提高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语境!文化语境!语境意识""中图分类号!6"&(9(""""""文献标识码!4""""""文章编号!$&2(!)$!!%%##%#2%&%#2%"6%0*.L&30"$/"(7"%0.E0+%D%4’+/*M.&@+%4
J,8"%4<1+%4!SG;DDHDE_DA@=I-SC-=?@AB=C,"1K-‘=-I!&%%($"R=K-IB<"0;=-K#
"")=/0$&30%0D-C@WC=BGHDB@H,A@HKC@/CDA@K/=-IGDLMA@;@-B=D-94GGC=D-DEKHHN=-/BEKGCDABDEGD-C@WC93,L@K-BDEC;@C;@DA=@BDEH=-I<=BC=GB"EADLC;@M@ABM@GC=?@DEGD-C@WC"P@B;D?KC@BCC@-C=D-CD=LMAD?@C;@=AA@K/=-IKO=H=C,9"">.1?"$@/%0#/+*&<’$%&!#B!’$1-!10/-$%&!#B!’/>/0#))%($%&!#B!
""阅读是外语学习及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国内外学者对阅读过程及影响阅读的各种因素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各种不同的理论"如(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交互作用)等理论都对英语阅读的提高作出了很大贡献$本文尝试从语境的角度探讨语境因素在阅读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并结合阅读教学"总结几点有建设意义的教学启示"旨在促进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和阅读教学的提高$一"语境研究回顾""根据+英汉应用语言学词典,"语境是指(上下文"即词*短语*语句或篇章的前后关系)$早在!%世纪!%年代"JKH=-DPBN=就指出语境对理解语言是必不可少的$此后"_=AC;"6KHH=/K,和6,L@B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语境进行了研究阐释$如_=AC;把语境分为既有语言因素构成的(上下文)"又有由情景因素构成的(情景上下文)$他非常强调(情景上下文)在文本中的作用$6KHH=/K,则提出了(语域)这个概念"把语域分为话语的范围*话语的方式和话语的风格三个方面!裴文"!%%%#$6,L@B则把语境分为%话语的形式和内容*背景*参与者*目的和意图*音调*交际工具*风格和相互作用的规范等!王建平"&(*(#$""上面研究的语境几乎都是非语言语境$而研究语境的立足点是语言本身"语言除具有非语言语境外"还应该具有语言语境$因此"可以将语境分为两大类%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语言语境是指在交际过程中某个语言单位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上下文$语用学研究领域则把语境看成是(语言环境和语言外部环境的总和)’还有人把语境大致划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社会文化语境三种类型’也有人又把它分为外显性和内隐性两类$但是不管如何对语境进行理解与划分"它们都在话语活动包括在阅读理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理解中对于语境给予足够的重视$二"英语阅读现状及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篇联结词语在大学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运用研究摘要:阅读是一个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这种在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是以文章为媒介的,作者通过文章为自己要传递的信息进行编码;读者则通过运用各种阅读技能进行解码来理解文章中的信息,影响这一解码过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们共同影响读者对一篇文章的全面的、深入的和正确的理解,而其中做为把作者的思想内容连接在一起的联结词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它们是读者能更好地利用其他因素进行阅读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理解语篇联结词语语篇联结词只是影响读者阅读理解的因素之一,所以它们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用途是有限的和有针对性的。
它们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的有限性具体表现为它们的运用是辅助性的,它们只帮助读者理清思路,认清各个思路间的关系,为读者深入解读文章的思想内容提供一个了望台。
要达到《大纲》提出的大学英语阅读能力的目标,读者还需要对语篇联结词的分类以及各自的作用有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和掌握。
而这种认识和掌握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
所以,读者需要通过一定量的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实践来掌握语篇联结词的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积极作用。
1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影响读者整个阅读过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读者的知识结构。
而其中的心理因素又进而包括读者的阅读动机、情绪等;环境因素包括阅读时的光亮、声音等物理环境和阅读者所在社会的教育制度、学习风气等软环境。
同样,影响读者对一篇文章的理解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它们主要包括构成个人语言知识总和的词汇、语法知识、各种图式知识和分析判断能力。
1.1词汇量尽管可以通过上下文和通过分析构成一个词的词缀和词根的意思来判断阅读中遇到的生词(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的意思。
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的生词超过一定的数量。
这些生词的意思就无法判断,因为生词越多则意味着可以用来判断生词的意思的已知的信息就越少,已知的信息越有限,理解就越难。
所以,个人所掌握的英语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对所读文章的理解。
英语阅读思维品质的文献综述
英语阅读思维品质是指一个人在阅读英语时所表现出的思维能
力和品质。
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
本文将综述相关文献,探讨英语阅读思维品质的内涵和影响因素。
英语阅读思维品质的内涵
英语阅读思维品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指一个人对英语文本的理解能力。
这需要读者具备足够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
2.批判性思维:指在阅读时,读者能够客观地评价文章的内容、结论和论点,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3.推理能力:指在阅读时,读者能够根据文本信息做出合理的推理和判断,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结构。
4.创造性思维:指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印象。
影响英语阅读思维品质的因素
1.个人因素:个人的阅读水平、阅读经验、文化背景、认知能力等都会影响英语阅读思维品质。
2.教育因素:学习环境、教学方法、教材选择等都会对英语阅读思维品质产生影响。
3.社会因素:社会文化背景、媒体影响等都会对英语阅读思维品质产生影响。
结论
英语阅读思维品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培养和提高。
在教学和学习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推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个人、教育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
影响英语阅读理解的读者因素 【摘要】英语学习中包含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其中阅读技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学习英语的主要手段和方式,也是认识西方国家和获得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是学好英语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主要讨论了影响英语阅读理解的读者因素。 【关键词】英语阅读 读者因素 语言因素 非语言因素
一、 引言 Carrel(1998)认为,在世界范围内,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而言,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会发现,阅读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原因。有人甚至认为,阅读技能即使不比口语技能更为重要,也起码是同等重要的。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外语学习者并没有很多机会运用听和说的技能,却有大量的外语文字材料提供了阅读的机会,从而获得国外的各种信息,了解各种文化,丰富知识。就是因为阅读在外语学习中和生活中的这种重要性,由此而引出了许多关于外语阅读理解的研究和实验,其中大部分是围绕如何提高外语阅读理解水平而展开的。那既然要研究如何提高,肯定要追溯其影响因素。
二、影响英语阅读理解的读者因素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书面语和口语间关系的差异理解,显示了阅读过程中观念与信息的碰撞,显示出了这些观念和信息与个人脑海中固有的知识和经历的某种关系。阅读还需要阅读者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判断正在传递的信息含义„„为了成为独立而流畅的读者,学生需要流利地阅读,提高阅读不同材料的技能。”这是加拿大《安大略课程语言》一书中给出的阅读的定义,也就是说,阅读是读者与文章之间互动的一种信息加工方式,是读者积极主动地在其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的参与下对文章中的信息进行重新加工和建构的复杂过程,所以影响阅读的因素包括读者因素、作者因素和语篇因素。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是主体,有主观能动性,而作者和语篇是不可变量,所以研究读者因素就成为提高读者外语阅读水平的关键。 其中读者因素又包含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对阅读效率的影响表现在准确性和阅读速度两个方面。非语言因素包含阅读技巧、背景知识和心理因素等。阅读者个体知识的差异直接导致对文章意义理解的深浅不同。所以分析非语言因素与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对提高阅读者的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 事实上,阅读过程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语言交际活动,词汇是外语阅读的基础,只有拥有一定量的词汇量才能正确理解英语阅读文章。经过调查人们发现英语词汇量和文本的正确理解有很大的关系。就英语阅读理解而言,Laufer经过调查指出,词汇量低于5000的读者的阅读正确率远远低于词汇量高于5000的读者。词汇的另一方面就是指词汇知识的深度。每一个单词的含义都不是单一的,甚至有时含义相差很大,同时词汇知识深度对阅读也有很大的关系。词汇知识深度是外语阅读理解水平的预测者,对外语阅读理解有不能替代的作用,其作用远远超过词汇量。此外,词汇与语感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词汇量增长与语言感知能力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而语感也正是阅读理解中的一个重要的读者因素。 语法是影响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第二个方面,也一直是教师授课的重点。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主要难点之一就是由长句和复杂的句法结构引起的, 流利的阅读者应该有充足的句法知识, 而且能够自动发现语法形式(Nuttall, 2002)。语法知识在两个方面对阅读理解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第一, 阅读者的句法敏感性越强, 他们借助语境确定新词意义的能力就越强; 其二,语法知识和阅读理解是相互联系的,因为句子层面的理解是更高层次理解的基础。当读者的语法知识结构和敏感度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其在阅读中就不会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句法的研究和理解上,而是会对整篇文章加以系统地分析理解。 在英语阅读中,语音能力常常被忽视。黄惠民(2004)提出语音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有高相关,两者呈现一定的因果关系;英语阅读理解包含着语音和语义同时操作过程。并且哈代等人的嘴唇电动图实验说明,难度大的阅读材料更需要语音的帮助。但是心理学家认为语音的影响力与读者的阅读水平有关。阅读水平高的读者比较容易从词形直接到达心理词典,甚至不需要借助语音的帮助,而阅读水平低的人则常常以语音转入为主,这就涉及到了读者的语音能力。 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还有相当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注重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激活、调用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实践证明阅读理解中读者的背景知识及阅读技能对总体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具有或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的学生一般来说学习比其他学生快。而且, 背景知识可以弥补某些语言知识的不足。根据Anderson(1977), Johnson(1981) 和Carrell(1998) 等的研究,篇章所预设的隐含文化内容和读者所具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内容相互作用从而使基于读者本身文化的篇章和句法比基于更生疏的文化的篇章更容易理解。所以阅读理解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被激活的背景知识与文本相互作用的过程,高效率的读者必须具备联系两者的能力。 读者的背景知识结构不只是对此语言所属国家的社会风俗、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还包括读者对文章主题的知识、读者的观念和读者的母语水平。阅读理解不仅涉及词汇、句法和图式,与观念也有很大关系。有研究表明,学习者对阅读过程的观念对阅读理解具有重要影响(邓俊民,2004)。错误的观念是阅读失败的原因之一。近20年来,研究者们感兴趣的是外语阅读者已经具备的母语阅读能力是否会向外语阅读迁移。当前普遍被认可的一点是母语阅读能力确有向外语阅读迁移的倾向。语言和语言之间都是相通的,值得研究的是母语的阅读能力总体上是否和外语的阅读能力成正比关系。 读者的心理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内在因素对阅读理解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力。兴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回忆阅读材料的信息, 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回忆成绩。许多研究表明, 不论是与个体有关的个人性兴趣,还是那些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引起的情景性兴趣, 都对读者的理解、推论和保持有所促进。阅读者本人的情绪、感受等的发展变化导致阅读学习和理解变化的因素,其对人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等的认知过程起着促进、感染、调节和监控等的作用。Krashen(1985)也认为,可理解输入和积极的情感是外语学习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语法知识只是次要因素。学习者的态度、动机、兴趣的共同作用,都会对阅读理解这一心理活动产生影响。这一点虽然和语法的重要性产生抵触,但是也说明了内部心理的影响力。另外,语法知识的学习和心理的内部调节及改善的重要性对比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阅读习惯方面,每个读者都存在差异。阅读的习惯往往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效果。回读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常有的习惯,原因是对所读过的内容难以理解或是很快健忘。适度的回读是有助于对外语文章的理解的,但是过多的回读和长时间的回读会导致思维的不连贯,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同样有声朗读和心读时,学生会过分依赖于语言而不是语义,从而影响阅读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同时阅读时间过长,读者会由于疲劳而分散注意力。至于阅读的文章中出现生词时,许多读者会忍不住查字典。这种习惯费时费力,使读者产生厌倦感,影响阅读的流畅性。 除了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影响阅读理解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阅读策略。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阅读策略的研究就受到了高度的重视(Knight et al., 1985)。而到80年代初,许多学者提出的一系列阅读模式,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个:Gough提出的信息加工模式,即自下而上模式;Goodman和 Smith的心理语言模式,即自上而下模式;Rumelhart的交互模式。人们普遍认为,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读者只对语言形式作出反应, 忽视上下文及其它因素的作用,低估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能动作用;自上而下模式过分强调利用背景知识这一理解技巧,忽视了诸如快速辨认词汇,句子结构等低层次技能。而交互式阅读理论是基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阅读模型发展起来的,吸收了两个模型的优势,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尽管前面两种模式有一定的缺陷,但仍有许多读者采用,必存在其可取之处。
三、参考文献 [1] Anderson, N. J. 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2]Carrell,P.L.Can Reading Strategies BeSuccessfully Taught [J]..TESO Quarterly1998.59. [3]Johnson,14,&Johnson,H.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A handbookfor language teaching[M].NY: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8. [4]Krashen,S.(1 989).We acquire vocabulary spelling byreading:additional evidence for the input hupothesis.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73.440464. [5]Nuttall,C.TeachingReadingSkills A Foreign Language[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6]Laufer,B.(1 992).How much lexis is necessary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In P.Amaud &H.Btjoint(Eds.),Vocabulary andApplied Linguistics(pp12.Antony RoweLtd. [7]邓俊民. “试论影响阅读理解的几个因素” [J]. 天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2004):60-63,73. [8]黄惠民. “英语语音能力与阅读理解的依存性研究.” [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7(2004):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