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发展的现状特征与模式转型
- 格式:pdf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2
16 科研课题Scientific Research2017年11月下
江苏农业发展的现状特征与模式转型*
王传彬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与人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文章通过对江苏徐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证分析,揭示江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差距和现实问题,
探讨新常态下江苏农业现代化改革的模式、方向及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推动江苏乃至中国农业发展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
依据。
关键词:江苏;农业发展;现状特征;模式
中图分类号:DF41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872(2017)22-0016-02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江苏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阶段性成果(2016SJB790034)作者简介: 王传彬(1984-),男,江苏徐州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企业化经营理论与实务。1 江苏农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
1.1 农业经营规模特征及存在问题
1)土地流转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操作不规范。当前徐州
市出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中体现了土地、技术等
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势头,
但由于缺少相关制度约束,在具体操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土地流转多集中在村里邻里乡亲之间,受外出
打工时间影响,流转的规模和时间都比较短;农民将土地流
转获取的收益相对较低,甚至很多地方出现每年每亩100元
的窘况,导致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降低;从流转操作情况看,
存在不规范行为。比如,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多是口头约定,
没有书面合同,即使有书面合同,其内容也不完整或合同不
规范等[1]。
2)融资渠道少,金融支持力度弱。目前徐州市农民专业
合作组织融资渠道主要依靠自身内部融资,这符合农民不愿
负债经营的理念,但也反映了银行不愿将贷款贷到农业中。
这些问题是由金融体制不合理所导致的。
3)劳动力转移形势严峻。据徐州市统计局提供的“2015
年徐州市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徐
州农村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仍面
临着严峻问题:①从转移的规模看,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
动力。当前徐州农村还有100万左右富余劳动力;②从转移
的工作性质上看,多是低技术、密集型工人。2015年徐州市
外出的农民工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主要从事施工、装修、木工
等在内的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③从输出的就业地点看,
省内转移仍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地区,六成农民工从事
短期零工;④从劳动力文化程度和年龄结构看,转移的劳动
力大都是劳动力较年轻,文化程度较低。7成以上的农民工学
历仅为初中或高中、中专;⑤从农民工外出打工收入满意度看,
工资收入低,社会保障弱,政府给予的支持力度小,农民工
群体经济压力较大[2]。1.2 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特征及存在问题
1)规模小,经济实力薄弱,对农户的辐射带动力较弱。
截止到2013年底,徐州市(含六县)共有10560家农民专业
合作社,从合作社出资额看,有1579家规模在500万以上,
有4113家在100万~500万,100万以下有4868家,资产规
模在100万以下占到合作社总量的46.10%,合作社整体规模
较小;从合作社所在成员数量划分,有7332家在50人以下,
比例超过了合作社总数的半数,只有741家在1000人以上,
占总量的7%,合作社规模小,自身影响力不强,带动农户能
力较弱。2)组织发育还处于较低层次,缺乏品牌战略意识。目前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局限在种植业和
畜牧业,林业、渔业和服务业仍很少。从经营服务内容看,
产业链较短,仍然局限在产中环节,主要为会员提供信息、
技术服务,而与合作组织密切相关的社会化服务组织较少,
真正办实体、从事生产、加工、销售等一体化的合作组织更少。
此外,目前的合作组织生产的产品还停留在种植业、养殖业
方面的初级产品生产上,加工转化水平、科技含量、附加值
都较低。
3)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从组织机构看,目前农
民合作社主要以村组干部牵头的合作社有1653家,由企业、
农民和基层农技组织等法人牵头成立的合作社还比较少,表
明这种新型的农业经营组织在人民群众之间的认可度还比较
低。此外在村组干部牵头的合作社,由于农村存在严重的血
缘关系和地域关系,村干部在合作社的权威很难受到有效制
衡,在经营管理上往往“一个人说的算”,合作社内部的治
理结构形同虚设,很难起到监督约束作用,农民的利益很难
得到保障。
4)龙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与国外发达国家农业龙头
企业相比,缺乏核心竞争力是制约目前龙头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瓶颈。以徐州市农地股份合作社为例,其中土地折价入股
130 573万元,技术要素等入股金额127万元,资金入股金额
13957万元,三种要素所占比重排列由高到低依次是土地、资
金和技术要素,生产要素中资金、技术投入相对不足。合作
社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和科技创新,无力购买精深加工的技术
和设备,农产品也只能维持在低层次的初加工层面上,加工
增值链较短,企业很难实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1.3 利益联结机制特征及存在问题
目前,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
尤其是产销联结不紧密,还停留在社员自己购买生产资料,自
己销售产品的层次。以徐州市为例,从合作社内部利益联结
机制看,有6029家合作社统一销售农产品在80%以上,5659
家合作社统一购买比例达80%以上,有397家农地股份合作社,
有62家销售合作联社,有28家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股份
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相对一般合作社较为紧密,当前徐州
市农业股份合作社的数量较少,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不
稳定,急需组建大量的股份合作社进而实现利益联结由松散
型向紧密型转变。合作组织不能够对本社产品进行统一购买
和统一销售,容易造成农户在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时产生机
会主义,发生道德风险,违约现象严重。
2 江苏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选择与路径安排
事实证明,如何实现江苏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如何实现
由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农业,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企
业化经营是很难绕开的,实行农业企业化经营是继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之后,我国农业经营史上的又一次(下转第21页)科研课题Scientific Research17 2017年11月下
崇明地区稻麦秸秆饲料化应用现状及研究*
樊 杰
(上海跃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上海 202171)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种类多样,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秸秆资源丰富,作为可再生资源,使用秸秆进行发酵作为
牲畜饲料,对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崇明区是上海市稻麦种植大区,年秸秆产量达到20万吨左右,契合崇明世
界级生态岛建设发展,对加速崇明地区秸秆资源化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目前本地区最普遍的秸秆处理方式
是秸秆直接还田,作物收获后直接将秸秆粉碎埋入土壤,但由于产量巨大,秸秆过度还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探索秸秆原
料用作牛羊饲料综合利用迫在眉睫。
关键词:稻麦;秸秆;饲料;菌种
中图分类号:S81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872(2017)22-0017-02
——————————————基金项目: 稻麦等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研究(1439190820)作者简介: 樊杰(1987-),男,上海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机械化生产及管理方面研究。1 秸秆饲料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秸秆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可以作为草食
性家畜的粗饲料来源。据测试,稻草微贮后粗蛋白由3.4%增
加到12.5%;麦秸微贮后粗蛋白由3.6%增加到12.2%[1]。经过
加工处理后的秸秆饲料,干物质体内消化率提高24.1%,显著
提高秸秆饲料适口性和营养价值,同时得到的秸秆饲料中还
含有丰富的菌体蛋白、酶类、抑菌因子、维生素及促生长因
子等发酵代谢产物[2]。因此秸秆用作饲料代替粮食类粗饲料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有效解决秸秆焚烧问题,促进畜牧
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2 崇明地区秸秆利用现状
2.1 稻麦秸秆利用现状
2016年稻麦秸秆还田共计356172亩,秸秆有机肥546吨,
秸秆沼气111吨,秸秆饲料化6941吨。经分析,目前崇明地
区秸秆利用处于较为低级,以粗放型的利用较为普遍,多数
用于村民生活燃料和直接还田,仅2.5%用做饲料;其他,如
用作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等秸秆利用方式,由于生产成本
较高并未普及。2.2 多因素制约秸秆利用发展
稻麦两熟是崇明地区粮食生产的主体农作制,小麦集中
收获的时间在5月下旬开始,水稻最佳播期为6月上旬,可
供秸秆收集的时间短;水稻集中收获的时间在10月中旬至11
月中旬,小麦最佳播期为11月上旬,农忙期间秸秆大量产生,
稻麦收种时间重叠,秸秆收集时间更短,矛盾更为突出。
崇明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梅雨期持续时间长,
稻麦收获季节降水较多,尤其是小麦收获期间降水频率高、
雨量大,严重影响秸秆收集机械下田作业,客观上加大了秸
秆收集的难度,同时运输和贮存也是困难重重。2.3 秸秆饲料化利用现状
目前崇明地区秸秆用作饲料的数量还不到总量的10%,普
及率低且仍停留在传统技术水平,牲畜能直接食用的秸秆都
是直接饲喂,只有个别成规模的国有奶牛场使用秸秆青贮技
术;秸秆综合利用偏重社会效益,技术开发滞后,技术含量低,
缺乏适用新机具;秸秆处理设施不配套,秸秆饲料商业化程
度低。为加快秸秆饲料化发展,提高秸秆利用效率,凸显秸
秆经济效益,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崇明地区亟待加快秸秆饲
料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 稻麦秸秆包膜发酵机械化生产技术
稻麦秸秆包膜发酵机械化生产技术以克拉斯375型打捆包膜一体机为核心,将收获后的秸秆粉碎捡拾打捆,并通过
改进秸秆粉碎工序,配套草捆捡拾、运输、储存等流程,将
秸秆机械化回收与稻麦全程机械化种植相衔接,形成完整的
作业体系。3.1 菌种调配
1千克的发酵剂可用于200吨的秸秆发酵,先用20千克
温水溶解,添加少许葡萄糖或白糖帮助菌种繁育,温水状态
保持一个小时,再稀释至400千克,或根据情况灵活控制稀
释倍数。3.2 菌种喷洒及秸秆打捆包膜
在秸秆打捆包膜一体机上加装喷洒装置,机组前进的同
时收集秸秆,同时喷洒装置将稀释后的菌种均匀喷洒至秸秆
上,当草捆体积达到标准时,传感器发出信号,机组停止前行,
自动完成缠网、打捆、切断作业。打捆结束后机组继续前行,
草捆被排除打捆室,进入包膜工作台,自动完成包膜及卸载
作业。3.3 草捆运输及储存
包膜后的草捆通过运载机改装的夹头进行搬运,夹头上
包裹橡胶垫,避免损伤外层薄膜。统一进行堆放,经过几天的
发酵草捆内部的温度会不断升高。一般当外界温度达到10℃
以上时,需要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制成用于饲喂牲畜
食用的秸秆饲料。3.4 秸秆包膜发酵饲料的优点
1)提高适口性。因其在制作过程中有乳酸菌的作业,可
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并产生醋香味、苹果香和酒香等气味,
质地也变得柔软,采食率达到95%以上,采食速度明显提升。
由于多种酶的发酵作用,软化、降解了家畜不容易消化的粗
纤维,使之容易消化,与普通饲草相比消化利用率提升了30%
左右。
2)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并治疗肠道疾病。由于秸秆发
酵时在密封情况下,有益菌的作用不仅能除臭驱蝇,减少污染,
还使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许多有害细菌、病毒得以控制,
降低家畜感染的细菌性肠道疾病的几率。
3)稻麦秸秆包膜发酵饲料体积小、密度大,标准圆柱状、
可露天密集存放,免去了现有青贮池的投资费用;实行厌氧
保鲜,能够二年不变质,存储运输方便,四季可进行饲喂。
干秸秆一年四季都有,合理安排作业能够将焚烧秸秆的情况
基本杜绝。
4 问题及对策
4.1 机械规模低,秸秆收集农机配置不足
有充足的作业机械是推广实施稻麦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必
备条件之一。目前崇明农业机械配套主要围绕稻麦的种收环
节,在秸秆回收利用环节机具配置不合理。因此,(下转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