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水开采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3.01 MB
- 文档页数:71
世界家苑shijiejiayuan shijiejiayuan—358—采矿工程中的技术应用李雪松(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向阳煤矿)[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各种矿产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但是矿产资源确实十分有限,从时间上来看,每一次矿产资源的形成都需要上千万年,所以一定要有效、合理的利用有限的矿产资源,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以往我国采矿事业十分落后,基本上采用人力来进行开挖,没有什么先进的机械和技术,这样开采矿产效率低下,又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但是,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大量的采矿工程技术被研制出来,大大增大了采矿的工程进度,有效利用了矿产资源。
使得矿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本文主要介绍目前我国采矿工程中的技术应用情况。
[关键词] 采矿工程;技术应用;新型技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迅速崛起,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看似异常辉煌的成绩,其实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矿产的功劳。
据调查显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矿产资源开采量是以前的很多倍。
但是,在我国人们对于矿产的需求量却远远大于目前的矿产产量,究其原因就是我国矿产开发起步较晚,技术不成熟。
导致矿产开采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采矿企业当务之急就是大力发展采矿工程技术,增快采矿的效率,进而增大采矿产量,以此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但是也要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对矿产资源的充分开采,避免宝贵的矿产资源白白被浪费。
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一下我国目前的采矿工程中应用的技术。
1、采矿工程技术重要性分析在社会经济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采矿工业在我国发展的更为迅速、迅猛。
采矿工业是向自然界索取为发展国民经济所需要的矿产品,为现代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和能源的基础工业。
从农业到工业,从人民生活的需要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不与采矿工业有关,它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它在发展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矿产资源的生成需要经过几百万年到几十亿年漫长的年代,才会形成现在能供人类使用的宝贵资源,在人类使用的所有资源中唯独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这就需要求人类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的生源地。
煤矿开采区的水土流失与治理我国煤矿开采日益严重,导致了开采区的水土流失加重,对于煤矿开发地区环境破坏的情况,有学者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于这种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我国应大量的引进国外先进的煤矿开采技术,预防过度开采煤矿而导致地面塌陷,多次利用与净化矿井水,保护煤矿周边生物圈的平衡。
标签:煤矿开采;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治理1 煤矿开采引起水土流失的特点分析1.1 损坏水土保持功能:煤矿开采容易损坏环境的水土保持能力。
在煤矿开采的范围内,都会破坏地表的植被,还会破坏煤矿周边的土壤结构特征,地表植被生态系统,甚至会破坏土壤的水土保持能力,一旦开矿破坏了水土保持能力,就会导致土壤中的有机物等营养成分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严重下降,最终会导致植被无法生长,出现土地荒漠化等情况。
1.2 加剧水土侵蚀、改变土壤结构:煤矿开采会改变土壤的结构。
过度的煤矿开采会使得开采区的地表塌陷、降低,会改变开采区周边领域的地貌,使得开采区周边地区高低不平,这样会使得在原先环境下生存的植被死亡,缺少了植被的根系固定土壤,将会使得水土流失化变严重。
煤矿开采等人类活动会引起地表塌陷、产生裂缝,产生的裂缝会使得土壤的结构松动,并且地下水会随着裂缝逐渐流失,没有了地下水的滋润将会让地表的植被缺水而死,同理,缺少了植被,根系的固定,土壤产生松动,很容易被雨水冲刷掉,加剧了水土流失。
1.3 开采中缺乏整体性的水土保持:在煤矿的周边环境中植被少,水土保持能力较差,若是开采的过程中不好好的保护环境,将会严重的破坏环境。
因此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要对采矿设备进行选择,如开采区域的场地护坡、排水管沟、防洪、防汛基础设施等在煤矿主体工程的设计中都将涉及,并按相关的要求实施修建;煤矿开采时会有岩石等固体废物产生,这些固体废物堆积在周边,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较小。
2 造成煤矿开采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2.1 造成煤矿开采区的水土流失的原因:造成煤矿开采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地质问题和当地气候条件问题,这两种问题是自然因素并非人为因素,煤矿开采过程时破坏周边环境主要还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并且人为因素的影响占大部分。
矿井水的三场耦合水质变化规律及地下水保水修复技术研究随着21世纪初期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矿业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对矿井水污染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矿井水作为矿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其水质变化规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水修复技术的研究成为了矿业环保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矿井水三场耦合水质变化规律和地下水保水修复技术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矿井水三场耦合水质变化规律矿井水的水质受到地下水、煤层裂缝水和矿井巷道排水的影响,形成了矿井水的三场耦合。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层水的排放和地下水的溢流都会对矿井水的水质产生影响,从而形成了矿井水的复杂水质变化规律。
矿井水中常见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离子、悬浮物、矿物油、苯系物和有机物等。
矿井水的水质变化规律的研究对于合理治理和利用矿井水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矿井水水质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矿井水的水质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质条件、矿井开采方式、排水方式等。
地质条件主要包括煤层的性质和含水层的分布,不同的地质条件对矿井水的水质产生不同的影响。
矿井开采方式主要包括采煤方法、煤层开采进程等,不同的开采方式会对矿井水的水质产生不同的影响。
排水方式包括直接排放和回灌排放等,不同的排水方式也会对矿井水的水质产生影响。
2. 矿井水水质变化规律的研究现状目前,关于矿井水水质变化规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质监测、水质模拟和水质预测等方面。
通过对矿井水水质进行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可以了解矿井水的水质变化规律。
借助水质模拟和数值模拟技术,可以模拟矿井水的水质变化过程,为矿井水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水质预测技术可以通过对矿井水的水质特征进行分析和预测,为矿业生产提供水质保障。
3. 未来研究方向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入探讨矿井水的水质变化规律。
可以加强对矿井水水质监测技术的研究,提高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可以继续开展对矿井水水质模拟和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论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作者:孔德飞来源:《地球》2014年第03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煤炭资源不断减少,目前煤炭的开采已经由简单地质向复杂地质推进,开采难度不断增大。
在煤矿开采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带来了一些生态问题,对土地及建筑物造成了破坏,造成煤矸石堆积,径流量减少,地下水资源枯竭。
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因煤矸石堆积和瓦斯排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实现了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煤矿绿色开采技术应用[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69-1煤矿绿色开采的含义主要体现在开采技术的革新,减少开采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实现矿山废弃资源的利用。
采煤方法和工艺的革新,将为煤炭开采注入新的活力,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危险系数,保证煤矿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采取绿色合理的煤矿开采技术,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相互协调,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废弃”的发展目标。
1目前的采煤技术现状(1)针对不同硬度的采煤技术。
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硬度不同采取不同的开采方法。
其主要内容是器械深孔的爆破及控制岩层的定向水力。
在硬厚顶煤技术方面,研究并开发高压注水压裂技术与顶煤深孔预爆破技术,在开采中可以保证煤炭的供应,保证回收率,使其有利于顶煤破碎且保证生产安全.(2)长壁开采方面的技术。
随着煤矿开采的大规模展开,长壁开采的工作面和走向的长度不断增加,长壁开采的设备也逐渐由普通机械向重型机械发展,因此研究开发体积相对较小,但效率较高的机械成为新的技术需要,对于缓倾斜厚煤层来说,对体积小效率高的设备需求更大,在开采过程中,应首先完善支架结构,与支架强度,防止支架倾斜、倒塌、顶梁出现缝隙、四连杆变形、千斤顶措施损坏严重,使支架的可靠性得到明显提升。
(3)开采技术的巷道优化。
区域治理综合信息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的应用简述张宝财 高强山东许厂煤矿有限公司,山东 济宁 272073摘 要: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往往是由采矿技术不当引起的。
例如,因为开采技术不合理,矿山的原始覆岩层结构产生严重破坏,引发水体污染现象,使得土壤质量不断下降,地面沉陷,地表景观被破坏。
而绿色开采理念与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可避免这些问题,对地下水资源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真正达到保水开采的目的,减少地表沉陷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采矿工程;保水开采技术;煤炭和瓦斯共采技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无煤柱开采技术一、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伴随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需求量逐年增加,在这一背景下,大部分煤矿企业不断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但落后的开采方式使得矿区出现严重的沉陷、水源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等现象,影响矿区的稳定发展。
通过对采矿工程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能使水土流失、地表沉陷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绿色、环保理念得到更好落实。
绿色开采技术,主要是指对环境产生的破坏小、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开采技术。
由于矿业部门资源开采力度的不断加大,人类面临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影响社会正常发展。
绿色开采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保证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之间得到良好协调,为煤矿企业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1]。
二、传统采矿技术对环境产生的破坏1土地资源破坏在开采矿产资源时,大量固体废弃物直接堆积,很容易引发土地沙化,再加上外界雨水的不断冲刷,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破坏。
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比较多,经常呈散乱堆放状,因为长时间堆积且没有彻底清理,使得矿区中土地被严重占压,矿区地表极容易出现塌陷,影响周围植物的正常生长,浪费大量土地资源。
2水资源破坏传统采矿技术对水环境产生的污染特别严重。
在应用传统的采矿技术时,经常会破坏矿区地下的含水层,矿区内水位下降,该地区的水环境发生破坏,影响周围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采矿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有哪些突破采矿业一直以来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也因其对环境的影响而备受关注。
在当今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采矿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关键。
这些创新不仅有助于减少矿业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还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么,采矿业的绿色技术创新究竟有哪些突破呢?一、绿色开采技术的发展绿色开采技术是指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其中,充填开采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突破。
传统的开采方式往往会导致地面塌陷和地下水资源的破坏,而充填开采则是在开采过程中用矸石、粉煤灰等废料对采空区进行填充,有效地控制了地面沉降,保护了地表建筑和生态环境。
另外,保水开采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对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的深入研究,在开采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实现了矿产资源开采与水资源保护的协调发展。
例如,采用隔水关键层理论,确定合理的开采上限,避免了含水层的破坏。
二、选矿工艺的绿色创新选矿是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与无用矿物分离的过程,传统的选矿工艺往往存在着能耗高、废水排放量大等问题。
而新型的绿色选矿技术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例如,浮选药剂的创新。
研发出的新型环保浮选药剂,不仅提高了选矿效率,还降低了药剂对环境的危害。
相比传统的浮选药剂,新型药剂具有毒性低、易降解的特点,减少了废水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再如,磁选技术的改进。
通过提高磁场强度和优化磁选设备的结构,提高了磁选的精度和效率,减少了选矿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三、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突破矿山开采后留下的废弃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为恢复生态平衡提供了可能。
植物修复技术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筛选和种植适应矿山环境的植物,如耐重金属的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土壤质量。
同时,植物的根系还能起到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微生物修复技术也逐渐受到重视。
利用特定的微生物菌群,分解土壤中的污染物,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采矿工程领域现代绿色开采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人口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对于能源以及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采矿工程是满足这一需求的关键,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传统采矿方法,通常都会伴有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及资源浪费问题,有悖于目前全球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所以现代绿色开采技术的研究与运用对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采矿工程领域现代绿色开采技术应用为研究方向,目的是提升采矿业的整体效益,并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做出贡献,也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能引起更多的学者与从业者重视与研究绿色开采技术,最终共同促进采矿工程领域绿色转型与发展。
关键词:采矿工程;现代;绿色开采技术;应用研究 引言: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现代社会对矿业开采的要求正在发生着改变,传统的矿产开采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对采矿业高效环保的要求。所以矿开采手段也在发生革命性变化。尤其是最近几年,绿色环保这一概念逐渐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绿色开采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采矿工程当中。现下采矿作业不仅需要保证所开采矿产资源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还需要在开采时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保证开采活动不会对环境产生损害。这一实践不仅符合当代社会需要,也为今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基于这一背景,研究采矿工程领域中现代绿色采矿技术的运用策略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1.相关概念阐述 1.1采矿工程 采矿工程就是以地下矿物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综合工程学科。内容涵盖地质勘探、矿井设计、开采技术、矿山机械、矿山安全诸多方面。采矿工程旨在在保证采矿过程中对环境与生态产生最小影响的前提下,高效安全的采出宝贵矿产资源。
1.2现代绿色采矿技术 现代绿色采矿技术兼顾了资源效率和环境影响两方面的综合因素。其立足于资源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融合的思想,目的在于实现对矿产资源进行科学、环保、有效地开采。该技术通过降低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损害和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等途径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现代绿色采矿技术的主要特征包括“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其强调采矿时要尽量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破坏,尽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矿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技术路径在当今社会,矿产资源的开采对于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矿区的开采活动往往会对水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何实现矿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矿区水资源面临的问题矿区水资源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矿产开采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地下水的含水层结构,导致地下水资源量减少。
其次,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若未经妥善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周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
此外,由于矿区通常位于较为偏远的地区,水资源的获取和运输成本较高,也给水资源的利用带来了困难。
二、矿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合理利用矿区水资源具有多重意义。
从经济角度来看,有效利用水资源可以降低矿区的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从环境角度而言,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保护生态环境。
再者,保障矿区周边居民的用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也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目标。
三、矿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技术路径(一)加强水资源的监测与评估在矿区开展全面、系统的水资源监测工作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基础。
通过建立监测网络,实时掌握地下水位、水质、水量等变化情况。
同时,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可持续性进行准确评估,为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
(二)优化开采工艺,减少水资源破坏在矿产开采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开采工艺和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对水资源的影响。
例如,采用保水开采技术,通过控制开采强度和方式,最大程度地保护地下含水层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推广干式或湿式的选矿工艺,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三)废水处理与回用对于矿区产生的废水,必须进行严格的处理。
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处理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
经过处理后的废水,应尽可能回用,用于矿区的生产、降尘、绿化等环节,既减少了新水的取用,又降低了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四)雨水收集与利用在矿区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并进行储存和净化。
这些雨水可以用于补充矿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2)5 地质工作要求 (3)6 扰动评价 (4)7 采煤方法选择 (6)8 效果监测 (8)附录A(资料性)大型煤炭基地保护目标含水层 (9)附录B(资料性)规划阶段含水层结构保护技术论证报告提纲 (10)附录C(资料性)设计阶段含水层结构保护技术论证报告提纲 (11)煤矿区含水层结构保护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煤矿区含水层结构保护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地质工作要求、扰动评价、采煤方法选择及效果监测。
本文件适用于煤矿区总体规划、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含水层结构保护,尤其适用于北方干旱半干旱矿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12719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5663.7 煤矿科技术语第7部分:开采沉陷与特殊采煤GB/T 39338 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要求GB/T 39834 综合机械化膏体袋式充填采煤技术要求GB/T 40130 煤矿专门水文地质勘查规范AQ 1116 煤矿加固、堵水、充填和喷涂用高分子材料通用安全技术规范DZ/T 0307 地下水监测网运行维护规范NB/T 35104 水电工程钻孔注水试验规程SL 31 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YB/T 4959 冶金矿山尾矿胶结充填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含水层结构aquifer structure含水层或含水岩组及其赋存环境。
煤矿含水层保护aquifer protection in coal mine area通过控制岩层移动,维持具有供水意义和生态价值含水层(岩组)结构稳定或水位变化在合理范围内,实现煤炭开采全过程中,保持地下水系统健康的技术途径。
保水采煤新思路的典型实例范立民1,王双明2,3,马雄德2(1.陕西省煤炭地质测量技术中心,陕西西安710001;2.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3.陕西省煤炭工业局,陕西西安710001)摘 要:双沟泉域是陕北的一个第四系含水盆地,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以泉水的形式排泄,形成乌兰木伦河的支流———双沟。
泉域下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开采后,垮落带波及到第四系含水层,使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流量衰减并断流。
经过10多年的恢复,目前泉流量恢复到煤炭开采前的20%左右。
分析了泉域水文地质条件,根据煤炭开采情况并结合泉流量过程,给出了保水采煤新思路的典型实例。
关键词:保水采煤;新思路;双沟泉域;含水盆地中图分类号:TD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4495(2009)01-0061-02 收稿日期:2008-03-13基金项目:陕西省软科学基金项目(2007KR18)作者简介:范立民(1965—),男,山西曲沃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煤地质学及矿区环境地质研究工作。
陕北榆神府矿区煤炭开采对萨拉乌苏组地下水影响大,甚至疏干萨拉乌苏组地下水,引起环境恶化和植被死亡等严重的环境问题[1]。
笔者曾经提出保水采煤的新思路[2],即从烧变岩的形成及水文地质特征得到启发,对小流域(泉域)进行高强度的煤炭开采,采完后,采空区覆岩经过长时间的压实、稳定,形成新的含水盆地,当地下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泉流量恢复,植被重新恢复原态,达到采煤、保水、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3-4]。
最近,笔者对陕北地区采空区植被、地下水、泉流等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矿区最早开采的双沟泉域地下水得到了一定的恢复,沟域内出现了郁郁葱葱的植被,重现了往日的“江南风光”。
1 双沟泉域水文地质条件双沟泉域是黄河支流窟野河上游乌兰木伦河的一个支流,双沟长5.6km ,流域面积18.63km 2,泉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399.2mm ,地貌类型为风积沙漠和黄土梁峁,除东北部为黄土梁、峁外,大部分为固定、半固定沙漠所覆盖,地形标高+1180~1276m ,由北东向南西缓倾斜。
关于我国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的探讨摘要:煤炭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资源,近年来开采规模不断扩大,为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本文阐述了绿色开采技术的内涵,并对我国煤矿开采对环境破坏的现状做出分析,对绿色开采技术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煤矿;绿色开采技术;方法途径abstract: coal as an important energy resources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exploitation of scale in recent years continues to exp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nto a powerful force.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brings ma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eaning of green mining technology and coal mining in china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e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an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mining technology.keywords: coal; green mining technology; approaches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以及能源开采水平的不断提升,煤矿的开采规模越来越大。
在品尝经济发展带来的丰盛果实的同时,我们也要承担它所引发的生态恶化的苦果。
我国长期不合理的煤矿开采已经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地表水水量减少、地下水资源严重枯竭、土地沙漠化、地下水污染、温室效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