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管理的发展及中国航运业的应对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管理的发展及中国航运业的应对摘要相对于陆路运输,内河航运具有明显的绿色运输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在航运事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加强内河船舶管理,通过专业化的管理,来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成本、确保船员安全、提高服务质量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本文就我国航运业的发展趋势,对新形势下船舶管理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船舶管理;航运业;规模化

中图分类号u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9-0041-01

0 引言

我国的船舶管理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发展缓慢,甚至呈现出倒退和萎缩的现象,内河航道里程由1978

年的13.60万km下降为2007年的12.35万km,这也导致了当今大城市内河航运发展的严重滞后现象,其中的管理机制值得反思。就我们吉林航运来说,以前吉林的货物运输以铁路为主,但是近年来,铁路运力不足与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吉林经济的发展,铁路吉林段只能满足1/3的铁路货运市场需求,往北向黑龙江方向的铁路运输也偏紧,致使吉林市大部分产品只能从公路运输,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导致产品成本增高,市场竞争力下降。同时,我国河流众多,可开发的航运资源丰富,在各类交通

运输系统日益发达的今天,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航运的成本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吉林省大力建设吉林港,可以明显降低企业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使社会效益最大化。

1 船舶管理发展对我国船舶管理的要求

1)航运企业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许多航运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大多不具有专业的素质和能力,对航运企业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不甚了解。船员素质较差,缺少专业的培训,不要说航运成本控制,就是一般的防污染知识也不是特别了解。与我国日益发展的航运事业不相配,桎梏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基础设置落后带来的压力

我国内河基础设置其他运输方式,例如铁路、公路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长期以来,基础设施的建设过多的倾向于铁路、公路等陆路运输,造成内河基础设施条件差,航道等级低,距离航道管理现代化、信息化、规范化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

3)船舶载重少由于受制于航道通航条件,目前进入内河作业的船舶大多运输规模小、设备陈旧、航行动力落后,航运成本大,经济效益差,严重阻碍航运事业的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平均吨位1000多t相比差距较大,运输的低成本优势还没有很好地发挥。

4)航运企业经营缺乏灵活性

我国航运企业数量较多,在有些地方单船公司占有相当高的比

重,船龄老化趋势较明显,装备设施落后,运力结构较为单一。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缺少经营上的灵活性,企业组织管理水平低级化,技术含量低,较少涉及技术含量较高、投资规模较大的大型船、专用船运输。人员聘用大多沿袭家族企业的内部化管理,竞争能力脆弱,成长性差。

2 中国航运管理的应对之道

2.1培养吸收高素质的从业人员

市场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船舶管理业务非常负载,涉及方方面面,涉及环保、航运、保险、法律、管理等各个学科和专业,一个没有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是无法胜任船舶管理工作。因此,作为内河船舶主管部门,要不断接纳和吸收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从高校招聘优秀的人才,发挥其长处,也可以从内部培养,提供其学习深造的机会,不断增强内河管理水平,以适应我国航运事业的快速发展。

2.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要抓住国家加快水运的历史机遇,加快港口建设,有效整合水运资源,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整体功能,加快实现由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的跨越。对于我们吉林省而言,要加快鸭绿江、图们江航道、码头及航道管理站点等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是积极寻求破解二松水运生存和发展难题。

2.3深化水运管理机制改革

航道管理要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按照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切实履行“规划、监管、协调、服务”的职能,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作,进一步简化水运项目审批手续和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大力支持水运项目前期工作,依法加强水运管理,维护水运经营者权益,为水运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4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竞争力

航运业的快速发展,促使船舶管理业必须进行相应地调整,为了维持一个小型船队,船东同样有可能需要为每艘船舶配备大量的船员,他必须建立预备船员队伍以应付在船人员的休假,生病及换证、培训等。过去的“家庭作坊”式企业已经不适应形式的发展了,必须建立真正具有集团式框架的企业,进行规模化经营,发挥集聚效应,同时雇佣高素质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船员)来实现船舶管理,因此应该进行大规模的兼并收购活动从而增加实力,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洪善祥著.走向21世纪的中国航运.交通企业管理杂志社,2007,6.

[2][谢群生.水路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模式.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3.

[3]陈德明.世界海运市场竞争与我国航运企业发展战略.国际

贸易杂志社出版,2006.

[4]孙光沂著.论我国大型航运企业的产权地位.中国水运,中国水运杂志社出版,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