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动力学疗法治疗恶性肿瘤
- 格式:pptx
- 大小:4.30 MB
- 文档页数:49
论文题目: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新型治疗方法摘要:皮肤鳞状细胞癌(SCC)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治疗方法被提出并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综述了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新型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光动力疗法、基因治疗等,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
1.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中显示出了潜在的优势。
包括PD-1/PD-L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在内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证实在一些晚期或复发性SCC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2. 靶向治疗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靶向治疗可以更精确地杀灭肿瘤细胞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例如,EGFR抑制剂和PI3K抑制剂等靶向药物已被证明对某些SCC亚型具有一定的疗效。
3. 光动力疗法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利用光敏剂和特定波长的激光光束来杀灭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它具有微创、局部和选择性治疗的优势,适用于一些表浅性或早期的皮肤鳞状细胞癌。
4.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基因导入肿瘤细胞中,以实现肿瘤细胞的凋亡或抑制生长。
虽然目前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基因治疗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但其潜在的治疗效果令人期待。
5. 组合治疗针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复杂性和异质性,组合治疗策略逐渐受到关注。
通过将不同治疗方法进行组合,可以克服单一治疗方法的局限性,提高治疗效果。
6. 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新型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未来,随着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病理生物学的深入理解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相信新型治疗方法将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个体化治疗方案,为其带来更好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畏簿鼹辩太学礁士赣甓嶷学黩淹文灏凌力疗法(PDT)蔻辫繇蝰耱瘗灏一耱毒羧戆潼疗攀段。
豢骚发瑷雀激往瓣PDT浚疗爱文熬孛袋多涉爱裂蒸冬辨影薅因素斡定爨戮究,歇露造残了PDT麴渗疹效果魏不罐意,蔡令媳楚影豌湖捺广疯焉戆一个蒸买瓣题灏套。
零谦麟靛簌这穷饔着筝,耱步探索蔽动物粒瘗隽攒裂瓣毙瀵力涪疗枣各影穗嚣豢懿寰爨耢窕,誉羹鼹拣劐京p戮渣疗露耩蒜耱巍照射裁爨笔瓣濑磐织争懋敏蓊黪瓣浓度及缀绫襞密爨戆定爨对疗效熬影穗,鼓蘑攥褰黪效,燕PDT攘广旋惩攘供参考。
饕宠,本义慧络了鬻蠹静PDT静砑鼗状蕊,鞍鸯详器翁瀚述了PDT鹃藏爨和戳磷,辩光臻力治疗过穗串煞淹敏莼耪、毙潆及余予戴这兰牵蘩紊涟露了糖述,羚篱荦奔绍了PDT鹣一般治疗方法。
焚次,通过魄较,礴蹙了以经徐魄较商瓣粒玲豫淹PDT褰瞻鼹建壤嚣黪,辩确立了馘鼹硝辩小藏S-180肉瘸律麓HpD农瓣瘸及援鬻组织中浓度~时闼分布实验靛舯瘴模墅。
舞获褥擐餐戆睡窳治疗效荣,零文癸粼对影豌PDT滚疗瓣A释嚣鬻避纷了翦期疑惑爨分橙。
遥避是爨涎定瘸终及燕零缎缓内斑Ⅱ}旗戆生物滚壤一对阌努毒艇豫瓣爽验酶瓷,涟~步谖安了在注辫光敏蕊秘露48~72枣睡瓣瘸缢甄孛殛》戆浓度凝蹇,姆聚爨褒48枣辩禽蠢遮瑟|漤巍,瑟瑟辩歪鬻续缀中戆秘塾禽蠢最多。
在PDT滚疗枣曹次舞澄了戳戴努悉来鬻接茨骥堪缀毓禽蠢瓣鼹蕊,遥滋蹙蠢测定羚辣斑憨戴分基游接爱获缀绞搴e客藿豹交魏簸襻器趋势,弊撼零遂爆矮辩惩癌嚣攀蔽入赘浓麓戴麓方法来挺囊壤缓审麓含襞蠢。
簸詹,褥毽≯辩PDT漆疗繇瞧瓣瘸孵屁耩囊要鬻嗡藩豢避襻鲞效关鬣势橱戆襁步努辑方案。
希疆麟鲍解决PDT疗效不确定髓闻爝,为今后攘广PDT的糕寐应焉捺供参凑,绘旗窳嚣邸在实瓣渣瘳辩戳定囊的撂攀,辍使牧裂蹩好髓治疗效暴。
农零文工作熬基鹚上,对漾题避蟹了辣结鞠改避设想。
提趣了程影像瀣菇号}萼下瓣黪瘸簿p瓣奔入治疗熬教晨方赢。
关键弼:舞动力疗法瓣癣模燮必敏懿秘绥曩}{戴学爨激竞裁羹盔鬯竣垦燮墼墼一——PhotodynamicTherapy(PDT)isakindofeffectivetreatmentmeanstothemalignanttumor.ExperimentfindlasershinedosageenoughaccurateinsizeamongPDTtreatmentanddocumentinthepast,itislesslikelytoinvolvethequantitativerelationbetweenvariouskindsofinfluencefactors.thusinfluencedtheresultoftreatmentofPDT,itisP阱topopularizeandapplytoosoanimportantprobleminfluencingfar.Thissubjectsetaboutfromtheaspect,probetakinganimal’stumorofrelationintreatingasmodelmerepowerthequantitatireresearchnecessarylightshinedosagetentatively.HopethroughstudyandcanfindandtumorphotosensitivedensityandorganizeoxygenquantitativerelationofcontentofmedicineinorganizingwhentreatinginPDT,Thusimprovecurativeeffect,popularizeandapplythereferenceofofferingforPDT.Firstofa11.thistextsummarizedomesticandinternationalresearchstateofPDT,exhaustiveexpositionPDTtreattheprincipleandmechanismofthemalignanttumorcomparatively,treattomerepowerphotosensitiVemedicine,lightsourceandoxygen,memberthesethreekeyelementsofcoursedescribe.hesemiconductorlaserof630hmisalightsource,whichissuitablefortheHpDphotosensitivemedicine.Secondly.confirmexperimentspendtumormodellittlesarcome,S180ofmouse,AnalyzeandthinkChinesemarketsanctionclinicalbloodhematoporphyrinderivative(HpD)thatuseonemoreidealPDTphotosensitiVemedicineonly8tpresent,rationdeterminetumorbodyand秘器densitydistributethelawchangedwithtimeinorganizingnormally.ThroughstudyandverifyP鼹theonehourtumorthedensityof鞠§ishighestoforganizingbehindnotemedicinewhentreatingfurther,AndHpDcontentwhileorganizingnormallyatthismomentisleast.Ⅳ天津涯秘|丈学硬±醭宠生学健谚文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癌症已不再是绝瘫,但锯然是瓣人类毽潦葳麓檄大静、毵亡率穰离翁一释疾病,位列各黉入口的蓠三位死因之一。
光动力疗法的机理一、光动力疗法简介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简称PDT)是一种利用光敏剂和特定波长的光线对病变组织进行治疗的方法。
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局部治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激发光敏剂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与组织中的氧发生反应,产生单态氧和自由基等活性氧物质,从而破坏病变组织。
光动力疗法具有靶向性好、副作用小、可重复治疗等优点,因此在皮肤科、肿瘤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光敏剂的吸收与分布光敏剂是光动力疗法中的关键成分,它是一类能够吸收特定波长光线的化合物。
在光动力疗法中,光敏剂被选择性地摄取并滞留在病变组织中。
在接受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后,光敏剂被激发并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进一步与组织中的氧发生反应,形成具有杀伤力的活性氧物质。
三、光敏剂的光激发过程在光动力疗法中,特定波长的光线是用来激发光敏剂的。
当这些光线照射到涂有光敏剂的病变组织时,光敏剂分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并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
在激发态下,光敏剂分子不稳定并迅速返回基态,同时释放出能量。
这些能量可以传递给周围的分子,例如组织中的氧分子,从而产生具有杀伤力的活性氧物质。
四、光动力效应的形成当光敏剂被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并被激发时,会释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进一步与组织中的氧发生反应,形成具有杀伤力的活性氧物质。
这些活性氧物质主要包括单态氧、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等。
这些活性氧物质具有强烈的氧化能力和细胞毒性,可以破坏病变组织并导致细胞死亡。
五、细胞损伤的机理在光动力疗法中,细胞损伤的主要机理是活性氧物质的氧化作用。
这些活性氧物质可以对细胞器、细胞膜和DNA等造成损伤,导致细胞死亡。
具体而言,单态氧可以与细胞器中的脂质和蛋白质发生反应,导致细胞器损伤和功能丧失;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则可以与细胞膜上的脂质发生反应,导致细胞膜损伤和细胞死亡。
·综述·光动力疗法治疗膀胱癌赵献光 于素娟 综述 吴思恩 审校⒇ 一、光动力疗法(PD T)治疗膀胱癌的发展简史1975年Kelly等[1]首先进行了今日称为PD T 的对裸鼠膀胱癌模型的选择性杀伤作用的研究。
Willia ms等[2]通过实验证实PD T对体外培养的人膀胱移行上皮癌有明显杀伤作用。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1976年kelly和Snell[3]首次给1例多发性非浸润性膀胱癌病人注射H pD后,用白光(汞灯)对一部分肿瘤进行照射,2天后病理证明光照区肿瘤坏死,而未受光照区肿瘤无变化,从而证实了其治疗的可行性。
之后,对膀胱癌治疗的这项研究逐渐深入。
照射光源从最初的非相干光发展到后来常用的波长为630nm的氩离子泵浦染料激光,使光的波长更适合治疗,对组织有一定的穿透深度,激发光敏剂效果进一步提高。
光敏剂也由粗制的血卟啉发展到HpD 及双血卟啉醚(D HE),及今日的用药方法。
照射方法则由点状光纤局部照射发展到球形光纤全膀胱弥散照射及两者的联合应用。
二、PD T治疗膀胱癌的临床应用及疗效PD T治疗表浅性膀胱癌的疗效已充分肯定, Tsuchiya等[4]于1983年报告以3mg/kg HpD给病人注射,48小时后用点状光纤630nm红光照射,治疗6例T a及T1期表浅肿瘤,2例T2期肿瘤;其能量密度表浅者为120~360J/cm2,T2期240~360J/ cm2。
随访6~18个月T a与T1期肿瘤治愈后无复发,T2期1例于6个月后复发。
M isaki等[5]1984年报道PD T治疗32例表浅性乳头状膀胱移行上皮癌,67%的病人获CR,余者为P R。
国内郑成福等[6]报道13例20个表浅性及T2期肿瘤,治疗后18个肿瘤完全消失,活检无残存癌细胞,其余2个肿瘤不同程度缩小。
随访26~38个月,复发2例,其中1例原位复发,复发者经再次PDT治疗后肿瘤消失。
对于多发性膀胱癌,只要在治疗中仔细观察,照光均匀,不遗漏肿瘤,保证足够的能量密度,PD T同样可取得理想疗效,而避免膀胱全切手术。
一、光动力疗法为什么光动力治疗简称为PDT?光动力治疗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形成的一项肿瘤治疗新技术,目前在美、英、法、德、日等不少国家已经获得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正式批准,成为治疗肿瘤的一项常规手段。
光动力治疗的英文全称是Photodynamic Therapy,简称PDT,这一简称已在国际学术界获得公认和广泛应用。
什么是光动力效应?光动力疗法的作用基础是光动力效应。
这是一种有氧分子参与的伴随生物效应的光敏化反应。
其过程是,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使组织吸收的光敏剂受到激发,而激发态的光敏剂又把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氧,生成活性很强的单态氧,单态氧和相邻的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细胞毒性作用,进而导致细胞受损乃至死亡。
光动力效应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光动力效应的三要素是光敏剂、照射光和氧。
由于光动力治疗是在活体上进行的,活体组织又是含氧的,所以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光动力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敏剂和照射光。
光敏剂的光动力活性、光吸收特性和靶向特性,决定了其临床可用性和适用范围。
照射光的波长正确性、输出稳定性和投照可靠性也是决定治疗效果重要的可控因素。
光动力效应为何能用来治病?光动力效应能够用于疾病治疗的两个前提,是基于特定病变组织能较多地摄取和存留光敏剂而靶部位又较易受到光辐照。
因为只有这样,强烈的光动力效应才会发生,才能充分破坏病变组织。
一般说来,实体恶性肿瘤、某些癌前病变及一些良性病变可较多地摄取和存留光敏剂,只要这些病灶处于激光光纤能够抵达照射的范围,就有可能成为光动力治疗的适应证。
光动力治疗中,除了光能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单态氧和自由基能直接杀伤病变细胞外,还因这一过程引发的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和血管栓塞造成的局部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导致病变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光动力治疗是怎样进行的?光动力治疗分两步来完成。
首先,是给患者注射光敏剂。
然后,是对病灶区进行激光照射。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光敏剂是PHOTOFRIN®,患者注射后通常需等待40至50小时才进行激光照射。
光动力疗法治疗颅内肿瘤的研究进展许焕波。
肖哲(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汕头515041)[摘要】肿瘤光动力疗法(POt)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引起细胞凋亡或坏死。
是继手术治疗和化、放疗之后。
肿瘤治疗领域兴起的一种新的辅助治疗方法。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PDT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光敏剂;颅内肿瘤[中图分类号]R459.9;R73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叭716(2010)01.0061-04颅内肿瘤起源于脑及其邻近组织,年发病率(7-lo)/lo万。
胶质瘤是颅内肿瘤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40%-50%,星形细胞瘤5年生存率30%左右11],局部浸润(侵袭性)生长是神经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一个重要特征。
脑胶质瘤几乎无转移,向颅外的远方转移更是罕见。
由于此类肿瘤好发于人脑重要功能区或附近区域。
因此术中无法将肿瘤完全切除,术后易复发。
90%的复发性胶质瘤发生在原发灶周围2锄内[2J。
肿瘤光动力疗法(Pcrr)是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并在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的治疗方法:即利用肿瘤组织对特定化学物质(在一定波长的光作用下产生光动力效应而达到损伤或破坏肿瘤组织的目的…3)的选择性摄入。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P叩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历史回顾1903年首次提出了光动力作用概念。
其应用试剂和光相结合产生效用的试验被认为是现代光动力学疗法的开端【3J。
HALTSMANN(1911年)报道了血卟啉对小鼠皮肤的光敏作用和光毒性作用。
DIA.MOND(1972年)报道了在体内、外应用血卟啉对小鼠神经胶质瘤光毒性的研究。
THOM.AS等(1975年)成功应用血卟啉衍生物(HPD)和红光相结合治疗小鼠乳腺癌。
从此开启了PlYr治疗癌症的先河。
KELLY(1976年)和其合作者们首先用HPD治疗膀胱肿瘤。
标志PDT正式用于临床L4I。
目前PDT已被运用于包括肿瘤及其他非肿瘤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眼底老年性黄斑变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良性病变等)的诊断与治疗。
单纯光动力疗法及联合手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疗效比较沈斌;田绰【期刊名称】《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8(020)002【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单纯光动力疗法及联合手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皮肤恶性肿瘤患者98例,根据患者病变部位、大小、皮损侵入程度、年龄、身体状况及手术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对其予以单纯光动力疗法;研究组48例,对其予以光动力疗法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94.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随访两组均无复发与转移病例;研究组患者平均光动力治疗次数为(2.34±0.26),比对照组治疗次数(3.86±0.47)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光动力疗法以及光动力疗法联合手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患者均具有较显著的疗效,且安全可靠,但后者能够缩短治疗周期,促进患者康复.【总页数】2页(P38-39)【作者】沈斌;田绰【作者单位】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皮肤科,湖南郴州423000;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皮肤科,湖南郴州4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相关文献】1.局部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远期疗效评价 [J], 任媛;王元元;张军波;张幸存;鲁元刚2.前后联合手术治疗腰椎骨结核中钛网植骨与单纯植骨疗效比较 [J], 高书明;李民;陈汉文;李书奎;王光亚3.术前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Ⅰ~Ⅱ期宫颈癌疗效比较的荟萃分析[J], 刘俊秀;张玉娟;潘润洲;李杰4.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手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临床研究 [J], 高春林;崔琴5.局部光动力疗法联合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J], 王刚;哈筱梅;王丽雯;郭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