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矿产资源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13.89 KB
- 文档页数:1
青海金矿可行性分析概述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素有“天空之湖”之称,是中国重要的黄金矿产资源地区之一。
青海金矿作为青海省的重要产业之一,具有丰富的金矿资源和巨大的开发潜力。
本文将对青海金矿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金矿资源青海拥有丰富的金矿资源,包括石英脉和砂状沉积源两类。
青海金矿储量庞大,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金矿资源基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勘探技术的发展,青海金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进展迅速。
市场需求黄金作为重要的贵金属,具有广泛的用途,包括珠宝、投资、工业应用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饰品、金条等黄金消费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世界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大,金融危机的风险上升,推动了投资者对黄金的投资需求。
因此,市场对黄金的需求强劲,市场前景看好。
技术条件青海金矿的开采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可以采用传统的开采方法,如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等。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化的矿山设备和技术也可以应用于青海金矿的开采过程中。
因此,从技术条件上来看,青海金矿的开发具备优势。
经济效益青海金矿开发的经济效益是其可行性评估的关键指标。
通过对青海金矿资源储量、市场需求和开采成本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预测青海金矿的开发将具备可观的经济效益。
根据相关数据和经验估算,青海金矿的开发可实现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和利润水平。
社会环境影响及管理金矿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包括破坏土地、水源等自然资源,以及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因此,在金矿开发过程中,应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
风险和挑战作为一项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项目,青海金矿开发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
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等。
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案,降低风险,提高项目的成功概率和投资回报率。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黄金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为金矿开发提供了充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青海省海西州矿产资源开发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1 海西州概况海西州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因为在青海湖西而得名。
北邻甘肃省酒泉地区,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勒蒙古族自治州,南与青海省玉树、果洛州相连,与西藏为邻,东与青海省海南、海北州为界。
东西长837km,南北宽486km,总面积32.58万k。
辖2市3县3行委,人口41万。
海西州的地形地貌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环抱的柴达木盆地和唐古拉山北麓高原两部分。
海西州属典型的高原高寒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不太分明,日照时间长,太阳幅射强,昼夜温差大。
境内长流性河流达80余条。
其中,集水面积500k以上的中小型河流40余条。
海西州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山区、滩地有连绵的草场和大块绿洲,草原面积900万h,其中可利用草场890万h,宜农待耕土地30.3万h,发展农牧业的潜力很大。
野生动植物资源500余种。
截至2008年底,全州共发现各类矿产103种。
己发现矿产地(矿床、矿点、矿化点)1626处。
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铬、铅锌、金、银、湖盐、钾、硼、锂、镁、溴、碘、锶、芒硝、石棉、石灰岩、自然硫等。
其中湖盐、氯化钾、氯化镁、锂、锶、芒硝、石棉、化工石灰岩、硅灰岩等9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
2 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及评价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人们主要从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向对其进行阐述。
本文认为: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资源结构符合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功能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前提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作用的阈值。
其中包括自然资源的供给、社会条件的支持和污染承受能力三方面的内容。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义,从要素构成的角度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入手,即资源承载力要素系统和环境承载力要素系统。
其中,资源承载力要素系统和环境承载力要素系统又是由各个要素子系统组成的。
能源研究与管理2018(3)研究与探讨收稿日期:2018-06-08作者简介:孙峰(1983—),男,甘肃天水人,本科,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主要从事野外地质找矿工作。
摘要:瓦勒尕金矿处于东昆仑—柴达木成矿带上,且具有一定规模矿床产出。
主要通过矿体特征的详细研究,初步对其矿床成因进行探讨。
总体上看,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
目前所发现的金属矿产多与一套中高级变质岩地层有关,该套地层可能为区内金矿的主要矿源层,为后期金矿的富集成矿提供物质来源。
关键词:金矿;矿体特征;矿床成因;瓦勒尕中图分类号:P618.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7676(2018)03-0027-03SUN Feng,LIU Bin(The Nuclear Industry Geological Bureau 242Brigade of Liaoning Province,Xingcheng 125100,Liaoning,China )The Walega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on the eastern Kunlun-Chaidamu metallogenic belt and has a certain scaledeposits.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origin of the deposits through the detailed study of the ore body characteristics.On the whole,the ore body is strictly controlled by fault structures,and the ore types are mainly altered rock types and quartz vein types.The metal minerals discovered so far are mostly associated with a set of middle and high grade metamorphic rock stratum.This set of stratum may be the main ore source bed of gold deposits in the region and provide material sources for the enrichment of late-stagegold.gold deposit;genesis of orebody;characteristics of orebody;Walega青海省都兰县瓦勒尕金矿矿体特征及成因分析孙峰,刘彬(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四二大队,辽宁兴城125100)1区域地质背景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东昆仑前峰弧南侧复合拼贴带的东段的北部,青海省东昆仑东段地区构造区划与矿产分布图见图1,该带为早古生带昆仑大洋板块向柴达木板块俯冲而形成的岩浆弧带[1]。
青海地理知识点高考指南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拥有广袤高原和雪山草原的美丽省份。
作为中国四大高原省份之一,青海在地理意义上具有独特的特征和重要的地位。
因此,青海地理知识点对于高考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青海的地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系统地掌握和理解这些内容。
一、地理位置和气候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与甘肃相邻,南接四川和西藏,西邻新疆,北濒蒙古。
它是中国大陆的最西和最南部分省份之一。
青海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得它具有丰富多样的气候特征。
青海的气候主要分为寒冷的大陆性气候和寒凉的高原气候。
由于其地势高原且地跨多个纬度,气候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
东部地区气温较低,冬季漫长,夏季较短,气候干燥;而西部地区则以高寒草原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且漫长,夏季凉爽。
二、地形和地貌青海地形复杂多样,主要由西北高原、青藏高原南缘山脉、柴达木盆地以及部分内蒙古高原组成。
其中西北高原是青海的主要地形特征,地势高且平坦。
青藏高原南缘山脉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脉之一,横贯整个青海。
青海地貌以高原、山地、戈壁滩和湖泊为主要特征。
地势较高的高原区域被广阔的高原草原所覆盖,长期以来被人们称为“青海湖鲜花草原”。
典型的山地有巴颜喀拉山、附近的雪山以及玛多山等。
盗墓跑道的戈壁滩、只此一家的五彩湾、大漠孤烟的沙漠和湖泊,如风景迷人的青海湖,都构成了青海的独特地貌。
三、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青海是中国重要的自然资源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盐碱、硼砂等。
此外,青海还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和水能资源,是清洁能源的重要基地。
青海的生物多样性也非常丰富,特别是动植物资源。
大面积的草原为藏羚羊、藏野驴等野生动物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地。
而高寒湿地则是世界自然保护区域保护的若尔盖,这里生活着大量的候鸟和珍稀濒危动物,如黑颈鹤、白鳍豚等。
四、生态环境由于青海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青海的生态环境对于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青海高考地理知识点青海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片美丽的土地,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青海的地理知识点也是考生们必须熟悉的内容。
本文将对青海高考地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环境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经89°30′至103°04′,北纬31°03′至39°20′之间。
东临甘肃,西毗新疆,南界西藏,北连内蒙古和宁夏。
全省总面积72.21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第四大的省份。
青海地势较高,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其境内有巍巍祁连山脉、雄伟的昆仑山脉、华丽壮观的神仙居、峻峭险奇的可可西里等地貌景观。
这些景观分布广泛,既是自然环境的宝藏,也是游客们向往的圣地。
二、气候特点青海属于高原性气候,呈现出寒冷干燥的特点。
由于地势高,高寒的气候对青海的气温、降雨等气候要素产生了重要影响。
全年气温较低,冬季严寒,夏季凉爽,年均降水量不多。
青海气候的特点对当地的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与经济发展青海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有藏族、汉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共同生活和发展。
这里独特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此外,青海还是著名的宗教圣地,有许多寺庙和宗教活动场所。
在经济方面,青海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青海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盐、铝、铅、氟等。
同时,青海还发展了农牧业、旅游业等产业,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
四、生态环境与保护青海作为生态省份备受关注,青海湖、可可西里等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之一,也是高原湖泊中最大的湖泊。
可可西里被誉为“藏羚羊的王国”,是我国稀有动物、野生植物物种的重要基地。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青海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注重可持续发展。
青海省都兰县洪水河铁矿床矿床特征及成因初探摘要:洪水河铁矿位于青海省东昆仑山脉东段布尔汉布达山北坡洪水河中游,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笔者从洪水河铁矿床的矿床特征出发,对其成因以及其找矿标志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洪水河铁矿特征成因分析洪水河铁矿位于青海省东昆仑山脉东段布尔汉布达山北坡洪水河中游,东距都兰县153km,西距格尔木219km,行政隶属于海西州都兰县管辖。
工作区沿洪水河向北约29km简易公路与国道Gz25青藏公路相通,交通尚属便利,但在洪水期和冰冻期道路交通受阻。
该地区矿产开发历史悠久,20世纪50年代起,系统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
伴随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该地区成为青海省矿产资源开发的热点地区之一,尤其是铁矿的勘查。
矿产资源开发得到较大的发展,逐渐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县、乡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对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提供一些优惠的政策和便利条件,外部环境较好。
1 洪水河铁矿床矿床特征(1)从地层上看,本区铁矿多与狼牙山组地层有关。
可见本区在太古代结晶基底之上,中元古代形成了浅海—滨海相沉积环境,并沉积了原始的铁矿层,形成了清水沟、洪水河、三通沟等铁矿,本区铁矿赋矿地层狼牙山组呈北西向带状分布,出露范围广,厚度大,生成铁矿的潜力较大。
(2)从岩浆岩的产出看,本区一些内生矿床(点),铁矿与华力西晚期侵入体有关,均产于本期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与狼牙山组碳酸盐加碎屑岩的接触带上,如洪水河多金属矿点,三通沟北铁矿点等等。
另外,岩浆活动所带来的热能使围岩发生重结晶作用或蚀变、交代作用,对原始铁矿带(层)进行迭加改造,同时还生成了一些热液交代矿床(点)。
(3)从区域地球物理特征来看,围绕航磁异常及重力异常梯级带北侧形成一个铁矿成矿带,其拉力根、三通沟、洪水河、清水河铁赋存其中。
说明在该异常带为铁矿成矿有利部位。
(4)通过洪水河铁矿和清水河铁矿对比,其成矿环境相同,地质条件相似,矿床类型亦相同见。
64浅析青海省沟里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刘锦文,朵德英(青海省第一地质勘查院,青海 海东 810600)摘 要:目前沟里地区金矿开发是青海省东昆仑成矿带东段重要的矿产成果之一,该地区经历了从远古时代到各个时期的海洋陆地转化阶段等复杂的形成过程,沟里地区存在着强烈的岩浆活动,这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非常有利的自然条件。
通过对沟里地区金矿床的分析确定了其形成的具体时代,也对控制矿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日后的矿产勘查提供便利。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的是不同的外力作用和金矿成矿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青海;沟里;金矿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05-0064-2收稿日期:2019-05作者简介:刘锦文,男,生于1983年,汉族,青海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
沟里地区位于东昆仑山的东南段,东昆仑山地区经历了多次的造山运动,这就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沟里地区内存在着丰富的金属矿产,同时这也是青海省最著名的金属成矿地带,有着“金腰带”的美称。
青海省的沟里地区存在两条深大断裂带,分别是昆中和昆南断裂带,它们都是从东向西贯穿在沟里地区的,形成了地区内最基本的构造。
沟里地区的地层受到断裂带和岩石的影响残缺不全,大多数是以岩片的形式出现,这其中的岩石种类多样,最主要的有酸性岩浆岩以及断裂带的超基性岩。
1 造山作用和成矿沟里地区在形成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造山运动,直到巴颜喀拉地带与东昆仑的陆地地带碰撞以后才进入陆地内部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内沟里地带分布着大量的壳源花岗岩,之后的发展中此地带又形成了最晚期的侵入岩-钾长花岗岩,通过存在的岩石类型就可以推测出当时阶段是处于伸展期的环境,然后到造山后期的伸展转换阶段,沟里地区出现了中低温热型的金属矿,这是金属矿产形成的最主要时期,与东昆仑山的其他金属矿形成基本一致。
在这一时期,构造体的转换以及成矿流体的形成在热事件的改造之下形成了丰富的金属成矿物质,从此大量的金属矿床开始形成[1-3]。
浅谈青海东昆仑东段区域成矿地质特征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青海东昆仑东段区域地质矿产概况、区域地球物理化学特征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对该地区开展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青海;东昆仑;东段区域;成矿地质特征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区域地质矿产概况1.1区域构造体系东昆仑东段地处中国大陆中央造山带西段的东昆仑加里东造山带东段,北与柴达木盆地毗邻,南与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山毗邻,东以鄂拉山断裂为界,西至青藏沿线。
东昆仑东段横跨古亚洲和特提斯两大构造域,分别以昆北、昆中、昆南、北巴断裂为界划分为昆北、昆中、昆南和阿尼玛卿4个三级构造带。
东昆仑东段是晚加里东造山带、晚华力西—印支构造—岩浆活化带(花岗岩及陆相火山岩),昆北构造带由元古界裂解残块(金水口群)、早古生代裂陷槽沉积(滩间山群)和大量的中—酸性岩浆岩组成;昆中微陆块由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和各时代侵入杂岩组成,该带中nw—nww 向大型剪切带发育,且与金矿关系密切;昆南构造带由中元古代—早古生代洋壳沉积(万保沟群),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活动陆缘沉积组成,与钴、铜、金矿关系密切;阿尼玛卿造山带是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混杂岩带,代表洋壳的蛇绿岩与弧后火山岩及岛弧火山岩在这一个构造带中共存,与铜、金矿关系密切。
1.2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可划分成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中生代—新生代四个发展演化阶段。
前寒武纪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形成统一的稳定陆台后,被克拉通化并成为基底;中—新元古代沿昆南构造带发生初始裂解形成昆仑洋;早古生代寒武—奥陶纪进一步拉伸裂解呈多岛洋/裂陷槽,奥陶纪末大洋俯冲、闭合,形成沟—弧—盆体系,志留纪进一步隆升造山;晚古生代阿尼玛卿裂谷开合、华力西期造山活动引发强烈的岩浆侵入活动;早中生代受特提斯洋俯冲、消减、闭合及印支期造山活动影响,昆北、昆中发生大规模岩浆侵入活动,昆南及阿尼玛卿构造带则形成陆缘活动带;晚中生代—新生代全区隆升,处于陆内叠复造山阶段。
40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青海滩间山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祁贞明(青海省第一地质勘查院,青海 海东 810600)摘 要:滩间山金矿床地处我国柴达木盆地北缘,形成于中元古界蓟县系万洞沟群碳质糜棱片岩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内部。
成矿与盆地北部地壳构造、地质活动有着较大关系,成矿原因较为复杂。
该矿床是在区域变质作用、热变质作用下与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带的退化演化同步,并经历了脆韧性、脆性剪切变形等成矿阶段,其成矿形态受到华力西晚期侵入岩的影响。
关键词:成矿规律;找矿方向;滩间山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02-0040-2收稿日期:2019-02作者简介:祁贞明,女,生于1985年,汉族,青海海东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找矿与勘查。
滩间山金矿床主要分布在我国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和剪切带变形同步,并经历了韧性至脆性剪切变形等主要阶段,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构造蚀变型岩金矿。
1 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区地处柴达木盆地北部,中元古界万洞沟群和上奥陶统滩间山群相交的北部地区韧性剪切带中,滩间山金矿床区域地质构造略图如图1所示。
下元古界达肯大阪群主要由闪角岩相变质岩构成,以富镁碳酸盐、变质炭泥质岩为构造主体,这当中炭泥质含有大量的金、砷等成矿元素,是金矿的主要成矿物质来源。
晚奥陶世区域地壳在经受了巨大震荡后,产生了大量的内裂谷,深度可在5000m 以上,并沉积了大量的火山岩、碳酸盐岩、碎屑岩等[1]。
同时由于加里东末期裂谷闭合造山以及万洞沟群相交接地带相接触、挤压,造成韧性剪切带剧烈运动的情况,大量堆积在矿区含金炭质岩的岩石上,从而导致金矿床矿化富集。
而华力西期地壳同时也经受了一次较小规模的开合演化,造成华力西期侵入岩岩浆活动不断加剧,促进了该地区金矿床的产生。
图1 滩间山金矿床区域地质构造略图2 矿区地质概况2.1 控矿剪切带本区内西北向分布的韧性剪切带宽度大约为1000m 左右,并叠加于炭泥质岩上,几乎覆盖了本区已经被勘测到的全部矿体。
青海省大通县大黑山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吴少锋;陈礼标;李积红;王少华;张海青【摘要】青海省大通县大黑山钨矿地处西域板块中祁连陆块,隶属中祁连南尕日岛-花石峡加里东期钨、稀有(钛、锑、金)成矿亚带,属矽卡岩型白钨矿.通过对大黑山钨矿矿区地质特征的系统研究,对该区的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得出该区具有良好的钨矿成矿条件.【期刊名称】《甘肃科技》【年(卷),期】2012(028)019【总页数】3页(P30-32)【关键词】大黑山钨矿;矿体特征;矿床成因;找矿前景【作者】吴少锋;陈礼标;李积红;王少华;张海青【作者单位】青海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00;青海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00;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00;青海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00;青海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67大黑山钨矿位于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大通回族自治县以及海晏县三县管辖地区,其地理坐标:东经101°02'15″;北纬37°24'30″。
属祁连东段,总的地势为北高南低,该矿于1998年进行重砂测量时首次发现,近几年才开始进行勘查工作,区内共圈定6条矿带,其中Ⅱ矿带为区内主要矿带,由13条矿体组成,控制长度最大的矿体620m,品位达0.96%,说明其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该区位于西域板块中祁连陆块,隶属中祁连南尕日岛-花石峡加里东期钨、稀有(钛、锑、金)成矿亚带。
区内出露的最老地层为古元古代托赖岩群。
1.1 地层区域内出露地层从下到上依次为古元古界托赖岩群(Pt1T)、奥陶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第三系及第四系。
古元古界托赖岩群出露于大黑山-阳山铁迈一带呈北东-南西延伸,按岩性分为两个岩组,分别为大理岩组(Pt1Tmb)和片麻岩组(Pt1Tgn)。
从古元古界托赖岩群的变质特征看,其除经受了区域变质作用外,又承受了多次不同的变质作用,致使其形成了不同的变质相。
青海省大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要想振兴青海的经济发展,必须响应”十一五”计划严抓地质找矿工作,在扩大青海省服务领域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在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能效力,圈定成矿的有利地段,为青海省大场金矿床金属矿物的勘探奠定好基础。
本文就针对了青海省大场金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找矿远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青海省大场金矿床区域背景、地层构造以及岩浆活动等现象的描述,详细的介绍了青海省大场金矿床矿区的地球物理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
标签:青海省大场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远景分析在青海省大场金矿区多年勘探矿产的实践中存在突出一个问题,有关青海省大场金矿区矿流体的来源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统一认识,另外,关于矿区内成矿时代的研究也相对薄弱,在大场金矿区反复的进行勘测工作都没有取得重大的突破,相反省外的矿产勘测工作结果显著,由此可见,青海省大场金矿区的矿产工作不仅与地质性工作程度有关,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强大地质作用形成的特殊地质背景的影响。
1青海省大场金矿床地质概括位于北巴颜喀拉造山带的中段的青海省大场金矿区是巴颜喀拉山造山活动成矿作用的产物,属于可可西里板块,北邻南昆仑地块南近羌塘地块。
青海省大场金矿床已经成为中国藏矿潜力最大的贵金属成矿矿带,但是由于青海省大场金矿区地处黄河流域水量充沛,在雨季常有洪涝灾害发生,并且青海省大场金矿区地处中纬度高海拔区域,不仅无四季之分而且a冰冻期较长,平坦地势是沙尘暴以及雷雨雪天气的高发地段,解放前,并没有多数学者对此矿区进行地理地质考察。
青海省大场金矿区矿床地层分为二叠纪、三叠纪、第三纪和第四纪,二叠纪地层主要呈断块状分布于青海省大场金矿区中部,中基性火山巖以及碳酸盐岩作为青海省大场金矿区二叠纪地层的主要岩性,大场金矿区内二叠纪地层与三叠纪地层呈断层接触;三叠纪地层是青海省大场金矿分布最为广泛的主体地层,三叠纪地层的岩性相对简单但是不具备明显的标志层,这些恰好是三叠纪地层岩性的特点;青海省大场金矿床第三纪地层零星的分布在山间断陷的盆地当中,是由古新世—始新世以及渐新世—始新世时期大断裂构造带产出的;青海省大场金矿床第四纪地层主要沿河谷以及盆地广泛分布,时代堆积类型十分齐全,从更新世到全新世主要分为早更新世羌塘组、中更新世冰川堆积层以及全新世洪冲积这几个类型。
青海省东昆仑燕山期斑岩矿床的特征研究本文主要针对青海省东昆仑燕山期斑岩矿床的特征进行研究,分别介绍了斑岩矿床的基本特征,并采取样品分析法,对其特征进行研究,希望能为此地区的地质勘测提供参考价值。
标签:东昆仑燕山期斑岩矿床特征研究1前言东昆仑山脉是我国中央造山带重要组成部分,横跨多个地形、地貌单元。
同时它也是我国江河源区的内陆水系和外流水系的分水岭。
斑岩型矿床作为当前矿产资源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要前沿领域之一,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
强化包括斑岩型铜矿在内的斑岩型矿床的研究,不但利于提升斑岩型矿床成矿理论,同时有利于解决矿产资源供给的瓶颈问题,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
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最大意义所在。
2东昆仑燕山期斑岩矿床的特征研究2.1斑岩型矿床的基本特征斑岩型矿床是全球铜和钼最主要的来源,铜约占世界产量和储量60%,钼更是接近95%。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大家已经开始意识到金、锡、钨、银、铅、锌等金属组分作为斑岩型矿床的主要成分或者重要的伴生成分显示出良好的潜力。
因此,对于斑岩型矿床的研究一直得到人们的重视。
斑岩型矿床通常按矿种不同分为斑岩型铜、钼、金、铅、锌矿床,以及斑岩铜-钼、铜-金、铜-钼-金等过渡类型矿床。
Emmons(1918)最先将美国西南部产于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中的低品位巨型铜矿床称为“斑岩铜矿床”。
Lowell 和Guilbert(1970)将斑岩型铜矿定义为由浸染状和细网脉状矿化组成的铜、钼硫化物产于各类主岩中,主岩遭受热液蚀变,蚀变产物大致呈同心带状分布的矿床。
斑岩型矿床通常具有如下特点:(1)与斑岩体有关;(2)矿床规模巨大,具有成群、成带分布特点;(3)矿床具有大规模的热液蚀变,埋藏较浅,适于大规模机械化露天开采;(4)矿化分布较均匀,矿石品位较低;(5)矿石可选性较好,工艺性能较稳定;(6)矿床一般除主要矿产Cu、Mo、W、Sn、Au、Pb、Zn外,伴生Ag、Re、Co、Se、Te等元素以及其他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等元素,可供综合利用。
青海盐湖锂资源及提锂技术概述锂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物质,它广泛应用于电池、陶瓷、玻璃、铝、润滑剂、制冷剂及核工业等新兴领域,是现代高科技产品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
锂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工业新技术的发展,其消费量标志着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
特别是近几年锂电池工业发展迅速,市场对锂的需求每年10%的速率快速增长。
我国锂资源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青海和西藏的盐湖中。
位于青藏高原上的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特别是盐湖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聚宝盆”,盐湖中锂储量约为2447.38万吨(以氯化锂计),占我国锂资源总储量的83%,占世界锂资源总储量的1/3。
由于地理环境及工业薄弱基础的限制,开发西藏盐湖锂资源比较困难,因此青海盐湖必将成为我国锂资源供应的重要基地。
1青海盐湖锂资源概况1.1青海盐湖锂资源的分布青海盐湖资源中已编入矿产储量的锂矿产地共有10 处,但主要分布在察尔汗盐湖察尔汗矿区、察尔汗盐湖别勒滩矿区、大柴旦湖、东台吉乃尔盐湖、西台吉乃尔盐湖和一里坪盐湖6 个矿区。
其中察尔汗盐湖及别勒滩矿区为2个特大型矿床,西、东台吉乃尔盐湖和一里坪矿区为3 个超大型矿床。
详见表1。
表1 青海盐湖卤水矿床锂资源储量表1.2卤水水化学特征及卤水性质根据含锂卤水中阴离子组成,青海盐湖分为硫酸盐型和氯化物型,以硫酸盐型为主且多以硫酸镁亚型存在。
不同类型的盐湖其卤水水化学特征和卤水性质各有不同,详见表2。
表2 工业品位盐湖卤水锂资源特性注:老卤是指高镁锂盐湖卤水滩晒浓缩到最后的卤水相比于国外盐湖,我国盐湖卤水锂资源具有总量高、锂含量品位低、镁锂比高(40∶ 1~1200∶ 1)且卤水中伴生硼、钾、镁、钠等众多元素成分复杂等特点。
上述因素决定了我国盐湖卤水提锂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成本高。
2青海盐湖卤水提锂工艺由于青海盐湖普遍存在高镁锂比特性,镁锂比从几十到几百,甚至上千,镁锂比相对较小的东台吉乃尔盐湖老卤中的镁锂比也达到了20∶1,解决镁锂高效分离提取技术,是开发我国盐湖锂资源的关键问题。
51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青海五龙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研究严兴鹏(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青海 西宁 810012)摘 要:由于目前青海五龙沟金矿矿床地质相关研究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为此提出青海五龙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青海五龙沟金矿矿床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地形高差较大,地形类型主要为构造侵蚀地形;矿床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和新生界地层;矿区地质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区内占主导地位的是NNW 向构造;矿区内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和含水层性质可分为基岩裂隙水和孔隙潜水;矿区岩浆岩主要以侵入岩为主,侵入时期有元古代、寒武纪、三叠纪以及泥盆纪,具有多其次特征。
关键词:青海五龙沟金矿;地质特征;构造侵蚀地形;基岩裂隙水;孔隙潜水中图分类号:P63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4-0051-2收稿日期:2020-07作者简介:严兴鹏,男,生于1990年,汉族,青海人,本科,地矿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地层。
青海五龙沟金矿位于青海省五龙沟地区,总体地势是西高东低,海拔高程一般为300m ~800m,最高海拔高程为838m,最低为233m,相对高差一般400m ~700m [1]。
在1994~1999年先后有多个勘查小组对青海五龙沟金矿进行了地质勘查,并整理了1:20万矿床区域矿产报告和工程区1:5万地形地质图、库坝区、厂区地形图等资料,是由于当时地质勘查技术有限,并且该地区地质勘查环境比较恶劣,停止了对青海五龙沟金矿相关研究[2]。
近年来,部分地质勘查小组根据相关资料和野外现场实地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样等综合勘探方法,基本上查明了青海五龙沟金矿的开采前景,但是对于该金矿矿产地质特征还不够明确,至今没有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为此提出青海五龙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研究,为青海五龙沟金矿开采工作的开展以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矿床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青海省中北部,东昆仑造山带的中段。
青海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具有独特自然景观和丰富资源的省份。
作为高二会考的一部分,地理知识点是考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下面将针对青海的地理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青海的地理位置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东经89°35′-103°04′,北纬31°05′-39°20′之间。
它与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相邻,是连接中原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
二、青海的地形地貌青海地势复杂多样,以高原、高山、高原湖泊等为主要地貌类型。
其中,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之一,海拔超过4000米。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青海的标志性景观。
此外,青海还有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等重要山脉。
三、青海的气候特点青海属于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的交汇区,气候特点明显。
青海的气候类型包括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温带气候和高寒荒漠气候。
气温有显著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年均降水量在100-600毫米之间变化。
四、青海的水资源青海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是中国重要的天然淡水资源库。
青海湖是青海最重要的水体之一,蓄水量居全国之首。
此外,青海还拥有众多湖泊、河流和冰川,形成了独特的水资源格局。
五、青海的自然灾害由于地理环境复杂和气候特点,青海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主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干旱和沙尘暴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青海的人民和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六、青海的经济发展青海的经济发展以农牧业和资源开发为主导。
青海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牦牛、藏羊等畜产品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此外,青海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盐湖和煤炭等。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兴起,青海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利用。
七、青海的旅游资源青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
青海湖、茶卡盐湖、塔尔寺等景点成为了青海著名的旅游景点。
/RESOURCES2021年第一期WESTERN RESOURCES 基础地质1.引言茫崖镇鸭子沟铜多金属矿区的自然景观属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半干旱荒漠化草甸区,区内山脉总体走向北西西向,一般海拔4100m~5000m,最高5270m,局部有现代冰川发育。
海拔4600m 以上为基岩裸露区,山势险峻,残、坡积碎石流大面积发育,4600m~4000m 为草甸覆盖,4000m 以下至山前丘陵多被风成砂土覆盖。
本文对矿区铜多金属矿成矿类型和找矿标志与研究控矿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对该地区同类矿床勘查具有一定的参考。
2.地质特征图1鸭子沟矿区地质矿产略图1.晶屑凝灰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2.浅灰—灰色花岗闪长岩3.浅肉红色钾长花岗斑岩;4.浅肉红色钾长花岗岩;5.矽卡岩;6.角岩;7.大理岩;8.片岩、绢云石英片岩,炭质片岩;9.灰—深灰色辉长岩(脉)/深灰色辉绿玢岩(脉)10.灰—深灰色闪长玢岩(脉)/灰—深灰色闪长岩(脉);11.深灰—灰黑色黑云母闪长岩(脉);12.逆断层编号及断层破碎带;13.铜矿体14.铅锌矿体;15.锌矿体;16.铅锌矿化体;17.已经施工钻孔及编号本区位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山,北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为邻,西北邻近阿尔金山,东昆北断裂呈北西向从测区南图外通过。
出露的主要地层有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中元古代蓟县纪狼牙山组、早古生代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晚古生代泥盆纪牦牛山组、早石炭世大干沟组、晚石炭世缔敖苏组、早—中二叠世打柴沟组、中生代三叠纪鄂拉山组及新生代新近系、第四系[1]。
总体构造线走向为北西西向,构造格局为复向斜和与之相适应及配套的纵向断裂,区内乌兰乌珠尔山、祁漫塔格山等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在自然地理景观上也体现了这一构造特征[2]。
3.物化探特征3.1激电异常特征本次圈定激电异常带2条,编号分别为Ⅰ、Ⅱ。
Ⅰ号异常带走向125°~305°方向,该带长约1.6km (异常未封闭)、宽在80m~200m。
青海矿产资源特点
●截止2014年底,青海已发现各类矿产134种,矿产总类88个。
在已探明
的矿藏保有资源储量中,有54个矿种居全国前十位,镁、钾、锂、锶、石棉、饰面用蛇纹岩、电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冶金用石英岩、玻璃用石英岩等10种矿产居全国第一位,有24中排在前三位。
●青海多数矿床中矿体规模较大,分布不均,但同类矿产往往具有集中分布
的特点。
按矿产种类的区域分布,大致有“北部煤,南部有色金属,西部盐类和油气,中部有色金属、贵金属,东部非金属”的特点
●部分重要矿产严重短缺,贫矿较多。
青海省矿产资源绝大部分即96.3%
为盐类矿产,除钾盐、石棉矿外,大多数的优势矿产难以充分利用;而黑色金属矿产和部分有色金属矿产探明储量不足,如铝、锰、钒、钛及金刚石等资源严重短缺,磷、汞矿品位很低,铁矿以贫矿为主。
●共生伴生矿产多,资源组合好。
如察尔汗钾镁盐矿床,既是大型钾盐矿,
同时又是特大型的镁盐矿、盐矿、锂矿、铷矿及硼矿,还是大型溴矿和碘矿。
●全省盐湖类矿产资源(钾、镁、钠、锂、锶、硼等)储量丰富,主要集中
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的大柴旦、格尔木地区及东部乌兰县境内和西部冷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