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于歆杰电路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61
电路原理Principle of Electric Circuits于歆杰yuxj@Tel: 62771944西主楼1区308第一讲绪论,电压电流和功率第一部分:绪论Principles of Electric Circuits Lecture 1 Tsinghua University 2005什么是电路?a电路(electric circuits)就是由若干电气元件(electrical elements)相互连接构成的电流的通路。
a本课程中要接触的电气元件有`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MOSFET、理想运算放大器(Operational Amplifier)、互感线圈、理想变压器等Principles of Electric Circuits Lecture 1 Tsinghua University 2005为什么要学习电路?a从学术的观点来看`电路是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的基础。
`电路是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的基础。
a从实际情况来看`电路原理是许多高级课程的先修课程。
`熟练掌握电路原理对现实生活有帮助。
Principles of Electric Circuits Lecture 1 Tsinghua University 2005t q t q t i t d d ∆∆lim )(0∆def ==→d d BABA Weq=AI110ΩU1U2t w p d d =uit qq w ==d dd d q wu d d =t qi d d =。
考研专业课之清华大学电路原理简介第一讲专业信息介绍一、清华大学电机系简介:1.概况: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即原电机工程系,创建于1932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本系早已突破了传统的学科范围,在电气工程的基础上,扩展到计算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工程、信息科学等新科技领域,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
电机系拥有一级学科"电气工程"下属的全部五个二级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五个二级学科均各自首批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前四个在1989年和2002年均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1996年,电机系成为国家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的试点单位。
在2003年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评估中,电机系电气工程学科不仅整体水平获得全国第一,并在学术队伍、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学术声誉所有四个单项中均名列全国第一。
2006年电机系电气工程学科又以满分100分的成绩获得一级学科评估全国第一。
电机系拥有"电力系统与发电设备控制与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2.研究机构:目前电机系共有五个研究所和两个教学组,如下:研究所/教学组名称所长/组长副所长/副组长电力系统研究所闵勇康重庆、梅生伟、鲁宗相柔性输配电系统研究所刘文华沈斐、陆超高电压及绝缘技术研究所何金良张贵新、高文胜电力电子与电机系统研究所肖曦孙宇光、王善铭电工新技术研究所袁建生朱桂萍、黄松岭电工学教学组唐庆玉计算机硬件及应用教学组刘建政3.师资力量:电机系拥有中科院院士1 位(卢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 位(韩英铎),IEEE Fellow 3 位(蔡宣三、卢强、何金良),IEE Fellow 1 位(关志成),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 位(孙元章),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 人(孙元章、梁曦东、何金良、梅生伟),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袁建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周远翔、孙宏斌、曾嵘、刘文华、康重庆、姜齐荣),清华大学"百名人才引进计划"教授1名(江伟华)。
清华大学电路原理电子课件江辑光版参考教材:《电路原理》(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江辑光刘秀成《电路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于歆杰朱桂萍陆文娟《电路》(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邱关源罗先觉本章重点 16.1二端口概述 16.2二端口的参数和方程 16.3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16.4二端口的联接二端口的特性阻抗和传播常数 16.5 二端口的特性阻抗和传播常数 16.6二端口的转移函数 16.7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第16章二端口网络本章重点16.1二端口概述16.2二端口的参数和方程16.3二端口的等效电路16.4二端口的联接 16.516.6二端口的转移函数16.7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本章重点.16.1二端口概述二端网络(two-terminal network )+u S _PAR四端网络(four-terminal network )n :1R理想变压器CC滤波器电路iii1i1 线性RLCM受控源i2i2三、二端口与四端网络i1 i2 i1 i2i1二端口i2 i1i2具有公共端的二端口i2i1 i3i4四端网络例+ u1 –112i1i1332ii12Ri22442i2i2222+u2-1-12,2-2 2是二端口。
3-3 2,4-4 2不是二端口,是四端网络。
因为i12 = i1 i ⎺ i1i22 = i2 + i ⎺ i2不满足端口条件i1i 线性RLCM受控源i2i216.2 二端口的参数和方程I1I 1 2I II1♠♥I 2=Y 21U 1+Y 22U 2+Y 12=U 1=0= Y b=Y b +Y c例1求图示二端口的Y 参数。
I 1Y bI 2解♣♠ I 1 = Y 11U 1 + Y 12U 2 ♦+ U 1 -Y aY c+ U 2 -I 1+U 1-U 1 = 0Y b Y a Y cI 1 Y bY a Y cY 12 = Y 21 = Y bI 2Y 11 = U 2=0 = Y a + Yb U 2 = 0I 2互易二端口U1U2U 2 = 0I1I例I12& 10& I2思路1:+U15& 10& +电阻网络,互易Y12 = Y21-电路结构左右不对称-Y11 =12 + 5 // 10=316S思路2:Y– 等效变换Y22 =110 //(10 + 2 // 5)=316SI1 2& I2对称二端口(电气对称)+ U1 - 2& 4&2&+-电路结构左右对称♠♥I 2=Y 21U 1+Y 22U 2♠例2求所示电路的Y 参数。
作者: 潘超
出版物刊名: 中国远程教育
页码: 1-1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4期
主题词:�电路原理》;在线课程;清华大学;主讲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同学;学分
摘要:近日,清华大学首批学生获得在线课程——《电路原理》的学分。
作为这门课的主讲教师,一个学期下来,于歆杰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化身为一个“大问号”,不停地向学生们提出各种问题:“以往花很长时间讲授后,只有一半学生能听懂,课后还得再琢磨。
但在这门课上,我出完题,请了一位同学到黑板前解题,然后和其他同学一起不断提出问题和建议。
清华考研辅导班-2020清华大学827电路原理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清华大学827电路原理考试科目,2020年初试考试时间为12月22日下午14:00-17:00进行笔试,清华大学自主命题,考试时间3小时。
一、适用院系及专业清华大学022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085800能源动力专业学位;清华大学025自动化系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清华大学025自动化系085400电子信息专业学位;清华大学599深圳国际研究生院085400电子信息专业学位;清华大学599深圳国际研究生院085800能源动力专业学位;二、考研参考书目清华大学827电路原理2019年没有官方指定的考研参考书目,盛世清北根据专业老师指导及历年考生学员用书,推荐使用如下参考书目:《电路原理》(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江辑光刘秀成《电路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于歆杰朱桂萍陆文娟《电路》(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邱关源罗先觉盛世清北建议:参考书的阅读方法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
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三、重难点知识梳理清华大学827电路原理2019年暂未提供考试大纲,但盛世清北的课程中总结了复习的大体方向,考试重难点知识梳理内容如下:综述827 电路原理试题较之往年覆盖面广,综合性强,重基础,重计算,重速度。
其中,对正弦稳态电路的考察有所加强,而动态电路部分相对削弱,现在对各题分述如下。
分述1、(1)理想变压器+并联谐振:理想变压器的副边借有并联的电感与电容,告诉了电感与电容支路的电流表读数相等,由这个条件可求出电路工作的频率值,再代入原边的电感值计算得到原边电路的阻抗,最后求出原边电流;(2)卷积:是一个指数函数和一个延时正比例函数的卷积,直接用公式计算即可,可以把指数函数选作先对称后平移的项,这样只需分三个时间段进行讨论即可;2、三相电路:(1)电源和负载均为星形连接,且三相对称,直接抽单相计算线电流;(2)共B 接法的二表法测电路的三相有功功率,要画图和计算两块功率表的读数,注意的读数为负数;(3)当 A 相负载对中性点短路后求各相电源的有功,先用节点法求出各相电流,再计算各相电源的有功功率;3、理想运放的问题:共有2 级理想运放,其中第一级为负反馈,第二级为正反馈,解答时先要判断出这一信息,然后(1)求第一级的输出,因为第一级运放是负反馈,故可以用“虚断”和“虚短”,得到输出(实为一个反向比例放大器);(2)求第二级的输出,因为是正反馈,所以“虚断”仍成立,但“虚短”不成立,不过,由正反馈的性质,运放要么工作在正向饱和区,要么工作在反向饱和区,即输出始终为,故可以假设输出为其中一个饱和电压,比较反相输入端和非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值即可确定第二级的输出(实为一个滞回比较器);4、一阶电路的方框图问题:动态元件是电容,它接在方框左端,首先告诉了方框右端支路上的电流的零输入响应,由此可得从电容两端看入的入端电阻,即为从方框左端看入的Thevenin 等效电阻,其次可得到时刻的电量,画出这个等效电路图;然后改变电容值,改变电容的初始电压值,并在方框右端的支路上接上一个冲激电压源,求电容电压的响应:可以利用叠加定理,分解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分别求解,零输入响应可根据前述Thevenin 等效电阻直接写出,零状态响应可以先用互易定理(因为方框内的元件全是线性电阻,满足互易定理)结合前述“时刻的电量,画出这个等效电路图”得到左端的短路电流,再由Thevenin 等效电阻进而得到从电容两端向右看入的Thevenin 等效电路,然后先求阶跃响应,再求导得到冲激源作用下的冲激响应;最后叠加得到全响应;5、列写状态方程:含有一个压控电流源的受控源,有2 个电容和1 个电感,用直接法,最后消去非状态变量即可得解答;6、含有互感的非正弦周期电路(15 分):(1)求电感电流,互感没有公共节点,无法去耦等效,只能用一般方法解,该题的电源有2种频率,有3 个网孔,2 个电感和1 个电容,最关键的是左下角网孔的电源是电流源,因此可以设出电感电流的值,再由KCL 表示出剩余支路的电流,最后对某一个网孔列写KVL,解方程即可得到要求的电感电流的值,只需列写一个方程,但要注意正确地写出互感电压的表达式;(2)求电流源发出的功率,由第一问的解求出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即可得到解答;7、含有理想二极管的二阶电路:需要判断理想二极管何时关断、何时导通,这是解题的关键。
:课本很重要一定要吃透,这是大牢基础,只要你把清华教材牢牢把握,那么应付考试,基础方面就没多大的问题了。
不作江的课后题,做邱关元的课后题,课后题江的质量没邱的高但课本要江的参考书:(红皮书)叫《电路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徐福媛、刘秀成、朱桂萍,清华大学出版社斯普林格出版社把这些题做熟练就行了把套路练出来也不需要答案的(绿皮书)叫《电路原理试题选编》王树民刘秀成陆文娟徐福媛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斯普林格出版社(蓝皮书)叫电路典型题解(第二版)向国菊孙鲁扬孙勤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电路习题解析(第四版)(可选)作者:王仲奕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022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22 其中含深圳研究生院9人080800电气工程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电机01电机与电器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或 202俄语③301数学一④827电路原理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同上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电力分析03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同上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高电程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同上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电力技术0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同上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电子基础、电磁场(任选一)025 自动化系30 其中含深圳研究生院5人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827电路原理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经典控制及现代控制)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同上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03系统工程同上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控制理论(经典控制及现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同上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统05导航、制导与控制06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同上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经典控制及现代控制)07生物信息学同上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统。
于歆杰:未来高等教育课堂属性必将改变于歆杰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在线教育已经实质性地成为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某些时刻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接受本刊采访时,清华大学于歆杰教授说。
2012年中,慕课在全球迅速发展。
几个月后的2013年5月,中国最顶尖的两所大学开始建慕课课程。
于歆杰是那批最早吃螃蟹的教师群体中的一位,用他的话说:“慕课是勇于开拓的教师的乐园。
”2013年,清华面向全球发布自己的首门慕课课程《电路原理》,他就是这门课程的负责人。
2020年初,疫情之下,高校纷纷开启大规模在线教学。
于歆杰担任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亲历诸多教师从最初的“受迫创新”到之后的主动求变,他说,“经此一'疫’,我们的教学再也回不去了。
”今年3月,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发布,于歆杰发文说:“这标志着高等教育数字化新阶段的到来!”走过十年,在线教育的三个阶段《中国教育网络》慕课从2012年提出,到现在已10年。
您认为,这十年中,在线教育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最大的改变在于哪些方面?于歆杰慕课最初出现,并不是来抢课堂的戏的。
它的主要目的还是服务于大学以外的社会学习者,促进教育公平。
这十年中,以慕课为主的在线教育对于高等教育,我认为最大的改变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改变,“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以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只停留在教育学家的脑海和文章里,但现在我相信至少20%~30%的教师是认可这个理念的。
之所以这样,我认为与政府和教育部力推的慕课资源的建设密切相关。
2020年底,世界慕课大会发布了一组数据:“截至2020年10月,我国主要课程平台有30余家,上线慕课数量已有3.4万门,在校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人数达到5.4亿人次,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人数发展为1.5亿人次。
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已居世界第一。
”大量的慕课专业基础课倒逼一线教师转变基本教育观,教师们不得不思考怎么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课堂,这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的转变。
教材、电子教案和辅导书
1.电路原理第2版,江缉光 刘秀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电路原理,于歆杰,朱桂萍,陆文娟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3.《电路实验与测量》,徐云,奎丽荣,周红,张丕进,清华大学出版社,已完成三校(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电路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徐福媛,刘秀成,朱桂萍,清华大学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5。
5.电路原理,清华电子教材系列,陆文娟,徐福媛,王树民,刘秀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电路原理习题集,电路原理教学组,清华大学内部发行,2002。
7.电路实验指示书,电工电子实验室,清华大学内部发行,2003。
8.电路原理试题选编,王树民,刘秀成,陆文娟,徐福媛,清华大学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1。
9. 电路原理(上、下册),江缉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10.时变电路原理简介,肖达川,陆文娟,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11.电学中的混沌,徐云,宋向东,濮岚澜,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2.电工技术测量与实验,徐云,毛正明,段渝龙,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
13.电力系统高次谐波,许克明,徐云等,重庆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