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堤对爆炸空气冲击波防护效果的数值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40.34 KB
- 文档页数:4
2011正 第22卷 1O月 第5期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Equipment Command 8L Technology October 2O11 Vo1.22 No.5
防护堤对爆炸空气冲击波防护效果的数值分析
董二奎
(1.装备指挥技术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北京 杜小平 , 宋建军
101416; 2.装备指挥技术学院装备采办系,北京101416)
摘 要 根据美国国防部相关标准设计了不同坡度的防护堤,采用任意拉 格朗日一欧拉算法(arbitrary Lagran an—Eulerian,ALE),仿真了凝聚炸药的爆炸及 其产生的空气冲击波的传播过程,重点分析了不同坡度的防护堤对空气冲击波的防
护能力。仿真结果表明:防护堤的设置在空气冲击波的防护过程中起着显著作用,其 能够有效地减弱空气冲击波峰值超压对被防护对象的危害,防护能力由防护堤正后 方向两边呈减弱趋势,同时防护堤坡度明显影响其对爆炸空气冲击波的防护能力。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炸;冲击波;防护堤;坡度 38 文章编号1673"0127(2011)05-0114—04
DOI 10.3783/j.issn.1673—0127.2011.05.026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Weakening Effect of
Barricade on Explosion Shock Wave
DoNG Erkui ,DU Xiaoping , SONG Jianj un (1.Company of Postgraduate Management,the Academy of Equipment Command ̄Technology,Beijing 101416,China; 2.Department of Equipment Acquisition,the Academy of Equipment Command ̄-Technology,Beijing 101416,China) Abstract Different gradient of barricades a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DoD standards,arbitrary La— grangian-Eulerian(ALE)algorithm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explode process of cohesion detonator and the spread process of the shock Wave,and the weakening effect is analyzed with emphasi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radient.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tting of barricade has important effect to weakening the explosion shock wave,and it can reduce the effect of peak pressure that can ease the hazard,the weakening effect become weaker from the j ust backside to the brinks and the gradient of
barricade can reduce the hazard of shock wave markedly.
Key words explosion;shock wave;barricade;gradient
爆炸是指在较短时间和较小的空间内,能量 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或几种形式转化,并伴有强
烈机械效应的过程 ]。爆炸过程产生破坏作用的 方式包括空气爆炸冲击波、爆炸火球、爆炸飞散物 等。对于凝聚相炸药在空气中爆炸,爆炸形成的
高温火球作用距离较近,飞石、破片等固体飞散物 对建筑物只能造成局部破坏;而爆炸形成的空气 冲击波传播距离远、破坏作用大。有资料表明,炸
药在空气中爆炸时,大约有7O 的能量传给了空 气冲击波 ],所以对空气冲击波的防护是爆炸防 护的重中之重。空气冲击波最为有效的防护方法 是在被防护对象附近设置防护堤,防护堤的设计
收稿日期 2011-04—12 基金项目部委级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董二奎,男,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杜小平,女,教授,博士生导师. 爆
O A 第5期 董二奎,等:防护堤对爆炸空气冲击波防护效果的数值分析 115
方式决定了其防护能力的高低。 对于爆炸过程研究一般采用理论研究、试验
测试和数值模拟等3种手段,其中试验测试研究 是第一位,但由于爆炸过程持续时间短,且处于高 温、高压的极端条件,破坏性严重,所以试验测试 工作难度大,经济耗费大。采用数值模拟不仅可 大大减少试验数量,弥补试验的不足,又可提供爆
炸的精细过程,有条件地预报结果,协助理论分 析,而且经济耗费少、时间快、可重复性强,因此数 值模拟手段就显得十分重要[3]。之前国内不少学
者运用仿真方法对空气冲击波传播进行过分析与 研究_4 ,但关于防护堤坡度对空气冲击波防护效
果影响的研究却不多见,为此本文利用LS—DY—
NA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具有工程指导 意义的结论。
1数值模拟方法
1.1控制方程 JWL(Jones—wi1kins—Lee)状态方程能精确描
述凝聚炸药的实验过程,且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所以本文对爆炸产物采用JwL状态方程[7],而对
空气采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描述。 JWL状态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P 一Aexp(一R1 )+Bexp(--R2 )+C ”
(1)
E 一(A/R])exp(一R】 )+
(B/R2)exp(一R2 )+C/wV (2) 式中:P 为压力;E 为爆炸产物的内能;V为爆
炸产物的相对体积(爆炸产物体积和初始体积比 值),下标s代表此过程为等熵过程;A、B、C、R 、
R。、W是待定系数。因本文采用的是TNT爆炸 场L引,所以A一3.737 7,B一0.037 47,C—
O.007 36,R】一4.15,R2—0.9, 一0.9。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 P一(y一1) (3) 式中:密度p一1.225 mg/cm。;绝热指数y=1.4;
空气的能量密度E为2.068×10 mJ/ram。。 1.2边界条件设置 为节约资源,缩短计算时间,提高计算速度, 考虑到模型的几何对称性,且这种对称性不会因 爆炸在作用过程中发生变化,仿真过程只对1/2 的模型进行建模,在对称面上施加对称约束;在空
气域、炸药、防护堤的底部施加全方向的位移约 束;为了模拟空气冲击波在无限域内的传播过程,
使爆炸产物及空气冲击波的反射不对仿真结果产 生干扰,对相应的炸药面、空气域边界面采用无反
射边界设置。
2爆炸过程仿真
2.1计算模型 根据美国国防部的相关标准 ],对防护堤进
行设计,在符合标准要求条件下,分别设计了坡度
为30。、45。、60。的3种不同构型的防护堤。首先 构造没有防护堤的爆炸模型,之后在此模型的基 础上分别添加3种不同坡度的防护堤,如图1所
示,通过模拟仿真,对仿真结果数据进行对比 分析。
(a)无防护堤
(b)防护堤坡度为30。
(c)防护堤坡度为45。
(d)防护堤坡度为6O。 图1不同防护堤坡度条件下模型
2.2初始条件 为了模拟防护堤对空气冲击波的防护作用,
不失一般性地将TNT炸药设置为立方体,位于 防护堤的正前方,体积为1.0 m×1.0 m×1.0 m, 因TNT炸药的密度为1.63 g/cm。,所以TNT炸
药的质量为1.63 t。防护堤靠近炸药处的底边线 距离炸药边缘的最近距离为6 m,堤高2 In,堤顶
长4 ITI,堤顶宽2 m,为了能够整体全面地观察空 气冲击波的传播过程,同时又不影响计算速度,缩 短仿真时间,将空气域范围设置为20 m×16 1TI×
8 m。为了定量地对比观察防护堤在不同坡度下 的防护作用,在防护堤无炸药一侧设置4个测点, 坐标分别为A:(15 m,0 rn,2 m),B:(15 rrl,2 rn,
2 m),C:(15 m,4 m,2 m),D:(15 m,6 m,2 m),
116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在此4个测点处测定空气冲击波的压力变化 情况。 2.3仿真结果分析 图2给出了4种不同情况下空气冲击波的压 力云图,4种情况的爆炸方式都是在立方体炸药
的中心起爆的,为了便于观察仿真过程,对模型进
行剖分,从最易观察到冲击波的剖面对仿真过程 进行记录。
(a)无防护堤
(b)防护堤坡度为3O。
(c)防护堤坡度为45。
(d)防护堤坡度为6O。 图2不同情况下的空气冲击波压力云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爆炸产生的空气冲击波
都有绕过防护堤的趋势,即绕流现象,而完整的仿 真结果也证明了冲击波都绕过了防护堤继续传
播,同时可以看出空气冲击波遇到防护堤时,依照
不同防护堤外形传播形状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一 点与水遇到障碍物时的传播过程很相似。另外可
看出,防护堤将空气冲击波的能量分离开了,通过
防护堤的设置,使得空气冲击波被分为2部分:一
部分能量绕过防护堤继续传播;另一部分能量通 过反射挡在了防护堤内侧,从而减弱了空气冲击
波的危害。 图3给出了上述4种情况下A、B、C、D 4个
测点的压力变化曲线图,因为在800 s之前冲击
波还没有到达测点,测点处的压力值无变化,所以
图中只对测点处冲击波到达后的压力变化进行绘 制,横坐标以时间800 kts作为起始坐标。
重 蓄 髫 是
室 R 幽 鲻 斗甘 是
窒
幽 鲻 +甘 是 (a)A测点
(b)B测点
重 奋 藉 是 (c)C测点
(d)D测点 图3不同测试点下4种模式压力变化曲线
通过图3曲线可以看出,设置防护堤时能显 著减弱空气冲击波危害,反应在图表上就是空气
冲击波峰值超压的降低,峰值超压到达时间的延 迟;
不同坡度的防护堤对空气冲击波的防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