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75.11 KB
- 文档页数:4
盐碱地蒲公英种植技术的研究一、盐碱地蒲公英简介盐碱地蒲公英是一种原生于欧、亚和非洲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特点是生长速度较快,花期长,根系发达,适应力强,能够很好的在盐碱地环境中生长并繁殖。
盐碱地蒲公英的主要优点如下:1. 生长迅速:盐碱地蒲公英生长迅速,一般情况下可在一个月内完成生长周期。
2. 耐盐碱性强:盐碱地蒲公英能够在高盐、高碱性环境中正常生长,其对盐碱地植被恢复和土地生态治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3. 土地修复能力强:盐碱地蒲公英的根系发达,能够深入土层,为土壤中的养分提供保障,并促进土壤的通气透水性。
1. 土壤改良盐碱地蒲公英种植的首要任务是土壤改良,有效的土壤改良能够为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根生境,同时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发育。
根据盐碱地的实际情况,纯砂土的盐碱地土壤表层需要深挖20-30厘米,更换现有土壤。
在更换土壤后,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加入适量的有机肥和石灰等物质,提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
2. 种植方式种植盐碱地蒲公英最好选择无根苗插秧或撒播种子的方式。
种植前,需要将种子放在温水中浸泡24小时,以提高种子发芽率。
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足的施肥,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
种植后,需要对土壤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3. 栽培管理盐碱地蒲公英是一种变态日照性植物,其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温度。
在正常气温下,其最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不宜过低。
同时,盐碱地蒲公英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肥料,适量的施肥和浇水有利于植株生长。
在保证充足的水分和肥料的前提下,还需要及时进行除草、松土等栽培管理,以保证植株的生长。
4. 收获及利用三、结论盐碱地蒲公英的种植技术对于盐碱地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和合理选择种植方式、土壤改良和栽培管理方法,以提高盐碱地蒲公英的生产效益和经济价值。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盐碱地蒲公英的栽培技术和培育优良品种,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提供支持和保障。
蒲公英主要功能性成分提取及其口服液研制蒲公英主要功能性成分提取及其口服液研制摘要:蒲公英作为一种常见民间传统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保健及美容养颜。
本文在归纳总结了关于蒲公英成分的研究基础上,以蒲公英茎叶为原材料,采用超声波法浸提、乙醇溶剂萃取及柱层析等方法,提取了蒲公英中的主要功能性成分,并对其进行了组分鉴定和定量分析。
通过试验设计和分析,确定了蒲公英精华液的最佳研制工艺,将其稀释制成口服液,考察了口服液的质量和生物活性,得出了较为满意的研究结果。
研究成果表明,蒲公英口服液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望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及保健领域。
关键词:蒲公英;功能性成分;提取;口服液;研制1.引言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民间传统中草药,广泛生长于全球各地,是一种以叶片和花序为食用部分的植物。
中医认为,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排毒、利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眼部疾患、消化不良、胃病、肝脾问题、肝炎和黄疸等痛症。
因此,蒲公英在中药临床应用和保健及美容养颜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以及对中药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目前已经分离出了蒲公英中的多种成分,如:蒲公英次酸、苹果酸、氰氨酸、乙酸、杏仁酸、鸟苷、油酸、丙二酸、果糖、柠檬酸等。
这些成分中的很多都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如消炎、抗氧化、降血压、改善代谢等作用。
鉴于蒲公英的重要性和这些成分的独特药理作用,提取蒲公英中的主要功能性成分,并进行研发及临床应用,对于促进中药现代化和保健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实验材料和方法2.1 材料蒲公英茎叶:自然生长于山地野外、采摘新鲜。
2.2 方法2.2.1 超声波法浸提取适量蒲公英茎叶,洗涤干净,将其置于加了适量水的三角瓶中,在超声波器中浸泡1小时,振幅10-20μm,频率40-60kHz,用滤纸将浸出液滤出,留取过滤液。
蒲公英药理作用综述摘要: 蒲公英是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很多的药理作用, 主要包括抑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 是有非常好的开发前景的可以药食同用的中草药。
关键词: 蒲公英; 药理作用; 抑菌; 抗炎; 抗氧化; 抗肿瘤蒲公英是我国家喻户晓的野生蔬菜和中药材,别名黄花地丁、黄花郎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属( Taraxacum genus)约2 000多种,我国有70 种和1变种,分布广泛。
传统中医药文献中记载本品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胆利尿、消乳痈等功效。
近年来众多研究又表明蒲公英主要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另外对肌肉组织收缩功能有影响,对丘脑下部,脑垂体为中心的性激素有激活作用,增加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毛囊蠕性螨活性,抗疲劳等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蒲公英在各国的民间医药中用作抗炎剂,且在现代药理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
通过建立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模型,研究蒲公英甾醇粗提物对炎症的抑制作用[1]。
设立模型组,蒲公英甾醇粗提物组和阳性组,蒲公英甾醇粗提物组分别给予蒲公英甾醇750、375、187.5mg/kg,连续灌胃5d,观察蒲公英甾醇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耳廓肿胀和大鼠足趾肿胀的抑制作用。
结果显示:蒲公英甾醇对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蒲公英甾醇具有明显的体内抗炎作用。
2.抑菌作用孙继梅[2]的蒲公英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一文中,探讨中药蒲公英的体外抑菌活性。
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临床常见203株分离菌进行体外最小抑菌浓度( M IC)测定。
结果表明:蒲公英在体外对临床常见感染菌,尤其是革兰阳性、阴性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3.抗氧化作用平家奇[4]等为了探讨蒲公英糖蛋白(TMGP)体内外抗氧化活性,采用H2O2、Fe2+、DPPH.和总抗氧化能力反应体系,检测蒲公英糖蛋白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VC进行比较;同时建立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模型,测定并比较TMGP组与模型组的血清、肝脏和脑内MDA含量和SOD、CAT、GSH-Px活性。
橡 胶 工 业CHINA RUBBER INDUSTRY154第68卷第2期Vol.68 No.22021年2月F e b.2021蒲公英橡胶草橡胶的提取及其性能研究进展卓杨鹏1,2,廖双泉1,2,廖小雪1,2*,张 晨1,符 波1,赵艳芳1,2,李万珍1,成泽南1(1.海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2.海南大学 热带岛屿资源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 海口 570228)摘要:介绍蒲公英橡胶草(简称橡胶草)的组成成分,综述橡胶草橡胶的提取方法、分子结构和性能,概括橡胶草橡胶的发展前景。
橡胶草是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含有大量橡胶组分。
橡胶草橡胶提取法可分为胶乳提取法、固体胶提取法和胶乳/固体胶提取法。
橡胶草橡胶为顺式聚异戊二烯。
橡胶草橡胶制备有利于缓解我国天然橡胶资源的紧缺。
关键词:蒲公英橡胶草;天然橡胶;成分;提胶方法;结构;性能中图分类号:TQ332.9 文章编号:1000-890X (2021)02-0154-06文献标志码:A DOI :10.12136/j.issn.1000-890X.2021.02.015421世纪以来,由于石油资源的大量消耗,污染气体的大量排放,用于生产合成橡胶的原料受到限制,而橡胶制品的需求和产量日益增大,这就要求天然橡胶的供应量不断增大,但由于三叶橡胶树橡胶产业存在诸多不足,如生产自动化程度低和不断上涨的劳动价格直接导致天然橡胶的生产成本不断升高[1-2]。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导致天然橡胶产量不稳定,进而造成天然橡胶价格频繁波动,对下游产业的平稳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3-4]。
东南亚天然橡胶树还受到南美枯叶病的威胁而影响天然橡胶产量[5-7]。
针对传统天然橡胶来源的限制以及石油资源的紧缺,寻求三叶橡胶树橡胶之外的可再生橡胶资源,实现天然橡胶的多元化生产成为全球的共识。
蒲公英橡胶草(以下简称橡胶草)就是重要的产胶植物之一。
橡胶草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根髓中含有较强抗过敏性的胶乳,更重要的是其植物组织中含有固体胶丝。
蒲公英萜醇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姚向阳许晖吕超田白勤来源:《科技视界》2017年第01期【摘要】蒲公英萜醇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糖尿病等药理作用,值得研究开发。
本文综述蒲公英萜醇近年来的药理研究进展。
【关键词】蒲公英萜醇;药理作用;进展【Abstract】Taraxerol has anti-inflammatory, anti-tumor, anti-oxidative and anti-diabetic effects and is worthy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advance of taraxerol o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has been reviewed in recent years.【Key words】Taraxerol;Pharmacological action;Advance蒲公英萜醇(Taraxerol)是三萜五环类化合物,来源广泛,分布在蒲公英、棉毛红花、朝鲜蓟、蔓荆、落地生根等中[1]。
其分子式为C30H50O,分子量是426.72,可溶于DMSO。
我们收集了PUBMED和知网文献以及我们部分研究结果,将蒲公英萜醇药理作用综述如下。
1 抗炎作用蒲公英萜醇具有显着的抗炎作用。
Tsao等显示蒲公英萜醇有效抑制NOS活性IC50值为24.2μM[2]。
蒲公英萜醇在人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NCI-H292细胞中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或佛波酯PMA诱导的MUC5AC粘蛋白的基因表达,可以控制气管炎症性疾病[3]。
蒲公英萜醇抗炎分子机制不清楚,我们的研究显示蒲公英萜醇浓度依赖性抑制脂多糖(LPS)激活的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的蛋白质和mRNA水平和这些抑制降低了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2(PGE2)、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产生。
蒲公英可以治疗肿瘤吗百度百科
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被广泛认为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关于蒲公英是否可以治疗肿瘤的疑问一直存在,在百度百科上也有相关讨论。
蒲公英的成分
蒲公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A、硫化物、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消炎、利尿、清热解毒等功效。
一些研究表明,蒲公英中的一些化合物可能对肿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蒲公英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虽然传统上蒲公英被用于药膳、中药制剂中,但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
一些实验研究表明,蒲公英提取物可能对某些肿瘤具有抑制作用,但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临床研究和争议
目前公开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并不足以支持蒲公英可以治疗肿瘤的说法,因此在医学界仍存在争议。
科学家们认为,蒲公英虽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仍需要更多科学研究的支持。
结论
总的来说,蒲公英作为一种植物药材,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就其是否可以治疗肿瘤来说,目前缺乏充分的科学证据支持。
患者在治疗肿瘤时,应该选择科学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咨询医生的建议,不宜盲目相信蒲公英或其他民间疗法。
蒲公英多糖提取技术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牛亦婷;刘子彰;包怡红;李芳菲;于莹
【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24(45)7
【摘要】蒲公英多糖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通常以超声波辅助浸提法为主要提取方法,或复合酶解法等提取工艺。
对超声波辅助浸提法、酶解法和微波萃取法提取蒲公英多糖及相关优化工艺进行综述,探讨蒲公英多糖的生物活性作用及相关研究内容,总结蒲公英多糖在食品中的应用,并提出其在未来研究的趋势。
【总页数】6页(P204-209)
【作者】牛亦婷;刘子彰;包怡红;李芳菲;于莹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省森林食品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果蔬多糖生物活性及其提取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2.红枣多糖的提取技术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3.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生物活性与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4.羊栖菜活性多糖的提取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5.大蒜多糖提取、结构测定、化学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蒲公英中总黄酮的研究进展作者:闫丽丽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2017年第01期摘要:在查阅、收集国内蒲公英中总黄酮取纯化工艺、生物活性文献基础上,综述近年来蒲公英中总黄酮的纯化工艺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开展蒲公英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总黄酮;蒲公英;提取纯化;生物活性中图分类号:R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7)01-0066-02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功效,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
近年来,国内在蒲公英中总黄酮的提取纯化、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大量研究。
在查阅收集文献的基础上,综述近几年来蒲公英中总黄酮的提取纯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蒲公英总黄酮的提取方法蒲公英总黄酮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等。
吴杰等通过试验获得的乙醇提取蒲公英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0(g/mL),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40 ℃,提取时间2 h,黄酮得率为6.84%。
杨春瑜等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蒲公英中总黄酮,得到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2 h,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75 ℃,黄酮得率10.10%。
李华峰等采用超声波法提取蒲公英花粉末中的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0、乙醇浓度75%、超声功率100 W、55 ℃的条件下超声提取30 min,总黄酮与总酚酸成分的提取较为完全。
杨兵等比较微波萃取、索氏提取和超声波提取3种方法的蒲公英总黄酮类物质提取效率,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法的最优条件为微波温度70 ℃、乙醇浓度70%、加热时间5 min。
周伟等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CO2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0 ℃,萃取时间90 min,乙醇流速3 mL/min,总黄酮萃取率1.68%。
2 蒲公英总黄酮的纯化方法目前,蒲公英中总黄酮提取液纯化的方法有大孔树脂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层析耦合、聚酰胺柱色谱、硅胶柱层析等,其中大孔树脂较为常用。
蒲公英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谭婉燕;肖蒙【摘要】抗肿瘤作用是近年来国内外蒲公英药理作用研究的热点.研究显示,蒲公英具有抗乳腺癌、抗肝癌、抗胃癌及抗其他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机制主要包括调控细胞周期、破坏肿瘤细胞形态、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等.蒲公英作为抗肿瘤的天然中草药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7(036)009【总页数】3页(P1021-1023)【关键词】蒲公英;抗肿瘤作用;天然药物【作者】谭婉燕;肖蒙【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消化科,武汉 430077;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药学部,武汉 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R730.52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性苦、甘、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1]。
蒲公英始载于《唐本草》,在中国等亚洲国家已经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它具有保肝利胆、抗菌、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2-4]。
我国蒲公英种类多达70种,除东南及华南省区外,几乎遍及全国,西北、华北及西南省区最多,华中、华东略少,其中新疆或西北省区与中亚国家共同分布的种最多[5],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优点。
抗肿瘤作用是近年来国内外蒲公英药理作用研究的热点,研究者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检测了不同蒲公英提取物对肿瘤的影响,并对相关机制进行了探究。
NIU等[6]提取了蒲公英中的多糖组分,研究了其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
结果显示,蒲公英多糖在50,100,200和400 μg·mL-1均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且蒲公英多糖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肿瘤细胞的活力越低。
进一步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发现,经100,200和400 μg·mL-1蒲公英多糖处理后的肿瘤细胞明显上调抑癌基因p53和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明显下调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说明蒲公英多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与细胞凋亡有关。
蒲公英的化学成份及其药理作用蒲公英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的植物,因其独特的形态和适应力而备受。
除了具有观赏和生态价值外,蒲公英还具有许多药理作用,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介绍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以便更好地了解这种神奇的植物。
蒲公英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酚酸、倍半萜和挥发油等。
黄酮类化合物是蒲公英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病毒等作用。
酚酸则具有杀菌、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倍半萜类化合物则有抗炎、抗菌、抗氧化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作用。
挥发油则具有抗菌、抗炎、镇痛和抗肿瘤等作用。
蒲公英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和抗病毒等方面。
研究表明,蒲公英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缓解炎症反应。
同时,蒲公英还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氧自由基,减缓衰老过程。
蒲公英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能够诱导其凋亡,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另外,蒲公英还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能够抑制多种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
除了以上药理作用外,蒲公英还具有其他多种功效。
例如,蒲公英具有利尿、缓泻和保肝等作用,能够改善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功能。
蒲公英还具有营养保健作用,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使其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植物。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蒲公英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为开发新的药物提供思路和原料。
也需要注意蒲公英的应用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更好地利用这种神奇的植物提供保障。
紫苏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中药材,其药理作用及化学物质基础研究近年来备受。
本文将概述紫苏的研究现状,探讨其药理作用及化学物质基础,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
紫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平喘止咳等多种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的深入研究,紫苏的药理作用及其化学物质基础逐渐被揭示出来。
本文将重点介绍紫苏的药理作用和化学物质基础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蒲公英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作者:王秋亚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第08期摘要: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化学成分复杂,内含有黄酮类、多糖类、有机酸类等丰富的生理活性成分,在临床、保健品、化妆品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对蒲公英化学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应用进行着重综述,以期促进蒲公英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蒲公英;有效成分;提取;保健品;临床应用;进展中图分类号:TS201.2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8-0021-03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全草,别称浦蒲丁、婆婆英、黄花地丁、奶汁草等,主产于北半球温带至亚热带,少数产于热带南美洲。
蒲公英在我国有70种[1],广泛分布于华北、西北、东北、华东、华中及西南各省份,其中以西南和西北地区相对较多[2]。
蒲公英资源丰富,来源广泛,是我国常见的野生蔬菜和中草药,其中用于药用来源的至少有27种,最常见的是蒙古蒲公英、热河蒲公英、碱地蒲公英、东北蒲公英、反苞蒲公英、兴安蒲公英等6种[3] 。
蒲公英味苦,性寒,无毒,入肝径、胃经,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抑菌抗炎、利胆保肝、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4-5] 。
蒲公英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有黄酮类、多糖类、色素类、有机酸类物质。
有研究发现,近年来蒲公英中的化学有效成分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肿瘤、延缓衰老等作用,广泛应用于药理、临床、食品、保健品等领域。
本研究主要针对蒲公英化学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应用进行综述,以促进蒲公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1化学成分蒲公英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有色素类、三萜类、植物甾醇类、黄酮类、倍半萜内酯类、挥发油类、香豆素类、酚酸类、脂肪酸类等物质,此外还含有胆碱、果糖、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果胶等。
近年来,国外学者先后从蒲公英中分得8种三萜类化合物、10种胡萝卜素、7种甾醇、4种倍半萜内酯类、20种黄酮以及香豆素、酚酸类、多种脂肪酸[6-10]。
蒲公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林云;江林;蒋健;孙怡婕;贺敏;李志雄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
【年(卷),期】2011(013)008
【摘要】对蒲公英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报道,为蒲公英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42-47)
【作者】林云;江林;蒋健;孙怡婕;贺敏;李志雄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临床医学院,上海,201203;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201203;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237;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临床医学院,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临床医学院,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临床医学院,上海,201203;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20120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蒲公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王亚茹;李雅萌;杨娜;周柏松;陈芳;刘金平;李平亚
2.蒲公英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张小洁;丛利家;范红艳;
3.蒲公英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张小洁;丛利家;范红艳
4.蒲公英萜醇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姚向阳;许晖;吕超田;白勤
5.蒲公英的功效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孟然;薛志忠;鲁雪林;王秀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蒲公英的研究进展
薛彦朝;常美玲;粘立军;李晓瑞;齐亚放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1(9)22
【摘要】目的综述蒲公英的原植物、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方法查阅
关于蒲公英的国内外文献.结果蒲公英有多个品种,有抗菌、抗内毒素、健胃、利胆、通乳、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等方面药理活性,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炎症、便秘、胃痛、痈肿、高血脂、肿瘤及前列腺类疾病.结论蒲公英具备药食兼用的功能,可以进行深层次开发.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薛彦朝;常美玲;粘立军;李晓瑞;齐亚放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35;河北省石家庄
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35;河北省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35;河北省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35;河北省石家庄以
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3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蒲公英研究进展和用生物技术培育耐盐蒲公英展望
2.蒲公英药用研究进展
3.蒲公英橡胶草橡胶的提取及其性能研究进展
4.蒲公英及其组方的价值及产品开发趋势
研究进展5.蒲公英露地栽培技术及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农业科学2021,67(05):86-88ShaanxiJouenalooAgeicultuealSciences 药食同源蒲公英的开发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付晨青,何立威,王秀萍,葛飞,李秀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长垣分院,河南长垣453400)摘要:蒲公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药食同源植物,其富含黄酮、転类、多糖、绿原酸、果胶等化合物,在临床药用上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同时,蒲公英含有多酚、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生物碱等活性物质,具有很好的保健食用价值。
文章从药食同源的角度对蒲公英的加工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蒲公英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蒲公英;临床应用;保健功能;综合利用中图分类号:S56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88-5368(2021)05-0086-03Research Staiis and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of Meeicinal and Edible DandelionFU Chenqing,HE Lioei,WANG Xiuping,GE FV,LI Xiujie(Chang-yuan Branch of Henan Academy of AAncultural Saences,Chang-yuan,Henan453400,China) Abstract:Dandelion is a kind of perennial herb of homology for medicine and food plant,which is fch in compounds such as flavonoids,temvioids,polysaccharides,chlomgenic acid,pectin,etc.Il has the eVect of cleaeingawayheat,eeducingswe l ing,diueesisand tonglin in clinicalmedicine.Besides,dandelion containspoly-phenoas,eitamins,mineeaas,oeganicacids,aakaaoidsand otheeactieesubstances,which hasexce a entheaath and edibaeeaaue.Thispapeeeeeiewed thepeoce s ingand appaication oodandeaion oeomthepeespectieeoomedicinaaand edibaehomoaogy.Itisexpected topeoeideeeoeeenceooethecompeehensieeutiaization oodandeaion in theoutuee.Key wort:Dandelion;Clinical application;Healthy function;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是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婆婆丁、黄花地丁、黄花苗等[1]*《中国药典》(2020版)收录的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O-cum Hand--Maz 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boreal-斷点叱Kitam.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2]*国家卫健委2019年将蒲公英列入最新版药食同源目录*蒲公英植株高度为15~25cm,叶片无刺、边缘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茎秆较细易折断、内有白色汁液,根系呈圆锥状、表面棕褐色、长达5〜10 cm,蒲公英种子独特、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1蒲公英资源分布概况蒲公英耐寒抗热,适应性、抗逆性强,因此其资源分布非常广泛,在亚洲、欧洲及北美均有分布*我国目前共有蒲公英属植物70种、1变种,作为药用的至少有27种,除了东南及华南省区外,在我国各省区均有分布,其中以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分布最多,华东、华中较少*通常我们在田地、路边荒地、山坡、田野、河边均可见到野生蒲公英植株,另外由于蒲公英对生长环境要求低、栽培管理技术简单、种植产量高,现我国辽宁、河南、安徽、河北、贵州、浙江、湖北、江苏等省区均有大规模人工栽培2T*2蒲公英的临床应用研究蒲公英是一味在临床上常用的中药材,性味苦甘、寒[5]*蒲公英药理作用主要取决于所含的活性成分,研究发现,蒲公英含有50多种活性成分[6],其可确定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O类化合物、笛醇类化合物、有机收稿日期:2020-11-06修回日期:2021-01-04项目简介: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Z135050009017)*第一作者简介:付晨青(1990-),女,河南安阳人,主要从事中药材栽培与加工方面的研究*通信作者:李秀杰(1976-),男,河南濮阳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作物栽培研究*付晨青,等:药食同源蒲公英的开发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87酸、色素类等[7]*蒲公英在临床上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的功效[6]*蒲公英药用价值极高,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在临床上常用蒲公英配伍其他中药用于治疗⑻*如张志远将蒲公英、紫花地丁配伍,起清热解毒、消肿行滞的功效,用于治疗头面、颈项肿大者⑼*蒲公英可健胃消炎,苦寒之性甚微,药性较为平和,适宜长久服用,与苦参、黄连、半夏配伍,可适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溃疡、胃粘膜损伤等多种症状的胃病,10"1-*另有研究发现,蒲公英在治疗妇科症状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王士芬采用蒲公英对产后哺乳期妇女出现的急性乳腺炎进行治疗,发现蒲公英作为辅助药物,可起到清热解毒、通乳消胀的作用,并且对于哺乳期妇女的治疗既经济安全,可将带来的药物影响降到最低[12]*彭华杰研究发现,与应用化药、抗生素相比,中药蒲公英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更好,治疗时间缩短一半[13]*蒲公英所含的多糖、话醇、挥发油类化合物可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14],但现在研究水平还停留在细胞生物学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药理及安全性的验证*此外,蒲公英中黄酮、酚酸及植物r 醇类物质含量较高,可以抑制黑色素生成,减少色素沉着,可利用其用来改善妇女更年期综合征[15]*近年来,随着养殖行业抗生素的禁用,蒲公英已被广泛用于畜牧生产中,在饲粮中酌量添加蒲公英,可明显提高畜禽免疫性能,改善生长性能及饲养品质,16心*3蒲公英的加工利用研究3.1蒲公英特色茶制品的开发蒲公英除了临床入药外,还可制备成中药保健茶制品进行泡水饮用*现对蒲公英系列茶产品的开发及加工工艺技术的研究已很全面深入*根据所采用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将蒲公英叶加工成绿茶和红茶*绿茶是采摘新鲜蒲公英后经过杀青、揉捻、炒干、烘干等基本工序制成[18^19]*蒲公英叶绿茶生产工艺简单,口感清香醇正,充分保留了药理活性成分*作为日常饮用茶品可清热败火,强化肝脏、能降低胆固醇,促进消化、缓解便秘症状[20]*但蒲公英绿茶饮用口味单薄、香味不足,茶汤色泽不均匀,具有明显的青草苦涩味,蒲公英中特有的多酚类、黄酮类活性物质损失较大*而采用红茶的加工工艺,加入最关键的发酵工序,可明显改善外观色泽及口感风味*薛学亭对蒲公英红茶的加工工艺及活性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揉捻、发酵是影响蒲公英茶品质的关键工序,可使茶汤色泽红艳明亮,鲜叶中的活性成分也会在发酵过程中在酶的作用下发生转化,从而形成红茶独特的品质,21-*丁磊等利用冠突散囊菌为出发菌株对蒲公英叶进行发酵处理,在发酵8d后可明显改善原有茶叶口感不足的缺点,提高茶叶品质[22]*根据所采用原料部位的不同,除了上述蒲公英叶茶的开发外,还可利用其根部开发成蒲公英根茶*针对蒲公英不同部位的药效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发现,蒲公英根富含蒲公英醇、蒲公英赛醇、有机酸及多糖*蒲公英根茶与叶茶相比,口感更为浓厚甘甜,更耐冲泡,在药理作用上其对肝脏的保护性更强[23]*刘珊珊采用蒲公英根为主要原料,辅以苦养、决明子、绵白糖,开发出了复合蒲公英根茶包,口感上具有独特的蒲公英烘焙香和类咖啡风味,24-* 3.2鲜食及食用产品的开发蒲公英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以及钙、铁、磷、锌、猛等60余种微量元素*蒲公英胡萝卜素和纤维素含量高,采摘其新鲜嫩苗食用,具有野菜的鲜美口感,清香中稍有味苦,可凉拌、清炒、做汤、酥炸、做陷食用[25]*随着药食同源植物开发研究的深入,药食同源植物的营养价值、保健功效与食品开发融合得非常紧密,开发出了很多新颖的功能性食品,丰富了日常的食品结构*刘华用蒲公英配合小米和大豆为原料,研制了一款蒲公英杂粮饼干,拓展了饼干的保健功效[26]*苏杰对柑橘果浆进行酶解处理、对蒲公英干叶进行超声辅助浸提处理后制成的饮料口感柔和,具有柑橘和蒲公英调配后的独特香气[27]*马井喜用蒲公英、红豆沙、白砂糖、花生油试制了新风味的月饼馅料,味道结合完美,馅料干脆爽口[28]*此外,还可将蒲公英、、,可服,也可将料成蒲公英的头、、等*,蒲公英性成分的及利用是内外很学者研究的热点,例如,研究发现蒲公英黄色素是一种天然食用色素,绿色安全,可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领域[29]*从蒲公英根中所提取的蒲公英根多糖含量较高,可用于研制口味独特的功能性饮料[30]* 3.3蒲公英相关保健品的开发据现代医学的深入研究发现,蒲公英及其提取物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力等多种功效[31]*随着人们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了对蒲公英的应用、食用的研究外,更是将蒲公英发掘开发成各类保健产品*倪龙采用马齿觅蒲公英为主要原料,取其浸提液,配合其它88陕西农业科学2021年第67卷第5期中草药研制成功一款袪疹液,可适用于湿疹皮炎类症状,可以作为理疗药液长期使用,无任何副作用[32]*也有研究发现,蒲公英具有祛斑美白、清透皮肤的功效,可采用蒲公英、白芷、玫瑰花、丁香和珍珠粉为原料进行粉碎处理,再加入蒸憎水和蜂蜜进行调配,制成蒲公英祛痘养颜面膜。
R esearch P rogress of Taraxacum M ongolicum Hand.Mazz.Xiao Zhi-hua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ChinaEmail:xzh.0517@Abstract:The various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which comprise p igments,triterpenes,plant sterols,sesquiterpene lactones,flavonoids,phenolic acids,coumarins,fatty acids,volatile oils and other ingredients,are introduced.The various pharmacological actions,which cover antibacterial,anti-cancer,antioxidant,anti-inflammatory,anti-allergic,resisting high blood glucose and anti-thrombosis,are expounded.Keywords: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Chemical Constituent;Pharmacological Action蒲公英的研究进展肖智华广东工业大学,广州,中国,510006Email:xzh.0517@摘要:本文介绍了蒲公英的各类化学成分,包括色素类、三萜类、植物甾醇类、倍半萜内酯类、黄酮类、酚酸类、香豆素类、脂肪酸类、挥发油类和其他成分;以及各种药理作用,包括抗菌、抗癌、抗氧化、抗炎、抗过敏、抗高血糖和抗血栓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蒲公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1引言蒲公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蒲公草、尿床草、西洋蒲公英、婆婆丁、黄花地丁等。
味甘、微苦、性寒。
归肝、胃经。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
用于疗疮肿毒,乳痈,肺痈,肠痈,瘰病,目赤,咽痛,湿热黄疸,热淋涩痛,蛇虫咬伤等[1]。
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蒲公英原产欧洲,分布极为广泛,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2蒲公英的化学成分蒲公英及同属植物中含有多种成分,分别为色素类、三萜类、植物甾醇类、倍半萜内酯类、黄酮类、酚酸类、香豆素类、脂肪酸、挥发油、胡萝卜素类、果糖、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
2.1色素类德国学者P.Karrer等从蒲公英中分离出化合物叶黄素(xanthophyll)和毛莨黄素(flavoxanthin)。
1964年,英国学者V.H.Booth于花中分离出蒲公英黄质(taraxanthin)及其酯。
1972年,Nitsche.H(Ger)等从蒲公英花中分离出化合物新黄质(neoxanthin),去环氧新黄质(deepoxyneoxanthin)和叶黄素,并测定了新黄质的质谱及红外光谱。
1976年,Bucheoker,Richard等除得到毛莨黄素外,还分得菊黄质(chrysanthemaxanthin)。
1978年,Cadosch(Switz)等再次分离出毛莨黄素和菊黄质,并通过测定1H-NMR,13C-NMR,MS和旋光数据等确定其结构。
花瓣中测试有隐黄素(cryptoxanthin)及隐黄素环氧化物(Crytoxanthin-epoxide),叶黄素及其环氧化合物,玉蜀黍黄素(zeaxanthin),百合黄素(antheraxanthin),堇菜黄素,新黄素(neoxanthin),多半与一些常见的饱和脂肪酸形成单酯或双酯[3]。
2.2三萜类1938年,英国学者Sidney Burrous和James C.E.Simpson从蒲公英中分离出蒲公英醇(tarax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伪蒲公英甾醇(pseudotaraxasterol),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和β-香树脂醇(β-amyrin)等五环三萜化合物。
1941年,J. Zimmermann分离出一五环三萜醇山金车烯二醇(arnidiol)。
1967年,Michel Devys等分离得到环木菠罗烯醇(cycloartenol)、环木菠罗醇(cycloartanol)、31-去甲基环木菠罗醇(31-norcycloartanol)3种三萜醇。
Ageta等从日本蒲公英(T.japonicum)的根中,分离得到蒲公英甾醇、α-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羽扇豆醇(lupenol)、新羽扇豆醇(neolupenol)。
蒲公英羽扇豆醇(tarolupenol)及这些醇的乙醇酯。
1998年,凌云等从华蒲公英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出2个三萜类化合物伪蒲公英甾醇棕榈酸酯(φ-taraxasterol palmitate)和伪蒲公英甾醇乙酸乙酯(φ-taraxasterol acetate)[3]。
2.3植物甾醇类1938年,Sidney Burrows等从蒲公英中分离出豆甾醇(stigmasterol)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1967年,Michel Devys分离出花粉烷甾醇(pollinastanol)和5α-豆甾-7-烯-3β-醇。
1983年,美国的Svoboba.James A 等研究发现,蒲公英花粉中含大量豆甾-7-烯-3β-醇和菜油甾-7,24(28)-双烯-3β-醇,少量谷甾醇、异岩藻甾醇(Isofucosterol)和24-甲叉基胆甾醇(24-Methylenecholesterol)。
凌云等从蒲公英中分离得到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amasterol)单体化合物[3]。
2.4倍半萜内酯类1980年,德国学者Rudolf Hansel等同台湾学者Jai Tung Huang合作,从蒲公英中分离出4种化合物,四氢日登内酯(tetrahydroridentin),蒲公英内酯(taraxacolid)-β-D-吡喃葡萄苷、11,13-二氢蒲公英(dihydrotaraxinc acid)-β-D-吡喃葡萄糖苷和蒲公英酸(taraxinic acid)-β-D-吡喃葡萄糖苷,均属于桉烷型倍半萜类,其中三个苷具有剧烈的苦味。
在蒲公英的根中分离出了对羟基苯乙酸酰化的γ-丁内酯葡萄糖苷即蒲公英苷(taraxacoside)[3]。
2.5黄酮类1985年,Wolbis Maria等对蒲公英花进行色谱分析,鉴定了其中的10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luteolin)、榭皮素(quercetin)、木犀草素-7-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4'-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3'-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β-D-芸香糖苷、木犀草素-7-β-D-龙胆糖苷、榭皮素-7-β-D-葡萄糖苷,异鼠李素(Isorhamnetin)-3-β-D-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7-β-D-双葡萄糖苷。
Williams,Christine A等从蒲公英的花和叶中,得到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和两种木犀草素-7-双葡萄糖苷,还首次分出木犀草素-3'-甲醚。
凌云等从蒲公英中分离出榭皮素(quercetin)、香叶木素(diosmetin)、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luteolin-7-O-glucoside)、榭皮素-3-O-葡萄糖苷(quercetin-3-O-glucoside),榭皮素-3-O-β-半乳糖苷(quercetin-3-O-β-galactoside)[3]。
2.6酚酸类1985年,Wolbis Maria等从蒲公英中分离出了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对羟基苯乙酸(p-hydroxyphenylacet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香荚兰酸(vanillic acid)、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咖啡酸(caffic acid)和阿魏酸(ferulic acid)7种酚酸类物质。
1993年,又分离出β-间二羟基苯甲酸(β-resorcylic acid)和丁香酸(syringic acid)。
蒲公英还含有菊苣酸(chicoric acid)、单咖啡醇酒石酸(monocaffeoyltartar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
我国学者凌云也从蒲公英中得到的咖啡酸(caffe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的单体化合物[3]。
2.7香豆素类从T.officinale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6,7-二羟基香豆精(七叶素,esculetin)和东莨菪素(scopoletin)。
1993年,波兰学者Wolbis Maria等在蒲公英中首次分离得到一种散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
Tahara等从蒲公英中,分离得到香豆雌酚和具有抗菌作用的新化合物莴苣素A(lettucenin)。
蒲公英中还含有菊苣素(cichoriin)和七叶灵(esculin)[3]。
2.8脂肪酸类蒲公英含有多种脂肪酸。
1962年,Salah Eldin F.AIi等分离出肉豆寇脂酸(myris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十六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次亚麻仁油酸(linolenic acid)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
苏联学者还用色谱方法分离出棕桐油酸(palmitoleicacid),德国学者MeyerV等检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茉莉酮酸(jasmonic acid)[3]。
2.9挥发油在蒲公英挥发油中主要含有2-呋喃甲醛,2-甲基-4-戊醛,2-己烯醛,环己酮和5-甲基已烯等。
2.10其他成分蒲公英还有叶绿醌(plastoquinone)、考迈斯醇(coumestrol)、叶酸(folic)、菊糖(inulin)、果糖(fructose)、蔗糖(sucrose)、葡萄糖(glucose)、多种氨基酸和蛋白质。
在蒲公英中共检测出66种微量元素,有12种元素含量较高,其中有Cu、Zn、Fe、Mn、Mo,5种必需微量元素,蒲公英中还含有大量的Na、K、Ca,以及VC、VB1、VB2等。
3蒲公英的药理作用3.1抗菌作用蒲公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螺旋体和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