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松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86.64 KB
- 文档页数:1
园艺园林 402023.12红松病虫害防治技术张丽新,马晓艳,李艳斌(长春市九台区国有林总场,吉林 长春 130500)1 红松立枯病1.1 发病规律及症状 红松立枯病是由镰刀菌和丝核菌导致的,病菌在土壤和植株残体中越冬,春天解冻后侵袭种子会导致种子和幼芽发生腐烂死亡,大幅降低种子出苗率;病菌侵袭幼苗会导致幼苗茎叶发生变色和腐烂,继而导致全苗死亡;病菌侵袭生长后期的红松,会导致苗木根部发生腐烂,呈现烂麻状,地上部分的茎叶逐渐枯萎、死亡。
1.2 防治方法使用多菌灵消毒土壤、实施苗圃轮作、做好排水工作,可以有效减少病菌数量,预防红松立枯病。
做好种子催芽工作,减少种子停留在土壤中的时间,种子出苗后及时浇水、松土和除草,后期追肥时合理配比氮、磷、钾肥,促进红松健康生长,提高红松的抗病虫害能力。
若发现患病苗木,要及时拔除并进行销毁,避免病菌扩散。
喷洒波尔多液、硫酸亚铁溶液或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可防治该病。
2 红松疱锈病2.1 发病规律及症状红松疱锈病主要发病于下段枝条和树干,发病初期树皮肿胀,随后开始出现裂纹,树木上开始产生黄色粉末状的锈孢子,孢子经风传播给周围树木,导致大面积树木患病,该病侵染具有循环性,且传播速度较快。
2.2 防治方法 加强林区管理,及时清除病原寄主植物,若幼林发生郁闭,要及时进行修剪,提升林间的光照和通风效果,控制林间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落实检疫制度,控制疾病源,以免疾病扩散。
可使用焦化蜡和含酚油的药物涂抹在树木出现症状的患处,苗木生长过程中发病应立即清除植株。
构建混交林可有效降低红松发生疾病的概率。
3 红松落针病3.1 发病规律及症状两年生的红松最易发生红松落针病,针叶上有黄斑,秋季黄叶脱落,第二年春天松叶上有较大的、中间有纵向裂缝、黑色椭圆形斑点,针叶脱落影响红松生长。
3.2 防治方法修剪病枝可以避免病菌蔓延,与阔叶树混交可以提升土壤肥力,降低疾病发生率。
喷洒波尔多液或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可有效防治落针病。
红松苗木培育管理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红松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林木种类之一,也是工业、造纸、建筑、航空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原料。
红松苗木的培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影响红松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关于红松苗木培育管理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介绍。
一、红松苗木培育管理1.基质选择和配方红松苗木的基质应选择质地疏松、通气性好、排水能力强的土壤,如沙质土、砂壤土等。
基质配方可以选用营养土、园土、蛭石、珍珠岩等材料,以满足苗木生长的营养需求。
2.育苗环境建制红松苗木的育苗环境应具备较高的温度、湿度和日照条件。
苗床应选址在向阳斜坡或平地,并且应略高于周围地面。
苗床的宽度和间距根据苗木的大小和生长状况适当调整。
另外,苗床的排水系统应完善,避免病虫害的滋生。
3.育苗方法红松苗木的育苗方法可以采用播种、插芽或移植等方式。
其中,播种是比较常见的方法,播种前应先将土壤消毒,然后根据种子大小和品种选择合适的播种深度和密度。
在苗期,为了提高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应注意适时施肥、浇水、松土、防御病虫害等措施。
1.红松根部腐病这是红松苗木常见的一种病害,通常是由于病菌侵入根部,导致根系腐烂。
预防和控制方法包括选择健康的种子和合适的基质、合理施肥和浇水、科学管理苗木和消毒工具等。
2.红松树穴病这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萎凋病,是红松生长过程中比较严重的病害之一。
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剪除病叶、防范育苗期的病害、调整土壤水分、适时切换肥料种类等。
3.病虫害综合治理病虫害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综合治理成为比较有效的防治措施。
具体包括:保持苗木生长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控制措施、加强树冠生态管理和防御外来入侵等。
需要注意的是,亟待严格执行病虫害防治规定,并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等。
红松病虫害防治红松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分布广泛且生长迅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
然而,红松也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对红松的健康生长和林木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红松病虫害防治成为林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以下是对红松病虫害防治的一些详细内容和分点列出:1. 红松病虫害的类型和危害- 松材线虫病:由松材线虫引起,危害红松主要是松材线虫的幼虫,它们会破坏红松的幼嫩根尖、导管以及木部组织,导致树木萎黄、凋萎,最终死亡。
- 松毛虫:成虫和幼虫均以红松的嫩叶为食,造成树冠稀疏、叶片凋落,严重影响红松的生长和美观。
- 红松虫蛀:由各种蛀虫引起,它们在红松幼嫩的皮层和木部中取食,导致树干腐朽、树势衰弱,容易倒伏或死亡。
2. 红松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寄生虫控制病虫害的增殖。
例如,引入松毛虫的天敌——捕松鸟,可以有效控制松毛虫的种群。
- 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喷施、灌溉或土壤深施,消灭病虫害或阻止其繁殖。
但要注意农药的选择,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损害。
- 栽培技术防治:采取一系列栽培措施,增强红松的抗病虫能力。
比如,选择抗病虫的品种进行人工育苗、适时修剪、保持土壤湿润等。
- 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关键是断根法,并做好松材线虫传播的防治措施。
3. 森林病虫害监测和预警系统- 建立森林病虫害监测网:通过设置监测点位,定期对红松林地的病虫害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种群变化和传播情况。
- 林地巡视和巡护:加强对红松林地的巡视和巡护,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早期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 病虫害预警系统: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对红松林地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农户采取相应的措施。
4. 社会宣传和教育- 加强对公众的病虫害防治知识教育,提高其自觉防治病虫害的意识和能力。
- 组织专家进行讲座、培训等活动,传授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提高林农工作人员的病虫害防治水平。
黑龙江红松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黑龙江是中国最大的松林分布区,其中红松是最为常见的松树品种。
然而,红松在生长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病虫害的困扰。
为了保护黑龙江的红松资源,下面就介绍一些红松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一、松毛虫病害的防治(一)病虫害的危害松毛虫是红松的主要害虫之一,成虫在5月至7月间羽化出来,产卵后约10天孵化,幼虫开始对松针进行啃食。
幼虫期时,它们主要啃食松针的基部,使松针变黄褐色。
到了第二个生长季节,它们则会啃食松针根部的白色芽。
如果病情较为严重,松针的损失极大,最终会影响红松的整个生长。
(二)防治方法1、用化学药品对付松毛虫,通常采用散装或集装的氟硅菊酯、毒死蜱等药物,喷洒在松树的上方和周围的草丛中。
这类药物能迅速接触到幼虫和成虫,完成松毛虫的防治。
不过,这类化学药品强度较大,人站在空气中的时间不能超过30秒,否则会影响人体健康。
2、通过融学、化学、生物三种技术综合治理。
通过引入多种外来天敌控制松毛虫的数量,如利用肥大马蜂、杨小尺蠖、大黑冠蜂等花蜜搜查昆虫来降低松毛虫的繁殖速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松毛虫的侵害。
二、松材线虫病害的防治(一)病虫害的危害松材线虫侵染的松树具有口臭味,树干或枝条表面的树龄环较为突出,松筒直径减小,甚至树干的基础会出现明显的坑洞。
一旦出现松材线虫的侵害,大量的树液会流出,最终会导致树的死亡。
(二)防治方法1、引导虫上集团监测。
这是防治松材线虫的有效方法,通过此方法能够迅速发现牙宽松材线虫的危害,及时的采取防治措施。
2、定期进行树涂白液处理。
可以使用石灰液或白色蜡,将其涂抹在树干上。
这样做有助于树干的保健和防治松材线虫。
三、松材虫病害的防治(一)病虫害的危害松材虫是一种靠松木生存的害虫,它们以松木的树液和松物为食物,铺张浪费的树液会将它们描述为“却无益处的松材虫”。
因为松材虫行为异常破坏,不仅会带来大量的松木损失,还会引发很糟糕的经济损失。
(二)防治方法1、以树松建造边界比松林,可以起到一个隔离的作用,减少松林间的密度繁殖。
红松苗木培育管理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红松(Pinus densiflora)是一种常见的木本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红松苗木培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是红松种植业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苗木的生长质量和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红松苗木培育管理及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一、红松苗木培育管理1. 土壤要求:红松苗木生长适宜的土壤为壤土和砂壤土,pH值在5.5-6.5之间,土壤深厚,粉砂含量适中。
苗床应进行土壤消毒,以预防病菌的传播。
2. 种子选择:红松种子需要从健康的母树上采集,种子应有较高的发芽率和成活率。
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苗木的生长质量,因此要进行筛选和处理。
3. 播种与育苗:红松种子在播种前应进行种皮处理,可用浓硫酸浸泡15-30分钟后,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温水浸泡24小时,促进种子发芽。
播种量应适中,过多会影响成活率,过少会影响种植密度。
4. 苗床管理:红松苗木苗期要加强管理,定期除草、除虫,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
合理施肥,补充养分,定期修剪和整理苗床。
定期翻施土壤,增强土壤改良效果。
5. 移栽:红松苗木的移栽时间要选择在气温较低、降雨量适中的季节。
移栽前要进行苗木的选择和培育,保证苗木的质量。
移栽后要进行适当的修剪和整形,促进苗木的新陈代谢。
1. 松毛虫:松毛虫是红松的主要害虫,以幼虫为害。
防治措施包括露天灭虫、喷洒杀虫剂和防虫陷阱等。
选择含有细菌或化学杀虫剂的防治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松毛虫的数量。
2. 松枯萎病:松枯萎病是红松的主要病害,会导致苗木死亡。
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加强苗木的护理、及时清除病害株木等。
对于发病严重的苗木,可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和处理。
以上介绍了红松苗木培育管理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通过合理的培育管理和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提高苗木的生长质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证红松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红松造林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红松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防护林种,在干旱、贫瘠、荒漠及草地等环境中广泛使用,并已成为重要的经济林种。
红松的造林技术以及主要病虫害防治,对于红松的有效种植和保护至关重要。
一、红松造林技术(一)选址红松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机械根系弱的石灰性或混杂土壤上。
因此,选址要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并能够长期向红松提供足够阳光的土地。
同时,该地区的降雨要适中,并注意避开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地区。
(二)栽植1. 培土首先将不低于1.5米的健康红松苗木进行培土,并注意不要损伤根系。
培土高度为约20-30厘米,在培土后把苗木插入。
2. 补根在每个幼苗栽植时,应补根4-5条新根。
应特别注意不能伤害根部和根颈。
3. 留苗在栽植时,必须保持苗木左侧(远离发芽点一侧)有留苗线30至60厘米,以便调整和控制苗木生长姿势。
4. 砍根在前两年内,为了培养适合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机械根系(防止向地表生长),应削平根。
第三年,则需梳理根系,保留2-3条健康根,将其他根去除掉。
(三)管理1. 治理夜盗虫害在苗木3年内,需要定期清除蛾卵、杀灭蛾虫、病虫害,防止蛾虫木虫等昆虫及其幼虫在树干裂缝之中藏身。
同时,防止大龟幼虫居住在红松树干上,因为这种昆虫很容易导致红松树死亡。
2. 采取适当的修剪在栽植后数年,需适当进行修剪去旧枝、干枝、细枝和交叉枝等,以培养健康的冠幅。
3. 喷洒除草剂喷洒除草剂可防止杂草生长,同时还可以有效保护红松根系及其所需的水分和营养。
二、主要的病虫害防治1. 红松松锈病红松大多数为灌丛或乔木,而松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发的重要的松类疾病。
这种疾病可以通过屏障、化学预防和树间隔离等方式进行防治。
红松褐斑病是由真菌引发的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
这种疾病对红松的危害极大,主要通过防范措施和喷洒杀菌剂进行预防。
3. 红松螟虫红松螟虫危害性极大,而且难以控制。
红松螟虫的危害区域广泛,可通过生物控制、机械捕捉和化学防治的方式进行防治。
红松苗木培育管理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红松是一种常见的松树品种,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因此在苗木培育和管理中,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本文将就红松苗木的培育管理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红松苗木培育管理1. 土壤准备红松喜欢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松软和翻耕,同时在土壤中添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2. 播种与育苗红松的播种时间一般为春季,播种前需要选择良种,并进行消毒处理。
播种后,需要进行及时的浇水管理,保持土壤的湿润,并注意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3. 灌溉管理红松苗木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特别是在幼苗期。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浇水,避免出现过湿或干旱的情况。
4. 修剪整形在红松苗木的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及时的修剪整形工作,以促进苗木的树形生长,减少枝叶的交叉和拥挤,保持苗木的健康生长状态。
5. 病虫害监测在苗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并进行防治措施。
1. 松毛虫防治松毛虫是红松苗木的常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松树的叶片。
防治松毛虫可以采取喷施杀虫剂的方式,也可以使用生物防治或放置黄板进行诱捕。
2. 松材线虫病防治松材线虫病是红松的常见病害,主要危害松树的树干和树皮。
预防松材线虫病主要是加强苗木的管理,保持树木的健康状态,并在发现病害时进行及时治理。
红松苗木的培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证红松苗木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病虫害,保证红松苗木的品质和产量。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红松造林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红松,是我国华北、东北地区非常常见的一种树种,它的木质坚硬、纹理清晰、色泽深红,因此广受人们的喜爱。
为了加快红松的生长速度和提高产量,人们通过造林技术对红松进行人工培育。
红松也常常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扰,因此在红松造林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也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分别介绍红松的造林技术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一、红松造林技术1. 选地造林:红松对土壤要求不高,对水分要求较为严格。
因此在选址上,可以选择地势稍微高一点、排水性好的地方,尽量不要选择水土流失的严重地方。
红松还能够耐受贫瘠和盐碱的土地,因此在选址上不需要太过挑剔。
2. 育苗栽植:育苗是红松造林中重要的一环,影响着整个林木的生长发育。
对于红松,选用种苗时应选择受精力强、病虫害少的种苗。
在栽植时,一般会进行整林方式,即一次性完成成林的任务,提高成活率。
3. 灌溉施肥:红松在幼年时期对水分的需求量比较大。
尤其是在种植初期,需要对红松进行适量的灌溉,并在生长期间进行适量的施肥,以促进生长。
4. 整林管理:定期对红松进行整林管理,包括除草、培土、保护幼苗等,以保证红松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以上就是红松造林技术的几个关键环节,通过合理科学的方法,可以使红松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造林任务,提高整个林木的生长速度,减少过多的能源消耗。
二、红松的主要病虫害防治1. 松毛虫:松毛虫主要为害红松的嫩叶和嫩芽,严重影响了红松的正常生长。
对此,可以通过喷洒杀虫剂、采取手动拾虫等方法进行防治。
2. 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是由线虫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松树病害,严重的话可以导致红松的大面积枯死。
预防方法主要包括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空气湿度、及时发现感染树木并进行隔离等。
3. 灰背松天牛:灰背松天牛是一种大型的松树害虫,它主要以红松的树干和树皮为食,造成了严重的林木损失。
预防方法主要包括清除虫卵、喷洒杀虫剂等。
4. 红松松栓苔蚜:红松松栓苔蚜是红松的常见病虫害,它主要危害红松的梢和树皮。
浅析红松病虫害防治红松是我国北方地区最普遍的针叶树,在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张,森林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其中红松病虫害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保护森林生态环境,防治红松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一)松材线虫病1.松材线虫病的危害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简称PWD)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一种致命性针叶树病害,常见于红松、白松等针叶林区。
该病害的发展速度快,危害范围广,一旦感染,很难进行治疗。
(1)加强松材线虫病疫区管制。
对疫区进行封控,禁止木材的流通和运输。
(2)防范病原菌的传播。
禁止在疫区内采伐枯死树木和有患病树木的木材,及时清除树枝和树木病果。
(3)加强防治工作。
在病害易发区进行松材线虫病害调查,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增强红松的抗病能力。
选用抗病性好的品种,注重育苗技术的完善,通过科学的培育技术提高红松的抗病能力。
(二)松枯萎病松枯萎病(Pine Wilt)是由松树线虫引起的一种病害,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很容易造成树木死亡。
该病害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严重,严重危害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安全。
2.松枯萎病的预防措施(1)保持林区环境整洁。
及时清理落叶和死枝,减少垃圾和杂草的滋生,增加林业防治能力。
(2)加强松树饲料管理。
定期给松树施肥、灌溉,正确使用农药,增强松树的免疫力。
(3)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及松树生长环境,选用抗病性强的红松品种,通过优质育苗等技术手段提高抗病性。
(4)加强科学研究。
加强对松枯萎病的病理学、生态学研究,探究其致病机理,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马尾松毒蛾1.马尾松毒蛾的危害马尾松毒蛾是一种夜蛾,以幼树的嫩叶为食,对红松幼树造成极大危害。
其幼虫进入松树幼嫩部分,使松树脱落或部分枯死,严重破坏林分结构。
(1)做好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森林环境建设,增加森林多样性,提高红松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虫能力。
(2)加强现场治理。
简析红松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摘要】红松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具有极高的林木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栽培红松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掌握红松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红松的适宜生长环境和栽培技术,包括土壤、光照、水分等方面的要点。
接着详细分析了红松常见的病害和虫害防治技术,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介绍了红松的精细管理技术,包括修剪、施肥、病虫害监测等内容。
总结指出,红松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掌握对于提高红松生长效益至关重要,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红松栽培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关键词】红松、栽培、病虫害、适宜生长环境、精细管理技术、发展前景、防治技术1. 引言1.1 简述红松的重要性红松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其木材质地坚硬,纹理清晰,色泽淡雅,是一种极具装饰性和实用性的木材,广泛用于家具、地板、建筑材料等方面。
红松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树脂具有抗菌、消炎、镇痛等功效,被广泛用于中药材和药物制备中。
红松还是一种重要的风景树种,能够为城市和乡村增添绿色景观,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平衡。
红松在经济、生态和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林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1.2 介绍栽培红松的意义栽培红松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红松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树种,其挺拔的树姿和独特的树皮纹路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在公园、庭园、街道等场所栽培红松,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气候,净化空气。
红松还是一种重要的造林树种,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长力,能够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生长,为生态恢复和土地治理提供了可能。
通过大面积的红松栽培,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栽培红松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美化城市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红松的栽培将更加受到重视,其在生态建设和城市绿化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Z i x u n t a i红松既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同时也是东北地区极为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
近年来,随着红松人工林生产条件的改变、林分组成面积的变化以及人类干预活动的增加,红松人工林病虫害的种类也随之增多,其危害正日益突出。
因此,要不断对红松人工林主要病虫害种类以及防治红松人工林主要病虫害的营林治理技术措施进行思考和研究,以加强红松病虫害的防控管理和红松人工林的经营管理。
一、红松人工林主要病虫害种类1、红松人工林主要病害种类红松人工林的病害主要以红松疤锈病、红松烂皮病、红松落针病最为常见。
其中红松疤锈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被列为国内外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主要危害红松幼苗和20a生以下的红松幼树枝干的皮部,树龄越小受害越重。
该病害在吉林的安图、浑河、敦化,辽宁的抚顺、本溪,黑龙江的牡丹江、伊春等地较为常见。
发病初期,皮部略肿变软,后病部逐渐扩大,开始产生裂纹,出现病菌性乳日色的袍子蜜涕,后呈桔黄色,干后可见血迹状斑痕。
红松烂皮病是一种枝干溃疡病,主要危害长势较弱的红松幼树的枝干皮部,发病初,感病部位会长满球状的疹状物,其松针呈黄绿色,后逐渐变为褐色或黑褐色。
受害枝干由于失水而开始收缩起皱,针叶脱落处逐渐膨大,后迅速干枯死亡,病皮表面呈黑色粗状物。
侧枝发病时,枝干向下弯曲,针叶由绿变成红褐色,后枯黄脱落。
红松落针病主要危害红松针叶,发病初期,感病针叶呈灰绿色,部分叶片上会产生很小的黄绿色斑点,后迅速变为黄褐色,远望似火烧状,至晚秋后全叶逐渐枯黄脱落,针叶落地后,树木枝梢光秃,影响红松休木的生长。
2、红松人工林主要虫害种类红松人工林的虫害以松梢斑螟类、红松小蠹类、松梢象甲、红松球果虫蝇等较为常见。
其中松梢斑螟类害虫以幼虫钻蛀取食为危害,以冷杉梢斑螟、赤松梢斑螟、松小梢斑螟、微红梢斑螟虫为常见,多危害红松嫩梢和球果,特别是对2a生球果为害最严重,为害程度随幼虫生长发育不断加重。
红松小蠹类害虫为次期性害虫,根据树木的高度和部位,又可分为树冠、干部、枝茎和根部类小蠹害虫,在为害的红松小蠹中,纵坑切梢小蠹、多毛切梢小蠹、中穴星坑小蠢是最为典型的树冠小蠹类害虫,纵坑切梢小蠢在吉林省主要危害红松、樟子松、油松等的松梢和衰弱立木,易造成被侵害切断的侧梢枯黄下垂,是红松枝干害虫的优势种。
红松苗木培育管理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红松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树种,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在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红松苗木培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下面将从红松苗木培育管理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红松苗木培育管理(一)选地红松苗木生长适应性广,适合于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选地的时候应该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无涝的地块。
红松对光照要求较高,所以在选地的时候也应该尽量选择阳光充足的地块。
(二)育苗红松育苗主要有播种和播秧两种方法。
播种适合于规模较大的苗圃,而播秧适合于规模较小的苗圃。
在播种时,首先要选用质量好的红松种子,然后将种子浸水24小时,使种子充分吸水后,沥干水分,进行播种。
播种后需要进行覆土,并且保持土壤湿润,同时防止发霉。
在播秧时,首先应该选择质量好的红松幼苗进行分栽育苗。
在育苗过程中,要定期灌水、施肥,并且及时清除杂草,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三)灌溉灌溉是红松苗木培育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步,良好的灌溉管理可以促进红松苗木的生长。
在灌溉时,要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和土壤湿度来合理安排灌溉次数和量。
尤其是在苗木刚栽植后的生长初期,灌溉要特别注意控制水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以免影响红松苗木的生长。
(四)施肥红松苗木在生长初期对养分的需求较大,因此施肥尤为重要。
在施肥时,可以选择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合理施肥提供足够的养分,促进红松苗木的茁壮成长。
施肥量和频次应根据苗木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来调整,避免施肥过量或者施肥不足造成苗木生长异常。
(五)整枝修剪整枝修剪是红松苗木培育管理中关键的一环,通过整枝修剪可以促进苗木的生长,形成健康的冠型结构。
整枝修剪的时间一般在苗木生长初期,可以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当的修剪,注意修剪后的苗木要及时处理伤口,防止病虫害的侵入。
二、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一)病害防治1. 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是红松苗木常见的病害,主要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
红松造林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红松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其造林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红松林的健康发展和高产高效至关重要。
红松造林技术主要包括选种、造林地的选择、整地、育苗、移栽、管理等环节。
选种是通过筛选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高的红松优良品种进行繁殖与培育。
造林地的选择要注意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适宜红松生长的地块,避免盐碱地和湿地。
整地过程要深翻土壤,疏松土壤,改善土壤通透性。
育苗阶段要选用健康、强壮的幼苗进行培育,掌握良好的育苗技术,如适时施肥、合理浇水、防止病虫害等。
移栽时要注意保护幼苗的根系,避免损伤,确保移栽后的成活率。
管理阶段要注意及时除草、定期施肥、修剪等措施,确保红松生长发育良好。
红松主要的病虫害有红松毛虫、树梢蜂、霜霉病等。
红松毛虫是红松的主要害虫之一,虫体会在红松上大量繁殖,对红松的叶片造成严重的伤害。
防治红松毛虫主要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如喷洒农药、培育天敌和采用人工收集等。
树梢蜂是以红松等树种的嫩芽、新梢为食的昆虫,对红松的生长会造成较大损害。
防治树梢蜂主要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如培育天敌和摧毁树梢蜂的蛹室等。
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病害,这种病害会感染红松的叶片、嫩枝和嫩芽,导致红松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
防治霜霉病可采用化学防治和病害调控等措施,如使用杀霉剂进行喷洒和控制环境湿度。
红松造林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是保证红松林健康发展和高产高效的重要保障。
通过科学的选种、整地、育苗、移栽和管理等技术措施,结合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可以有效提高红松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保证红松林的高质量和高经济效益。
简析红松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红松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重要的林木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红松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扰,影响其生长和发育。
对红松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简析,有助于提高红松的生长质量,保障其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红松的栽培技术1.选址及土壤要求红松喜欢生长在山地、丘陵地和平原地区,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以松石、砂砾土及黄壤为宜。
要选取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含水量适中的土地进行种植,避免水稻涝和土壤酸碱度过高。
2.繁殖方法繁殖红松的方法主要有种子繁殖和移栽苗繁殖两种。
种子繁殖适用于大面积造林,而移栽苗繁殖适用于大规模的苗圃育苗和造林。
3.整地施肥在整地的可以配合施入腐熟有机肥、磷、钾肥等,提高土壤肥力,并进行翻耕深松处理,增加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
4.密度与间距红松群植的密度和间距应根据生态状况、土壤肥力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
一般情况下,每亩造林2000株左右,株行距1米×1米或1.2米×1.2米为宜。
5.灌溉管理红松苗木生长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过度灌溉,以免引发根部病害,一般情况下,雨季不需要额外灌溉,干旱季节适度补充水分即可。
6.修枝整形在红松苗木长势较强、枝繁叶茂时,适时进行修枝整形,可促进红松的生长发育,增加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
7.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树木生长异常或者植株被害,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可采取轻度的化学防治,或者采取生物防治等方式。
二、红松的病虫害防治技术1.红松松毛虫红松松毛虫是红松的一种主要害虫,主要发生在5-7月份,危害严重时,可导致红松叶片凋落,甚至影响整株树木的生长发育。
对红松松毛虫的防治,可采取喷洒杀虫剂、粘虫板等方式进行防治。
4.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是造成红松危害的严重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树干,严重时可导致红松死亡。
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主要采取隔离、灭虫、清除害树等方式进行防治。
5.其他病害红松在生长过程中还容易受到其他病害的侵袭,如白粉病、松材线虫病等,在发现其他病害侵袭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避免病害的扩散和传播。
浅析红松病虫害防治
红松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重要材木树种,但红松也是病虫害较多的树种之一。
红松病虫害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影响,因此,红松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很重要。
红松病害包括红松根脚病、松树火焰病、松根曲青霉病、松材线虫病等。
其中,松树火焰病是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其主要表现为一些松树枝干上出现红色、黄色、白色的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斑点会变成黑色,并且松树的整个枝干都会因为病害而慢慢枯死;而松材线虫病则是导致红松枯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为松树叶子和枝干上出现大量的白色、黄色、褐色的针状物,随着病情的加重,松树整个枝干和树冠都会枯死。
防治红松病害的关键在于预防和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防治红松病害的方法:
1. 经常修剪红松,并及时移除枯死、感染的枝条和植物,防止病菌在植物上扩散。
2. 确保红松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3. 用不存在病害的苗木进行再植,并从植物繁殖和生产的角度重视对病害的防治。
4. 使用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要注意安全和环境保护,选择安全无害的药剂进行喷洒和涂抹。
常用的药剂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
总之,红松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全方位的,仔细的管理和细致的观察,才能做到对红松病虫害的有效防控。
同时,对于种植红松的人们来说,除了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病虫害,更要加强对红松的护理和管理,提高红松的种植、生长和保护的质量和效益。
红松造林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红松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针叶树种,它具有树龄长、适应性强、生长快等优点,在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景观绿化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红松造林的高效和持续性,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红松造林技术1.选址与土壤要求选址时应优先选择微丘或低丘、石山、荒沟或老旧林址等,以便充分利用现有土壤、水分和肥料资源。
红松生长要求光照充足、水分充裕、土壤疏松、通气性好,且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土壤pH值偏酸。
若土壤质地粘重、排水不良,应在植树前进行土地改良,如翻耕、拓荒、改善排水等,以提高土壤质量,保证植树成活率。
2.育苗和栽植红松一般采用优质无性系进行繁殖,苗木规格以5~12年生秧苗为宜,栽植季节以春季为主,秋季次之。
育苗过程中应注意适当控制温度、湿度和营养水平,以确保苗木品质优良,生长良好。
在栽植时,应搭建起苗木支架和保护网,以增加苗木成活率。
同时,应对环境进行改善,并对土壤进行施肥和整地,以促进树木生长。
3.抚育和建林建林抚育时应注意红松对光线的要求,应当及时除草除塔、吊枝整形、优化密度等,以确保树木生长良好。
建林时应选择适宜的造林密度,一般适合蓄密式林分,行树距离15-25米,树株密度1000-2000株/公顷。
同时,在密度适中的情况下,可以交错栽植不同树种,达到生态效果最优化。
1.白蜡红松蚧白蜡红松蚧是红松造林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幼虫在红松上吸食汁液,会严重影响红松的生长和发育。
为了防止白蜡红松蚧的侵害,应该定期进行虫害监测,发现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防治措施主要是喷洒药剂,在早春和晚秋两个季节进行,效果较好。
2.树枝枯萎病树枝枯萎病是红松造林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由真菌引起,易在湿润环境下发生。
防治措施一般可采用药物喷洒、剪枝和清理等方法进行,同时要注意抚育管理,在环境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加强通风和日照,避免病害的发生。
3.毛壳木虱毛壳木虱是红松造林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幼虫在红松上吸食汁液,会导致红松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
第5卷第2期
2014年2月
黑龙江科学
HEILONGJIANG SCIENCE
Vo1.5 No.2
February 2014
浅谈红松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王占辉
(嫩江县向云岱林场,黑龙江嫩江161400)
摘要:红松是我国北方省份和地区常见的乡土树种,用于用材林、经济林、生态林、防护林、涵养林和功能林等各项林业工程之
中,是宝贵的林业资源,是林业的重点工作对象。本研究根据林业工作中红松养护的实际,对常见的红松病虫害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
分析,对红松立枯病、疱锈病、烂皮病和红松球蚜四种病害进行了描述,说明了常见红松病虫害的表现,提供了防治常见红松病虫害的
技术措施,为防治红松病虫害起到技术和技巧上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红松病虫害;立枯病;疱锈病;烂皮病;红松球蚜;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646(2014)02—0239—01
红松是我国东北和西部地区珍贵的优良乡土树种,是用材 林、经济林、生态林、防护林、涵养林和功能林的重要构成树种, 对于林业工作而言又是重要的工作对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对 红松资源需求日趋迫切的今天,林业工作应该加强对红松资源 的培育、养护和开发力度,提高红松资源的加速储备和有效利 用。在合理扩大红松资源的前提下,林业工作者还应该将注意的 重点转向对现有红松资源的保护上,通过对红松资源的保护,达 到提高红松资源的产出率,在某种意义上起到提高红松资源的 开发和利用。在红松的培育和养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病 虫害的侵蚀,不但影响了红松正常的发育,而且影响了红松资源 的快速增长和有效供应,是林业工作必须重视的实际问题。北方 省份和地区红松病虫害有很多,常见的有立枯病、疱锈病、烂皮 病和红松球蚜,提高林业对上述病害的防治水平成为红松繁育 和养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红松病虫害防治,应该对立枯病、 疱锈病、烂皮病和红松球蚜等常见红松病害进行调查和了解,根 据林业工作的实际,找到防治常见红松病虫害的技术措施,为深 化防治红松病虫害工作和提高林业整体工作水平,起到技术和 技巧上的保障作用。 1 红松立枯病的防治技术 1.1红松立枯病的概述 红松立枯病是红松幼苗阶段最常见的病害,在播种后、幼苗 未出土前、幼苗出土后和苗木期都有发生,红松立枯病的致病微 生物主要是丝核菌和镰刀菌,在红松幼芽和幼苗阶段感染红松, 如不及时防治,红松立枯病就会扩大危害面积,造成红松小苗的 大范围蔓延。 1.2红松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其一,红松育苗地应该避免选择在低洼、潮湿和排水不良的 地域,也不宜与玉米、蔬菜和马铃薯进行轮作。其二,红松育苗地 应该用净土或草炭土将苗床进行处理,改良土壤,隔离有害微生 物,起到防病的作用。其三,红松种子必须经过催芽处理之后才 能进行播种,不但可以缩短红松种子在土中的时间,而且有利于 提高红松幼苗的抗病力。其四,红松育苗地施肥时要注意各种肥 料的搭配,不能出现单一施用过量的氮肥。其五,对于红松育苗 地发现的病苗要及时清除,根本的办法是带出圃地并焚烧处理。 其六,当红松幼苗出现立枯病时,可喷施1:1:200波尔多液,红 松苗期也可喷施65%可湿性粉剂代森锌预防立枯病。 2 红松疱锈病的防治技术 2.1红松疱锈病的概述 红松疱锈病多发生在20年生以下红松的枝干部,特别在 红松生长1O年左右发生红松疱锈病最为严重,在每年9月中 旬至11月中旬是红松疱锈病的感染初期,表现为树木枝干部 位的树皮发生肿胀,感染病害的红松树皮表面有淡黄色蜜滴出 现,内含大量孢子,在第二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于病部产生 很多杏黄色、后期呈灰白色或白色的泡状物,这叫锈孢子囊。囊 成熟破裂后散发出黄粉状的锈孢子。感染红松疱锈病的红松树
冠常呈扫帚状,一般连续发病2 3年枯死。红松疱锈病的黄
粉状锈孢子可以借风力传播,在地势低,湿度较大的红松林内
发生概率较高。
2-2红松疱锈病的防治方法
其一,造林后要及时进行抚育,铲除杂草及山间的茶蔗和马
先蒿等寄主植物。其二,用焦化腊柴油乳剂涂抹树木患处,这种
方法对发病较轻的树木,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三,对已发病的
红松林,应及时清除带病的红松病株,如果病树比例超过4O%
时,应果断采用皆伐更新的措施,重新营造红松林。其四,对红松
疱锈病应该实行严格的检疫制度,防止病源扩大蔓延。
3 红松烂皮病的防治技术
3.1红松烂皮病的表现
红松烂皮病主要危害长势衰弱的红松,红松烂皮病病菌通
常从长势衰弱树木的枝干部或梢部的伤口侵入,母树林最常见,
使受害枝、干枯干死亡。红松烂皮病发病部位红松树皮表面呈黑
色粗糙状,侧枝受害后枯死向下弯曲,针叶由绿色变成红褐色,
逐渐枯黄脱落。
3 2红松烂皮病的防治方法
首先,加强幼林抚育,促使树木生长健壮,增强树木的抗病
力。其次,及时伐除枯立木、被压木和病树,保持林地卫生。再次,
在5月初,用2。石硫合剂和5O%蒽油乳膏1:5的乳剂进行喷
干和涂刷患部。
4红松球蚜的防治技术
4.1红松球蚜病害的表现
红松球蚜主要危害红松的新叶和嫩梢,影响红松的高生长。
在5月、6月和8月出现三个红松球蚜危害的高峰,在红松新萌
发的嫩梢上和新叶上啃食,导致红松出现新陈代谢的障碍,影响
红松的生长。
4l2红松球蚜的防治方法
根据红松球蚜的繁衍规律,在每年5月上、中旬第一代若虫
开始集中于新梢时,用4096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毒杀若
虫。在郁闭的红松幼林里施放白菌清烟药剂毒杀红松球蚜成虫
和若虫。
综上所述,红松立枯病、疱锈病、烂皮病和红松球蚜既是红
松常见的病虫害,又是林业防范病虫害工作的重点对象,应该在
详细了解病害的产生机理、传播方式和危害程度的基础上,提出
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提升防治红松病虫害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淑华,李晓坤顾喜光.天然红松林卫生清理后红松球果螟危害及动态[J]席
业科技,1996,(06):42-43.
[2]王志明,刘国荣,王永民,等吉林省红松林小蠹类调查初报[Jj.吉林林业科技,
1996,(05):17—18.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