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务川县大尖坡铝土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法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362.64 KB
- 文档页数:5
摘要:本文研究务川田坝重晶石-萤石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务川田坝重晶石-萤石矿床受奥陶系下统红花园地层和北北西向发育的张性裂隙双重控矿,初步探讨了该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并提出了找矿建议。
关键词:务川田坝重晶石矿床地质特征成因探讨贵州务川地区重晶石、萤石资源较丰富,其分布区域较广,是贵州重要的重晶石、萤石矿产地,近年来通过勘查和采矿活动,发现了众多矿床(点),但总体勘查和研究程度较低。
务川田坝重晶石-萤石矿是区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矿床,该矿产位于务川县城北东约60km,本文通过研究该矿床地质特征,探讨该矿床的控矿因素及其成因,为研究区及其外围进一步找矿提供参考。
1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区大地构造隶属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凤冈北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之金鸡岭背斜西翼[1],背斜轴向北北东向,主要断层呈北东向、北北东向展布。
北东向断裂以红丝断裂为代表(见图1)。
区内构造定型于燕山期。
区域地层主要发育有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及二叠系、三叠系地层。
缺失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
研究区主要出露的地层为奥陶系下统桐梓组、红花园组、湄潭组。
区内及邻区未见岩浆岩出露。
成矿区带位于滨太平洋成矿域扬子成矿省,属上扬子中东部(台褶带)PbZnCuAgFeMnHgSb 磷铝土矿硫铁矿成矿带三级成矿区带、渝南-黔北铝土矿磷块岩REEMnHg 硫铁矿成矿区。
2矿床地质特征2.1赋矿地层研究区内矿体赋存于奥陶系红花园组(O 1h )生物灰岩中[2]。
区内出露有:奥陶系下统桐梓组(O 1t )、红花园组(O 1h )、湄潭组(O 1m )。
各地层特征描述如下:桐梓组(O 1t ):灰色中至厚层夹薄层微至细晶白云岩和细晶至粗晶生物灰岩,偶夹燧石灰岩及灰绿色灰岩,中部、顶部夹灰绿、黄绿色页,厚181~206m。
红花园组(O 1h):灰至深灰色中至厚层生物灰岩,偶夹细晶灰岩、鲕状灰岩,局部含燧石结核,顶部为厚4~5m泥质灰岩,含大量生物化石,厚60~70m。
黔北务正道地区深部铝土矿找矿探讨作者:杨志忠来源:《地球》2013年第07期[摘要]黔北务正道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未综合开发利用的铝土矿区,但目前浅部铝土矿已经基本勘查结束,而深部铝土矿却没有更好更有效的方法进行勘查发现。
从铝土矿区域成矿模式结合沉积环境,在潜水面以下200m不是铝土矿"贫化"的条件下,认为对比含矿岩系特征、古地理地貌、黄龙组发育程度及加上物探、钻探手段对找寻深部铝土矿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意义深部铝土矿结合对比黔北务正道地区[中图分类号] P5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135-2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在我国贵州北部务(务川县)正(正安县)道(道真县)地区远景资源量3亿吨以上,到目前为此提供详查的资源量少于1亿吨[3],且是全国唯一的没进行综合开采利用的资源量远景区,潜力巨大,分析对比本区的成矿控矿地质特征,对指导本区以及我国相关类型矿床的深部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1 区域成矿地质特征黔北务正道铝土矿带是遵义及渝东南铝土矿带的连接部分,其资源远景性不言而喻。
它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北部,铝土矿床(点)的分布受燕山期NNE向新华夏式向斜构造的控制,全部产于各向斜之中(图1)。
其主要区域成矿规律模式主要分4个步骤[2]:①早志留末-晚泥盆(矿源)阶段:该区长期沉积的硅铝酸盐岩碎屑岩,受广西运动抬升为陆,在长期风化、剥蚀作用下被准平原化;②石炭世(成矿)阶段:气候湿热稳定,不断反复的风化、剥蚀、冲刷作用,槽、谷地及风化壳形成,到后期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形成了粘土岩、铁铝质风化壳、富铝碎屑物,进而形成铝土矿;③中二叠-侏罗末(海侵)阶段:受海西运动的影响,本区下降,海水南侵,在这反复作用之下,铝土矿进一步富集和富化,再接受沉积覆盖,之后成矿、成岩;④白垩初-现在(表生)阶段:本区又一次上升为陆地,燕山运动及风化、剥蚀、冲刷作用之后,形成了今天的构造格局及地形地貌。
贵州铝土矿基本地质特征及勘查开发的思考谭文才【摘要】贵州铝土矿资源丰富,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本文在介绍贵州铝土矿基本地质特征,包括铝土矿的基本成矿规律、矿床地质特征等基础上,对贵州地区铝土矿资源勘查与开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期刊名称】《资源信息与工程》【年(卷),期】2016(031)003【总页数】2页(P15-16)【关键词】铝土矿;地质特征;勘查开发;贵州【作者】谭文才【作者单位】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六总队,贵州凯里55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贵州是我国重要金属能源生产省,其蕴含着丰富的铝土资源,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几年,随着贵州地区地质勘探工作不断开展,相关单位陆续在铝土矿勘查开发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由此可见,重视对贵州省铝土矿基本地质特征与勘查开发问题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1.1 贵州铝土矿分布特点与基本成矿规律(1)铝土矿分布特点。
总体而言,贵州具有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南起贵阳至清镇一线及凯里—黄平,向北经修文、遵义、务川等,构成了一个NNE向长约400km的铝土矿成矿带,其分布集中,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
根据铝土矿的分布特征,可以将贵州省铝土矿分为为四个成矿带,分别为:凯里—黄平矿集区、遵义—瓮安矿集区、修文—清镇矿集区、正安—道真矿集区。
四个成矿带相比,凯里—黄平矿集区的铝土矿资源丰富,亦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铝土矿基本成矿规律。
贵州铝土矿成矿规律可总结为:从时间跨度来看,从北向南呈现由新变老的趋势;从空间上来看,上Ⅳ级成矿带与黔中古陆方向基本一致,近EW向带状展布;从物质共生来看,贵州铝土矿与煤、铁、硫等共同构建一个成矿系类,并与钛、钽等紧密相连。
1.2 矿床地质特征(1)含矿岩系时代与特征。
凯里地区位于贵州省东部,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出露地层包括奥陶系下统石灰岩、白云岩等。
凯里地区铝土矿含矿岩系主要为中二叠统梁山组,经勘查后发现,铝土矿赋存于梁山组底部古岩溶风化面沉积岩层中,下伏地层为上泥盆统高坡场组白云岩,上覆地层为二叠系栖霞组灰岩(如图1所示)。
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工 业 技 术1 贵州省铝土矿资源目前的状况铝土矿资源是工业制铝的基本原材料,发展铝工业必须要有十分充足的铝土矿资源来作为最有力的保障。
贵州所蕴含的铝土矿资源丰富,其资源总储量位居我国第三位。
这不仅为贵州省铝工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也大大加速了我国铝工业的发展。
目前贵州省铝土资源的状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铝土资源的储量比较丰富,并且呈集中化分布。
据调查,贵州省的铝土矿资源的保有量为5.91亿吨,在这个保有量中,它的基础量是1.15亿吨,资源储量是4.76亿吨。
此外,贵州省的铝土矿资源产出主要有两个地质层位:一为下石炭统九架炉组,它主要分布在息烽、清镇、开阳、遵义县以及修文地区,这是贵州省最为重要的铝土矿资源产出层位;二为中二叠统梁山组,它主要是指分布于道真、黄平、务川、凯里以及正安地区,尤其是,务正道区域的铝土矿资源蕴含量大,是贵州省新开发的铝土矿资源出产基地。
(2)铝土矿资源的矿床量大,能够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
贵州省的大中型矿床据统计有29处,占资源产地总数的30.59%,而保有储量都高达5.10亿吨,占据贵州省总量的88.56%。
另外,这些资源都是相对比较集中分布的,这样就使得铝土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较大规模的进行,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
(3)铝土矿资源的质量比较好,它的伴生矿产也较多。
在贵州省已探明储量的矿区当中,矿石主要是沉积型水硬铝石,Al/Si>4~24,三氧化二铝的含量一般为60%~70%,大多数是Ⅱ~Ⅲ级品质,质量比较好。
而且,在与这些铝土矿资源共生的一些比如:赤铁矿、耐火材料等,还有与之伴生的一些矿产如:镓、锂等等,优势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矿产资源。
(4)铝土矿资源的矿体一般埋藏较深,资源开发的潜力比较大、前景比较好。
贵州铝土矿资源的矿体通常是深埋在地下的,能够露天开采的储量非常的少,并且深部铝土矿的顶、底板较稳固,各个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很适合坑下开采。
务川县大竹园铝土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特征及涌水量的预测作者:丁恒王建顺张斌程孝华来源:《硅谷》2009年第06期[摘要]结合贵州省务川县大竹园铝土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特征,提出新的涌水量预算方法,及矿山开采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使其更加符合实际。
[关键词]铝土矿区水文地质涌水量预算方法中图分类号:TD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20004-01一、大竹园铝土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一)地形地貌特征。
大竹园矿区位于芙蓉江与洪渡河分水岭地带,为中山、高中山,南东较北西高,具不对称特点的向斜台地之上的溶蚀丘陵地貌。
区内西、北、东三面为峭壁悬崖,岩溶地貌较为发育,艾子园一带可见峰林,大林湾、彭家湾、上坝一带可见石柱,石笋湾有石林、洼地、漏斗、竖井、落水洞、石花、石芽、溶沟、溶槽等零星展布,属浅至深切割的中山、高中山溶蚀地貌类型。
(二)气象水文特征。
区内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差大,雨量充沛,多雾,日照少,冬长、夏短,年均气温15.6C°,最热7月,最高气温39.5C°,最冷1月中旬,最低气温-6.8C°,年降雨量1282毫米,雨量集中在4~9月,占全年的76%,每年4~5月、9~10月为阴雨连绵期,12月至翌年3月为冰冻期。
(三)岩溶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1.地表岩溶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从矿区调查的80个地表岩溶点来看,主要发育在海拔1015.0~1301.1米和1400.0~1545.1米高程间。
以水文地质条件而论,补给区发育石林、石柱、溶沟、溶槽、补给、径流区发育竖井、落水洞、漏斗,排泄区发育地下河。
岩溶发育具有不均一性,在轴部岩溶最多达5~7个/平方公里,在两翼陡崖边缘相对较稀。
2.地下岩溶分布及其特征。
本区岩溶能见率73%,线岩溶率0.21~37.77%,平均为12.32%。
钻孔线岩溶率统计表见。
溶蚀通道由东向西、由北至南断续顺层发育,呈跌坎分布,其发育下限据深部工程控制为P2m、P2q与P2l分界线附近。
贵州省道真县铝土矿的矿床特征及规律本文主要是研究贵州铝土矿的矿床地质特征,进而对其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矿区主要为沉积型铝土矿,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储存于下石炭统九架炉组,矿石矿物主要为一水硬铝石,矿石具鲕状、内碎屑结构、豆状结构;铝土矿形成的母岩主要是泥盆系的碳酸盐和所夹页岩、泥岩、石炭系,在高温多雨的湿润气候条件下经长期风化、运移沉积于湖盆、洼地以及海湾形成铝土矿。
标签:贵州铝土矿成矿环境分析矿床地质特征找矿前景1前言研究区位于道真县大塘一带,含矿岩系为下石炭统九架炉组,多为中、小型矿床,呈层状、似层状、大透镜体状产出。
含矿矿体规模和岩系厚度受到矿系底板古喀斯特地貌控制,铝土矿体规模受矿系厚度稳定性控制,表现为大中型铝土矿床分布于含矿系厚度稳定部位,中小型矿床分布于含矿系厚度不稳定部位。
2矿床地质特征2.1地层简述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上泥盆统高坡场组(D3g)、者王组(D3z),下石炭统革老河组(C1g)、九架炉组(C1jj)、祥摆组(C1x)、旧司组(C1j)和上司组(C1s)。
下石炭统九架炉组(含矿岩系):为古风化剥蚀面上的一套铁铝质沉积[1],是区内铝土矿含矿层位。
其底部常见一套由铁铝质胶结碳酸盐岩角砾形成的砾质岩石(“底砾岩”),之上为一套铝土质岩石,岩性为铝土岩、铝土质页岩、粘土岩等,局部可见碎屑状、致密状铝土矿富集形成矿体。
该组岩层沉积于下伏者王组或革老河组的岩溶侵蚀面之上,与下伏岩层呈平行不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触,在区内不同地段由于剥蚀程度不同沉积于不同层位之上;另外,该组与上覆石炭系祥摆组之间亦呈假整合接触,在局部地段可见两者之间的接触界线呈波状起伏。
厚度一般3~5m,最厚处可达10余米。
2.2构造简述矿区褶皱构造不发育,主要呈平缓的单斜构造。
区内断裂以北东向和北西向高角度正断层为主,多为一些大型共轭节理,与燕山期东西向挤压的构造应力相一致,对矿体起破坏作用。
2.3矿体特征区内主要为沉积型铝土矿,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下石炭统九架炉组中,产状与顶底板岩层产状一致,倾向一般280~305度,倾角0~13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