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及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49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摘要】汉语,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明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其自身文化的载体,它受到文化的制约,同时,文化又是语言的渊源。
因此,在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教学是不可或缺的,文化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减轻学习的“生疏感”、增强“共同感”、培养“成就感”,事半功倍地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教学;世界对外汉语教学,顾名思义,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的简称.是对母语非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已历经50余年,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对外汉语研究人员在“文化该不该教”这一问题上也基本达成共识:文化因素是语言和语言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分。
重视语言教学中蕴涵着的文化因素,既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还能对语言教学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有关跨文化交际方面的文章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对外汉语教师也在课堂教学中给留学生穿插讲授文化方面的知识。
一、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关系,语言的历史与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成的。
语言作为符号系统。
它可以承载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经验。
可以记录世界上各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轨迹,还可以透视不同国家、民族的人民之间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文化心态。
我们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语言能表达并体现文化现实,语言可以说是文化的一面镜子。
反之,不同的文化制约着语言的发展,由于反映出的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习俗惯制不同,语言的运用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以及特征,在实际交流过程中,文化碰撞甚至文化冲突因此产生。
不掌握一个国家的语言很难真正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同样,不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也很难真正掌握这个国家的语言。
对外汉语教学本身就包含着文化因素的教学,在教授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同时,理应引人适当的文化知识,以提高他们真正应用学到的语言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谐音文化教学一、谐音文化,妙不可言你说,汉语这个语言是不是特别有趣?有时,话说出来不是单纯的传递意思,而是能给人一种别样的趣味。
谐音文化,就是这个有趣的源泉。
哈哈,可能你还不知道,谐音这个东西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就拿“财”字来说吧,它和“菜”字听起来不就一模一样吗?有些人开玩笑说:“你要是工作没做好,老板可能会给你发一盘‘财’。
”这个“财”要是拿去炒个菜,肯定是好事啦!这种幽默,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意思?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谐音的这种巧妙搭配可是不可小觑的。
不信你看看,外国朋友学汉语的时候,有时候对着我们笑得停不下来,可能是因为他们突然发现原来“山”跟“闪”这么像,说着说着就一笑而过。
谐音不仅仅是语言的艺术,它还把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真的是让人感叹“有道是,一语双关,妙趣横生”啊!二、谐音的艺术与误解谐音不仅是笑点的来源,它有时候也会给人带来点小麻烦。
比如,你在外面点了个“鱼”,结果服务员带来了一盘“余”,好家伙,这一刻你完全崩溃了。
就算你把“鱼”和“余”区分得再清楚,依旧很容易在快节奏的对话中出现误解。
这时候,谐音的误解就成了外语学习者的“心病”了。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哪些谐音词是常见的误区,得先给学生们一些基本的“常识”。
像“马”字和“骂”字,虽然它们只差一个声调,但它们的意思可是大相径庭。
想象一下,假如一个学生去跟别人说“我马了你”,你可想而知他会有多尴尬!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把正确的用法教给学生,还要给他们强调一下这些“雷区”,避免他们一不小心闯进“误区”就变成笑话了。
不过话说回来,谐音不仅能制造笑话,有时候它还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记得有个外国朋友刚学会说“红包”,他觉得发红包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结果在朋友圈里大喊:“快给我发‘火爆’!”大家都笑翻了,哦原来他想要的是“红包”,而发了个“火爆”!谐音的误解往往也是大家日常交流中的一种趣味,反而能让学习汉语的过程更轻松有趣。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摘要: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四十多年的历程中,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也有很多问题和争议。
其中,对外汉语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和原则,如何进行文化教学等问题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文化教学中,包含文化因素的词汇是讲解的重点,而基本的颜色词又是最具代表性的,所以通过对颜色词的分析研究,说明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在文化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循序渐进;在教师素质方面,应当在保证其具备语言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这样,才能提高文化教学的质量,调动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文化教学;关系;颜色词;文化因素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229-02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不断增加,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飞速发展的一个专业。
传统的第二语言教学理念和模式当中对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存在重视程度低的问题,这严重影响着语言教学的效果。
为改变这一状况,把文化教学同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我们明晰语言和文化的基本关系,树立重视文化教育的对外汉语教学理念。
在文化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循序渐进;在教师素质方面,应当在保证其具备语言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以下,以汉语中的颜色词为重点,来讲解词汇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一、对外汉语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要讨论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
在经历了“小儿科”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应用语言学学科”论之后,刘■将其界定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它跟一些传统学科,如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社会学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对外汉语的成型和发展,离不开作为横断科学、工具学科的数学;此外,它跟一些新兴学科,如计算机科学、通讯工程学科、跨文化交际学等,也有密切关联。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介绍中国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背景、价
值观念和生活习惯。
通过对历史人物、古代文学作品、传统文化等的介绍,学生可以更好
地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层次内涵。
其次,在交流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例如春节、中秋节等。
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外国学生不仅可以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可以促进中外文化的
交流交融,增进彼此了解。
还可以通过一些文化体验活动,如中国书法、中国绘画、赏析中国电影等,让学生身
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还可以
帮助学生更直接、更深刻地了解中国文化。
此外,中国文化的传播还可以通过一些多媒体形式实现,例如演讲、视频、图片等。
通过这些传播途径,外国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中国文化,并深受启发。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不同的途径,让外国人了
解中国文化,能够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同时也能够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和现实。
未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更好地与中国互动交流。
2024年对外汉语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方案一、制定目标2024年的对外汉语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的课程安排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帮助他们在各个方面应用和运用汉语,为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支持。
二、确定教学内容1. 词汇和语法:对外汉语教学应注重词汇和语法的学习。
词汇会通过课文、阅读材料、听力练习和口语对话等方式进行学习,并且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高级,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2. 听说读写能力:对外汉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教学中,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包括角色扮演、短篇故事、对话练习、多媒体教学和实地探访等。
这些活动将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3. 文化知识: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风俗和社会习惯,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与中国人交流和相互理解。
三、教学方法在2024年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沉浸式教学:通过沉浸式教学,学生将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汉语。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将有机会与中国人进行交流,并参加各种文化体验活动,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汉语。
2. 任务型教学:通过任务型教学,学生将能够在完成不同的任务时运用他们的汉语。
这种教学方法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3. 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
教师将使用多媒体软件、音频和视频材料来进行课堂教学,这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课程安排1. 课程设置2024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将包括以下课程:- 汉语口语:通过对话练习、角色扮演和实地探访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 汉语听力:通过听取各种类型的录音材料,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
- 汉语阅读:通过阅读课文、短篇故事和报纸杂志等材料,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 汉语写作:通过写作练习、作文和写信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内容汉语国际教育是指面向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汉语国际推广能力,加快汉语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可见文化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如何确定文化教学内容,达到快速而全面地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这是每个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标签:汉语国际教育文化因素文化知识1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教育(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Languages)是在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的基础之上的新的提法。
它指的是指面向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
不仅是一种语言教学,更是一种文化教学,或者是文化传播。
因为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工作者不仅仅停留在校园内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课堂的汉语教学,还会走出去,走进社区,走进凡是有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需要的任何一个地方,所以它既有别于国内的对外汉语,又不同于简单的汉语国际推广。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当今,汉语国际教育更能加快汉语及汉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
2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定位及文化内涵汉语国际教育的重新定位使得它既不同于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也非粗泛而表象的语言文化推广。
故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内容也应有新的定位。
尽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一直存在着争议,但比较认同的是与语言教学和语言交际密切相关的那部分文化。
这样的定位对担负着传播中华文化任务的汉语国际教育来说,显得狭隘了一些。
什么是“文化”?中外为其下的定义数不甚数。
可见其复杂。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豢勒(E,B,Tavlon认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
”当代美国人类学家艾尔弗克罗伯认为文化包括各种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其核心是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
(辞海》是这样解释的:文化是指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汉语作为世界第二大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际汉语教育作为推广汉语文化、增进国际友谊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国际汉语教育教学实践。
一、教学目标国际汉语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了解中国文化,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2.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3. 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
二、教学内容1. 语音教学:语音教学是国际汉语教学的基础,教师应注重语音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提高发音准确性。
2. 词汇教学: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常用词汇,并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运用词汇。
3. 语法教学:语法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讲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
4. 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应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5. 写作教学:写作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6. 文化教学:文化教学是国际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通过介绍中国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
三、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教师应设计具有真实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强调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学习语言,教师应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汉语。
3.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4. 技术辅助教学法:技术辅助教学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及应对策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冲突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的习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可能与中国文化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教学的困难和挑战。
因此,教师需要采取一些应对策略来解决这些文化冲突。
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并尊重他们的差异。
教师可以通过问学生一些问题来了解他们在母语中的习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同时,教师应该避免对学生的文化进行歧视或偏见,要尊重和接纳每个学生的差异。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中国文化的背景和含义来帮助学生理解汉语表达中的文化含义。
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很多汉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教师可以使用例子和实际教学材料来解释这些文化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跨文化交流的活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合作,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任务。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彼此的文化,促进友好和互相理解。
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他们自己的文化经验和观点。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习俗、节日和价值观,这有助于其他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和包容的环境,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文化,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和谐。
最后,教师应该注意语言和行为的文化敏感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避免使用可能对学生造成困惑或不适的表达方式。
教师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只有中国人才容易理解的俚语和隐喻,使用清晰简明的语言来讲解和交流。
此外,在与学生互动时,教师应该注意不同文化对于非语言行为的解读方式的不同,避免可能引起误解或冲突的行为。
总的来说,文化冲突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尊重差异、讲解文化背景和内容、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文化共享、以及提高自身的文化敏感性,来化解这些冲突,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包容和相互理解的学习环境。
如何通过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如何通过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跨文化交流方式,不仅要教授汉语语言知识,更要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使命。
那么,如何通过对外汉语教学来传播中国文化呢?一、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作为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自己要对中国文化有深入、全面的了解。
这包括中国的历史、哲学、宗教、艺术、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
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生动有趣的讲解。
例如,在讲解汉字时,可以引入汉字的演变历史,让学生了解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像“福”字,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幸福、福气,春节时人们会在家中贴上“福”字,而且有时还会倒着贴,寓意“福到了”。
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不仅能记住汉字的写法,还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
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如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中医、武术等,融入到汉语教学中。
以传统节日为例,在春节期间,可以向学生介绍春节的由来、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拜年等。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春节所承载的家庭团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文化内涵。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节日相关的活动,如写春联、制作传统美食等,增强他们的亲身体验。
在饮食文化方面,可以介绍中国的八大菜系,讲解不同菜系的特点和代表菜品。
还可以让学生品尝一些中国特色美食,如饺子、汤圆、粽子等,让他们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文化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汉语,感受文化。
比如,设置一个在中国餐厅点菜的场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服务员,用汉语进行交流。
《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对外汉语教学日益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的热点。
这不仅是对外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桥梁。
本文旨在从文化视域下探讨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二、文化视域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文化是语言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不仅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三、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1. 文化导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通过导入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 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将语言知识与文化内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相关文化背景,提高语言运用的得体性。
3. 实践性强:通过模拟真实交际场景、组织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运用汉语,增强学习效果。
四、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方法与策略1. 融入式教学:将文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通过讲解、讨论、对比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相关文化背景。
2. 体验式教学:通过组织文化体验活动,如中国传统节日庆祝、中国美食体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采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4. 数字化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五、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案例以某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为例,该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注重文化导入,通过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
同时,学校组织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如中国书法、中国画、中国茶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国文化。
此外,学校还采用了数字化教学手段,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