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药物咨询之合理用药
- 格式:ppt
- 大小:5.45 MB
- 文档页数:69
合理用药管理制度合理用药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环节。
为加强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管理,规范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一、用药原则1、安全性原则用药首先应考虑安全性,避免使用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
在用药前,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基础疾病等情况,评估药物使用的风险。
2、有效性原则选择药物应基于明确的诊断和治疗目标,确保药物能够有效地治疗患者的疾病。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个体化地确定药物的剂量和使用疗程。
3、经济性原则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应优先选择价格合理、性价比高的药物,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同时,应避免过度用药和不必要的联合用药,降低医疗费用。
4、适应性原则用药应符合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等,应谨慎选择药物,并调整用药剂量和使用方法。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成立合理用药管理小组由医疗机构的医疗管理部门、药学部门、临床科室等相关人员组成合理用药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合理用药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合理用药培训和教育,监督和评估合理用药情况,并对不合理用药行为进行干预和处理。
2、医疗管理部门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合理用药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用药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将合理用药情况纳入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定期对临床科室的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
3、药学部门职责负责提供药物咨询和药学服务,审核处方和医嘱的合理性,开展药物监测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工作,协助临床科室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定期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合理用药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4、临床科室职责临床科室主任作为本科室合理用药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加强对本科室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培训和教育,督促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合理用药制度,规范用药行为。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合理选择药物,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诊疗规范使用药物,及时记录用药情况,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教育。
合理用药培训材料一、合理用药的定义及原则1、什么是合理用药?所谓合理用药就是以医药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
它强调不仅要发挥药物的最大有效性,又要考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
2、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合理用药的标准是什么?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合理用药标准有5条:(1)开具处方的药物应适宜;(2)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物供应;(3)正确地调剂处方;(4)以准确的计量,正确的用法和用药时间服用药物;(5)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
3、合理用药应包括哪几方面?因病情和病因是多变的,所以绝对的合理用药是难以达到的,一般指的合理用药是相对的,它包括1、安全性,它是合理用药的首要条件;2、有效性;3、经济性,是指尽可能降低用药成本,而不是少用药或使用廉价药品;4、适当性,适当性强调尊重客观现实,立足当前医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水平,避免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水平的药物治疗。
4、合理用药原则有那些?由于药物的局限性,即品种有限及疗效有限,疾病的无限性,即疾病种类无限及严重度无限,因此不能简单以疾病是否治愈作为判断用药是否合理的标准。
从理论上说合理用药是要求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而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当然这也不够具体,因此只能提出几条原则供临床用药参考。
(1)明确诊断:选药不仅要针对适应症还要排除禁忌症。
(2)根据药理学特点选药:尽量少用所谓的“撒网疗法”,即多种药物合用以防漏诊或误诊,这样不仅浪费而且容易相互产生作用。
(3)了解并掌握各种影响药效的因素:用药必须个体化,不能单纯公式化。
(4)祛邪扶正并举:在采用对因治疗的同时要采用对症支持疗法。
(5)对病人始终负责:开出处方仅是治疗的开始,必需严密观察病情反应,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治疗药物。
要认真分析每一病例的成因及失败的关键因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使医药技术更趋合理化。
5、不合理用药有哪几种表现?(1)有病症未得到治疗;(2)选用药物不当,以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3)用药剂量不足、用药过量或疗程过长;(4)不适当的合并用药;(5)无适应症用药;6、不合理用药的后果有几种?(1)延误疾病的治疗;(2)浪费医药资源;(3)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甚至药源性疾病;(4)酿成药疗事故。
用药咨询服务方案模板药物咨询服务方案模板1. 背景介绍药物咨询服务是指提供给患者和用户关于合理用药、药物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专业建议和信息,帮助他们使用药物更加安全和有效。
这种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误用,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目标和目的- 提供患者和用户正确、准确的药物信息和建议,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用药决策。
- 培养患者和用户对药物知识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
- 减少药物滥用、误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促进医患沟通,提高医疗质量。
3. 咨询渠道选择- 网络平台:搭建在线咨询平台,包括网站、APP等,用户可随时随地进行咨询。
- 电话咨询:设置咨询热线,患者和用户可通过电话进行咨询。
- 门诊咨询:专业药剂师设有咨询岗位,患者在就诊期间可以直接咨询。
- 病房咨询:在住院期间,药剂师定期上门咨询患者,解答药物相关问题。
- 公众号和社交媒体:通过公众号和社交媒体发布药物咨询文章和资讯,回答用户的问题。
4. 服务内容- 个性化用药咨询:根据患者或用户的病情、用药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用药建议。
- 药物副作用解答:解答患者或用户对药物副作用的疑问,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应对副作用。
- 药物相互作用分析:分析患者或用户正在使用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醒患者或用户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 用药指导:提供患者或用户关于药物使用的正确方法、时间、剂量等方面的指导。
- 药物信息发布:定期发布药物相关的知识、资讯、科普文章等,提高患者和用户的药物知识。
5. 服务流程- 用户或患者通过选择合适的咨询渠道进行咨询。
- 药剂师收到咨询后,对用户或患者的需求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关问询。
- 药剂师针对用户或患者的需求和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咨询建议和答复。
- 咨询过程中,药剂师要确保用药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咨询结束后,药剂师要对咨询的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为后续的咨询提供参考。
6. 服务评估和改进- 培训药剂师:定期组织药剂师参加学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咨询能力。
56中国处方药 第19卷 第2期·医院药学·药物咨询是药师向患者提供的药学服务之一,药师利用药学信息、专业特长,与患者沟通,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临床药物治疗的合理性[1]。
指导患者个体化用药能帮助患者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有效性、依从性和经济性,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用药水平,最终达到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2]。
有学者通过回顾性分析门诊药物咨询发现[3-4],药物用法用量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总和占咨询数量的60%以上,这些问题,药师通过查询处方,阅读药品说明书及药学相关书籍均能解决,可见,药师对患者的诊断、现病史、既往病史、既往用药史、病情严重程度全方位评估后给予合理的选药、用药指导的能力亟待提高。
本文通过分析抗感染、抗血小板、免疫系统药物治疗及中药的药物咨询案例,探讨药师如何利用专业知识及临床思维,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全方位提供高质量的药物咨询和药学服务。
1 门诊药物咨询典型案例1.1 抗感染药物案例案例一,患者女,61岁,体重53 kg,诊断:泌尿系感染。
咨询:反复泌尿系感染的药物选择?药师追问病史,该患者6个月内尿路感染发作次数≥2次,1年内发作≥3次。
尿常规提示:亚硝酸盐(2+),白细胞(3+),有尿急、尿痛症状,用抗菌药前有发热,体温最高37.9℃。
既往无肾结石及输尿管狭窄等尿路解剖异常。
临床药师初步判断该患者为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非复杂性急性发作期)。
回复患者目前属于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期,根据尿常规提示可能存在革兰阴性菌感染,对于急性期的治疗,首选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次选头孢氨苄或头孢拉定。
本次口服头孢效果不好,可选择上述首选药物进行治疗,疗程一般5~7 d,同时行尿培养检查,进一步明确菌种,给予针对性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在急性发作治疗后1~2周,可开始低剂量、长疗程针对发作间期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可以选择甲氧苄啶/磺胺甲唑40~200 mg口服,每24 h或48 h 1次或者呋喃妥因50~100 mg口服,每24 h 1次,还可以选择磷霉素氨丁三醇3 g口服,每10天1次,药物疗程为长期服用3~6个月。
门诊药房用药咨询工作中的实例分析[摘要] 目的通过开设用药咨询窗口,及时发现、解决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合理用药,推动医院药学服务发展。
方法收集本院门诊药房2010年1月~2012年6月药品咨询记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主要用药咨询内容有包括:药品的用法用量、药品的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有效期与失效期的辨认、以及药品的价格、是否医保用药等。
结论开展用药咨询服务对保证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门诊药房;用药咨询;实例分析;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a)-0156-02纵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的发展历史,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传统药学阶段,即药品供应阶段;转型阶段,即临床药学阶段;药学监护阶段。
药物咨询工作是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应用药师所掌握的药学知识和药品信息承接公众对药物治疗和合理用药的咨询服务。
药物咨询服务是新型的医院服务工作之一,也是新型药学工作的特征之一[1]。
通过开设用药咨询窗口,及时发现、解决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药师专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药师药学服务水平。
本院自2006年起在门诊药房开设了专门的用药咨询窗口,提供一对一的直接服务,得到了公众的好评,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调查中的所有资料均来自于本院门诊药房2010年1月~2012年6月药品咨询记录。
1.2 方法本院药剂科通过开设专门的药物咨询窗口,建立药物咨询登记和回复制度,由专人负责药物咨询内容专册登记,且每月月末将咨询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后输入到excel表格中,以便于统计出一定时间范围内咨询问题的基本情况。
咨询方式分主动方式和被动方式。
主动方式是主动向购药的患者讲授安全用药知识、注意事项,向患者发放一些合理用药宣传材料。
药师日常承接的咨询内容以被动咨询居多,往往采用面对面的方式答疑和电话咨询。
2 结果2010年1月~2012年6月用药咨询实例记录共2174例,咨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药品的用法、用量,药品的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药品的价格、是否医保用药。
用药咨询制度
用药咨询是药师参与全程化药学服务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对药学服务的需求。
为临床合理用药、患者安全用药提供咨询服务,
一、门诊用药咨询台安排主管药师或以上职称的药学人员从事用药咨询工作。
二、公布和宣传用药咨询电话。
三、对患者和公众的用药咨询:药物的用法用量、疗程、间隔时间等,特别是药品不良反应及观察方法。
推荐是否有代替药物和其它疗法。
四、提供用药服务时,要注意服务的方式和方法。
做到耐心解释,热情服务,多应用描写性语言以便患者能正确理解,尽可能满足患者对用药咨询的要求。
药师不了解的问题,要慎重,可推荐患者到医师处咨询。
五、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咨询。
如老年人、儿童及孕妇等。
六、尊重患者意愿,保护患者隐私。
七、对医师的用药咨询,提供新药信息。
医院现有治疗某些疾病的药品品种、药物不良反应、禁忌症及配伍禁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