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164.04 KB
- 文档页数:2
2010年第3期山东教育学院学报总第139期 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朱文彩(—),女,山东临沂市人,讲师。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探究朱文彩 许青(齐鲁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系,山东济南250013)摘要:结合仪器分析教学的实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和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调整,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仪器分析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O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16(2010)03-0087-03 仪器分析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仪器分析实验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及其在有机和无机的监测方面的应用[1](141);在实验教学中真正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相互促进和统一,为将来从事与分析专业有关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在高等院校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多年的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1 学生预习不足,实验积极性不高仪器分析实验的特点是几乎所有实验都采用较精密、较贵重的仪器,大部分学生在实验前并没有见过实验所用仪器,学生即使通过书本对实验进行了预习,对复杂的仪器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等仍有不可捉摸与纸上谈兵之感,脑子里一片茫然,印象不深,所以学生到实验室感到手足无措,有时实验完了还不知道做了什么;实验报告经常只能互相抄袭,应付了事。
对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正确地分析、解决。
1.2 大型仪器台数有限,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仪器分析实验所用仪器昂贵,学校不可能备有各种大型分析仪器,且同类仪器台数较少,加之仪器操作复杂,所以,学生独立上机操作的机会较少;另外大型仪器是集智能化和自动化于一体,需要手动操作的过程不多,而且一般在实验开设之前,指导老师就将仪器调整到最佳状态,以保证实验过程中不出现任何问题。
高校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摘要] 针对福建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现状,结合现有仪器条件对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校;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开放式实验教学仪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方法。
仪器分析在物理学、光学、电子学、计算机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多学科交叉性是仪器分析的一个特点。
仪器分析常使用大型仪器完成分析任务,要求使用者除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外,还需要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处理好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关系是本课程教学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1-2]。
此外,仪器分析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当前仪器分析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教师对其授课内容要时时更新。
为了更好地完成我校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任务,本文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对其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1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现状分析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我们除了注重要求学生对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掌握外,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研究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福建师范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的仪器种类较多,有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x-射线单晶衍射仪、电化学分析仪,这些仪器全部可以供学生使用,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加强对仪器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分析方法的应用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等。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成立起便对本科生开设了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经过近几年的实验教学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现状:(1)实验教课书与科技发展脱节且通容性不强。
教材的出版要比新技术和新仪器的出现延迟,教材内容相对滞后。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模式探析关键词:卫生检验与检疫;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模式。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二级学科专业,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创办之初到现在已有40多年的历史[1]。
它旨在培养具有预防医学、卫生理化检验及微生物学检验等方面的高级技术性人才。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面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卫生监测部门、食品卫生监测机构、检验检疫机构、质量监督所、医院检验科等多个行业,在实际工作中常需操作多种大型仪器对样本进行检测和分析,因此对仪器分析专业内容的应用至关重要,但在高校卫检专业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论文对高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仪器分析实验课的教学模式进行初步分析与探索,以期改善仪器分析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1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仪器分析实验课的现状与问题1.1 大型仪器数量及种类普遍不足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两大类分析方法[2],仪器分析作为现代重要的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地应用于多个专业与领域,通过多种大型仪器对待测物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
其分析快速、结果准确、操作简便等优点与其仪器的精准性和先进性分不开,而这些大型仪器大多价格十分昂贵,大多教学单位购置的大型仪器种类较少,更新换代速度较慢,如现在科研单位早已普遍采用联用技术,如液-质联用色谱、气-质联用色谱等,而很多高校的色谱还是原始的单泵、手动进样。
而且大多数学校的大型仪器数量有限,同一种类的仪器往往只有一台,在学生数量较多的情况下操作机会就会大大减少,学生对仪器的认识就会仅停留在抽象的理论知识上,并不能真正掌握仪器的操作流程及关键技术。
1.2 教学模式单一,缺乏探索性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仪器及实验教师数量普遍较少,因此在仪器分析的实验教学中常采取分大组、观摩教学的方式,由实验老师介绍仪器结构、演示操作,学生从旁了解参观;或者由实验老师准备大部分的前期工作,如高效液相色谱实验中,老师会提前准备好流动相、跑平基线、设置好参数、过滤样品等,而学生只需进样即可。
基金项目: 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教学改革基金资助项目(Z201909)作者简介: 李玲,女,1984-08生,硕士,实验师,E mail:316262150@163.com收稿日期: 2019-08-12研究生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李 玲1,王 辉1,丁德英1,李 育1,刘 悦2△ (1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分析测试中心, 上海 200433; 2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药物分析教研室; △通讯作者)摘要: 现代仪器分析是面向海军军医大学药学、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专业课程,围绕现代分析仪器在药物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展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针对开课以来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能体现课程特点的建议,结合学生课题研究需求,对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 现代仪器分析; 教学改革; 研究生教育中图分类号: O65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1450(2019)11-0856-02 DOI:10.13754/j.issn2095-1450.2019.11.0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大高校大型精密仪器不断增加,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先进的实验手段和设备进行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科研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是研究生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问题。
研究生的教学方式与本科生不同,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和科研协作能力的培养,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当中是研究生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1]。
现代仪器分析是面向我校药学、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专业课程,围绕现代分析仪器在药物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展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课程纳入了我校高频使用的六台现代分析仪器,包括气相色谱质-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核磁共振波谱仪、流式细胞仪、荧光光谱仪及热重差热分析仪,开课以来广受师生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