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高级班】第二章:小儿推拿学基本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146.08 KB
  • 文档页数:3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小儿推拿学基本知识

第一节:小儿生理及病理特点

小儿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外感、食伤、先天因素居多。

一、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即五脏六腑;形是指形体结构;气是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是对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尚未成熟、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的概括。

小儿出生后,犹如萌土之幼芽,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是幼稚不成熟和不完善的,五脏六腑之气都相对的不足,尤以肺、脾、肾三脏最为突出,

祖国医学据此提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认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这种观点充分说明了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是幼稚而未充实的,是处在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这是小儿生理特点之一。

娇指娇气,不耐寒热;嫩指柔嫩,未臻成熟;形指形体结构,如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指生理活动功能,如肺气、脾气、肾气等;充指充实、充任。

“稚阴稚阳”:“阴”一般指体内精、血、津液等物质;“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活动功能。故“稚阴稚阳”的观点更充分说明了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未充和不完善的。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虽然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但其生长发育迅猛,无论从体格、智力还是脏腑功能方面,均不断向成熟完善方面发展,犹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古代医家据此提出“三岁以下小儿为纯阳之体”,认为小儿生机旺盛,生长发育迅速,迫切需要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营养物质需求越多,因而常见之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这是小儿另一生理特点。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小儿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形体、智力、脏腑、功能等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向完善、成熟方面发展,年龄愈小,生长的发育的速度越快。“生机”是指各种生理活动机能,“发育”是指生长过程。

“纯阳”是指三岁以下小儿禀受父母先天之气,真元未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为

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而言。

总之,“稚阴稚阳”和“纯阳”理论,概括了小儿生理特点的两个方面。“稚阴稚阳”是说明小儿肌肤柔嫩,筋骨未坚,气血未充,脏腑娇嫩,阴阳二气均较幼稚不足;“纯阳”是说明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现象。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于阐明和理解小儿病因病理特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病理特点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发病容易是指小儿容易感染病邪而发病。在外易为六淫所侵,在内易为饮食所伤,以及受胎产禀赋等因素影响,所以小儿容易发病,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肺常不足”,卫外机能未固,外邪易由表及里,侵袭肺系,所以时行病邪及咳嗽、感冒等病症最为常见。

“脾常不足”,常为饮食所伤,易出现厌食、呕吐、积滞、泄泻、疳证。

“肾常虚”,小儿生长发育受其影响,甚至出现解颅、五迟、五软等生长发育迟缓之病症。

心常有余:心神怯弱

肝常有余:肝气未盛,病理上易感外邪,各种外邪均易从火化

传变迅速是指小儿在疾病转归过程中容易发生转化,变化多端。主要表现为寒热虚实的迅速转化,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虚实是指是指小儿正气的强弱与致病邪气的盛衰而言,小儿一旦患病,则邪气易实,正气易虚。“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虽为病邪所伤,但其机体再生修复力强,故恢复也较快。小儿病因单纯,多为外感六淫,或内伤饮食,少七情六欲之伤,脏气清灵,对药物或其他治疗反应敏捷,只要辨证正确,医治得当,治疗及时,良好护理,病情好转要比成人快,容易恢复健康。即使出现危重证候,只要积极治疗,抢救得力,预后往往较好。

清指清净、纯洁,灵指灵巧、灵活。脏气清灵,易趋康复,是指小儿患病在病情发展转归的过程中,由于体禀“纯阳”,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活力充沛,组织的修复能力强,并且病因单纯,极少七情劳倦伤害,几种疾病同时并见的情况也较少,对药物的反应灵敏等,所以,只要辩证正确,治疗及时,护理得当,病情也就比成人好转的快,容易恢复健康。

三、五脏特点

明代儿科名医万全,根据钱乙“脏腑虚实辨证”理论,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的观点,即所谓小儿五脏“三不足两有余”的理论,对后世探讨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万全在《万氏育婴秘诀•五脏证治总论》中总括其源时谈到“有余为实,不足为虚”。

(一)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且脏腑功能不足,脾胃负担比成年人相对较重,加之食不知自节,择食不辨优劣,因此小儿脾胃功能易于紊乱,而出现脾胃病,称之为“脾胃不常”。再者,小儿“肝常有余”,脾受克抑,因此,小儿“脾常不足”。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也预示了小儿病理上容易出现饮食停滞,气血两虚的病证。

(二)肝常有余

肝主人体生发之气,肝气生发则五脏具荣;小儿生机蓬勃,精气未充,肝阳易旺,肝风易动,故有“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肝应少阳春木,内寄少阳生长之气。“此有余为生长之气自然之有余”,但“少阳生长之气方长而未己”所谓“肝常有余”,主要是指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其性刚而不柔,为将军之官,具有升发疏泄全身气机的功能,并不是指小儿“肝阳亢盛”正如《幼科发挥?五脏虚实补泻之法》中说;“云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者,此却是本脏之气也。盖肝乃少阳之气,人之出生,如木之方萌,乃少阳生长之气,以渐而壮,故有余也。”其次,小儿肺常不足,肝少克制,自然肝常有余。

小儿肝“有余”又是稚弱的、相对的。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肝亦不例外,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肝亦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形与气亦未成熟完善;其次,小儿小儿肾常虚,脾常不足,肝无以滋生;再者,小儿气血尚未充盛,则肝血不足。因此,“肝常有余“是相对的有余,是稚弱的有余,是相对于其他脏腑而言的,并非强实、成熟之谓也。“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也预示了小儿病理上容易出现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气横逆,肝风内动的实证与虚证。

(三)肾常虚

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府,小儿肾常虚,是针对小儿脏腑虚弱,气血未充,肾中精气尚未旺盛,骨气未成而言。

肾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秉于父母,后天之精源于水谷,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满则泻溢储于肾。小儿甫生,先天禀受肾精未充,既生之后,又赖后天脾胃摄取水谷之精的滋养,才能不断补充和化生,需至“女子二七”,“男子二八”,肾气方盛;其次,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各脏之阴依赖肾阴的滋润,各脏至阳依赖肾阳之温煦,肾之精不断被消耗;再者,小儿“脾常不足”,不能充养肾精,而且君火、相火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