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 格式:doc
  • 大小:189.5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摘要

本研究指出思维导图既是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活跃教学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多思维层次交流,引导学生掌握读写方法的教学策略;又是能帮助学生建构各种文章的结构及文辞、段落间的联系,促进理解、记忆文章内容和掌握自主阅读的学习工具。在综合分析思维导图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基础上,通过实践观察,就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思维导图教学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流程,使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已有研究更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关键词: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教学流程,S-T课堂分析,小学语文

一、研究的背景

思维导图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并且具有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1]。刚出现时主要用于商业,现在逐渐扩展到了教育领域,成为一线教师的一种教学策略。思维导图能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调动左右脑同时运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能使师生双方都从新的视角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拓宽,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材料复杂而广泛,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储存的信息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阅读材料的难度也逐渐加深。教师能否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带动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大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进行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和应用因为更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同时,它善用左右脑的功能,藉由颜色、图像、符号的使用,可以协助我们记忆、增进我们的创造力[3]。这恰恰能够满足学生克服语文阅读中存在的材料多、知识点繁杂等困难的需求,帮助学生构建一篇篇文章知识点的联系,提高记忆力,协助学生更轻松地完成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度和自学能力。

基于以上对思维导图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关联认识,笔者对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语文阅读教学等进行文献研究,并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和分析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江伟英[4]老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的课堂,旨在探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并对其课堂案例进行S-T定量分析,客观评价该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和成效性,为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实践性参考。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1.思维导图涵义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MIND MAP),是TONY BUZAN 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5]。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于中央位置,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个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整个图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6]。

2.思维导图的画法

思维导图是融图像与文字的功能于一体的图式,是能够用图文将想法“画出来”的思维工具,它有从中心发散出来或从某点延伸展开来的自然结构。其绘制方法一般有两种:手绘和电脑绘制。本文所讲述的是手绘的阅读思维导图,基本要素包括:主题或中心、关键词和连线、图标和色彩[7]。绘制时,先准备一张空白纸张和一些颜色笔,从纸的中间或左方写上文章的题目或画出主题图案,最后从主题或中心图案处引出接线曲线来,思考每画一条曲线就连出一个怎样的图标或标出与主题相关联的关键词或主

要观点。

手绘思维导图简便、不拘束小学生的思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并且手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让学生能以图解读文本,还充分挖掘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求学生把图画得多漂亮,而应当关注学生文本解读的思维过程。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使用的优势概述

有人认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8];也有人认为,阅读的本质是运用已有的图式进行知识表征的过程[9]。

小学生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要使他们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构建文章的脉络和线索,就必须借助形象思维的工具。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正是用文字、符号、图像来形象地组织和表征知识的。

笔者经观察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通常以一个主题向四周发散,每个分支上使用一个或多个关键词,即上文提到的关键性语言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调动各感觉器官及已有经验,积极思考,将文本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可视的图画,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文本互动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在构建语篇意义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解。这个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左右脑,帮助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此外,当学生在课堂中将自己的阅读过程用图外化表达时,教师便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理解文本的思路,从而指导学生高效地阅读,并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变传统的讲解和分析文章为师生共同分享、研究、讨论的课堂模式,

使学生逐步从自学到合作探究,最终充分学习文章的表现手法,领略文章的思想境界,情感深度,学会品味文学的品质。而此时老师仅从教的角度出发的分析讲解点即可,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释放出更多的时空,精心关注学生真实地获得学习经验的过程

[10]。

二、小学语文阅读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研究

(一)开展思维导图阅读教学的过程

基于以上对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优势分析,证明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笔者深入实践,通过对江伟英老师使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观察研究,最终得出其开展思维导图阅读教学一般模式如下图:

1.学生课前绘制思维导图,进行自主预习

每学习一篇课文前,教师布置一项预习课文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先行理解即将所学的课文内容,边读课文边绘制思维导图(前提是学生已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借助绘制图的过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为学生明确以下预习准备工作:

(1)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浏览、略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确定文章的类型或初步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

(2)勾勒词语,原文标注。

在原文章中画出生字词、四字词、成语或叠词等;

(3)概括段意,明确手法。

尽可能地概括文辞段落所写的主要内容,或标注文段使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等重要内容。

第2、3点是为了绘制思维导图时添加关键词和图标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