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斯对古典功利主义的批判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尔斯对古典功利主义的批判分析

正义、平等、自由等问题一直是近现代政治哲学密切关注的问题,罗尔斯也不例外。而罗尔斯在其所建构的“正义论”的体系中,对功利主义(尤其是古典功利主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予以批判,这项工作在其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极为重要,因为他正是要通过对功利主义、直觉主义等当时最流行的正义观念的批判,来证明其所提出的正义原则及体系的可行性,企图以之来替代其他的正义观念。然而,罗尔斯对古典功利主义所作的批判及其主张的正义原则的可行性也的确存在着问题。基于此疑问,对罗尔斯关于古典功利主义的批判部分予以浅析,论述其合理之处,并试图找出其中的不合理之处。

标签:罗尔斯;古典功利主义;目的论;批判

0 引言

在《正义论》第一章第5-6节中,罗尔斯主要论述了“古典功利主义”,并对其做了批判,将其自己所提出的“作为公平的正义”原则同古典功利主义进行对照。这部分的论述既是为证明其正义原则的合理性,也是为后面正式阐释其具体的正义原则做铺垫。而在本书第三章第27-30节中,罗尔斯对其正义原则同功利主义之间的对照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以此作为推出其正义原则且成立的前提——原初状态的必然的推理环节之一。

在《正义论》中,罗尔斯主要论述了功利主义的原则、特征及不足,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罗尔斯这里所论述的“功利主义”是限定了范围的,即是一种“严格的、古典的理论”,亦即罗尔斯主要对照的是古典功利主义。在第5节最开始,罗尔斯就阐明了论述功利主义并与之对照的目的:“确定一个能够代替一般的功利主义、从而也能代替它的各种变化形式的作为一种选择对象的正义论”,扩而言之,这也是罗尔斯在《正义论》全书一以贯之的目的,这一点在本书最开始处就已明确,即他要构想出一种“作为可行的选择对象”的正义原则,“来替换那些长期支配着我们的哲学传统理论”。而功利主义是当时较为流行的正义观念之一,且其实罗尔斯的正义原则是在功利主义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正义理论体系,因此罗尔斯必然要对功利主义(尤其是古典功利主义)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批判。然而罗尔斯对古典功利主义的批判并将其与自己主张的正义原则对照是否完全合理?从功利主义推出的正义原则究竟有无可行性?若不合理,不合理之处又在何处?这些疑问迄今为止一直都为学术界所广泛讨论,包括诺奇克、桑德尔等。本文正是基于此疑问,分析罗尔斯对古典功利主义的批判及与之的对照。

本文首先概括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论述,其次阐明罗尔斯对古典功利主义的批判,再次分析该批判中的合理与不合理之處,最后从该分析出发,论述罗尔斯从古典功利主义批判出发所寻求的解决争议的方案及构建的正义原则的可行性,分析罗尔斯针对古典功利主义这一功利主义形式的原因,并阐明其中的问题所在。

1 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论述

罗尔斯关于功利主义的论述包括功利主义的特征的论述,主要是在《正义论》的第一章第5节和第三章第30节。第5节中,罗尔斯限定了其所描述的功利主义的范围,并选取参考了西季威克对“古典功利主义”所做的定义,对之进行了如下说明:“如果一个社会的制度被安排得能够达到总计所有属于它的个人而形成的满足的最大净余额,那么这个社会就是被正确地组织的,因而也是正义的。”在罗尔斯看来,古典功利主义最大的特征在于它是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接下来,罗尔斯展开了具体论述。他由上述的古典功利主义的最大特征而认为功利主义是从个人的追求与选择原则推广到社会的追求与选择原则,以之说明当时所流行的功利主义的正义观是人们最易假定的并且是合理的,由此罗尔斯引出了伦理学的两个主要概念:正当和善,并用目的论来论证古典功利主义中正当与善的关系。最后,罗尔斯总结指出功利主义的显著特征及不足,并在第27——30节中关于对其自己提出的正义原则的前提条件——原初状态的推理中讨论了平均功利原则及古典功利主义,指出此二者的不合理性,以证明其正义原则能够替代此二者的可行性。

总而言之,罗尔斯此后的讨论与批判的重点是针对古典功利主义这一功利主义形式,关于这一点的具体原因下文第三部分将予以详析。而古典功利主义的特征大体可总结为:它是从自然人性论——趋乐避苦出发,以常识性思维为起点,以欲望的满足与行为的效果即是否善好为评价标准,以正当为工具和手段,以经验主义为方法,采取公平观察者与同情和想象的观念能力来将个人的选择原则推广至整个社会,力图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最高目的。按照罗尔斯的表述,即:“功利主义观点的突出特征是:它直接地涉及一个人怎样在不同的时间里分配他的满足,但除此之外,就不再关心(除了间接的)满足的总量怎样在个人之间进行分配。”

2 罗尔斯对古典功利主义的批判

罗尔斯在关于功利主义的论述中,虽然也显露出他的正义原则同功利主义之间的密切联系,但更多地是要指出古典功利主义的不足之处——“在计算满足的最大余额时并不涉及(除了间接的)这些欲望是什么样的欲望”。如果其中包含着以损害别人自由为乐但却有助于增大社会最大份额的欲望,功利主义者认为我们没有理由去阻止对该欲望的追求。

在第6节中,罗尔斯将功利主义与作为公平的正义做了对比:(1)作为公平的正义原则认为个人拥有正义的常识性信念,而这也是功利主义原则所无法违抗的自然倾向。(2)功利主义采取的方法是将个人的选择原则推广到整个社会,而作为公平的正义原则则是持一种契约论的方法论,认为社会选择的原则本身是在一种原初状态下的契约目标。(3)功利主义是一种目的论,而作为公平的正义原则则是一种义务论。最后,罗尔斯指出:功利主义与作为公平的正义之间的不同实质上是社会观的不同:“它(功利主义)在决定一个社会应鼓励什么样的道德性格的问题时非常依赖于自然事实和人类生活中的偶然因素,而作为公平的正义

的道德理想则较深刻地孕育在伦理学理论的首要原则中。”在作为公平的正义的理论中,“我们把一个组织良好的社会设想为一个由那些人们在一种公平的原初状态中将选择的原则来调节的互利互惠的合作体系。”而在古典功利主义理论中,“组织良好的社会则被设想为一种对社会资源的有效管理,这种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增加由公平的观察者从许多既定个人欲望体系造成的总的欲望体系的满足。”由此总结而言,罗尔斯对于古典功利主义的批判大体可列为以下几点。

2.1 以趋乐避苦的自然人性论为逻辑起点

首先,罗尔斯认为,古典功利主义有这样一个倾向:个人必然会去追求自己欲望的满足,且一个人为了得到未来较大的利益,可能会在目前做出某种自我牺牲。这虽然是从经验而言,但的确也是人类所不得不承认的自然事实。

考察功利主义的发展史,清晰可见:该理论出发点是趋乐避苦的自然人性论,且自近代起一直如此。如:霍布斯提出“人对人像狼一样”的自然状态——人性本恶的自然人性论,由此出发,强调要用理性来抑制人的利己的自然本性,并提出通过完全让出个人权利交付于国家并订立契约来实现自保。而洛克虽然也持自然状态观念,但是却认为个人只需交付一部分权利给国家,与之订立契约来自保。休谟也同意自利是人所固有的,但他认为人性中除了自利外还有同情与仁慈,且人们之所以构成社会并秉持正义规则,恰恰是由于风俗、习惯等及对善好的追求,由此,休谟开启了以自利为初始动机,辅以同情作用,以社会功利即人类的整体幸福与利益为目的的另一条功利主义路线。边沁同样也认为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并以此作为人的行为动机,但他认为行为的善恶的判断标准却是行动所产生的效果而非动机,并提出了苦乐在量上的计算方法。功利主义的集大成者密尔虽也同意人的行为的最终目的是趋乐避苦,但是他对边沁定义的“快乐”只在量上有区别做了修正,认为“快乐”包括感性上的和理性上的,并将正义原则置于功利主义原则之下。

由上述可见,虽然功利主义有不同的路线和形式,也在不断地修正,但是无一不承认自利这一固有本性,无一不是从趋乐避苦的自然人性论即“私”出发,只是后来的具体时代问题不断发展变化,使功利主义观念不断受到挑战,不断面临危机,才不得不修正。然而,罗尔斯并不赞同此出发点,他认为人这种不可避免的自然倾向使得正义同功利——效果原则相冲突而不得不屈居第二位,从而不能保证对正义原则的绝对遵守,这与他的正义观念相违背,因此他对于古典功利主义的逻辑出发点进行了批判,并相应地将其自己的正义原则的出发点设置为一种每个人都会接受的常识性前提,并以原初状态为正义的背景环境,即以在一种互不关心、相互冷漠的前提条件下,所有人所普遍同意的原则即为正义原则。但这其实也存在问题,这将在下文第三部分处再进行论述。

2.2 从个人选择原则推广至整个社会

从趋乐避苦的自然人性论即“私”出发,古典功利主义认为:既然个人能以恰当的行动达到自己的最大利益且这样的行为按照行动的效果被认为是正当的,那么一个社会也可按照同样的原则来行动,因为社会同个人一样,都是为追求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