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微球制备的初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84.89 KB
- 文档页数:4
布洛芬/聚乳酸(IBU/PLLA)缓释微球制备与表征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熟悉溶剂挥发法用于缓释微球的制备;2、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标准曲线的绘制及应用;3、掌握药物包封率的测定二、实验基本原理布洛芬(ibuprofen, IBU)化学名为2-(4-异丁基苯基)丙酸,分子式C13H18O2,是临床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和神经炎等,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作用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但布洛芬生物半衰期短,欲保持有效治疗浓度,患者须频繁服药,普通片剂生物利用度低,且其胃肠道刺激作用较大。
为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副作用,延长作用时间,往往需要制成口服缓释制剂。
聚乳酸(PLA)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优良材料,无毒,无刺激,在自然界中降解后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
早在1995年,PLA就被FDA 批准作为药物输送的高分子载体。
随着科技的进步,PLA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如用于医药领域的手术缝合线、眼科材料、骨科材料等。
本实验主要是以PLLA 为载体,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布洛芬/聚乳酸(IBU/PLLA)缓释微球。
三、实验原料与仪器1、原料线形聚L-乳酸(PLLA),实验室合成;布洛芬(IBU),湖北百科格莱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C100-071188M;二氯甲烷(DCM),分析纯;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PV A-244,工业级,预先配置成约4-5%的水溶液。
冰块。
2、仪器设备UV2300紫外-分光光度计;光学显微镜;磁力搅拌器(可加热);烧杯(4个),带盖样品瓶(1个),5mL玻璃注射器、磁力搅拌子,抽滤瓶,滤纸,水循环真空泵,载玻片、温度计、一次性吸管、天平四、实验内容与方法1、采用o/w溶剂挥发法制备布洛芬/聚乳酸(IBU/PLLA)缓释微球。
(1)称取一定量的IBU(150mg)、PLA(300mg),溶于一定量(3-5mL)的DCM中,振动、摇匀,待PLA和IBU全部溶解(需5~10min),制备得到油相;(2)在冰水浴的条件下,用5mL注射器吸取全部油相,在一定搅拌速度(磁力搅拌器能达到的最大速度的稳定搅拌)下,用注射器将油相注入到100mL一定浓度(0.5%)的PV A水溶液中(其中,注射器的针头应在液面1cm以下),油相注射完后,再继续高速分散5min后;用蒸馏水清洗注射器及装油相的瓶子,收集清洗液(残液),记录残液体积(V1)。
青蒿琥酯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作者:潘旭旺王维方红英王福根蔡兆斌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第23期[摘要] 该文研究了青蒿琥酯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及体外释放行为,以制备一种适合肝动脉栓塞的青蒿琥酯给药方式。
以聚乳酸为材料,聚乙烯醇为乳化剂,采用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青蒿琥酯聚乳酸微球,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
以载药量、包封率、粒径为指标,对聚乳酸浓度、聚乙烯醇浓度、药载比、搅拌速度等进行单因素考察,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聚乳酸质量分数9.0%,聚乙烯醇质量分数0.9%,药载比1∶2,搅拌速度1 000 r·min-1。
并对最佳工艺进行了验证,微球粒径为(101.7±0.37)μ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0.8±0.84)%,(53.6±0.62)%。
研究表明该工艺合理,稳定性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青蒿琥酯;聚乳酸微球;制备工艺;正交设计;体外释放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是从天然植物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含内过氧化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具有化学结构独特、抗癌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在肝癌治疗方面有显著作用[1-3]。
但ART静脉注射后血药浓度下降很快,半衰期短[4-5],使局部的药物浓度很快便不能达到理想的有效治疗水平;并且因其给药剂量较大,被机体吸收后在各组织器官分布广泛,影响了其临床应用。
因此研制ART缓释微球,将其作为制备长效制剂的药物载体,以达到延长药物作用时间、降低毒副刺激作用的目的,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1材料Agilent高效液相色谱仪;UV-25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SHIMADZU公司);OPTIKA显微镜(意大利DAD公司);XL3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荷兰FEI公司);SHA-B恒温震荡器;78HW-1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杭州仪表电机有限公司);DZF-6050型真空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FA2004型分析天平(上海精科天平)。
第45卷第5期 当 代 化 工 Vol.45,No.5 2016年5月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 May,2016基金项目: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与开发项目,项目号:Gfy13—25。
收稿日期:2016-01-29 作者简介:马喜峰(1981-),男,陕西省西安市人,讲师,硕士,200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研究方向:化学工程及药物制剂与应用。
E-mail:282330068@。
可生物降解型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及其微球制备研究马 喜 峰(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302)摘 要:分析了直接聚合法、开环化聚合法合成聚乳酸的优缺点,综述了PLA 微球的三种制备方法:相分离法、溶剂挥发法和喷雾干燥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 键 词:聚乳酸;微球;制备方法中图分类号:R 94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460(2016)05-0977-03Study on Synthesis of Poly Lactic Acid as Biodegradable Polymer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of Its MicrospheresMA Xi-feng(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anxi Xi’an 710302, China )Abstract :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irect polymerization method and open-loop polymerization method for synthesis of poly (lactic acid) were analyzed; thre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PLA microspheres were reviewed, including phase separation method, solvent evaporation method and spray drying method. And these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Key words : polylactic acid ;microspheres ;preparation method聚乳酸( PLA ),是近年来人们开发的一种环保型高分子聚合材料,是由植物发酵产物乳酸( LA )在特定条件下缩水聚合而成,具有生物相容性、物理机械性、可降解性等优良的性能[1],作为药物助剂在人体内可被分解代谢,终极产物为CO 2和H 2O,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
PLA(聚乳酸)微球是一种常见的微粒,可以用于药物传递、细胞培养、组织工程等应用。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PLA微球制备方法:
1. 材料准备:准备聚乳酸(PLA)和有机溶剂(如甲苯或二氯甲烷)作为溶剂。
也可以添加一些辅助剂,如表面活性剂(如聚乙二醇)或稳定剂(如聚乙烯醇)。
2. 溶解聚乳酸:将PLA加入有机溶剂中,并在室温下搅拌,直到PLA完全溶解。
可以根据需要调整PLA的浓度。
3. 乳化:将溶解的PLA溶液缓慢滴入一个较大的容器中,其中含有一个表面活性剂溶液(如聚乙二醇)。
同时,用超声波或机械搅拌器将溶液乳化。
这会导致PLA形成微小的液滴。
4. 固化:继续搅拌,使PLA液滴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固化。
可以通过调整搅拌速度和时间来控制微球的大小和分布。
5. 洗涤和干燥:用适当的溶剂(如乙酸乙酯或乙醇)洗涤固化的微球,以去除残留的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
然后将微球放在通风的条件下晾干或使用真空干燥。
这是一种基本的PLA微球制备方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制备PLA微球时,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溶剂、调整PLA 的浓度和溶解时间、控制乳化和固化条件等,以获得所需的微球形状、大小和分布。
plga微球原理
PLGA微球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由聚乳酸(PLA)和聚乙二醇(PEG)共聚而成。
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和应用优势。
首先,PLGA微球的制备原理基于溶剂挥发法。
在制备过程中,PLGA和PEG
以一定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聚合物溶液。
随后,将这个溶液滴入一个非溶剂中(如水),PLGA和PEG会逐渐完全溶解并形成微球状的颗粒。
最后,通过
离心、洗涤和干燥等步骤,得到纯净的PLGA微球。
PLGA微球有许多应用领域,特别是在药物释放和组织工程中。
作为药物载体,PLGA微球可以承载各种药物,包括小分子药物、蛋白质和基因等。
它们可以通过
调整微球的大小、形态和表面功能化等手段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
由于PLGA微
球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够在体内逐渐降解并释放药物,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输送系统的研究。
此外,PLGA微球还可用于组织工程。
通过制备表面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
PLGA微球,可以提供细胞黏附和增殖的支持,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和组织的再生。
因此,PLGA微球在修复和再生组织、仿生材料和人工器官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前景。
综上所述,PLGA微球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潜力的生物可降解材料。
通过合理
设计制备方法和表面功能化,可以实现对药物释放和组织工程的精准调控,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带来许多新的机会和挑战。
聚乳酸微球制备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就像是在微观世界里当大厨一样超有趣呢。
首先啊,你得把聚乳酸想象成那种超级有个性的食材。
它就像一个顽固的小面团,你得想办法把它弄成小小的微球。
这就好比要把一个大土豆搓成无数个小丸子,难度可不小。
制备聚乳酸微球常见的一种方法叫乳化 - 溶剂挥发法。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魔法表演。
你把聚乳酸溶解在有机溶剂里,那有机溶剂就像是魔法药水,聚乳酸在里面乖乖地待着。
然后把这个溶液加到乳化剂的水溶液里,这时候就热闹啦。
乳化剂就像一个超级热心的媒婆,拼命把聚乳酸溶液和水拉在一起,形成乳液。
这乳液看起来就像一杯杯奇特的鸡尾酒,一层一层的,可好看了。
接着呢,有机溶剂就开始挥发啦。
这就像是魔法药水的魔力慢慢消失,聚乳酸开始抱团。
这个过程中,聚乳酸微球就像一个个小星球在慢慢形成。
它们从溶液里一点点冒出来,就像小星星从宇宙深处闪现出来一样神奇。
还有一种方法是相分离法。
这就像是在聚乳酸的世界里搞了一场“人口大迁徙”。
你通过改变温度或者加入另一种物质,让聚乳酸分子们觉得“哎呀,这里不能待了,我们得聚在一起找个新地方”。
于是它们就迅速聚集起来,形成微球。
这微球的形成速度有时候快得就像闪电,你还没反应过来,一个个小聚乳酸微球就像变戏法似的出现在你眼前。
在制备过程中,各种参数就像是做菜时的调料用量。
稍微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做出来的聚乳酸微球就会有很大差别。
比如说搅拌速度,要是搅拌得像龙卷风一样快,那聚乳酸微球可能就会被搅得晕头转向,大小不均匀。
但要是搅拌得像蜗牛爬一样慢,那聚乳酸可能都聚不到一起,就像一群懒羊羊,不愿意集合。
聚乳酸微球的制备也像是一场冒险之旅。
你不知道在这个微观的世界里会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
有时候你以为会做出完美的微球,结果却像个调皮的小鬼,做出一堆奇形怪状的东西,完全不按你的计划来。
但是啊,当你终于成功制备出大小均匀、圆润可爱的聚乳酸微球时,那种感觉就像征服了一座微观世界的高峰。
PLA微球的研究进展PLA微球是一种由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材料制成的微小球状纳米材料,近年来备受关注并在多个领域展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具有环境友好、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良好等特点,以及可调控大小、形状和表面性质的优势,使得PLA微球在催化、药物传递、组织工程和能源储存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PLA微球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首先,PLA微球在药物传递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由于PLA微球具有较高的负载药物能力和良好的控释性能,它可以用作药物传递系统的载体。
研究人员通过调节PLA微球的孔隙结构和表面性质,可以实现不同药物在体内的延时释放,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同时,PLA微球本身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基因传递和细胞治疗等研究领域。
其次,PLA微球在催化领域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由于PLA微球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孔隙结构,它可以用作催化剂的载体材料。
研究人员通过制备PLA微球-金属催化剂复合体系,可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从而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此外,PLA微球还可以用作光催化材料的载体,通过调控PLA微球的形状和表面性质,可以实现光催化材料对特定波长光的选择性吸收和转换。
此外,PLA微球在组织工程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于PLA微球具有与人体组织相似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它可以用作组织工程材料的载体。
研究人员通过制备多孔的PLA微球支架,可以提供细胞侵入和组织再生所需的三维支撑结构。
同时,PLA微球还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性质和结构,实现对细胞黏附和增殖的调控,进一步促进组织工程修复的效果。
最后,PLA微球在能源储存方面也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由于PLA微球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导电性能,它可以用作电化学储能材料的载体。
研究人员通过制备PLA微球-导电材料复合体系,可以提高电化学储能材料的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
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制备微球的工艺研究张海龙;邵爱平;杨俊杰;杨晓蕾【摘要】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以聚乳酸为基础材料,以明胶为乳化剂,制备出了形态较好的聚乳酸微球。
重.最考察了油/水体积比、搅拌速率、乳化时间、PLA浓度、乳化剂浓度对微球的形成及其粒径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经优化制备的聚乳酸微球光滑、圆整、分散性好,为下一步载药微球的制备提供了基础。
%Polylactic acid (PLA) microspheres with good appearance were prepared by O/W emulsion/solvent evaporetion method appling PLA as foundation material and gelatin as emulsifier. Effect of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ratio of oil phase to water phase, stirring rate, emulsifying time, PLA concentration and gelatin concentration, on the sphericity and size of the crosslinked microspheres were mainly examined. The microspheres prepared by the optimtrm preparation method were smooth, regular in morphology, good decentralization, and the average partical size was20μm with narrow size distribut ion. The microspheres with required sizes and good drugreleasing properties could be synthesized through applying this craft.【期刊名称】《齐鲁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7)002【总页数】4页(P131-134)【关键词】聚乳酸;微球;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作者】张海龙;邵爱平;杨俊杰;杨晓蕾【作者单位】齐鲁师范学院生物系,山东济南250013;济宁市任城区建筑设计院,山东济宁272100;齐鲁师范学院生物系,山东济南250013;齐鲁师范学院生物系,山东济南25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83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or polylactide,PLA)是以速生资源玉米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制得乳酸,再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塑性和热固性,同时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在人体内最终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是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可用于人体的生物降解材料。
一种可注射pla微球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回复一种可注射PLA微球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一种可注射聚乳酸(PLA)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药物传递和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
首先,概述了为什么PLA微球是一种重要的药物载体,并针对其可调控释放性能的特点提出了需要开发可注射PLA微球的需求。
接着,详细阐述了使用油包水(O/W)乳液法制备可注射PLA 微球的步骤。
最后,讨论了可注射PLA微球在药物传递和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前景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 引言注射剂是一种常见的给药途径,能够提供便利的药物传递方式。
然而,许多药物的水溶性差,无法通过经典的溶液注射途径进行传递。
聚乳酸(PLA)微球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载体,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PL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以通过调节微球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能来控制药物缓释行为。
因此,开发一种可注射的PLA微球制备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2. 可注射PLA微球的制备方法2.1 原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PLA聚合物、药物、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
PLA聚合物的选择至关重要,可以根据所需的释放速率和降解周期调整其分子量和熔点。
药物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如溶解度较差的药物可以通过包封方式进行载药。
有机溶剂一般采用环己烷、甲醇等,而表面活性剂可选择Tween 80、聚山梨酯等。
2.2 制备油包水(O/W)乳液将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药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搅拌使其均匀溶解。
然后,将PLA聚合物加入溶剂中,继续加热搅拌至PLA完全溶解。
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搅拌速度降低,将油包水乳液形成。
2.3 形成可注射PLA微球将油包水乳液加入一定量的水相中,同时继续搅拌。
由于溶液中PLA的浓度较高,其在水相中逐渐析出形成微球。
随着搅拌时间的延长,微球的大小和形态可以进行调控。
2.4 固化和收集可注射PLA微球将形成的可注射PLA微球用冷冻干燥或真空干燥等方法进行固化,并采用適當的筛网进行分级收集。
聚乳酸/Fe_3O_4载阿奇霉素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特性的研究I. 引言- 聚乳酸和Fe_3O_4载体在药物制备领域的应用- 阿奇霉素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II. 实验材料与方法- 聚乳酸和Fe_3O_4的制备及表征- 阿奇霉素微球的制备过程- 体外释药特性测试方法III. 结果与分析- 微球形态和尺寸的分析- 微球药物载量和包封率的分析- 随时间的体外释药曲线分析IV. 讨论- 微球制备过程中的优化问题- 微球体外释药特性与临床应用的相关性- 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内容V. 结论- 聚乳酸和Fe_3O_4载体可用于阿奇霉素的制备- 阿奇霉素微球具有较好的体外释放特性- 本研究为此类纳米药物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支持。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药物制剂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创新。
聚乳酸和Fe_3O_4载体在药物制备领域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研究将聚乳酸和Fe_3O_4载体与阿奇霉素结合,制备出阿奇霉素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了研究。
聚乳酸是一种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通常用于药物输送载体的制备。
聚乳酸的分子结构让其适合用于药物缓释系统的制备。
同时,Fe_3O_4也是非常适合用于药物输送载体的制备。
它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超顺磁性,在药物输送过程中可以用于磁共振成像引导。
在制备阿奇霉素微球的过程中,聚乳酸和Fe_3O_4被用作药物的载体。
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的抗生素,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由于其生物活性强、不易耐受和副作用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但在使用过程中,阿奇霉素经常会因为其药代动力学经常导致其浓度剧烈变化而引起治疗效果的不稳定性。
此外,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口服阿奇霉素,而药物剂量和频率的调整也很困难。
因此,制备一种药物缓释系统,通过缓慢释放药物来保持治疗效果的稳定性,已经变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备一种可以缓慢释放阿奇霉素的微球,这种微球可以随时间逐渐释放药物,并可被用于治疗长期疾病。
文章编号:1003—2843(2006)1—0084—04聚乳酸微球制备的初步研究廖戎(西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保护学院,成都610041)摘 要:聚乳酸P LA (polylactide )是一种无毒、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医药上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实验研究了聚乳酸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以及两者的配料比对溶媒挥发法制备聚乳酸微球及微球粒经的影响.实验为进一步制备医用聚乳酸微球和类似的医用药剂做了有益的探索.关键词:聚乳酸微球;溶媒挥发法;微球粒径中图分类号:O631.4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5-10-28作者简介:廖戎(1956-),女,西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教授.1 前言微球又称微球囊或者微囊,是利用天然的或者是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包裹而成直径1-500μm 的微小胶球,微球外面一般呈球状实体或呈平滑的球状膜壳形、葡萄串形及表面平滑或折叠的不规则的结构等各种形状,其外形取决于微球材料的性质和材料凝聚的方式.在中医药上,芳香类中药中所含的挥发油沸点低,易挥发,又不溶于水,使得这种药物的使用很不方便,如果药物制成微囊剂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包裹后即可防止其挥发,又利于携带,便于服用.除此以外,微囊包封的药物还可以做缓释控制剂、靶向给药剂以及控释制剂[1].J ie Fu 等人在这方面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探索证明了微球制剂可以在肌体内提供稳定的药物浓度.在医药上还有一些受温度和pH 值影响较大的药物,在动物体内会很快代谢掉甚至变性,这类药物的使用因此受到限制.若能以聚合包衣的方式把药物制作成用微球包裹的制剂,就可以让药物成功地进入体内或者避开胃酸的影响,从而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微囊包裹的药物释放的速度主要是与微球粒径的大小有关,体外释放实验证明,球径越小,药物释放速度越快;因此可通过选择适当的微球大小和基质材料达到所期望的药物释放过程[2].通过控制释放速度,使血液中药物的浓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减少毒副作用.天然高分子在生物相容和生物降解方面有着优良的性质,来源于自然界、产量丰富、价格便宜、稳定无毒、成膜性或成球性好是最常用的医用微球材料,但是其降解不均匀以及一些特定的自然属性也限制了其使用的范围.近年来人工合成的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由于无毒无刺激性,成膜性或成球性很好,化学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好,可控性强,受到了高度重视,并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之中.例如,在药物缓释体系中,生物降解型聚酯是研究较多的材料,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及其共聚物[3].聚乳酸是一种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是以乳酸为单体经缩聚反应合成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它无毒、无刺激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吸收,强度高、可塑性好、易加工成型.聚乳酸在生物体内经过酶分解,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随着研究的开展,近年来国内也制备出了一批医用聚乳酸微球,如利福平聚/乳酸微球[4]、伊维菌素聚乳酸微球[5]、明胶聚乳酸微球[3]等等.聚乳酸微球制备方法主要有乳化-溶媒挥发法、乳化-溶媒萃取法、溶剂-非溶剂法、溶媒扩散法、界面沉积法、熔融法、化学聚合法、喷雾干燥法、喷雾包衣法等[6].在实际研究中常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微球的粒径分布、微球的释药速度等要求,选择适当的制备方法.本实验主要研究溶媒挥发法制备聚乳酸微球,及影响制备聚乳酸微球粒径大小的因素.2 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实验2.1 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84-1型磁力搅拌器ZET ASI ZER粒径测试仪;SHB-3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JA/603电子精密天平试剂:P LA聚乳酸(华阳医疗器械公司自制,纯度99.0%,99.9%);聚醚酚(分析纯,四川大学生物材料实验室提供);P VA聚乙烯醇(分析纯,广东西陇化工厂);氯仿(分析纯,广东西陇化工厂);乙酸乙酯(分析纯,广东西陇化工厂);二氯甲烷(分析纯,广东西陇化工厂);2.2 聚乳酸微球制备[6-9]室温下,在150mL锥形瓶中将聚乳酸(P LA)溶解到一定量的二氯甲烷中,聚乙烯醇水溶液(P VA)作为表面活性剂,盖上胶塞,,成小球形成乳状液;在一定搅拌速度下,连续搅拌2-3小时,聚乳酸小球在此条件下达到最小化.然后换上带玻璃管的胶塞,,待其挥发完毕,用5μm 纤维素滤纸过滤收集,然后在40℃干燥,,用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在此制备微球的实验中,(P VA)的浓度及它们的配料比这3个重要因素,.我们将聚乳酸和聚醚酚分别溶于不同溶剂中作微球制备成球定性实验,,考察其成球的一些最基本的影响因素(见表1),由此选取微球制备实验的条件范围从表1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微球的形成的条件是相当苛刻的,要求高纯度、成球性较好的高分子材料,而高纯度的聚乳酸可以满足这个要求.同时表面活性剂也是非常重要的,浓度太低不能满足要求,太低就无法形成稳定均一的乳液.由此我们初步选定实验条件:聚乙烯醇(P VA)浓度范围选择0.25%-2.0%,以2倍递增变化;聚乳酸(P LA)的浓度选择2.5%-10%,同样以2倍递增变化;P LA:P VA配比为1:1,1:2,1:3,分别做聚乳酸微球制备实验.表1 微球制备定性实验溶质及浓度溶剂表面活性剂及浓度溶液情况成球情况聚醚酚5%二氯甲烷P VA1%溶液呈黄色,瓶底有沉积,加热释出不能成球聚醚酚5%氯仿P VA1%溶液呈黄色,瓶底的沉积稍少,加热释出不能成球聚醚酚5%乙酸乙酯P VA1%不能溶解不能成球聚乳酸(99.9%)5%二氯甲烷P VA0%无色通明不能成乳状液,成球失败聚乳酸(99.9%)5%二氯甲烷P VA0.1%无色通明形成的乳状液不稳定,聚乳酸很快分相释出聚乳酸(99.9%)5%二氯甲烷P VA0.25%无色通明能形成稳定的乳状液,烘干后呈白色粉状手感柔软,显微观察显示已经成球聚乳酸(99.0%)5%二氯甲烷P VA1%溶液浑浊,加热不能消除不能成球聚乳酸(99.0%)2%二氯甲烷P VA1%溶液轻微的浑浊,加热不能消除不能成球3 结果分析与讨论3.1 聚乳酸浓度对微球粒径的影响按照前面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制备聚乳酸微球,考察聚乳酸浓度变化对微球颗粒直径的影响.表2 聚乳酸浓度对微球粒径的影响P VA浓度1%,配比1:2P LA浓度(%)2.55.07.510微球粒径(μm)73.488.699.6112.3由表2可以看出,聚乳酸浓度大,表面活性剂的量少,分散难度大,表面活性剂的隔阻作用减少,部分聚乳酸突破隔阻而粘合在一起聚合成更大的微球,聚乳酸微球的粒径就相应的增大了.同时,颗粒大的微球比表面能小,微球内包封的P VA扩散的路径较长,因而有比较完美的球形表面.3.2 聚乙烯醇浓度对微球粒径的影响按照前面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制备聚乳酸微球,考察聚乙烯醇浓度变化对微球颗粒直径的影响.表3 聚乙烯醇浓度对微球粒径的影响P LA浓度5%,配比1:2P VA浓度(%)0.250.500.751.001.251.501.752.00粒径(μm)151.9127.3113.993.486.180.278.270.5由表3数据可以看出,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使水相表面能变小,有机相表面能与水相表面能差异更大,形成的微球直径趋向于变小.同时,隔阻作用明显,微球的平均直径由此随着P VA浓度的升高而降低.3.3 P LA:P VA配比对微球粒径的影响按照前面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制备聚乳酸微球,考察P LA:P VA配比不同对微球颗粒直径的影响.表4 P LA:P VA配比对微球粒径的影响P LA浓度5%,P VA浓度1%P LA:P VA1:11:21:3粒径(μm)104.494.790.5表4显示,随着表面活性剂比例的增加,水相物质的量大,隔阻的作用明显,分散度加大,微球的直径趋向于变小,但是比例太大也会使得分散不均匀,微球颗粒直径分布不均匀,影响微球颗粒的平均粒径.由以上的实验可以看到,聚乳酸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以及它们之间的配料比对制备聚乳酸微球粒径的大小都有显著的影响.当表面活性剂浓度适中(1%),P LA:P VA配比为1:2,则聚乳酸浓度越大,制备的微球粒径越大.当聚乳酸浓度适中(5%),P LA:P VA配比为1:2,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制备的微球粒径变小.当聚乳酸浓度适中(5%),表面活性剂浓度适中(1%),随着表面活性剂比例增加,制备的微球粒径越小.显然,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聚乳酸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以及它们之间的配料比等因素,来制备所需粒径大小的聚乳酸微球.本实验为进一步制备医用聚乳酸微球和类似的医用药剂做了有益的探索.参考文献:[1] F U J I E,JE NN I FER F I EGE L,ER I C KRAULAND,et al.Ne w poly meric carriers for contr olled drug delivery foll owinginhalati on or injec2ti on[J].B i omaterials,2002(23):4425-4433.[2] 武莉,朱振峰,杨菁,等.影响微球药物释放因素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3,7(3):135-137.[3] 刘海峰,常津,张爽男,等.明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3,22(2):178-182.[4] 李良,李国明,黎茂荣,等.利福平/聚乳酸微球的制备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02-107.[5] 王敏儒,陈杖榴,冯淇辉.伊维菌素聚乳酸微球的研制及其体外释药试验[J].中国兽医科技,1999,29(8):10-12.[6] 张万国.聚乳酸微球制备方法概况[J].上海医学院药学报,2000,11(1):17-20.[7] 俞显芳.含药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17-22.[8] 杜兵,程详荣.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微球的性质及应用[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2,25(5):238-241.[9] JACOB B,OLDHAM D,BLA I SE P ORTER,et al.I nfluence changes in experi m ental parameters on size P LG A M icr os pheres[R].De2part m ent of O rthopedic Research Mayo Clinic200First St S W Rochester,M innes ota,55904,2001.9.A p ilot study on polyl acti de m i crosphere prepara ti onL I AO Rong(College of Che m istry and I nvir on mental Pr otecti on Engineering,S outh west University f or Nati onalities,Chengdu610041,P.R.C.)Abstract:The P LA(polylactide)is a kind of poly mer which is innocuous and bi ol ogically deco mposable.Ithas good bi ol ogical capability and is widely app lied in medicati on.Thr ough experi m ents,we study the influ2 ence of the P LA,surfactant concentrati on and percentages of the t w o materials t o the P LA m icr os phere andits dia meter by using s olvent volatile diffusi on method.This ex p l orati on is hel pful f or further p reparati on ofP LA m icr os phere in medicine and other si m ilar medicines.Key words:P LA m icr os phere;s olvent volatile diffusi on method;dia meter of p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