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区党建阵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191.80 KB
- 文档页数:2
构建高校学生“党建进宿舍”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高校学生“党建进宿舍”工作模式的构建是通过统一部署的科学的运行机制,将学生党员分配到各个学生宿舍中。
这一实践活动的展开,确保了校园稳定,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提升了党员服务基层的质量,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进了党员和群众感情,推动了党建工作的校园全覆盖。
标签:高校学生;“党建进宿舍”;运行机制一、构建高校学生“党建进宿舍”工作模式的必要性1.确保学院安全稳定工作顺利开展大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宿舍中度过的,学生宿舍中极易出现各种问题及矛盾,校园的安全稳定存在诸多隐患。
引进“党建进宿舍”工作模式,使党员入驻宿舍,协助辅导员和宿管老师管理教育普通学生,极大地促进了宿舍的合规有序、安定团结。
2.推动学院党建工作全面开展“党建进宿舍”形成了更加具有吸引力的以“社区—楼栋—宿舍”为单位的管理模式,“社区式”的管理更加形式新颖、组织健全,特别是将学生党员,即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分配到每个宿舍,净化了宿舍环境,提升了学风建设,更加有利于党建工作的宣传与开展,是校园党建工作向好的方向发展的重要契机。
3.有利于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宿舍是校园中最小的运行单位,也是学生校园生活中最主要的生活圈子,最便于开展党建教育活动。
学院抓住了这个特点,统一部署,基层党支部将党员分配到各个宿舍,尽量使每一个宿舍至少有一名党员。
在这里,学生党员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党员通过“传”“帮”“带”作用,机动灵活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既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又能及时制止不文明现象,积极传播正能量。
二、构建高校学生“党建进宿舍”工作模式的具体实践1.构建科学完善的组织构架,建立人性化的运行机制“党建进宿舍”突破了传统的“专业—年级—班级—个人”的模式,探索出了更为科学、有效、新颖的“学院党委—学生党支部—社区—楼栋—宿舍—个人”六级联动模式的组织架构。
全院学生党员通过统一、科学、合理安排,整合到不同的基层宿舍,如尽量采取专业相同或相近、年级相仿或者是较低年级、兴趣特长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安排党员入驻,这样更加便于生活上、思想上以及专业上的交流和帮助,志趣相投也更加有助于党员形象的树立,进而便于日常的服务、管理和教育。
一、工作背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党建引领阵地建设工作,将其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我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二、工作内容1. 党建引领,打造育人新阵地(1)以党建为龙头,将试点楼栋打造为学生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
充分发挥党员群体的模范带头作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立接诉即办机制。
(2)学院领导和专业教师党员常态化进社区,专职辅导员全员入驻,全时保障。
依托辅导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党建思政宣讲示范领引志愿服务特色管理四结合”的育人模式。
2. 文化浸润,提升社区氛围(1)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文明礼仪、入党知识进宿舍学习宣讲活动,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进而带动和影响身边的学生。
(2)重大节日开展学生党员喜闻乐见的主题党日活动,明确党员的责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
3. 社区服务,满足学生需求(1)积极构建社区临时党支部,常态化开展学生公寓“三进”活动,即:党支部活动进公寓、学生党员进宿舍、志愿服务进公寓。
(2)加强工会服务阵地建设,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休息和纳凉场所,满足其医疗、心理辅导、法治宣传等需求。
三、工作成效1. 党建引领作用明显。
通过党建引领阵地建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区氛围日益浓厚。
2.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通过各项活动开展,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带动和影响了身边的学生。
3. 社区服务满意度提高。
通过提供多样化服务,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提高了学生对社区的满意度。
四、存在问题1. 部分学生党员对党建工作的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
2. 社区服务项目还需进一步拓展,以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
3. 部分阵地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影响工作效果。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 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增强参与度。
探讨学校党建工作实效的阵地建设作者:李玲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8期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学校党建工作的阵地建设现状分析,加强党建工作的阵地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提高党建工作实效的阵地建设的对策,并探讨了党建工作实效的阵地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党建工作阵地建设对策一党建工作阵地建设的现状分析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校党建工作阵地建设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1缺乏对党建工作阵地建设观念上的创新一些学校的党员教师和领导,缺乏对党建工作阵地建设观念上的创新,削弱了其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
因此,在党建工作在阵地建设中,党员教师和领导其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有待加强,尤其是在这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如果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更多地停留在政治理论、党课等学习方面,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往往会造成思想宣传阵地建设的被动。
1.2缺乏对党建工作阵地建设的足够认识共产党的先进性不同于其他政党组织,关键在于我们党有不断发展的决心、有不断创新的勇气、有不断与时俱进的机制。
针对不同时期党建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党的阵地建设内容也不尽相同。
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化的发展,党内民主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党员活动阵地的布局、功能、配置等方面都要有不同的变化,要与时代同步。
党建活动阵地是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履行党员权利和义务的集聚地,也是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平台。
传统意义的党建活动阵地指党建活动室或党员活动室,目前,实践教育缺乏,党员活动室只能提供理论学习和交流的场所,而不能給予党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的机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很好的体现,其次,场地建设简陋,从内部建设和布置上,也存在许多不规范和不适应之处,不能满足不同类型党员的多层次需求,急需重新建设并不断开拓党建阵地新平台。
二.加强党建工作阵地建设的必要性2.1党建工作的阵地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学校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巩固党在学校的执政基础,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不断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规范建设,保证了党组织和党员活动有其所,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发展。
高校学生社区党建活动室功能探索作者:吕丰宋木生葛韵斐徐瀚阳来源:《法制与社会》2020年第04期摘要本文围绕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学生社区党建活动室建设,结合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实际,挖掘社区党建活动室五大功能,创新学生社区党建活动室的设计思路,搭建党建深入学生社区的平台,为学生社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功能较为完备的新阵地。
关键词学生社区党建活动室功能基金项目:同济大学党建课题,课题名称: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的有效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X20192011。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20.02.080高校学生生活社区化、学习学分化、发展自主化的特点逐渐凸显,学分制下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发展方向,课程教学流动性强,以班级和院系为阵地的管理和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际需要。
同时,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在社区中度过,这就使得学生社区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对高校学生社区党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点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推进党建进入学生社区,正是贯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和社区党支部的活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新形势下如何围绕社区育人这一主题,以社区党建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一种新思路新探索。
已有相关高校和学者针对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开展了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姜宇国提出成立以学工党总支、学生社区党支部、公寓党员工作站、楼层党小组为组成的学生社区四级党组织并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党员开展宣传教育与志愿服务,同时将学生党建工作与公寓文化建设相结合,发挥文化导向作用。
章佳萍提出建立学生社区党员之家,构建社区学生党员教育中心,服务中心和文化中心,以创建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丰富学生党员社区文化生活。
农电管理党建提升NONGCUN DIANGONG主持:杨亚伟新时代党建阵地分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61000)国网山东潍坊供电公司刘桂云王官成1新时代基层党建阵地建设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这一论断鲜明回答了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应担负起什么样的职责、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党建阵地是基层党组织凝聚党员、干部和群众,并对其进行教育管理和开展各项组织活动的重要场所,只有建设和运用好这个阵地,才能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凝聚人心,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号召力。
2 基层党建阵地建设存在的问题目前,供电企业基层党建阵地建设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建设标准不规范,部分基层党组织对阵地建设理解片面,出现党建上墙元素重点不突出、党建元素缺失和阵地建设良莠不齐等问题。
二是阵地建设与当前党建形势脱节,出现上墙版面长久不换、内容不符合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求等。
三是党建阵地利用率低,不注重发挥活动阵地作用,活动室长期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四是部分党支部受办公条件限制,没有专门活动室,党建阵地打造陷于停滞等。
3 新时代党建阵地分类建设的思路和做法为进一步规范基层党组织党建阵地建设,努力将基层党建阵地打造成党组织形象展示、党员活动、党员教育的综合性红色阵地,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国网山东潍坊供电公司党委在做好基层党建活动场所调査摸底的基础上,本着“实际、实用”的原则,创新实施“新时代供电企业党建阵地分类创建工程”,推出集成、专用、合用、综合“四类模式”党建阵地建设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公司党委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指导手册》规定,统一设计基层党组织党建阵地一牌二旗一徽五板一栏“十大元素”。
即:有一块党员活动室标识牌;一面国旗、一面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队旗;一面党徽;一块入党誓词、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综合图板”,一块“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廉洁教育“主题教育图板”,一块市县公司党委或党(总)支部组织机构公告公示“组织架构图板”,一块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发展历程“党的光辉历程图板”,一块党的基本制度、十九大精神“党建制度和会议精神图板”;一处融党建三年登高计划、党建工作综合展示、电网先锋党支部主题实践创新活动、党建对标晾晒等于一体的“宣传栏”。
高校二级学院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文/延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赵耀锋 张扬 高飞 王姗姗【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地方高校二级学院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问题根源,提出对策,以期不断提高学院党建能力,推动学院发展。
【关键词】二级学院;党建工作;党支部二级学院党委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中坚力量,是政策的执行者、监督者以及管理者。
是校党委和基层支部的联系人,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对做好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起着决定性作用,对高校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一、延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基本情况延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成立于2013年9月。
学院党总支下设教工党支部(2个党小组)和学生党支部(3个党小组)两个支部。
现有党员82人,其中,教工党员29人,占教工总人数的70%;学生党员53人,占学生总数的8.1%。
40岁以上党员只有4人,是一支非常年轻、充满活力、朝气蓬勃、不断创新进取的队伍。
但也正是因为队伍年轻,所以在党建工作方面缺乏经验,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二、存在的问题(一)党员组织生活不够正常,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够好。
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自觉学习觉悟不够,存在上级要求就学、没要求就不学的现象。
学院中心学习小组虽然有学习制度和学习安排,但执行得不够好。
网上学习、学习强国、党建云等平台学习进度不平衡,与实际要求差距大。
对理论学习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业务轻党务的倾向,政治理论学习不系统、不全面,不深入。
规定的理论学习时间经常会受到干扰,导致学习、讨论质量不高。
(二)担当意识不强,服务意识不够。
有些干部在工作中缺少动力和激情,不愿劳心费力。
回避矛盾,对出现的问题,害怕承担责任,缺乏干事创业、勇于担当的精神。
工作中存在等、靠、要思想,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担当作为方面存在履职尽责怕出错的问题,请示汇报的多,决断的少;还有执行上,想的完美做得少,紧急的事推进快,不急的事尽量拖,被动执行文件规定的多,主动思考作为的少。
大学(思政教研)Univers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2021年2月Feb.2021总第502期Vol.502高校学生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探索叶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126)摘要:为探明高校学生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途径,文章以学生党建工作为引领,探索了高校学生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的产生背景,论述了高校学生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的现实基础及实践路径,并对高校学生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成效做了进一步分析。
学生社区是当前高校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深入开展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可以实现网格内资源的统筹规划、有效利用。
探明高校学生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途径,可为基于网络社区的党员教育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区;党建;网格化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8-0025-03网格化管理主要是依据宿舍布局、系部管理、现状管理方针,将学生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状单元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管理的方式。
网格化管理是数字化支撑下的新型管理模式,将其运用于高校学生社区党建中,可以帮助管理者及时掌握学生党员的第一手真实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保障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稳定开展。
基于此,探索高校学生网络社区的党建网格化教育管理途径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的产生背景(一)高校党建体制存在疏漏当前多数高校在学生党建工作开展阶段较为注重发展前期培养、关口严格把控,忽视了学生入党后的连续教育。
而高校学生正处于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型时期,自身价值、社会的观点极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甚至出现思想变性。
基于此,高校亟须细化学生社区党建管理体系。
(二)学生党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高校学生党员人员流动大、文化不好传承等特征,导致部分高校学生党员缺乏强烈的党员组织理念、自我约束意识,也没有正确认识党员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特殊作用;而部分学生党员则没有正确认识自身权利、义务,缺乏紧迫感m。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挑战及创新实践【摘要】本文根据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分析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对象的特点,探索高校党建新思路及途径:坚持从保证质量出发,开展党员发展工作;围绕党性提升,开展党员培养工作;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开展支部创建工作;完善组织保障,开展队伍建设工作。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基础工作;实效;创新当代大学生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保持我党先进性的重要力量。
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学生中始终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经过高校党建工作者的努力,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在数量上有一定的增加,但是学生党建工作在传统上面对着年轻人不成熟、学生毕业流动性大等问题;在新时期面对着学生思想有鲜明的时代性、社会思潮空前复杂等挑战,故而对于如何在提升数量的同时提升学生党员的质量就成为我们工作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挑战1、网络的普及使学生思想容易受各种非主流观念影响当今社会,网络已经迅速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甚至是思维。
网络对于大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是明显的,被誉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但与此同时网络上飞速传播的非主流文化因为其随意性、缺乏管理性等,造成了大学生价值标准模糊甚至偏低,随意的言论和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和态度潜移默化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社会不良风气、党内存在问题等影响了学生对党先进性的认识作为还在成长的青年,大学生对社会充满了好奇,跃跃欲试的想走上社会,但由于思想意识不够坚定,对一些错误思想观念分辨不清,抵御力差,不良的社会风气容易影响大学生对党的认识,干扰党优秀思想的传播。
此外,近几年来被揭露的很多党内问题,如腐败、官本位思想,容易使认识不清的大学生对党的形象有负面看法,使其入党热情减退。
3、年轻的父母、独生子女的成长背景,使学生更加个性化当代大学生已多为90后,此类学生多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有着年轻的父母和宽松优越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