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理论研究及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00.42 KB
- 文档页数:6
天长深层泥页岩井壁失稳机理及防塌对策何竹梅;贾万根;宋碧涛;杨雪山;曹敏【摘要】天长地区深层泥页岩钻井中发生井壁失稳,造成起下钻遏阻、长时间划眼、电测阻卡、填井侧钻等复杂事故,大幅增加钻探成本,影响钻井速度和电测资料的获取,延误该区深层油气藏勘探开发进程.为此,通过对已钻井资料及坍塌层组构特性分析,探讨了阜宁组泥页岩井壁失稳机理,研究提出整体抑制、分级封堵、协同增效的钻井液防塌对策.在室内研究基础上,采用聚胺、聚醚多元醇及纳米封堵剂与江苏油田常用复合金属离子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复配,建立了强抑制强封堵聚醚醇胺钻井液体系配方.室内研究与现场应用表明,该体系能有效抑制天长地区深层阜宁组硬脆性泥页岩井壁失稳,为深层硬脆性泥页岩地层钻井施工提供了钻井液技术借鉴.【期刊名称】《复杂油气藏》【年(卷),期】2017(010)001【总页数】5页(P64-68)【关键词】天长地区;泥页岩;垮塌机理;强抑制封堵钻井液;聚醚多元醇【作者】何竹梅;贾万根;宋碧涛;杨雪山;曹敏【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扬州225009;中国石化江苏油田概预算中心,江苏扬州225009;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扬州225009;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扬州225009;中国石化华东石油工程公司江苏钻井处,江苏扬州2252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54.62012年以来,江苏油田在位于天长的汊涧、铜城等地区的金湖凹陷东阳次凹、铜城断裂带、杨村断裂带、西斜坡沈庄等断块上共钻井50口,垂深1 534.8~3 212.41 m(平均垂深2 587.5 m),井深1 800~3 530 m(平均井深2 760 m)。
井深3 000 m以上的较深井3口,其中有2口井在阜宁组地层钻井中发生了泥页岩井壁垮塌,造成起下钻阻卡、划眼、憋泵、井垮、井漏、再划眼的恶性循环。
2013年钻探的成X2井完钻井深3 279 m,因井下垮塌,被迫填井侧钻两次,报废进尺3 128 m,损失时间约115 d;2015年钻探的天X100井完钻井深3 230 m,也因钻遇阜宁组泥页岩垮塌,造成填井侧钻2次,报废进尺1 897 m,损失时间约36.6 d,复杂时效高达42.79%。
软泥岩井壁失稳原因与技术对策<网络与相关文献资料整理>一、软泥岩的特点与钻井液技术对策软泥岩属于层理裂隙不发育的岩体,地层组构特征:粘土矿物以伊蒙无序间层为主;大多属于第三系或白垩系地层,成岩程度低,呈块状,处于早成岩期;分散性强,回收率大多小于20%;阳离子交换容量高,15-30mmol/100g土;泥岩易膨胀,膨胀率高达20-30%;绝大部分地层属于正常压力梯度,极个别地区此类地层出现异常压力梯度;岩石可钻性级别低,小于1级~3级。
钻遇软泥岩地层的潜在井下复杂情况为:造浆性强,地层自造浆密度高,切力大,含砂量高;钻井过程中易缩径,起钻遇卡拔活塞,灌不进钻井液,处理不当易发生卡钻、井塌、下钻遇阻、划眼、蹩泵、井漏;阻卡井段固定,以700m~1500m井段最为严重。
典型区块为我国东部油田明化镇组泥岩。
软泥岩中井壁不稳定发生原因:泥岩中伊蒙无序间层吸水膨胀、分散、缩径;高渗透砂岩形成厚泥饼;钻速高,环空钻屑浓度过高。
软泥岩中的钻井液技术对策:采用强包被的聚丙烯酸盐聚合物、两性离子聚合物、阳离子聚合物、正电胶阳离子聚合物、正电胶等类型钻井液;对于直径等于或小于f244mm的井眼,应采用低密度、低粘、低切钻井液,提高返速,使环空钻井液处于紊流;对于直径等于或大于f311mm的井眼,在保证钻屑携带前题下,应尽可能降低粘切,提高钻井液的抑制性与返速,降低滤失量,改善泥饼质量;控制环空钻屑浓度;搞好固控。
应用实例:BZ25-1油田。
前期28口井钻井中使用的小阳离子钻井液(JFC)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机械钻速低、伴有憋泵抬钻具现象,并且钻井液的流变性难以调控,维护困难。
后期钻井过程中采用抑制性更强的聚合醇钻井液(PEM),虽然聚合醇钻井液的抑制性和机械钻速提高了,但是井壁稳定和起下钻遇阻问题却更为突出,钻井时效反而降低,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明化镇组大段活性软泥岩地层钻进过程中憋钻、卡钻严重,倒划眼困难,甚至出现倒划眼时间超过钻井时间。
2020年06月多安全措施,更有效降低了该单元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如:连续进行排液,设置连续监测在线仪表,在DCS 上设置报警,每年进行装置加温吹除等。
(1)工艺控制补偿系数的确定有9项内容。
“紧急停车装置”:工艺单元出现异常时只能报警,系数为0.99,若能停车,系数取0.96;“计算机控制”:设置了在线计算机以帮助操作者,但不直接控制关键设备时,系数为0.97;“操作规程”:正确操作指南、完整的操作规程保证正常生产,系数为0.98;“其他工艺过程危险分析”:就是选用其他的一些危险分析工具进行评价,分馏塔爆炸采用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得到的补偿系数为0.94。
其余几方面和装置空分单元实际工艺情况不相符,补偿系数取值为1.0。
计算工艺控制补偿系数C 1=C 1a ×C 1b ×C 1c ……C 1i ,参见表3。
表3工艺控制补偿系数(C 1)序号123456789项目应急电源(0.98)冷却装置(0.97~0.99)抑爆装置(0.84~0.98)紧急停车装置(0.96~0.99)计算机控制(0.93~0.99)惰性气体保护系统(0.94~0.96)操作规程(0.91~0.98)化学活泼物质的评价(0.91~0.98)其他工艺过程危险分析(0.91~0.98)工艺控制补偿系数(C 1)取值1110.990.9710.9810.940.884(2)危险数值隔离补偿系数的确定有4项内容。
“排放系统”:设置排放设施,能够通过排放处理危险介质,系数为0.91。
“远距离控制阀”、“备用卸料装置”、“连锁装置”这三方面和装置空分单元实际工艺情况不相符,补偿系数取值为1.0。
计算工艺控制补偿系数C 2=C 2a ×C 2b ×C 2c ×C 2d ,参见表4。
表4危险物质隔离补偿系数(C 2)序号1234项目远距离控制阀(0.96~0.98)备用卸料装置(0.96~0.98)排放系统(0.91~0.97)联锁装置(0.98)危险物质隔离补偿系数(C 2)取值110.9110.91(3)防火设施补偿系数的确定有9项内容。
涠西南油田泥页岩井壁坍塌预测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涠西南油田泥页岩井壁坍塌预测方法研究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页岩油和页岩气成为热门的勘探开发对象。
涠西南油田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油气田,其中泥页岩层厚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对井壁稳定性和钻井安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开展涠西南油田泥页岩井壁坍塌预测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 研究内容(1)涠西南油田泥页岩井壁坍塌的特点和成因分析;(2)泥页岩井壁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基于机器学习和数值模拟的泥页岩井壁坍塌预测方法研究;(4)现场实验验证和分析。
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野外调查法和试验分析法;(2)以机器学习和数值模拟为基础,综合应用产生学、模糊数学、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建立泥页岩井壁坍塌预测模型;(3)在现场进行实验验证并分析。
三、预期研究成果1. 构建涠西南油田泥页岩井壁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科学合理的井壁稳定性评价方法;2. 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数值模拟的泥页岩井壁坍塌预测方法,可以为钻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3. 通过现场实验验证和分析,对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和总结。
四、进度安排和可行性分析1. 进度安排2021年12月-2022年3月:文献资料搜集和泥页岩井壁坍塌特点和成因分析;2022年4月-2022年8月:泥页岩井壁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022年9月-2023年3月:基于机器学习和数值模拟的泥页岩井壁坍塌预测方法研究;2023年4月-2023年8月:现场实验验证和分析;2023年9月-2023年12月:论文撰写和答辩。
2. 可行性分析本研究选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数据来源充足,研究方法成熟可行。
同时,本研究考虑到实验操作可能存在的困难和意外情况,保证实验的安全和可行性。
BZ25-1油田软泥页岩井壁稳定机理及其应用摘要:本文研究了BZ25-1油田软泥页岩井壁的稳定机理及其应用,通过分析软泥页岩的性质和特点,探究了软泥页岩在钻井过程中的变形和稳定问题。
同时,对于软泥页岩的工程应用进行了研究,包括钻井液体系设计、井壁支护措施等。
最后,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论证了BZ25-1油田软泥页岩井壁稳定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软泥页岩,井壁稳定,工程应用Introduction随着深部油气资源的逐渐开发,软泥页岩油气藏的勘探和开采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由于软泥页岩的特殊性质,其钻井过程中的井壁稳定问题一直是油气勘探和开采的难点之一。
因此,研究软泥页岩井壁的稳定机理及其应用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以BZ25-1油田为例,通过分析软泥页岩的物理、机械和岩石学特征,探究软泥页岩在钻井过程中的变形和稳定规律。
同时,对于软泥页岩的工程应用进行了研究,包括钻井液体系设计、井壁支护措施和实际应用案例等。
Soft Mud Shale软泥页岩是由细粘土和粉状矿物质组成的沉积岩石,在地质构造、埋深和孔隙结构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异质性。
在钻井过程中,软泥页岩的变形和稳定问题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一、钻头对软泥页岩的切削作用导致了岩屑的生成,增加了钻井液的循环阻力和强度损失。
二、井壁对软泥页岩的限制作用导致了周围地层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急剧增加了井眼稳定的难度。
三、钻井液的化学和物理特性对于软泥页岩的影响较大,比如流变性能、酸度和沉积物质的选择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软泥页岩井壁的稳定性。
井壁稳定机理井壁稳定的实质是在维持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地层的破坏和岩屑的产生。
因此,井壁稳定机理主要是通过以下三方面措施来实现的:一、通过控制钻井液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减少对软泥页岩的侵蚀和损伤,从而减少钻井中的岩屑产生。
二、通过改善井壁结构和增加支撑强度,减少井眼的变形和应力分布,从而提高井壁的稳定性。
三、钻进过程中及时监测井壁的变化和应力分布,进行井壁支撑和补强,以避免与地层破坏和失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