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调研》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1-第1讲
- 格式:ppt
- 大小:9.44 MB
- 文档页数:92
总述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政治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取代贵族制度,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经济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思想文化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一、夏、商、西周政治制度1.夏(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夏启开创第一个国家政权,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由此开始。
2.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2)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3.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1)分封制:以同姓王族为分封主体,分配土地和人口的制度,形成了以周王为“天下共主”的制度。
(2)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4.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公元前770~公元前221)1.由分裂到统一: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原则不断遭到破坏;秦灭六国,政局由分裂渐趋统一。
2.封建制度确立: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奴隶制度逐步废除,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三、秦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1.统一全国:相继攻灭六国,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中国古代史部分【通史综述】(1)先秦时期(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该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2)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该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时间领先地位。
(3)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从公元220年至公元907年):前者是我国封建国家长期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后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4)宋元时期(从公元907年至公元1368年):该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
(5)明清时期(从公元1368年至公元1840年):该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和统一多民族进一步巩固时期。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概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早期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两部分。
前者以宗法制、分封制为主体,后者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为核心。
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呈现族权和政权合一、家国一体的特点,表现为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以血缘关系维持的宗法制。
秦朝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时期,表现为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从汉到元,是中央集权制度和君主专制的加强时期,表现为西汉削弱封国势力,北宋将地方权力收回中央,元朝开创行省制度,汉朝内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制;选官监察制度的变化等。
明清时期,是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时期,表现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南书房和军机处、实行密折制等。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
【通史坐标】第一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基准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基础梳理知识整合】1.夏朝:“传贤”演变成“传子”,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由此开始。
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先秦、秦汉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2.经济上:先秦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秦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裁多样;科技方面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性特点。
主题一周代贵族政治到秦汉官僚政治的演变[研析真题]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政治制度的影响1.(2017·课标全国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解析西周初期,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同姓贵族、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去建立诸侯国。
受封时,贵族会带去官吏、军队和少量的周民,也会把周文化带到各地,所以分封制起到了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作用,故A项正确;西周初期不存在“君主专制”现象,君主专制确立是在秦朝统一后,B项错误;周初的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 项错误;夏商时期已经出现贵族政治,分封制中固然含有贵族世袭特权的因素,但不是“确立”,排除D项。
答案 A2.(2014·课标全国Ⅱ,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礼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