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改思路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28.95 KB
- 文档页数:2
67958 学科教育论文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的探讨工程管理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注重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管理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具有符合性、技术综合性和应用性等特点。
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突出应用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工程生产实践相结合以及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培养社会需要的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一、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的特点(一)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突出应用性。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知识结构要突出应用性,要紧紧围绕实际工程建设的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各方面进行筹划,构建与设计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使学生夯实基础性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理论、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更加注重应用性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知识应用性的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定位为“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
(二)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工程中,突出知识理论的应用性、针对性、相对独立性和模块化,不仅有“厚基础、款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更加突出“能施工、懂经济、重合同、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突出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同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与工程生产实践相结合。
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打破传统的自我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要加强学生与工程生产实践的结合,把工程生产的实际需要作为培养目标,利用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优势和国家的扶持,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将工程管理知识和理论熟练的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四)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要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
摘要为满足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在分析了目前独立院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项目学习方法和广联达项目管理沙盘在该课程改革上的应用,介绍了基于项目学习方法的教学操作流程、课堂教学过程以及考核评价标准等的教改内容,以期为同类型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
关键词基于项目学习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探索Explorat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Chen Rui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training objective of inter-disci-plinary in colleges,this paper,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urse nature and teaching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project management sand table in the course.It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operation based on project-based learning,the teaching process of classroom and assessment criteria,are expecte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teaching of similar courses.Key words project-based learning;project management;teaching exploration随着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上升,独立学院对于人才培养的方法也需要不断地改进。
基于应用型本科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工程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日益受到关注。
特别是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成为当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探讨基于应用型本科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则较为欠缺。
在应用型本科的教育理念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工程项目管理案例,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从中了解实际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模拟项目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工程项目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将学生组织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虚拟的工程项目,从项目立项、计划编制、实施管理到项目验收等全过程进行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是成功完成项目的重要保障。
在应用型本科的教育理念下,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成为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可以将学生组织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项目管理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可以引入跨学科合作的内容,促进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大批的工程项目都在兴建,迫切需要大批具有技术和管理技能的高素质工程项目管理人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设立,适应了这种需求。
而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建设部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该课程具有内容广泛、难度较大、实践性强、与其他课程交叉性较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该课程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提高大专院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当前社会需求,迫切需要进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概述1.《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性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包含了9个不同的知识领域,涉及范围管理、集成管理、风险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不仅涉及到工程管理专业土木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四个平台的学科基础知识,同时还与工程项目从立项、 招标到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的建设周期各个环节紧密相关。
为了适应现代工程项目对管理人才的要求,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工程项目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介绍,还需要在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加强培养。
2.《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大类,其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建设工程。
其目的是通过系统工程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在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内,进行有效地规划、决策、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从而使工程项目在既定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下,其质量、工期和投资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通过学习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建筑工程管理知识,熟悉项目管理有关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建筑业企业经营和生产管理实践中。
通过系统地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开拓意识,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工程管理的需要。
工程项目管理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项目管理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但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如何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一、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实践的操作环节。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疲劳感,对于实际应用的操作缺乏经验。
2.教材陈旧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工程项目管理教材都是十几年前的版本,过时的知识难以满足现代管理需求,无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大大制约了教学效果。
3.教师教学风格保守传统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老师大都是“讲稿式”教法,内容包括知识点的解读和对应的例子讲解等。
这种教学方式既简单又保守,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缺乏互动和灵活性。
教学应尽可能贴近实际应用,尤其应重点讲解项目管理的实践操作。
对于新的理论知识也应及时跟进,保障工程管理技术的先进性和全面性,以符合现代工程项目管理要求。
2.教材体系更新采用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教材,主要是新机制、新方法和新技术相关教材。
通过资料收集和整理,优选出领先科技企业和名校使用的工程项目管理教材,教学资料的新鲜性和质量得到保障,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专业技能。
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要注意“情景设计”,以传授整个项目管理流程为主。
教材讲解要结合实际操作进行举例子,增加工程管理知识的可操作性。
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体验感,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互动性,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应用型课程教学得到了有效提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职业技能培养,也使教育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创新教育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罗媛肖新辉张海萍(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株洲412007)摘要:工程技术及经济管理能力两手抓的复合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对外是我国土木工程行业深化改革的需求,对内是高校学生谋求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本文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剖析,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与体会,从课时量安排、教材资料选择、师资结构调整、国际化教学探索及多维度考核5个角度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复合人才中图分类号:TU712-4;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8(b)-0119-03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Civil Engineering ProjectManagementLUO Yuan XIAO Xinhui ZHANG Haiping(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Hunan Province,412007China) Abstract:The compound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focusing 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ability is the demand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China's civil engineering industry externally and the objective need of college students to seek their own development internally.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of"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at the present bined with the author's own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erience,it discusses th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direction from five aspects: the arrangement of class hours,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the adjustment of teacher structure,the exploration of international teaching and multi-dimensional assessment.Key Words:Civil engineering;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Teaching reform;Compound talents随着土木工程行业的深化改革,人才的培养模式随之转变[1],“工程化”的技术人才不再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亟需培养一批同时具备工程技术及管理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独立学院教学改革思考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独立学院教学改革思考,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独立学院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在教学方面仍然存在顶层设计不足、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和教学模式单一等不足。
针对这些不足,本文从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创新和实践教学以及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几个方面做了深入思考,以期对独立学院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现状教学改革一、独立学院产生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公办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需求,民办高等教育应运而生。
1999年7月,浙江大学试办的独立二级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独立学院”。
从此,独立学院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了跨越式的发展历程;2003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更是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民办教育进入了历史机遇时期。
截止2020年底,我国有民办高校728所,在校学生587万多人;其中所独立学院283所,在校生人数269万余人,分别占48.2%和45.8%。
由于富有活力、办学机制灵活等特点,独立学院成为了本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独立学院教学现状及存在不足在各种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独立学院在数量上有了巨大的突破,教育教学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整体而言,独立学院在发展质量和教学质量上亟待提高,特别是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如下:(一)顶层设计不完善首先,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方面模糊不清、缺乏统一认识的现象较为普遍。
相对于公办院校而言,独立学院发展历史较短,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方面,没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指导,也没有现成的实践经验可以借鉴,只能边发展边探索,导致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发展局面,有的独立院校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标,有的以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有的培养模糊不清,甚至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加强独立学院工程实训教学管理的思考问题背景随着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工程实训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工程实训教学能够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常设立较为专业化的学院,培养与市场及社会需求契合的专业人才。
无论是公立高校还是独立学院,工程实训教学都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独立学院的工程实训教学面临很多问题,例如资源匮乏、管理不规范、师资缺乏等。
因此,在加强独立学院工程实训教学管理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解决方案提高实训室硬件条件首先,提高实训室硬件条件是加强独立学院工程实训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实训室需要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和软件,以便学生能够充分地学习和实践这些知识。
对于缺乏资源的独立学院来说,有些设备可能比较昂贵,可以尝试通过采购教学设备的方式来获取一些优质设备。
当然,如何选择这些设备也是一个技术活,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掌握能力和市场的需求,使得学生能够尽快地掌握专业技能,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安排专业的教师总体来说,教师是独立学院的核心资源。
提供最好的教学质量需要具有充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
在工程实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了解行业动态,掌握市场需求,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因此,独立学院应该注重吸引和培养一批有实战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好模范,提高学生的掌握能力和实践能力。
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除了加强师资和实训设备的投入外,独立学院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意识。
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育应该是一个全面的、多元化的过程。
独立学院需要挖掘专业学科知识,将相关知识应用到学生的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并了解各种最新的技术和业务方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培养专业思维和创新意识,这样他们才能具备在未来的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安排的能力。
高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扩大,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作为培养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高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也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现代化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需求。
一、课程教学目标的明确化课程目标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教学的方向和出路。
在高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应该突出课程目标的明确化,以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成为高水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才。
具体来说,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的工程项目管理意识学生应该通过课程教学学习到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意义和内涵,认识到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并且懂得如何应用项目管理方法和技能,在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目标的过程中发挥项目管理的作用和效能。
(二)掌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学生应该学习到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工程项目的规划、组织、实施、监控和结束等方面的知识以及项目管理中的时间、成本、质量、风险和人力资源等要素的管理方法,以便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提升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应该通过课程教学学习到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如交流沟通、协商谈判、团队建设和项目管理中的领导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协调项目团队成员,实现项目管理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高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更新,力求贴合现代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需求和市场接受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优化:(一)完善教材和课程内容教材和课程内容应该及时更新和完善,突出关键环节和难点,加强重点内容的教学。
此外,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施,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拓宽教学内容覆盖面高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应该全面覆盖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涵盖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的项目管理,如土建工程、房建工程、市政工程等项目管理,同时还应该扩大教学内容的覆盖面,涉及到法律法规、环保、安全、质量管理等方面内容。
学法教法研究引言随着我国建筑市场也逐渐加大对于国际市场的开放力度,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工程项目建设领域内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对工程整体效益的影响举足轻重。
因此,工程项目管理的课程教学将必须要有相应的改革,以能为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此,本文就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及建议进行了分析,相信会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课程教学能有一定的帮助。
1.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某项目管理学会于1987年公布了第一个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该体系把项目管理知识划分为9个领域,即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和综合管理。
基于上述方面的要求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应能使学生获得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所有管理环节和内容的系统知识,并在解决工程项目实际问题的综合、集成基本能力方面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训练。
笔者所在团队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建立了工程项目管理的课程体系(见图1)。
图l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体系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分析及建议成传焱(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广东清远511510)【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及建议展开了分析,详细阐述了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并在分析了课程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系列相应有效的建议,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存在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G642;TB-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58-02研究网络信息的意识形态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网络信息的传播行为是一种社会性行为,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人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会把自己所具有的思想倾向、价值观等,即意识形态体现在他所发布的信息中。
人们往往不会去注意信息所体现的“意识形态”特性,或者受某种“意识形态”支配而有所不知,这样造成的结果是看事物的方式有所扭曲、有所“遮蔽”、有所限制,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和社会。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工程项目管理梳理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内容与方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在现阶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实践教学不足等诸多问题,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结合工作实践,对目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重点探讨该课程的改革实践的方式与路径。
标签: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实践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需兼具土木工程技术与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及相关的经济、法律等专业知识,而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更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起到“引入门”的作用,为了与专业人才培养目的相一致,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
一、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就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际情况而言,其在内容设置与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主要问题【1】。
主要表现在:①课程教材众多,但没有统一的体系,多数教材盲目追求量大内容全,重点不突出,增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另一方面,教材的内容多以概念、论述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②教学方法多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性,难以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③教学脱离实践,与该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相违背,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针对当前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有必要进行深入改革,进而通过实践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分析1.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1.1不拘泥于特定教材由于当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尚没有一本较为权威的、逻辑清晰的教材,实际教学中,不同老师的教学逻辑各有不同,各院校专业侧重点也各有不同,因此实际教学中,不能过于依赖教材,照本宣科,而应将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实际,不拘泥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材,综合多方面领域知识,及时补充工程实际新的管理技术,总结梳理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逻辑清晰、与时俱进。
基于应用型本科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程项目管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为了培养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越来越多中国高校纷纷开设了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也成为了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然而,现有的课程教学模式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方式,缺乏互动与实践,难以满足学生实际应用的需求。
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基于应用型本科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应用型本科的理论基础应用型本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应用型本科还强调行业和专业的紧密结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和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实用型人才。
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特点《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涵盖面广、知识量大、涉及复杂的领域,其中包括工程规划、组织管理、资源配置、进度控制、质量保证、风险管理等多方面内容。
此外,项目管理也需要广泛的认知技能和创新思维,因此,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而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项目管理应用能力。
(一)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式多为单向讲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应用型本科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二) 以实际项目为背景应用型本科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学应该紧密围绕实际需求,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也并非例外。
可以将未来即将推出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案例分析,梳理项目的流程和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模拟的项目管理过程中获得实际操作能力。
(三) 强化互动与合作基于应用型本科的教育模式,教与学的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而非单方面灌输。
因此,《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开放式的课堂,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发言,加强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基于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一、课程设置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基于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课程设置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全面掌握。
在教学改革中,应当重视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避免出现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
在课程设置上,应当充分考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结合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合理安排相关课程内容,以形成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支持。
二、教学内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以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主线,重点突出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知识和方法。
在教学内容上,应当紧密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引入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深入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精髓。
还可以结合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的最新发展,引入一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管理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
三、教学方法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团队项目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还可以引入信息化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评价应当科学客观,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和培养。
在教学评价上,应当重视平时表现和期末考核的综合评定,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合理安排各类考核方式,如课堂讨论、作业报告、实践操作、大作业等,以全面评价学生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在教学改革中,需要全面考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特点和应用需求,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适应社会对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够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案,为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的培养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索摘要:教育部2012年公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的专业规范也在陆续公布,为了适应新形势,满足新形式下独立学院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的教学需求,满足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在理清课程之间知识结构的纵、横向关系的基础上,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优化,处理好各门课程之间与每门课程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衔接与配合,体现独立学院办学优势和学科特色。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课程体系优化的含义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之间的分工与配合,课程体系是根据培养目标来设置的,同时也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即把培养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中。
本文所提到的课程体系主要是指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体系优化是根据新的培养目标,对理论课程进行优化和重组,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即在不增加学时的情况下,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整体把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2 课程体系优化的必要性2.1新形式的要求目前,高校各专业面临新的形式:一方面,教育部公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版);另一方面,新的专业规范也在陆续公布,各专业的内涵均会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为了适应新形势,满足新形式下独立学院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的教学需求,制定了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的2012版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在理清课程之间知识结构的纵、横向关系的基础上,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优化,处理好各门课程之间与每门课程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衔接与配合,体现独立学院办学优势和学科特色。
2.2社会需求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而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原有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大多照搬原母体学校,多数都停留在原来几个专业的简单合并上,专业平台过于宽泛。
特别是作为一个兼有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性专业,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仍然存在改善空间,尚未完成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四个平台课程的整合,知识融合度不够,没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也未能充分发挥“1+1〉2”的效应,所以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显得十分重要。
高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数量的增加以及建设的复杂性日益提高,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然而,当前高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要求。
因此,对于高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是十分迫切且必要的。
首先,针对现有课程教学内容的滞后性问题,应该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最新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技术。
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管理实践,了解最新的工程管理方法和技术,将其应用于课程教学中。
此外,还可以邀请相关工程项目管理专家进行讲座,为学生介绍最新的管理理论和技术。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保持同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针对现有课程教学方法的单一性问题,应该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往往过于单一,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例如网络课程平台、在线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便捷的学习资源。
最后,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传统的考试评估方式往往只能测量学生的记忆能力,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可以采用学科竞赛、实践考核等多种评估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评估结果。
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估和互评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评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评价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是十分迫切的。
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满足社会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
希望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能够重视这一课题,加大研究力度,推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