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印染助剂,阻燃涂层胶剂,防水防油污整理剂,丝氨酸整理剂,防皱免烫剂
- 格式:docx
- 大小:24.09 KB
- 文档页数:9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肥皂、洗衣粉都可以用来清洗污垢,实验可以作为固色剂。
这些化学物质都属于助剂,其中大部分是表面活性剂,这里我们主要要讨论印染工业中的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的特性以及其在染整中的用途。
纺织工业在纺丝、纺纱、织布、印染至成品的各道加工工序中,根据各种纤维的性能需要使用不同的辅助化学药剂,以提高纺织品质量、改善加工效果、提高生产效率、简化工艺过程、降低生产成本并赋予纺织品各种优异的应用性能。
这种辅助助剂通常称为纺织染整助剂。
染整助剂常按染整加工的步骤和用途分为染前处理剂、印染助剂、整理剂三大类。
连二亚硫酸钠俗称保险粉,英文名sodiumyfhposulite,分子量174.11,外观为白色砂状结晶物或淡黄色粉末,略带有硫的味道,熔点52-55度,沸点130度。
可溶于水,不溶于乙醚。
本品属于自燃物品,具有刺激性,燃烧分解产物为硫化物。
主要用于印染工业的还原剂;丝、毛的漂白;医药、选矿;硫脲及其硫化物的合成等。
染整车间染色工序在使用还原性染料时,为使不溶于水而对纺织品染色,需要在碱性的条件下加强还原剂使染料还原成隐性水溶液,染料使纺织物染色。
纺织物着色后以双氧水复还原成不溶于水的染料。
使用的强还原剂的危化品为连二亚硫酸钠,一般配置浓度为
1g/L-7g/L,使用的氧化剂为双氧水,使用冰醋酸、氢氧化钠调节酸碱度。
印染助剂烧碱(NaOH):印染工业中大多使用液体烧碱,俗称液碱,即浓度约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
在棉织物染色前,必须设法去除棉纤维表面的覆盖物,如腊质、油脂、果胶等,用稀烧碱液在适当温度下浸泡和蒸煮,便可通过烧碱皂化反应除去杂质。
为了使染料在染色时能够深入到纤维内层,棉织物染色前需经浓烧碱丝光处理,用浓烧碱溶液对棉织物进行短时间处理,可使纤维分子定向排列,增加织物的色泽,可使纤维表面细碎的小纤维(棉绒)被烧碱腐蚀掉,使染色更均匀,不会出现深浅不一的斑块。
棉织物还原染料进行染色时,需用大量的烧碱溶液和保险粉将还原染料还原为隐色体,这样隐色体才能上染到棉纤维上,染色后再用氧化剂氧化成原来的还原染料的不溶性状态。
对于高档涤纶纤维,需用烧碱溶液碱减量,涤纶纤维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纤维表面聚酯分子链的酯键水解断裂,并不断形成不同聚合度的水解产物,最终形成水溶性的对苯二甲酸钠和乙二醇,消除了涤纶丝的极光,并增加了织物交织点的空隙,使涤纶织物手感柔软、光泽柔和,改善吸湿排汗性。
双氧水H2O2:过氧化氢是优良的氧化漂白剂。
其作用是通过其氧化作用,去除纤维上的色素,提高织物的白度。
纯浓的过氧化氢是无色液体,能以任何比例溶于水中,工业常用双氧水浓度一般为30%。
过氧化氢对纤维素纤维(如棉织物)的漂白一般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pH值控制为10-11。
漂白时,为了获得良好的漂白效果,而避免纤维的脆损,除了应适当控制漂白的pH值以外,还必须在漂液中加入氧漂稳定剂,如硅酸钠及乙二胺四乙酸钠盐(EDTA)等,可去除加工液中的重金属离子,防止过氧化氢被重金属离子加速催化分解。
棉布用过氧化氢漂白时,一般要先经过退浆和煮练,然后再浸轧过氧化氢漂液。
漂液浓度可根据布上含杂情况和漂白要求而定,一般大约是2-3g/L(以100%过氧化氢计),带液率在110%-130%左右。
然后在容布器中(95-100℃)汽蒸堆置45-90min,漂白工艺后,可用去过氧化氢酶去除剩余过氧化氢,再充分水洗。
纺织助剂的定义和作用
一般而言,现代纺织工业主要包括两个重要部分,其一是纺织品的制造,主要包括纺纱和织造,是纺织品的形成过程;其二是纺织品的整理,即坯布的预处理、染色、印花和后整理,是纺织品的再加工和修饰与美化过程。
与纺织品的制造不同的是,纺织品的整理主要是以化学加工为主,因此要使用大量的染料和辅助化学品。
而这些辅助化学品通常称为纺织染整助剂,简称纺织助剂。
在纺织品的加工过程中,纺织助剂具有十分重要甚至不可缺少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缩短加工过程,减少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2)节能节水,省人省力,降低生产成本;
(3)改善纺织品的性能和质量,賦予纺织品特殊功能和风格,增加成品的附加值;
(4)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广义而言,在纺织品整理,甚至纺织品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除染料外的化学品均属于纺织助剂。
然而,通常我们不将纺织工业中常用的酸、碱、盐和简单的有机物称为纺织助剂,因为它们属于广泛使用的化工原料,在许多工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用途。
因此,更严格地讲,纺织助剂系指在纺织品加工,特别是化学整理过程中使用的、具有特殊
性能的精细化学品。
在本书中除纺织品前处理剂、染色助剂、印花助剂和后整理剂之外,纺织助剂还包括在非织造物制造、静电植绒等加工中使用的化学品,以及在纺丝(纱)和经纱上浆工程中所采用的油剂和浆料等特殊化学品。
一后整理:在实际生产中,常将服装面料的练漂,染色,印花以外的加工过程称为整理,由于整理工序都安排在整个染整加工的后期,故常称为后整理.服装后整理工艺种类包括一下几种:(1)仿旧整理:就是赋予新织物以“自然旧”的风格,整新如旧,较多应用于天然面料。
1.普洗:常用的一种柔软洗涤工艺。
染色面在洗涤设备中经过一定时间的洗涤,为改善手感可添加适量柔软剂,使成品自然泛旧,不缩水,且手感柔软。
如水洗纯棉布、涤棉布. 2.石磨水洗: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需在洗涤设备中加入一种可漂浮于水面上较轻、多孔的重要物质——浮石。
染色织物经磨滚,染料局部被磨去,织物表面产生自然仿旧,有时还会起磨毛起绒效果,颜色有深浅变化、手感柔软.如石磨牛仔服装。
3.漂洗:也称漂色,在洗涤液中加一些染色脱色剂,服装颜色可得到褪色效果,经常用于平纹树皮布(用树皮纤维织制,如棉布、细帆布)。
漂洗一般用于深色服装.4.酵素洗:在洗涤液中加入酵素粉,使面料特性产生变化。
织物表面产生仿旧感,立体效果较好;手感变柔软。
5.喷砂:目的是获得一种局部的磨损效果.在服装正常洗涤之前,由空气压缩机和喷砂装置产生的强气压射出氧化铝微粒完成喷砂工序。
磨损仅限于局部,靛蓝染色的纤维在磨擦力的作用下剥离织物表面,这道工序成本消耗较高,效率较低,且对工艺技术求较高,但它能获得常规洗涤不能达到的特殊效果。
6.套色洗:在原有面料的颜色上,套一种与之差异较大的颜色,使其二者颜色互相融合,颜色效果自然、特别。
(2)磨毛整理:经磨毛整理的织物表面有一层短密细腻、均匀的绒毛,手感柔软,效果更显高档。
磨毛的方法有多种:用金刚砂纸摩擦布面;针布起毛再剪齐绒毛;利用化学助剂使纤维膨化,并对织物进行松式洗涤产生绒毛。
如磨毛卡其,砂洗双绉、电力纺,仿麂皮等。
(3)折皱整理:经折皱整理的织物表面具有自然折痕,耐洗而不消退。
整理方法有:予以机械压力和热的作用,使布面产生不规则凹凸;手工起皱,可使织物获得任何形状的皱折,自然感强;绳状洗涤,使织物出现纵向皱纹,如树皮皱;揉搓加工,对合成纤维织物进行“力”与“热”的共同作用,皱纹永久耐劳。
纺织品多功能复合整理技术目前,多功能复合整理使纺织产品向着深层次和高档次方向发展,不仅可以克服纺织品本身的缺点,还可以赋予纺织品多功能性。
多功能复合整理是将两种或多种功能复合于一种纺织品的技术,以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
该技术已在棉、毛、丝、化纤、复合及其混纺交织物整理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例如:防皱免烫/酶洗复合整理、防皱免烫/去污复合整理、防皱免烫/防沾色复合整理,使面料在防皱免烫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功能;具有抗紫外线和抗菌功能的纤维,可用作为泳装、登山服和T恤衫面料;具有防水、透湿、抗菌功能的纤维,可用于舒适性内衣;具有抗紫外线、抗红外线和抗菌功能(凉爽、抗菌型)的纤维,可用于高性能的运动服、休闲服等。
同时,应用纳米材料对纯棉或棉/化纤混纺织物进行多种功能的复合后整理,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棉织物多功能复合整理技术随着各国对纺织品甲醛限量标准的完善,低甲醛和无甲醛整理剂及整理方法一直是纺织品抗皱整理研究的热点。
以丁烷四羧酸(BTCA)和柠檬酸(CA)等为代表的多羧酸类,以及长链多羧酸体系是最有潜力取代N-羟甲基酰胺类化合物的抗皱整理剂。
此类整理剂不含甲醛,能达到良好耐久压烫(DP)等级。
但多元羧酸整理剂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催化剂价格高;易污染环境;会导致某些硫化染料和活性染料染品色变;整理品上残留的羧基,使阴离子染料的上染率降低,而阳离子染料染色的湿摩擦牢度差等。
壳聚糖与纤维素的分子结构相类似,不含甲醛,可以作为永久整理剂,使织物耐水洗、耐摩擦,具有固色和增强作用,提高织物的坚牢度,减少缩水率,并使织物具有滑爽光洁和挺括的外观和手感。
壳聚糖还具有广谱抗菌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菌等多种细菌的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因此,壳聚糖还可用来对织物进行抗菌防霉整理。
由于市售壳聚糖的相对分子量较大,所以织物经壳聚糖整理后,弹性回复角增加不多,且手感变硬,布面泛黄,润湿性下降。
而壳聚粘经降解后,相对分子量变小,穿透力增强,抗菌性能提高。
印染助剂厂采购经理重要内部资料,助剂厂印染配方资料大公开!
【第二版】
一直在印染厂工作的朋友,可能对助剂的认知不太清楚!总感觉里面的水分太深套路太多!今天就给大家普及经典印染助剂知识,让你打开智慧的双眼,了解更多专业知识!
第一类:增白剂
产地:天津染料、浙江弘毅化学、上海天坛助剂、南京旭美
4、荧光增白剂4BK
产地:浙江弘毅化学、上海天坛助剂、南京旭美
第二类:酸类
产地:内蒙古大义
第三类碱类
产地:上海氯碱
产地:山东海润化工
第四类:氧化剂产地:杭州电化厂
第五类:还原剂
产地:郑州中成化工
第六类:盐类
5、偏磷酸钠
分子式(NaPO3)6,无色透明片状或白色碎粒状,易潮解,在空气中会水化,水化时变成磷
第七类:精练剂
产地:江苏海安石油化工
产地:上海喜赫
产地:上海喜赫
6、净洗剂LS(净洗剂MA)
产地:连云港荣禾新材料
第八类:渗透剂
产地:泰兴市恒源化学。
纺丝油剂主要成分
纺丝油剂是一种用于纺织工业的加工助剂,能够提高纺织品的柔软度、光泽度、抗静电能力等性能。
其主要成分包括以下几种:
1. 硅油:硅油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抗静电性能。
它是纺丝油剂的主要成分之一,能够使织物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润滑膜,减小纤维之间的摩擦力,降低静电产生。
2.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使水与油互相溶解的特性的化学物质。
在纺丝油剂中,表面活性剂可以起到增加纺织品的柔软性、渗透性和抗静电性能的作用。
3. 防腐剂:纺丝油剂中还常含有一些防腐剂,用于防止纺织品在加工过程中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和腐蚀。
4. 柔软剂:柔软剂是一种用于增加纺织品柔软度和光泽度的化学物质。
它能够改善纺织品的手感和外观,并增加其抗静电性能。
总之,纺丝油剂的主要成分包括硅油、表面活性剂、防腐剂和柔软剂等,这些化学物质能够改善纺织品的性能和外观,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纺织品中有害物质及主要来源一、纺织原料在种植过程中,为控制病虫害使用的杀虫剂、化肥、除草剂等,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在纺织品服装上,会引起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或其他中毒反应,甚至诱发癌症;二、在纺织品加工制造和后期的印染、后整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染料、氧化剂、催化剂、阻燃剂、增白荧光剂、树脂整理剂等多种化学物质,这些有害物质残留在纺织品上,使纺织品及服装再度蒙受污染;自1994年7月15日德国政府颁布禁用偶氮染料法令以来,到目前为止,在纺织品和化学品领域中禁用和限制的化学物质有13类约300个;下面对这13类化学物质作一个基本介绍;1除用1-EP6/禁用偶氮染料偶氮染料是指含一个或多个偶氮基-N=N-的芳香族化合物;偶氮染料是染料中非常重要的结构,属于该类结构的染料有几千种;经研究表明某些芳香胺对人体或动物具有致癌的作用或怀疑有致癌作用,因此各国的法规仅对会分解产生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进行禁止;德国最先颁布禁止生产和使用以联苯胺为代表的20种致癌芳香胺及可分解出这些芳香胺的染料的法令,规定进口商不得进口用这些染料加工的与人体接触的纺织品;随后,这一法令也被欧盟其它国家所使用;按照德国Bayer公司在1994年提出的禁用染料品种以及1999年德国VCI德国化学工业协会提出的禁用染料数据统计有146个,规定在纺织品上的致癌芳香胺的限值不超过30mg/kg,在染料中的致癌芳香胺的限定值不超过150mg/kg;禁用染料在经印染的纺织品或皮革制品中都有可能存在;2致敏性分散染料致敏染料对皮肤有过敏性和刺激性,部分分散染料被认为易起过敏反应,如果该类染料长时间接触皮肤后,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在一些国家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中对这些染料进行了限制和禁用;目前受控的致敏性染料有20种,Oeko-tex对这20种染料的使用进行了限制,这些染料均为分散染料;德国的食品与消费品法中对被证明有过敏反应的6种分散染料使用进行了限制;分散染料主要用于合成纤维聚酯及其混纺产品的印染,有时也用于其他合成纤维如醋酯、聚酰胺的印染;3致癌染料致癌染料是指未经还原等化学变化即能诱发人体癌变的染料,目前已认定可致癌的染料有9种,Oeko-tex对这9种染料的使用进行了限制,其中直接染料3种,分散染料3种,碱性染料2种,酸性染料1种;4游离甲醛甲醛是一种易挥发性化合物,通常用于纺织品防皱和防缩整理剂的合成试剂,生产上还用于固色剂、防水剂、柔软剂、粘合剂等中,涉及面非常广;甲醛还是一种刺激性化合物,易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和人体呼吸道等疾病;少量的甲醛会对人的眼晴、皮肤和粘膜产生刺激作用,过量的甲醛会使粘膜和呼吸道严重发炎,也可导致皮炎;近期的研究还表明在蛋白质生物细胞中,已发现与甲醛反应的N-羟甲基化合物的代谢物呈现突变性,怀疑具有致癌性;日本等国的服装环保标准都对甲醛做出了明确限制;日本规定:进口幼儿服装I类产品不得含有甲醛,进口成人内衣、睡衣、袜子II类产品的甲醛含量不得超过75mg/kg,成人外衣甲醛含量不得超过300mg/kg;我国的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18401-2003中也规定:婴幼儿用品A类的甲醛含量不得超过20mg/kg,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B类的甲醛含量不得超过75mg/kg,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C类的甲醛含量不得超过300mg/kg;在纺织品加工过程中,甲醛主要来源于以下三方面:1抗皱整理:含甲醛的交联剂仍广泛用于防皱、抗皱和免烫整理中,如使用不当会导致其浓度超过允许范围;2提高色牢度:廉价的含甲醛助剂常被用于直接染料,偶尔也被用于活性染料染色的后处理;根据所用的配方,在A类产品中其含量很容易超过20mg /kg的限量,甚至超过对B类产品的75mg/kg限量;现在已有含少量或不含甲醛的阳离子助剂面市,如锡利A、B类;3涂料印花:高品质的含甲醛交联剂被广泛用于涂料印花工艺,这就意味着即使很小心地使用也几乎不可能符合75mg/kg的限量;现在已有极低甲醛含量的交联剂供应,即在有尿素存在的试剂与甲醛一起使用就能达到无甲醛涂料印花的目的;通常经永久防皱防缩整理剂硬挺整理的纺织品中容易有超标的甲醛存在;5可萃取重金属纺织品及服装上可残留的重金属有镍、铬、六价铬、钴、汞、砷、镉、锑、铅、铜等10种;过量的重金属被人体吸收会累积于人体的肝、骨骼、肾及脑中,不仅会减弱人体免疫功能、诱发癌症,还可能引起慢性中毒,伤害人的中枢神经;纺织品上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印染工艺中使用的部分染料、氧化剂和催化剂,其中大部分并不对人体造成危害,法规和标准所规定的是可萃取重金属的限量,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从纺织品中萃取出的量;Oeko-tex100明确对9种金属进行了限量规定,德国日用危险品法还首次将锑Sb列入受限制的重金属之列;1镍nickle镍是合金材料中常使用的一种金属,通常起着增强硬度和防止腐蚀的作用;镍及镍化合物被怀疑有致癌的作用,镍对部分人会引起过敏反应;1999年,欧盟对进口纺织品进行规定:禁止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使用含镍在c m2以上与人体接触的附件,如扣子、拉链、装饰品等金属物;镍主要存在于纺织品及服装的附件,如:油漆涂料、墨水、拉链、塑料件和金属化合物中;2汞mercury汞是一种以金属汞液态、气态加热时和固态无机汞和有机汞多种形态存在的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会造成中枢神经的损坏,有些汞化合物极可能有致癌的作用;纺织品及服装中极少有超量汞的存在;3镉cadmium镉是一种常用金属,具有不易腐蚀的特点;常用于涂料、金属涂层、塑料件用作热稳定剂、电池等;镉及其化合物常有致癌的作用;在纺织品和服装中,镉常会存在于塑料件、涂料特别是红色、橙色、黄色和绿色以及金属涂层中;4铅lead铅常用于电池、油漆、塑料用作热稳定剂、陶瓷等的生产加工中;铅及其化合物是极可能致癌的物质,并且会损坏人的中枢神经特别是儿童、肾及免疫系统;铅常会存在于纺织品和服装的塑料件、油漆、涂料以及金属涂层中;5铬VIchromiumVI铬通常以3种主要形态存在:铬O、铬III和铬VI,铬III是其存在的主要形态;铬VI和某些化合物是已知的致癌物质,铬VI还会腐蚀皮肤,引起过敏反应;铬VI常会存在于纺织品和服装的塑料件、涂料以及经鞣制的皮革中;6阻燃整理剂阻燃整理剂是一种用作纺织品整理中起阻燃功能的化学整理剂;阻燃剂种类繁多,按化学结构分为有机类和无机类;有机类阻燃剂主要是以磷和溴为中心阻燃元素而构成的化合物;无机类阻燃剂主要是钛、锑等金属化合物或卤化物;经研究表明,某些类别的阻燃整理剂对环境及人体的免疫系统会造成影响,均为有机类阻燃剂,如多氯联苯PCBs;多溴联苯PBBs由于与多氯联苯PCBs具有极为类似的结构,因此也被禁用;欧盟、日本对包括多氯联苯PCBs和多溴联苯PBBs的部分有害阻燃剂进行了限制;7含氯酚及邻苯基苯酚纺织品中可能含有的含氯酚类化合物主要有无氯苯酚PCP、2/3/5/6-四氯苯酚TeCP和邻苯基苯酚OPP等;PCP是一种防腐剂,常用于木材、皮革和纺织品的加工中;为便于纺织半成品如坯布、成品的贮存,生产过程中主要上浆过程一般要加入少量防腐剂,在棉纤维和羊毛的储存、运输时常用,它还用在印花浆中作增稠剂;PC P具有相当的生物毒性,残留在纺织品上,在人体内产生生物织累,危害人体健康,其毒性可致癌;纺织品漂洗时使用五氯苯酚排出的废水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含PCP 的物质燃烧时会产生高度毒性的物质;TeCP和OPP在纺织品皮革中的用途与PC P类似;德国法律规定禁止生产和使用PCP,服装和皮革制品中该物质的限量为5mg/ kg;有的国家要求该物质的检出率为0;经过抗菌整理的纺织品、皮革中易含超量的PCP;8有机氯载体涤纶纤维在常温常压下,采用的是载体法染色,这种方法所使用的有机氯载体均为有毒物质,所以各国都已禁止使用;在现有法规和相关标准中限制使用的有机氯载体有10种;9环境激素环境激素又称为内分泌扰乱物质,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等;棉麻纤维的生长过程中常使用某些杀虫剂,以抵抗害虫侵害;某些动植物纤维往往会存有残留的农畜药,虽毒性强弱不一,但都易被皮肤接触吸收,如Dieldrin易被皮肤吸收并怀疑是一种会诱发癌症的杀虫剂;Oeko-tex1002004版对54种杀虫剂和6种增塑剂的使用进行了限制,并对其总残留量进行了规定;日本法规中对DTTBTimiperone和狄氏剂的使用进行了限定;在天然纤维制的纺织品尤其是棉纺织品中容易有杀虫剂的存在;10可挥发性化学物质目前相关法规中控制使用的可挥发性化学物质主要包括甲醛、甲苯、苯乙烯、乙烯基环已烯等9种;11织物酸碱度pH值人体的皮肤表层一般呈弱酸性,以防止疾病的入侵;因此纺织品上pH值控制在中性及弱酸性时对皮肤最为有益;Oeko-Tex100对不同类别的纺织品及服装的pH值进行了规定,我国的纺织品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18401-2003中也对各类纺织品及服装的pH值进行了规定;12染色牢度表面看来,似乎织物的染色牢度不涉及到纺织品的生态问题,但是在人类的汗液、唾液中生物酶的作用下,能够促进染料分解而导致对人体健康的损害;Oeko-Tex100对染色牢度也都规定了限量指标;我国的纺织品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18401-2003中也对各类纺织品及服装的染色牢度值进行了规定;13特殊气味如霉味、恶臭味、鱼腥味或其他异味气味浓烈则表明过量的化学药剂或有害成分残留在纺织品中,因而有危害健康的可能;因此,各种服装上特殊的气味仅仅允许有微量存在;指标的测试在纺织行业尚属新的项目,基本测试方法见Oeko-tex200和国家标准GB18885-2002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上述禁用和限用的化学物质涉及所有纺织品,因此各国政府的相关法规对这些物质在纺织品上的限定值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纺织品中有害物质及主要来源一、纺织原料在种植过程中,为控制病虫害使用的杀虫剂、化肥、除草剂等,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在纺织品服装上,会引起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或其他中毒反应,甚至诱发癌症;二、在纺织品加工制造和后期的印染、后整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染料、氧化剂、催化剂、阻燃剂、增白荧光剂、树脂整理剂等多种化学物质,这些有害物质残留在纺织品上,使纺织品及服装再度蒙受污染。
自1994年7月15日德国政府颁布禁用偶氮染料法令以来,到目前为止,在纺织品和化学品领域中禁用和限制的化学物质有13类约300个。
下面对这13类化学物质作一个基本介绍。
1除用1-EP6/0.311禁用偶氮染料偶氮染料是指含一个或多个偶氮基(-N=N-)的芳香族化合物。
偶氮染料是染料中非常重要的结构,属于该类结构的染料有几千种。
经研究表明某些芳香胺对人体或动物具有致癌的作用或怀疑有致癌作用,因此各国的法规仅对会分解产生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进行禁止。
德国最先颁布禁止生产和使用以联苯胺为代表的20种致癌芳香胺及可分解出这些芳香胺的染料的法令,规定进口商不得进口用这些染料加工的与人体接触的纺织品。
随后,这一法令也被欧盟其它国家所使用。
按照德国Bayer公司在1994年提出的禁用染料品种以及1999年德国VCI(德国化学工业协会)提出的禁用染料数据统计有146个,规定在纺织品上的致癌芳香胺的限值不超过30mg/kg,在染料中的致癌芳香胺的限定值不超过150mg/kg。
禁用染料在经印染的纺织品或皮革制品中都有可能存在。
2致敏性分散染料致敏染料对皮肤有过敏性和刺激性,部分分散染料被认为易起过敏反应,如果该类染料长时间接触皮肤后,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因此在一些国家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中对这些染料进行了限制和禁用。
目前受控的致敏性染料有20种,Oeko-tex对这20种染料的使用进行了限制,这些染料均为分散染料。
德国的《食品与消费品法》中对被证明有过敏反应的6种分散染料使用进行了限制。
牛仔布整理工艺牛仔裤常用砂洗工艺步骤牛仔布加工步骤-各种整理工艺介绍无论是在牛仔布生产中或者是牛仔布加工中,都不能少一个步骤,就是对牛仔布进行整理,牛仔布通过是使用不同的整理工艺后,会使牛仔布产生独特的风格。
随着技术与工艺的进步,这些整理工艺从以前的单调,到现在的各式各样整理工艺。
目前,这些整理工艺主要有以下6种:它们分别是:1传统的石磨整理传统的石磨整理就是用一定量的浮石和少量的剥色剂(如次氯酸钠、高锰酸钾)及洗涤剂在石磨洗涤机中进行磨洗,利用浮石与服装面料之间的摩擦作用使染料脱落产生磨白作用;也有是剥色剂破坏服装面料上染料产生磨白,从而使牛仔布产生独特的风格。
2生物酶石磨(酶洗)整理2.1生物酶石磨整理(酶洗)原理生物酶石磨整理选用的酶是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类对纤维素纤维具有降解能力的酶,由于酶分子很大,因此不能渗透到织物内部,水解作用仅在织物表面进行。
牛仔布酶整理就是利用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纤维的水解(侵蚀)反应,在剥蚀织物表面的同时,染料也借助水洗设备的摩擦和揉搓作用而随之脱落,从而达到牛仔布所具有的仿旧感效果。
如果结合石磨,风格特别。
3免烫整理牛仔布多为纯棉织物,棉属于纤维素纤维,因其无定形区含量较多,使得织物在外力作用下易产生折皱,影响美观及穿着舒适性。
利用防皱整理剂,通过整理剂与纤维无定形区里大分子链的交联作用,来进步其防皱抗皱性能,进而达到免烫的效果。
经过免烫整理后,牛仔布织物易于打理,穿着不易皱,机洗后平整度好,不需熨烫,达到洗可穿的效果,并且手感舒适。
特别对薄型牛仔布的防皱整理显得更为重要。
4砂洗牛仔布的砂洗就是用砂洗剂对织物进行磨砂处理,经过处理后会使牛仔布部分褪色,并在牛仔布表面布满柔和的茸毛,赋予其柔软、细腻的手感,也可以使牛仔布产生褶皱、猫须等时尚外观效果。
砂洗剂主要是圆形、菱形、多角形3种不同形态的结晶矿砂及特殊的表面活性剂。
砂洗过程中,除砂洗剂外还应加入膨化剂、柔软剂等助剂,以进步砂洗效果。
纺织助剂中硅溶胶的应用
硅溶胶作为一种纺织助剂,在纺织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主要应用于纺织品的整理加工和染色过程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纺织品的柔软度和光泽,硅溶胶可以作为柔软整理剂使用,通过其优异的润湿性和渗透性,能够使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细腻的硅凝胶薄膜,从而提高纺织品的柔软度和光泽,改善手感。
2. 增加纺织品的耐磨性和耐洗性,硅溶胶可以提高纺织品的耐磨性和耐洗性,使纺织品具有更好的耐用性和持久性。
3. 提高纺织品的抗皱性和防起球性,硅溶胶可以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减少纤维之间的摩擦,从而提高纺织品的抗皱性和防起球性。
4. 促进纺织品的染色效果,硅溶胶可以作为助染剂使用,能够增强染料与纺织品纤维的结合力,提高染色的均匀性和色牢度。
总的来说,硅溶胶作为纺织助剂在纺织品整理加工和染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改善纺织品的手感、外观和性能,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
当然,在使用硅溶胶时,需要注意控制好用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要保证生产操作的安全性。
纺织产品因为出⼝量较⼤,在与其它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贸易中,相关⽅对企业环境保护、职业安全与健康的要求越来越⾼。
纺织印染企业⼀直是环境治理的重点企业,由于各⽣产企业的⽣产条件、⽣产⼯艺、所⽤原料、染料及助剂的不同,造成的污染和危害也不同,所以其环境因素的识别和危险源的辨识⼀直是⼀个⽐较复杂课题。
只有根据⽣产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识别其重要的环境因素与危险源,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
本⽂仅对纺织印染企业有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及危险源作出说明,主要针对纺织印染企业的技术特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设备,不同的⼯艺,不同的产品其主要的环境因素及危险源不同,控制⽅法也有区别。
现将其主要环境因素及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分析如下,供⼤家参考。
⼀、纺织印染企业的基本⽣产流程为: (⼀)印花⽣产 坯布——烧⽑——退浆——煮炼——漂⽩——印花——整理——成品 (⼆)染⾊⽣产 坯布—— 烧⽑—— 退浆—— 煮炼—— 漂⽩——丝光——复漂——染⾊——整理——成品 (三)漂⽩ 坯布——烧⽑——退浆——煮炼——亚漂——氧漂——整理——成品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控制: 根据纺织印染企业⽣产的特点:其⽣产过程的环境因素主要有5种表现形式 (1)⽔体排放 (2)废弃物处置 (3)⼟地污染 (4)原材料与⾃然资源的消耗 (5)⼤⽓的排放 1、主要⽔污染物 在印染过程中的⽔体的污染物有退浆、煮练、丝光⼯序中的处理液中的酸、碱;漂⽩处理液中的盐性物质;染⾊⼯序中使⽤的偶氮染料、芳⾹胺染料、含氯芳⾹族染料;防皱、防缩、阻燃整理过程中采⽤的树脂、有机卤化物、甲醛;煮练过程中去除的蜡状物质、含氮物质、果胶物质、棉籽壳和⾊素;各⼯序施加的印染助剂中的有机化合物;印花车间的滚筒雕刻废⽔含六价铬等。
由于不同⼯⼚的产品不同,印染⼯艺和所使⽤染化料不同,废⽔产⽣的数量、污染物⽔质⽔量有较⼤差别。
主要有退浆和漂练污⽔、印染有⾊污⽔、含氯漂⽩造成的有机卤化物污⽔、化学后整理剂污⽔。
广州市仙合纺织助剂有限公司
上述资料谨以本公司现有的知识为基础,旨在为本公司产品及其用途提供一般性说明,因此不应把这份资料看作是保证
所述产品的特定性质或保证其特殊用途的适用性,用户使用我公司产品时有责任进行试验。
防皱剂
防皱剂是特殊高分子聚合物为主的复配物,主要用于织物绳状前处理、染色等湿加工
过程中的润滑、防皱处理;减少纤维/纤维、纤维/金属设备在前处理及染色时的摩擦。
产 品 特 点
可有效降低织物与织物,织物与设备间的摩擦,减少织物在湿加工过程中的
擦伤或条痕,赋予织物湿态下极佳的平滑度。
改善织物在缸内的运转的流畅性能,预防止出现打结、堵缸现象;特别适用
于喷射高速加工及小浴比工艺。
特别适用于天丝、棉莱卡等表面易原纤化的织物。
对染料和纤维无亲和力,对染色得色率无不良影响,无泡、易洗除。
对各类印染助剂有良好的相容性,耐酸碱,耐硬水及电解质。
基 本 性 状
外 观:无色透明或半透明粘稠液
离子性:阴/非离子
PH 值: 6.0~7.0
溶解性:易溶于水,可用水以任意比例稀释
应 用 范 围
各类纤维素纤维织物前处理、染色、后整理等各工序。
参 考 用 量
前处理:防皱剂 1.0~2.0 g/l ;染色:防皱剂 2.0~3.0 g/l(使用前,
应冷水稀释)。
包 装 贮 存
125kg塑料桶包装。置于阴凉通风仓库,贮存期6个月。
Related织物的水性聚氨酯涂层整理技术即在基布上施加一层粘合剂,覆上一层薄膜或其他材料,加热加压,形成一个复合织物;或者薄膜本身即是粘合材料,把基布与其他材料粘合在一起。
新型纺织品向人们提供各种优异的服用功能,防水透气织物就是其中之一。
防水透气织物也叫防水透湿织物,国外又称“可呼吸织物”。
有人曾对人在运动时的大致出汗量作了研究,服装透气性低于人体出汗量时,人就有闷热感。
因此,透气性大小是衡量织物服用舒适性的重要指标,特别是运动服。
聚氨酯涂层织物具有防水透湿功能,其主要特点是消费者穿在身上的外衣,既能防雨防风又能将人体形成的汗液、汗气蒸发,避免在衣服内凝结,保持干爽、舒适。
水性聚氨酯在轻纺、皮革、胶粘剂、印染等行业中的应用已相当广泛,若用于织物后整理,可明显提高服装或饰品的华丽庄重感和穿着舒适感,因此,有些品种已经开始受到时装界的青睐。
棉织物的抗皱免烫整理是改善织物服用性能、提高其附加值的重要加工工序之一。
水性聚氨酯具有无臭味、不含有机溶剂、无污染、不燃等特点,作为环保绿色纺织助剂使用,而水性聚氨酯抗皱整理剂具有不含甲醛、不泛黄、强力损失小等优点。
防水透气织物首先被开发用在军服、防护服的生产,现在已广泛用于运动服、旅行包、帐篷等的制聚氨酯(PU)是分子结构中含有“-NHCOO-”单元的高分子化合物,在纺织品上PU广泛应用于氨纶丝和涂层整理。
纺织品的聚氨酯涂层整理是后整理工艺新发展的一种加工技术。
织物的聚氨酯涂层整理是聚氨酯树脂在织物上应用的一个主要方面。
织物经聚氨酯涂层整理后,外观得到明显改善:手感好、耐磨抗擦、透气透湿、防水性能好等。
采用聚氨酯材料(PU)制成的涂层或薄膜的研究异常活跃,新工艺、新品种不断面世,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水性聚氨酯织物涂层整理逐成趋势织物涂层顾名思义,就是在织物表面涂一层别类材料。
这也说明,织物涂层有两个加工对象——基布、涂层材料,以及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技术——涂层技术。
功能性纺织品认识概述一、功能性纺织品概念功能性纺织品指纺织品除具有自身的基本使用价值外还具有抗菌,除螨,防霉,抗病毒,防蚊虫,防蛀,阻燃,防皱免烫,拒水拒油,防紫外线,防电磁辐射,香味,磁疗,红外线理疗,负离子保健等等林林总总的功效中的一种或几种。
广义上说,功能性纺织品是指具有一般纺织品保暖、遮盖和美化之外的其他功能的纺织品。
狭义上说,是指在纺织领域将具有特定功能的无机微粒子与普通成纤聚合物共混制造功能纤维,从而赋予传统纺织品以功能性。
根据纺织品功能属性不同,功能性纺织品通常可分为:物理型功能纺织品、化学型纺织品、物理分离型功能纺织品和生物适应型功能纺织品。
安装使用性能和用途,分为整理型纺织品、房户型功能纺织品、适感型纺织品、卫生保健型纺织品和智能型纺织品。
二、制备功能性纺织品方法1功能性纤维制备功能纺织品对纤维进行表面加工,即通过化学或物理手段赋予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一些新的特殊功能。
表面加工法主要包括表面处理法和树脂整理法等。
对常规合成纤维材料进行改性,通过共混和复合纺丝的方法加入功能性添加剂,这种功能性添加剂均匀地分散在纤维中使纤维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
功能可涉及远红外、抗紫外线、抗辐射、抗菌、抗静电、负离子、导电等,纤维以涤纶、丙纶为主,品种包括长丝、短纤。
通过共聚等方法部分改变高分子结构,使聚合物获得某些特殊功能。
如,在疏水性合成纤维大分子主链上引入亲水性、导电性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纤维的导电性。
2功能整理制备功能性纺织品(1)物理整理a)浸渍法:整理剂与溶剂形成均匀溶液的多功能整理剂,随溶液渗透到纺织品内纤维之间的空隙中,与纤维表面形成分子间表面吸附而附着在纺织品上。
由于整理剂与纺织品相互间作用力弱,结合牢度不高,易受外界及使用状况影响而丧失特有的功能。
b)浸轧法将被整理的纺织品浸入溶液中,经过轧压后,使助剂随溶液被挤压到纺织品纤维间隙中。
c)涂层法将整理剂涂刮到纺织品上,进行焙烘,整理剂与纺织品纤维可以部分进行接枝聚合反应或整理剂之间相互聚合,在纺织品外表面形成较牢的膜。
39.行业类别查询—9——9—五、附录各类代码目录表1行业分类名称与行业分类代码表(GB/T4754-2011)行业分类代码行业类别名称说明大类中类小类13 农副食品加工业132 1320 饲料加工指适用于农场、农户饲养牲畜、家禽的饲料生产加工,包括宠物食品的生产活动,也包括用屠宰下脚料加工生产的动物饲料,即动物源性饲料的生产活动14 食品制造业149 其它食品制造1495 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制造指增加或改善食品特色的化学品,以及补充动物饲料的营养成分和促进生长、防治疫病的制剂的生产活动17 纺织业171 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指棉、棉型化纤(化纤短丝)纺织及印染精加工1712 棉织造加工棉织造加工1713 棉印染精加工指对非自产的棉和化学纤维织物进行漂白、染色、印花、轧光、起绒、缩水等工序的加工172 毛纺织及染整精加工1722 毛织造加工指以毛及毛型化学纤维纱线为原料进行的机织物织造加工1723 毛染整精加工指对非自产的毛织物进行漂白、染色、印花等工序的染整精加工173 麻纺织及染整精加工1732 麻织造加工指以苎麻、亚麻、大麻、黄麻、剑麻、罗布麻纤维纱线等为主要原料的机织物织造加工1733 麻染整精加工指对非自产的麻织物进行漂白、染色、印花等工序的染整精加工174 丝绢纺织及印染精加工1742 绢纺和丝织加工指以丝为主要原料进行的丝织物织造加工1743 丝印染精加工指对非自产的丝织物进行漂白、染色、印花、轧光、起绒、缩水等工序的加工175 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指经纬双向或经向以化纤长丝(不包括化纤短纤)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机织物1751 化纤织造加工指以化纤长丝(含有色长丝)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机织坯布、色织布—10—大类中类小类1752 化纤织物染整精加工指对化纤长丝坯布进行漂白、染色、印花、轧光、起绒、缩水等染整工序的加工176 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及其制品制造1762 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印染精加工指对非自产的针织品进行漂白、染色、印花、轧光、起绒、缩水等工序的加工19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191 1910 皮革鞣制加工指动物生皮经脱毛、鞣制等物理和化学方法加工,再经涂饰和整理,制成具有不易腐烂、柔韧、透气等性能的皮革生产活动193 毛皮鞣制及制品加工1931 毛皮鞣制加工指带毛动物生皮经鞣制等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后,保持其绒毛形态及特点的毛皮(又称裘皮)的生产活动25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251 精炼石油产品制造2511 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指从天然原油、人造原油中提炼液态或气态燃料以及石油制品的生产活动2512 人造原油制造指从油母页岩中提炼原油的生产活动252 2520 炼焦指主要从硬煤和褐煤中生产焦炭、干馏炭及煤焦油或沥青等副产品的炼焦炉的操作活动26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61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2611 无机酸制造2612 无机碱制造指烧碱、纯碱等的生产活动2613 无机盐制造2614 有机化学原料制造2619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262 肥料制造指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的制造2621 氮肥制造指矿物氮肥及用化学方法制成含有作物营养元素氮的化肥的生产活动2622 磷肥制造指以磷矿石为主要原料,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制成含有作物营养元素磷的化肥的生产活动2623 钾肥制造指用天然钾盐矿经富集精制加工制成含有作物营养元素钾的化肥的生产活动2624 复混肥料制造指经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加工制成的,含有两种以上作物所需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的化肥的生产活动;包括通用型复混肥料和专用型复混肥料2625 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指来源于动植物,经发酵或腐熟等化学处理后,适用于土壤并提供植物养分供给的,其主要成分为含氮物质的肥料制造—11—大类中类小类2629 其它肥料制造指上述未列明的微量元素肥料及其它肥料的生产263 农药制造指用于防治农业、林业作物的病、虫、草、鼠和其它有害生物,调节植物生长的各种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生物化学农药,以及仓储、农林产品的防蚀、河流堤坝、铁路、机场、建筑物及其它场所用药的原药和制剂的生产活动2631 化学农药制造指化学农药原药,以及经过机械粉碎、混合或稀释制成粉状、乳状和水状的化学农药制剂的生产活动2632 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制造指由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或基因修饰的微生物等自然产生,以及由植物提取的防治病、虫、草、鼠和其它有害生物的农药制剂生产活动264 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2641 涂料制造指在天然树脂或合成树脂中加入颜料、溶剂和辅助材料,经加工后制成的覆盖材料的生产活动2642 油墨及类似产品制造指由颜料、联接料(植物油、矿物油、树脂、溶剂)和填充料经过混合、研磨调制而成,用于印刷的有色胶浆状物质,以及用于计算机打印、复印机用墨等的生产活动2643 颜料制造指用于陶瓷、搪瓷、玻璃等工业的无机颜料及类似材料的生产活动,以及油画、水粉画、广告等艺术用颜料的制造2644 染料制造指有机合成、植物性或动物性色料,以及有机颜料的生产活动2645 密封用填料及类似品制造指用于建筑涂料、密封和漆工用的填充料,以及其它类似化学材料的制造265 合成材料制造2651 初级形态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也称初级塑料或原状塑料的生产活动,包括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功能高分子塑料的制造2652 合成橡胶制造指人造橡胶或合成橡胶及高分子弹性体的生产活动2653 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指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为主要原料,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制成合成纤维单体或聚合体的生产活动2659 其它合成材料制造指陶瓷纤维等特种纤维及其增强的复合材料的生产活动;其它专用合成材料的制造266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2661 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指各种化学试剂、催化剂及专用助剂的生产活动2662 专项化学用品制造指水处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12—大类中类小类油脂化学品、油田化学品、生物工程化学品、日化产品专用化学品等产品的生产活动2663 林产化学产品制造指以林产品为原料,经过化学和物理加工方法生产产品的活动2664 信息化学品制造指电影、照相、医用、幻灯及投影用感光材料、冲洗套药,磁、光记录材料,光纤维通讯用辅助材料,及其专用化学制剂的制造2665 环境污染处理专用药剂材料制造指对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处理所专用的化学药剂及材料的制造2666 动物胶制造指以动物骨、皮为原料,经一系列工艺处理制成有一定透明度、粘度、纯度的胶产品的生产活动2669 其它专用化学产品制造指其它各种用途的专用化学用品的制造268 日用化学产品制造2681 肥皂及合成洗涤剂制造指以喷洒、涂抹、浸泡等方式施用于肌肤、器皿、织物、硬表面,即冲即洗,起到清洁、去污、渗透、乳化、分散、护理、消毒除菌等功能,广泛用于家居、个人清洁卫生、织物清洁护理、工业清洗、公共设施及环境卫生清洗等领域的产品(固、液、粉、膏、片状等),以及中间体表面活性剂产品的制造2682 化妆品制造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它类似方法,撒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的制造2683 口腔清洁用品制造指用于口腔或牙齿清洁卫生制品的生产活动2684 香料、香精制造指具有香气和香味,用于调配香精的物质——香料的生产,以及以多种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为主要原料,并与其它辅料一起按合理的配方和工艺调配制得的具有一定香型的复杂混合物,主要用于各类加香产品中的香精的生产活动2689 其它日用化学产品制造指室内散香或除臭制品,光洁用品,擦洗膏及类似制品,动物用化妆盥洗品,火柴,蜡烛及类似制品等日用化学产品的生产活动27 医药制造业271 2710 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指供进一步加工化学药品制剂所需的原料药生产活动272 2720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指直接用于人体疾病防治、诊断的化学药品制剂的制造275 2750 兽用药品制造指用于动物疾病防治医药的制造276 2760 生物药品制造指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生物化学药品、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活动—13—大类中类小类28 化学纤维制造业281 纤维素纤维原料及纤维制造2811 化纤浆粕制造指纺织生产用粘胶纤维的基本原料生产活动2812 人造纤维(纤维素纤维)制造指用化纤浆粕经化学加工生产纤维的活动282 合成纤维制造指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为主要原料,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制成单体,聚合后经纺丝加工生产纤维的活动2821 锦纶纤维制造也称聚酰胺纤维制造,指由尼龙66盐和聚己内酰胺为主要原料生产合成纤维的活动2822 涤纶纤维制造也称聚酯纤维制造,指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聚酯)为原料生产合成纤维的活动2823 腈纶纤维制造也称聚丙烯腈纤维,指以丙烯腈为主要原料(含丙烯腈85%以上)生产合成纤维的活动2824 维纶纤维制造也称聚乙烯醇纤维制造,指以聚乙烯醇为主要原料生产合成纤维的活动2825 丙纶纤维制造也称聚丙烯纤维制造,指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生产合成纤维的活动2826 氨纶纤维制造也称聚氨酯纤维制造,指以聚氨基甲酸酯为主要原料生产合成纤维的活动2829 其它合成纤维制造29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292 塑料制品业指以合成树脂(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采用挤塑、注塑、吹塑、压延、层压等工艺加工成型的各种制品的生产,以及利用回收的废旧塑料加工再生产塑料制品的活动;不包括塑料鞋制造2921 塑料薄膜制造指用于农业覆盖,工业、商业及日用包装薄膜的制造2922 塑料板、管、型材制造指各种塑料板、管及管件、棒材、薄片等的生产活动,以及以聚氯乙烯为主要原料,经连续挤出成型的塑料异型材的生产活动2923 塑料丝、绳及编织品制造指塑料制丝、绳、扁条,塑料袋及编织袋、编织布等的生产活动2924 泡沫塑料制造指以合成树脂为主要原料,经发泡成型工艺加工制成内部具有微孔的塑料制品的生产活动2925 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制造指外观和手感似皮革,其透气、透湿性虽然略逊色于天然革,但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如强度和耐磨性等,并可代替天然革使用的塑料人造革的生产活动;模拟天然人造革的组成和结构,正反面都与皮革十分相似,比普通人造革更近似天然革,并可代替天然革的塑料合成革的生产活动2926 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指用吹塑或注塑工艺等制成的,可盛装各种物—14—大类中类小类品或液体物质,以便于储存、运输等用途的塑料包装箱及塑料容器制品的生产活动2927 日用塑料制品制造指塑料制餐、厨用具,卫生设备、洁具及其配件,塑料服装,日用塑料装饰品,以及其它日用塑料制品的生产活动2928 塑料零件制造指塑料制绝缘零件、密封制品、紧固件,以及汽车、家具等专用零配件的生产活动2925 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制造指外观和手感似皮革,其透气、透湿性虽然略逊色于天然革,但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如强度和耐磨性等,并可代替天然革使用的塑料人造革的生产活动;模拟天然人造革的组成和结构,正反面都与皮革十分相似,比普通人造革更近似天然革,并可代替天然革的塑料合成革的生产活动2929 其它塑料制品制造指上述未列明的其它各类非日用塑料制品的生产活动表2 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标准指标名称计量单位1-大型2-中型3-小型4-微型从业人员(X) 人X≥1000300≤X<1000 20≤X<300 X<20营业收入(Y) 万元Y≥400002000≤Y<40000 300≤Y<2000 Y<300表3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与代码表代码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代码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代码企业登记注册类型100 内资企业159 其它有限责任公司230 港、澳、台商独资企业110 国有企业160 股份有限公司240 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120 集体企业170 私营企业290 其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30 股份合作企业171 私营独资企业300 外商投资企业140 联营企业172 私营合伙企业310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141 国有联营企业173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320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142 集体联营企业174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330 外资企业143 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190 其它企业340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149 其它联营企业200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90 其它外商投资企业150 有限责任公司210 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151 国有独资公司220 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15—代码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代码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代码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台资)—16—表4 废水排放去向和代码表代码废水排放去向分类说明A 直接进入海域B 直接进入江河、湖、库等水环境C 进入城市下水道(再入江河、湖、库)D 进入城市下水道(再入沿海海域)E 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指对进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污水处理厂F 直接进入污灌农田G 进入地渗或蒸发地H 进入其它企业L 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指通过开发区的建设、城市规划、产业整合、在工业废水排放集中区建设的工业废水处理厂,它通过污水收集系统实现工业废水的集中处理K 其它包括回喷、回填、回灌、回用等表5 化学品用途代码表序号用途分类详细用途分类代码详细用途分类名称1 出口用01a 出口用2 中间体(合成原料、聚合原料、聚合引发剂等)02a 中间体(合成原料、聚合原料、聚合引发剂等)3 试验研究用03a 试验研究用4 试剂04a 试剂5 食品添加物、容器包装、玩具、洗涤剂(洗涤剂限用于餐具和食品)05a食品添加物、容器包装、玩具、洗涤剂(洗涤剂限用于餐具和食品)6 农药06a 农药7 肥料07a 肥料8 饲料添加剂08a 饲料添加剂9 医药品(含动物用)09a 医药品(含动物用)10 化妆品10a 化妆品11 涂料、清漆、表面涂层用溶剂;印刷油墨、复印用溶剂;杀菌剂用溶剂11a 涂料用溶剂、涂料稀释剂、脱漆剂11b 清漆用溶剂、绝缘清漆用溶剂11c 表面涂层用溶剂、抵制涂敷用溶剂11d 印刷油墨用溶剂、油墨去除剂、复印用溶剂11e 杀菌剂用溶剂11z 其它序号用途分类代码详细用途分类名称12 黏合剂、黏着剂、密封材料用溶剂12a 黏合剂、黏着剂用溶剂,胶粘剂去除剂,胶去除剂12b 由溶剂进行胶粘12c 密封材料用溶剂12z 其它13 清洗用溶剂13a 非水性(脱脂清洗用等)、准水性(助焊剂清洗用等)13b 光刻胶显影用溶剂、抗剥离剂13z 其它14 洗衣用清洗剂(主要用在洗涤业)14a 干洗溶剂14b 去污剂14z 其它15 工业用溶剂(不包括上述溶剂)15a 合成反应用溶剂15b 纺织和制膜用溶剂(包含二硫化碳)15c 提取和提纯溶剂15d 稀释溶剂15z 其它16 喷雾剂用16a 气雾喷射剂(氟利昂气体等)、稀释剂16z 其它17 其它溶剂17a 其它溶剂18 化学过程调节剂18a 催化剂、催化剂载体18b 分散剂、乳化剂18c 聚合调节剂、阻聚剂、稳定剂18z 其它19 着色剂(染料、颜料、色素,涂料、印刷油墨、皮革处理剂、纤维处理剂、纸和纸浆试剂用着色剂除外)19a 着色剂(染料、颜料、色素)19b 发色剂、发色助剂19c 荧光增白剂19z 其它20 水性洗涤剂、蜡1(工业用途,纤维处理剂、纸和纸浆试剂用除外)20a 肥皂、洗涤剂(表面活性剂)20b 无机和有机强碱、漂白剂20c 防止再次附着用剂、螯合剂(增洁剂、添加剂)20d 无机酸、有机酸(金属表面的锈、水锈洗涤剂)20e 防锈剂20f 蜡(汽车、皮革用等)20z 其它21 水性洗涤剂、蜡2(家庭用等用途)21a 肥皂、洗涤剂(表面活性剂)21b 无机和有机强碱、无机和有机酸、漂白剂序号用途分类代码详细用途分类名称21c 防止再次附着剂、螯合剂(增洁剂、添加剂)21d 柔软剂21e 蜡(地板、汽车、皮革等)21z 其它22 涂料(涂料、清漆原料)、表面涂层用助剂(含底漆)22a 着色剂(染料、颜料、色素)22b 增塑剂22c稳定剂(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防沉剂、防凝胶化剂)22d 填料剂(填料)22e 缓蚀剂、防锈剂、防腐剂、防霉剂22f 乳化剂、分散剂、防粘连剂22g 防结皮剂、增粘剂、消泡剂22h 交联剂、固化剂、光聚合引发剂、粘结剂成分22i 光固化涂料单体和低聚物22j 干燥加速剂、湿润剂、阻燃剂、防水剂22z 其它23 印刷油墨、复印用药剂、调色剂等(含书写用具、抗油墨用)23a着色剂(染料、颜料、色素)、感热色素、感压色素、显色剂23b 增塑剂23c稳定剂(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防沉剂、防凝胶化剂等)23d 防结皮剂、增粘剂、消泡剂23e 乳化剂、分散剂、防粘连剂23f 紫外线和电子线固化油墨的单体和低聚物、感光剂23g 干燥加速剂、湿润剂23z 其它24 防污剂(渔网用、船底涂料用)24a 渔网用防污剂24b 船底涂料用防污剂25 杀菌剂1(农药、非医药品除外)25a 杀菌剂、杀虫剂、防腐剂、防霉剂、木材防腐和防蚁处理剂26 杀菌剂2(农药、非医药品除外,工业用途/工序内使用,不进入产品中)26a滋扰害虫用杀虫剂(杀虫剂、防虫剂、昆虫引诱剂、增效剂等)26b 气态杀菌剂、熏蒸和烟雾剂26c 杀菌剂、消毒剂、防腐剂26d 湿润剂、乳化剂26z 其它序号用途分类代码详细用途分类名称27 杀菌剂3(农药、非医药品除外,家庭用等的用途)27a滋扰害虫用杀虫剂(杀虫剂、防虫剂、昆虫引诱剂、增效剂等)27b 熏蒸和烟雾剂、纤维的防虫剂27c 杀菌剂、消毒剂、防腐剂、防霉剂27d 非农业耕地用除草剂27e 白蚁驱除剂、防蚁剂27f 湿润剂、乳化剂27z 其它28 火药、炸药(含烟花)28a 火药、炸药28b 爆炸抑制剂28z 其它29 调味剂29a 香料、空气清新剂、吸臭剂29b 除臭剂29z 其它30 黏合剂、黏着剂、密封胶、密封材料(含底漆)30a 粘结剂成分(含有耦合剂)、固化剂30b 增塑剂、填料剂30c 稳定剂(抗老化剂等)30d 防腐剂、防霉剂30e 阻燃剂、导电剂30z 其它31 照片、光刻胶和印刷版材料31a 感光剂31b 感光性树脂单体、低聚物;正光敏树脂31c 色素形成耦合器(彩色照片用)31d 固色剂、稳定剂31e 敏化剂、脱敏剂、交联密度提高剂、抗添加剂31f 显影剂(水溶性处理药品)31z 其它32 纤维处理剂32a 纺纱、纺绩油剂32b 洗涤剂、提炼洗涤剂(皂洗剂)32c 螯合剂32d 漂白剂32e 匀染剂、渗透剂、促染剂、媒染剂(印染助剂)32f 分散剂、消泡剂32g 丝光助剂32h 固定剂(固着剂)序号用途分类代码详细用途分类名称32i 柔软剂32j 脱胶剂32k 着色剂(染料、颜料)、荧光增白剂32l 浸渍增强剂32m 防火剂、阻燃剂32n 防水和防油剂、防水加工剂32o 形态稳定加工剂32p 抗静电剂32q 防臭和防污加工材料、变色防止剂32z 其它33c 分散剂、消泡剂(表面活性剂)33d 成品率提高剂33 合成树脂(塑料)材料以及添加剂(成形材料的调配/成形加工用)34a 增塑剂34b稳定剂(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防沉淀剂抗氧化剂等)34c 阻燃剂34d 抗静电剂34e 防雾剂、液滴剂34f 填料剂(填料)、稀释剂34g 发泡剂(有机发泡剂、无机发泡剂)34h 铸件和发泡注塑材料(预聚物中单体等)34i 固化剂、交联剂(FRP用苯乙烯单体等)34j 固化促进剂34k 晶体成核剂34l 润滑剂、脱模剂34z 其它34 橡胶用添加剂35a 硫化促进剂35b 硫化剂、脱硫化剂35c稳定剂(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乳化剂、防凝胶化剂、防沉淀剂抗老化剂等)35d 增塑剂、强化剂35e 发泡剂(有机发泡剂、无机发泡剂)35f 烧焦防止剂、胶溶剂、调整剂(加工助剂)35g 抗静电剂,阻燃剂35h 胶乳凝固剂序号用途分类代码详细用途分类名称35z 其它35 皮革处理剂36a 准备过程(鞣制前)药剂36b 鞣剂(硫酸铬、甲醛、合成鞣酸等)36c 整理剂(着色剂、着色助剂、防水和防油剂等)36z 其它36 玻璃、搪瓷、水泥37a 玻璃和搪瓷的原料37b 玻璃和搪瓷的添加剂37c 水泥的原料37d 水泥的添加剂37z 其它37 陶瓷、耐火材料、精细陶瓷38a 陶瓷和耐火材料、精细陶瓷的原料38b 陶瓷和耐火材料、精细陶瓷的添加剂(等)38c 加厚材料、粘结剂38d 脱模剂38z 其它38 砂轮、研磨剂、摩擦材料39a 砂轮和研磨剂、摩擦材料的原料39b 砂轮和研磨剂、摩擦材料的添加剂39c 加厚材料、粘结剂39z 其它39 金属、合金的原料、铸造材料40a 金属、合金的原料40b 铸造用粘结剂和固化剂40c 助熔剂、接种剂40d 脱模剂40z 其它40 表面处理剂(电镀、无电解电镀药剂、蚀刻剂等)41a 电镀药剂(涂层成分)41b 电镀池添加剂(光泽增加剂、抗烟雾剂等)41c 无电解电镀、阳极氧化、热喷涂和表面固化处理药剂41d 真空电镀(真空蒸镀、溅射等)药剂41e 蒸镀和清洗用气体(半导体制造等)41f 蚀刻处理药剂41z 其它41 焊条、焊接42a 焊条助熔剂42b 焊接用抗氧化剂42z 其它序号用途分类代码详细用途分类名称42 液压油(液压用、AT液压油等)、绝缘油43a 液压油的原油43b 绝缘油的原油43c 极压剂、减摩剂43d 乳化剂、清洗分散剂43e 粘度指数调整剂43f 抗氧化剂、防锈剂43z 其它43 磨削油(切削油)、润滑油44a 研磨油的原油44b 润滑油的原油44c 极压剂、减摩剂44d 乳化剂、洗净分散剂44e 粘度指数调整剂44f 抗氧化剂、阻燃剂、防锈剂44z 其它44 电气电子材料45a磁性材料(不包括存储媒体)、压电材料、传导材料和超传导材料45b 半导体、二极管(含LED)、太阳电池材料45c 电容、电阻器材料45d 荧光体、液晶、有机EL材料45e 密封材料、绝缘材料45f电子媒体(辅助存储装置)材料(磁性体、光吸收色素等)45z 其它45 电池(含有蓄电池) 46a 电解质、电解液、导电剂46b 电极材料46z 其它46 水处理剂47a 防腐剂、防锈和防腐蚀剂(清罐剂)47b 硬水软化剂47c 絮凝剂、PH调节剂(中和剂)47d 金属离子封锁剂(螯合剂等)47z 其它47 干燥、吸附剂48a 吸收剂48b 吸附剂(脱氧剂等)48c 干燥剂48z 其它序号用途分类代码详细用途分类名称48 热媒体49a 冷媒和冷却剂49b 热媒和加热剂49z 其它49 防冻液50a 防冻液(冷却液(LLC)等)50b 防锈和防腐蚀剂50z 其它50 建筑材料添加物(混凝土混和剂、木材加固浸泡剂等)51a 表面固化剂51b 强化剂和减水剂51c 脱模剂、消泡剂51d 加固溶剂51e 防污剂(除渔网和船底涂料外的防水剂等)51z 其它51 分散剂以及填埋处理前处理药剂52a 防冻剂(融雪剂等)52b 土壤改良材料52c 消火剂52d 人工降雨剂52e 粉尘结合剂、煤尘处理(抑制重金属溶出等)剂52z 其它52 分离、精制、提取剂53a 浮游选矿剂、浮游抑制剂、絮凝剂53b 金属捕捉剂53c 光学分割剂53z 其它53 燃料以及燃料添加剂54a 燃料54b 清洗分散剂、氧化防止剂、粘度指数调整剂、防锈剂54c 燃烧促进剂、十六烷值价提高剂、抗爆剂54d 防结冰剂54z 其它54 其它原料和添加剂55a 其它原料和添加剂55 家具、清洁及个人护理产品中的化学物质56a 地板覆盖物56b 泡沫坐椅及床上用品56c 家具和装饰用品(不含其它已列出的类别)56d 纺织、皮革产品(不含其它已列出的类别)56e 清洁和家具护理产品56f 衣物及餐具洗涤用品564g 水处理产品。
纺织印染助剂,阻燃涂层胶剂,
防水防油污整理剂,丝氨酸整理
剂,防皱免烫剂
厚重织物的阻燃涂层工艺探讨
魏征 王志根 上海中大科技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原载:六届后整理论文集;
【摘要】对厚重织物采用新型泡沫阻燃整理
工艺流程、工艺条件、阻燃效果等进行了介绍,
选择乙烯类聚合物等涂层粘合剂进行处理,该工
艺对厚重织物阻燃具有优良的阻燃效果,不损伤
织物的强力和手感。
【关键词】阻燃剂 泡沫阻燃整理 阻燃性
能
1 前言
随着人们对阻燃体系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
新的阻燃理论和技术被逐渐认识,如化学改性阻
燃、高效阻隔炭化层阻燃、交联接枝阻燃和协同
阻燃体系等,极大地丰富了阻燃领域的内容和阻
燃剂的多功能性。进入21世纪后,溴系和磷系
阻燃剂仍然占主导地位,新型阻燃剂之间复配、
协同作用机理的研究将日趋活跃,新的物理化学
分析方法将不断应用于阻燃科学技术的研究领
域。可以预见,随着阻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阻燃加工技术将日趋完善。
加入了WTO后纺织品在多功能的研发上已
经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大公司正是基于市场的需
求,研制开发了厚重织物 (纯棉)的阻燃涂层新
工艺。
本工艺采用新型泡沫阻燃工艺对厚重面料
进行阻燃加工,在乙烯类聚合物等涂层粘合剂中
加入溴类及氮磷类阻燃剂等,充分搅拌,经按一
定发泡比发泡,把低粘液体发泡增稠,使其达到
可涂布状态。涂层时,经涂层刀的挤压泡沫破碎
成低粘液体,渗入织物内,厚重面料的整体阻燃
效果通过BS5852等严格的阻燃标准。且手感柔
软、透气性好、安全性高。可广泛应用于帐篷、
军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及汽车、飞机等内装饰
物。其对我国纺织品阻燃技术的研究应用,对提
高厚重织物阻燃性能、实现我国纺织品高档化和
差别化有着积极意义。
2 阻燃涂层的机理
绝大部分纺织品都是有机高聚物,它们的燃
烧主要由以下四个同时存在的步骤循环进行:第
一,热量传递给织物。第二,纤维的热裂解。第
三,裂解产物的扩散与对流。第四,空气中氧气
和裂解产物的动力学反应。阻燃技术就是阻止上
述一个或几个步骤的进行。对厚重织物大多采用
的阻燃整理或先阻燃整理、后涂层的方法,存在
着阻燃效果不佳,厚重织物的舒适性、安全性差,
成本偏高的问题。本工艺采用新型泡沫阻燃涂层
工艺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3 阻燃剂涂层发泡比的选择
阻燃泡沫涂层的关键是机械发泡必须稳定,
需通过调节给液量、转速及气流量参数,结合涂
层机车速,期望上胶量,获得一个稳定输出的适
合发泡比的涂层泡沫。
若发泡比太小,增稠效果欠佳,上胶量会超
过期望值。反之,若发泡比太大,上胶量会低于
期望值,而且涂层牢度差。
一般来说,发泡率控制在1:1~3范围内,
涂层上胶量(干重)控制在30-40%(owf)可达到较
好的阻燃效果。例如:门幅为2m,400g/m2的织
物,上胶量在120g/L (干重)可达到BS5852阻
燃要求,发泡率控制在1:1~5,车速20m/min,
则要求发泡时给液量控制在4800g/min(干重),
并相应根据发泡比调节其它参数。
4 阻燃泡沫涂层刀涂实施方法
本工艺采用普通的刮刀涂层方式,根据面料、
车速、温度选择一个合适的刀距。为了使涂层胶
挤刮后渗入到织物中,将涂层刀下压到适当距离
(向下距离在l~l5mm内选择,涂层刀距涂层平
台前后距离在1~20m 选择),温度控制在
140-l60℃,车速根据上胶量、烘干情况调节,
一般控制在10-35m/min。
5 阻燃效果的测试
本工艺采用和BS5852阻燃标准测试。
FMSS302方法:
设备YG(B)-815D水平燃烧性能测试仪
取350mm×l00mm织物,试验前样品放置于
20℃、相对湿度55%时的环境中放置24h。
试验步骤:
① 接通电源气源,打开小火进气阀,点燃
小火,调节小火高度为6mm。
② 置开关手动键,按下点火键,点燃本生
灯,调节本生灯进气阀使小火焰高度为40±2mm,
待火焰稳定后,放松按钮,则火焰自动熄灭。
③ 将试样放入试样夹中,使用面向下,盖
上顶门,关上倾门,置开关于自动键。同时按下
点火键和计时键按钮,点燃本生灯,对试样施焰
15秒。
④ 测量火焰蔓延时间和距离,时间记录到
0.1秒,距离精确至mm,火焰蔓延至第一标志线
时开始计时和测量距离。
⑤ 试验完毕,开启通风设备,清除试验箱
中的烟、气及碎片,然后再测下一个试样。
⑥ 火焰蔓延速率的计算。
B = L/t×60
B —火焰蔓延速率mm/min,L——火
焰蔓延距离mm,
T —火焰蔓延距离L时相应的蔓延时
间S。
⑦ 结论判定:
试样火焰蔓延速率小于1O2mm/min,则试
样阻燃性能判定为合格;
试样火焰蔓延速率大于等于1O2mm/min,
则试样阻燃性能判定为不合格。
BS5852方法:
水浸预处理
待测面料置于40℃ 水(1:20)中浸泡
30min,然后晾干。
阻燃测试:
① 将处理后的面料放在待测架的海绵填
充料上。
② 火焰置于水平和垂直的交接处,距边缘
处至少5cm,施焰20s。
③ 火焰移开后,120s以后无续燃和渐进
的阴燃,判断此点为通过,重新在另一点测试(距
已测试点留下的痕迹和边缘处至少5cm)。如通
过,则判定此面料通过BS5852;否则,视为不
合格。
6 涂层上胶量与阻燃性能的关系
以一种厚重棉织物为基材,得到以下数据 (表
1);
表1
布重 上胶量 阻燃效果
(BS5852)
400g/m2 40 不通过 60 不通过
80 不通过
100 通过
上胶时必须达到一定要求,才能达到阻燃效
果,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得出,上胶量的干重在
30-50%(owf)可达到阻燃效果。
7 本工艺与传统工艺的比较
用乙烯类聚合物为涂层剂,加入超细阻燃
剂,经机械发泡,涂刮挤压将低粘阻燃剂渗入织
物中,使厚重织物面料整体阻燃性能达到BS5852
国际标准。既简化工艺流程,又降低生产成本,
可有效解决厚重织物面料整体阻燃的保护问题。
本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较见表2:
表2
测试标准 阻燃整理 阻燃整理+涂层 本工艺
BS5852
(国际
标准)
全棉:通过;甲醛残余量>100ppm;需多道工序 全棉:通过; 甲醛残余量>100ppm; 全棉:通过;
甲醛残余量
<75ppm;
涤纶:不通过 涤纶:通过;需两次处理 涤纶:通过;
祗需一次处
理
涤棉:不通涤棉:不通涤棉:通过
过 过
8 结论
通过阻燃剂、阻燃剂涂层发泡比、阻燃泡沫
涂层刀涂的实施方式、涂层上胶量的合理选择,
确定了比较理想的工艺配方和工艺条件,制得了
既有阻燃性能,又有较柔软手感及撕破强力下降
较小的厚重阻燃织物。产品质量技术水平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l] 邓新华 顾振亚 马晓光,涤棉、纯涤纶多功
能蓬盖布的研制,[J]印染,2002,28(5);24-25
[2] Huhn JR, Fine and flame relardant
material [P] .usp: 6, 660, 190 B2, 2003, 12,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