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66.27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场址区的地壳速度结构特征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是为了探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而进行的深地钻探项目。
在此项目中,选取钻探的场址区往往具有典型的地壳速度结构特征,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些特征。
首先,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场址区,地壳速度剖面呈现出显著的分层特征。
地壳速度是描述地壳内部物质运动的一种物理量,对反映地球内部的物质结构、成分和性质都有着很好的表征作用。
在钻探场址区,地壳速度结构往往由表层地壳、下地壳、中地壳和上地幔等多个分层组成。
其中,表层地壳速度通常在2.5-7.0公里/秒之间,下地壳速度在7.0-8.0公里/秒之间,中地壳速度在8.0-8.5公里/秒之间,而上地幔速度则通常在7.5-8.0公里/秒之间。
可以看出,钻探场址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特征,每一层物质的运动规律和性质都有着明显的不同。
其次,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场址区,地壳速度结构的变化常常伴随着地质构造的变化。
地质构造是地球内部物质变形和运动形成的结构体系,与地壳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分布密切相关。
在钻探场址区,通常会伴随着断裂、岩浆侵入等地质构造现象的出现。
这些构造现象会对地壳内部物质的运动和分布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地壳速度结构的变化。
比如,断层带一般会有较大的垂直速度变化,大规模岩浆活动则往往伴随有较大的异常速度变化。
因此,在科学钻探项目中,通过分析地壳速度结构变化来探究地质构造变化,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最后,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场址区,地壳速度结构往往具有较强的区域性。
钻探区域的地壳速度结构受到当地的地球物理条件、行业研究的特点和钻探方案的选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较强的区域性。
对于不同地质构造的区域,其速度结构特征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因此,在科学钻探项目实施中,对比分析不同区域的地壳速度结构特征,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规律和地球演化的过程。
总之,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场址区的地壳速度结构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层、区域性和构造相关性等特点。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简介
李传武;李发东;任海军;贾付泽
【期刊名称】《石油钻探技术》
【年(卷),期】2002(030)005
【摘要】详细地阐述了科学钻探的由来、发展状况、钻探的目标和实际意义,介绍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组织与实施,并详细论述了科钻1井的实施状况和目前
取得科研成果.
【总页数】3页(P4-6)
【作者】李传武;李发东;任海军;贾付泽
【作者单位】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三公司,河南濮阳,457001;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
三公司,河南濮阳,457001;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三公司,河南濮阳,457001;中原石油
勘探局钻井三公司,河南濮阳,457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TE12
【相关文献】
1.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简介 [J],
2.西藏罗布莎橄榄岩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CCSD-MH)榴辉岩中金刚石的红外
特征初探 [J], 戎合;杨经绥;张仲明;徐向珍
3.变质岩岩石化学组分的测井评价及其在岩矿分析中的应用--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超高压变质岩为例 [J], 韩延礼;景建恩;侯本军;侯国正
4.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纪念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实施15周年、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委员会成立20周年 [J], 许志琴;杨文采;杨经绥;安芷生;王成善;李海兵;刘嘉麒;苏德辰;何碧竹
5.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榴辉岩原岩研究及其成因指示 [J], 叶景艳;胡建;汤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十大进展和地质科技十大成果简介封面图片: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第二次试采现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叶建良 提供)地质调查是地学新发现的源头,地质技术是服务于地质调查的重要抓手。
201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与地质技术创新并驾齐驱,硕果累累。
2020年4月1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了2019年度地质调查十大进展和地质科技十大进展,现简要介绍如下。
2019年度地质调查十大进展(排名不分先后)一、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与第二次试采取得重大进展。
在中国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25 m 处完成第二次试采,30 d 产气量是首次试采的5.57倍。
详见本期论文。
二、松辽盆地陆相页岩油调查取得重大突破。
在松辽盆地北部、南部均探获工业页岩油流,三口示范井已移交油田公司试采,引领了松辽盆地页岩油勘探开发新方向。
三、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调查实现重大突破。
提出“构造-油水界面-古河谷控矿”成矿新模式;构建重力-航磁-放射性测量相结合的砂岩型铀矿找矿技术体系,提交特大型铀矿1处。
四、中国首眼干热岩试验开发井完井并成功试压裂。
完成国内首口干热岩试验井钻探施工和压裂工作,提出了共和盆地干热岩热源机制与成因模式。
五、雄安新区地热深部探测取得重要进展。
提出“克拉通破坏+浅部古潜山三元聚热”理论模型,钻获华北地区产能最大地热井,为雄安新区地热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源保障。
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支撑国土空间规划成效显著。
完成全国、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和重庆等不同层级“双评价”试点,建立了“双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奠定了“双评价”在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地位。
七、地质工作服务海南、福建、承德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创新。
以海南、福建、承德市为例,探索地质资源、自然资源、历史人文等要素相结合的区域“双评价”体系,为省、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八、长江经济带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基本完成。
沿长江经济带优选页岩气远景区131个,有利区120个。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动力问题解决方案及实施效益
倪家騄;张伟;王永平
【期刊名称】《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年(卷),期】2005(032)0z1
【摘要】介绍了施工CCSD科钻一井的供电方案、供电系统谐波污染问题解决方
案和钻进驱动方案,以及实施这些方案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总页数】4页(P23-25,29)
【作者】倪家騄;张伟;王永平
【作者单位】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北京,100011;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北京,100011;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北京,10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4;TM726
【相关文献】
1.论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实施对我国钻探技术的推动作用 [J], 张晓西
2.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纪念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实施15周年、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委员会成立20周年 [J], 许志琴;杨文采;杨经绥;安芷生;王成善;
李海兵;刘嘉麒;苏德辰;何碧竹
3.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动力问题解决方案及实施效益 [J], 倪家騄;张伟;王永平
4.欢迎订阅《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钻探工程技术》一书 [J],
5.《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钻探工程技术》一书出版发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