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音乐的创作与发展趋势的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1.67 KB
- 文档页数:3
电子音乐对音乐审美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探讨王璐璐(河南省艺术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电子音乐作为现代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音乐界的地位正稳步上升,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当代音乐的发展方向。
本文纵观电子音乐的发展历史。
总结了其不同于传统音乐的特点。
在分析研究电子音乐对现代音乐审美的影响的基础上。
指出了电子音乐可能的发展趋势。
研究表明。
电子音乐已经深入地影响到了现代人的音乐审美观念.并有继续发展的强烈趋势,这将对未来的音乐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本文对于音乐理论创新和音乐实践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电子音乐音乐审美发展趋势胃可言电子音乐可以泛指一切利用电子手段产生、修饰的声音制作成的音乐。
与由共鸣体自然发音的音乐相区别。
严格地说电子音乐是指不仅在演奏上,而且在作曲上利用电子手段而形成的音乐。
不包括由电声乐器演奏的音乐。
电子音乐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录音带音乐、合成器音乐、计算机音乐。
电子音乐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果。
也是噪音音乐在新条件下继续实验的产物。
电子音乐依托的是非常规传统乐器,更多的是使用电流的物理发声设备,而不是音乐本身,在创作时有着极大的自由度,就创作手法而言电子音乐绝大多数不是用传统的方式创作出来的,而完全是凭借人的想象用机器“造”出来的,它可以随意拼接、剪贴、合成出各种音乐。
这些电声乐器虽然突破了传统乐器的音响范围,却依然可以像其他传统乐器一样演奏,其审美价值毫不逊色于传统音乐。
1.电子音乐及其发展史20世纪以来,科学的飞跃进步,新技术的不断采用,特别是计算机的出现,深刻地改变着现代社会,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审美活动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原先科学探索大自然,而艺术则探索人的心灵.如今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科学和艺术的融合是2l世纪音乐发展的大趋势。
电子音乐是指当它刚成形时艺术家们通过电子设备所探索出的各种独一无二的声响,以及后人们所创造出的继承这些先驱们的作品。
电子行业音像与电子出版1. 概述电子行业音像与电子出版是指通过电子化技术和网络平台进行音像内容的制作、发布和传播的一种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成熟,电子行业音像与电子出版已经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行业。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电子行业音像与电子出版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电子行业音像的特点电子行业音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数字化生产与传播电子行业音像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主要依赖于数字化的技术和设备。
通过数字化的处理和编辑,音频和视频内容可以被轻松地制作和编辑。
同时,数字化的内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和分享,大大降低了传播成本和门槛。
2.2 互动性和个性化电子行业音像的内容通常具有互动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观众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参与到内容的制作和修改过程中,例如通过评论、分享、点赞等方式。
而且,由于数字化的内容具有可定制性,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定制内容,获得更加个性化的使用体验。
2.3 多样化的内容形式电子行业音像的内容形式非常多样化,包括音乐、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短视频等。
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各种数字化的设备和平台进行制作和传播,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和兴趣。
3. 电子出版的特点电子出版是指将纸质出版物转换为电子形式的出版方式。
以下是电子出版的特点:3.1 便捷和可访问性电子出版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和访问,大大提高了读者获取出版内容的便捷性。
读者可以通过各种终端设备(如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访问数字化的出版物,无论是在家中、办公室还是在旅途中。
3.2 互动和多媒体电子出版内容通常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除了文字和图片,电子出版还可以包含音频、视频、动画等元素,使阅读体验更加生动和丰富。
同时,读者也可以通过评论、分享等方式进行互动,与作者和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和讨论。
3.3 版权保护和数字化技术数字化的出版物可以进行版权保护和控制,减少了盗版和侵权的可能性。
电子音乐EM电子音乐(Electronic Music),简称EM,是指使用电子设备和技术创作、演奏、制作和传播的音乐形式。
自20世纪开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子音乐逐渐兴起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喜爱。
1. 起源与发展电子音乐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发电机音乐,当时艺术家们通过调整机械设备来创造音乐效果。
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20世纪中叶,出现了第一台电子音乐合成器,为电子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从此以后,电子音乐进一步发展壮大,涌现出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和艺术家。
2. 分类与流派电子音乐根据其创作手段和音乐风格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个流派。
其中,最为广为人知的包括:2.1 舞曲(Dance Music):以快节奏、动感强、舞蹈性强为特点,适合夜店和派对的音乐形式。
常见的流派有House、Techno、Trance等。
2.2 环境音乐(Ambient):以柔和、空灵、具有循环和延续性的音乐效果为特点,适合放松、冥想和创造氛围。
艺术家Brian Eno是环境音乐的代表人物。
2.3 实验音乐(Experimental):以创新、前卫、冒险为特点,探索音乐的极限和新领域。
实验音乐的范围极广,包括了许多独立、非传统音乐作品。
3. 制作与演奏电子音乐的制作和演奏使用的是各种电子设备和软件。
常见的设备包括合成器、鼓机、采样器和音序器等。
制作电子音乐的过程类似于创造一幅绘画作品,通过对声音的混合和处理,创作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
演奏电子音乐则常常有DJ(Disk Jockey)和Live PA(Live Performing Artist)两种形式。
DJ通过混音仪器将不同音乐作品进行无缝连接,打造出连续的音乐体验;Live PA则是现场演奏者通过操控设备实时创作和处理音乐。
4. 影响与现状电子音乐在音乐界的影响日益增大。
它不仅改变了音乐创作、制作和演奏的方式,还深刻地影响了流行音乐的发展。
计算机辅助音乐创作一、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音乐创作成为了音乐产业中一个重要的创作方式。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辅助音乐创作的定义、优势以及如何使用计算机辅助音乐创作软件。
二、计算机辅助音乐创作的定义计算机辅助音乐创作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来辅助音乐创作者进行作曲、编曲和音乐制作的过程。
它提供了丰富的音乐素材库、虚拟乐器、音频效果处理器和多轨录音等功能,极大地丰富了音乐创作的手段和方式。
三、计算机辅助音乐创作的优势1. 创作灵感的拓展:计算机辅助音乐创作软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音乐素材和预设,使得音乐创作者可以更轻松地拓展创作灵感。
2. 作曲和编曲的便捷性:利用计算机辅助音乐创作软件,音乐创作者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进行作曲和编曲,可以随时编辑和修改音乐作品,提高了效率和精确度。
3. 多轨录音和混音的灵活性:计算机辅助音乐创作软件支持多轨录音和混音,可以对不同音轨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处理,使音乐作品更加丰富和立体。
4. 实时演奏和模拟乐器:计算机辅助音乐创作软件提供了虚拟乐器功能,使音乐创作者可以通过电脑键盘或外接MIDI设备进行实时演奏和录制,提高了表现力和真实感。
四、计算机辅助音乐创作软件的使用1. 音乐创作界面:计算机辅助音乐创作软件通常提供直观的界面,音乐创作者可以在界面上进行音符、节拍和和弦的编排,实现创作构思的快速记录。
2. 音乐素材库:计算机辅助音乐创作软件内置了丰富的音乐素材,包括各种乐器的音色、鼓点、合成器效果等,音乐创作者可以利用这些素材进行创作和编曲。
3. 虚拟乐器和音频效果处理器:计算机辅助音乐创作软件提供了多种虚拟乐器和音频效果处理器,音乐创作者可以通过调整参数和效果器的链路来实现不同的音乐效果。
4. 多轨录音和混音:计算机辅助音乐创作软件支持多轨录音和混音,音乐创作者可以将不同乐器的音轨进行叠加和调整,实现丰富的音乐编曲。
5. MIDI控制和外设连接:音乐创作者可以通过连接MIDI设备和其他外设,实现实时演奏和录制,提高音乐作品的真实感和表现力。
电子音乐作为一种现代音乐形式,已经成为了流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发展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成要素。
本文将以"electronic music的组成"为主题,对电子音乐的组成要素进行详细的介绍,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了解电子音乐的基础知识。
一、电子音乐的基本组成1.声音源电子音乐的声音源主要包括合成器、采样器和电脑音源等。
合成器是电子音乐中最为常见的声音源之一,它通过合成电子信号产生各种不同的声音效果,可以模拟传统乐器的音色,也可以创造出全新的音色。
采样器则是通过录制和处理现实世界的声音样本来产生音乐,它能够捕捉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并进行修改和加工,电脑音源则是通过计算机软件产生的音源,具有丰富的音色和琶音效果。
2.节奏器电子音乐中的节奏器主要是指鼓机和打击乐器的模拟器,它们可以模拟传统乐队中的鼓手和打击乐手的演奏,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节奏效果,并且可以进行循环和变化以适应不同曲风的需要。
3.效果器在电子音乐中,效果器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可以对声音进行各种各样的处理和改变,如混响、合唱、合成、失真等,可以让声音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也可以在创作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灵感。
4.数字音频工作站数字音频工作站是电子音乐制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集成了录音、编辑、混音、合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能够实现对音频进行全方位的处理和管理,是电子音乐制作的核心设备之一。
二、电子音乐的创作流程1.音乐创作电子音乐的创作过程常常开始于编写乐曲的曲谱和歌词,同时设计曲风和风格,确定声音源的选择和使用。
创作者会根据自己的创作灵感进行音乐创作,选取和设计声音源,并且进行演奏录音。
通过数字音频工作站对录音材料进行处理和编辑,实现音频的合成和混音。
创作者需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止。
2.音乐制作音乐制作是电子音乐的关键环节之一,它包括录音、编辑、混音和母带制作等多个环节。
电子音乐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具体音乐到磁带音乐:磁带音乐崭露头角从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模拟录音技术的的革命性发展使得电子音乐作曲家们拥有了更为得力的电子设备工具。
逐渐形成了以磁带录音机技术发展为核心,连接调音台、电子效果器、电子振荡器、电子压缩器、电子采样器等硬件电子设备的制作平台。
这一阶段的潮流先导主要围绕着音乐文化思潮自由和电子科技相对发达的法国和德国。
其中,法国电子音乐流派的奠基人是舍费尔(pierre schaeffer)他在法国巴黎电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最大的电子音乐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拥有当时国际顶尖级的电子设备器材与创作环境,吸引了各国众多的电子音乐作曲家来此工作和实验。
1951年,身为作曲家的艾默特(herbert Eimert)在当时的西德克隆电台也建立了庞大的电子音乐实验室,随后,50年代中后期,其他各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电子音乐实验室。
意大利的贝利奥,美国的乌纱切夫斯基,法国的瓦列兹等等音乐大师都在电子音乐领域有许多出色的代表作品。
这一阶段的音乐创作有的大量使用从自然界采集的各种声音,如城市的工业噪声、乡村的自然风貌、各种生活场景的模拟,从而在有音高的声音和纯粹自然界的音响结合与叠变中达到自己表现和丰富音乐的目的,有的通过电子振荡器产生没有泛音的正弦波,然后通过电子滤波器、电子加速器或电子调制器进行声音修改,强调乐音与噪音的平衡,表现复杂的人文情怀。
只是这一时期的电子音乐作品还主要局限在专业作曲家的创作范畴内,在社会音乐传播中并没有广泛应用。
作曲技术手段也主要依赖于磁带录音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电子音乐的磁带音乐时期。
这一时期的大部分电子音乐作品不用谱表记录,只是保存在磁带上。
少数的记谱也是普通音乐人难以看懂的。
例如:著名的德国作曲家斯托克豪森的电子音乐作品《电子音乐练习曲》在音高和音色的部分,标分从100直到17.200hz。
乐曲中使用的音高是从一个分成81级的音阶中选出的,其音程的比率是一个不变的25%hz,又根据各个音高构成193个混合音,粗横线条表示第一个混合音响的频率,其上又增加另一叠置的混合声响,此页中间两条横线表示声响的时值,时值是按照磁带运行每毫米的具体速度计算的。
“一带一路”背景下运用电子音乐技术对国际化新民乐创作的研究一、“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乐发展现状“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来的国际合作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在这一倡议下,各国之间的民乐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加强,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是民乐的故乡,传统民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的传统民乐也在积极推广和发展。
除了传统的民乐演出之外,还出现了许多将传统民乐和现代音乐相结合的创新作品,这些作品多数运用了电子音乐技术,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音乐风格。
在其他国家方面,也出现了很多将本国民族音乐与中国传统民乐相结合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音乐形式上有所创新,更在文化交流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这些作品的创作方式也多数运用了电子音乐技术,使得这些作品有了更为现代的音乐表现形式。
二、电子音乐技术在国际化新民乐创作中的应用电子音乐技术是当今音乐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不仅可以对声音进行数字化处理,还可以创造出各种新颖的音效,从而为民乐的现代化创作提供了很多可能性。
在国际化新民乐创作中,电子音乐技术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它可以对传统民乐的音色进行处理,使得传统民乐的音色更为丰富多样。
电子音乐技术可以创造出各种新颖的音效,使得民乐作品更富现代感和前卫性。
电子音乐技术还可以通过合成和编排,使得民乐作品在结构上更为紧凑和富有层次感。
除了以上所述的直接作用之外,电子音乐技术还可以为国际化新民乐创作提供更多的创作灵感。
通过运用电子音乐技术,创作者可以更为直观地感受到不同音色和音效之间的变化和融合,从而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作曲和编曲。
这种灵活性可以为民乐创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使得民乐作品更加多样化和富有个性。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化新民乐创作中,电子音乐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
通过对现有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电子音乐技术在国际化新民乐创作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电子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时期第一阶段:实验阶段(1940年代-1970年代)电子音乐的实验阶段起源于1948年的意大利,当时音乐家费利奥·新真布拉诺尼(Ferruccio Busoni)提出了“通过电子音响设备扩展音箱”的概念。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电子音乐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实验和发展。
早期的实验音乐家,如皮埃尔·亨瑟·舍费尔(Pierre Henry)和卡尔海因茨·斯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开始使用磁带录音机等设备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效果。
在这个时期,电子音乐技术的发展也十分重要。
1957年,德国工程师弗里德里希·吉斯勒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电子音乐合成器,名为“拉布斯达”(Ravissante)。
1968年,美国电子音乐家罗伯特·穆根斯·莫反(Robert Moog)又发明了一种更加先进的模拟合成器,这款合成器被称为“莫格合成器”(Moog Synthesizer)。
这些技术的发展为电子音乐的实验探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第二阶段:商业化阶段(1980年代-1990年代)到了1980年代,电子音乐逐渐进入商业化阶段。
在这个时期,合成器和电脑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使得电子音乐的制作更加容易和普及。
1982年,电子音乐在流行音乐界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卡尔·道尔盖蒂(Kraftwerk)乐队的单曲《汽车人》(Autobahn)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流行音乐榜单的前十名。
这一成功让更多的人开始对电子音乐产生兴趣,并促进了电子音乐的商业化进程。
在这个时期,电子舞曲(Electronic Dance Music,EDM)成为了电子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
1988年,曼切斯特的夜总会The Haçienda开始举办英国第一次全天候的电子舞曲活动,“蛋糕舞派对”(The Hacienda Acid House Party),这标志着电子舞曲在英国流行音乐界的崛起。
电子音乐的最新创作风格解析近年来,电子音乐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不仅在舞台演出和音乐节上成为了重要的音乐类型,电子音乐还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孕育了许多新的创作风格。
本文将对电子音乐的最新创作风格进行深入分析和解析。
1. IDM(Intelligent Dance Music)IDM,即智能舞曲音乐,是一种强调音乐性和艺术性的电子音乐风格。
它通过复杂的编曲和合成器的运用,创造出独特的声音纹理和丰富的音乐层次感。
IDM通常较为冷静和抽象,结合了实验音乐、迷幻音乐和电子噪音等元素,给人以深度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2. TrapTrap是一种源自美国南部的电子音乐风格,起初是在嘻哈音乐中崛起的,后来逐渐融入到电子音乐中。
Trap音乐以低沉的808贝斯音和尖锐的音效为特点,节奏感强烈且具有爆发力。
这种音乐风格独具个性,常常使用快速的hi-hat鼓点和重复的陷阱鼓,带给人强烈的节奏冲击力。
3. Future BassFuture Bass是一种注重旋律和情绪的电子音乐风格。
它将街头节奏、嘻哈元素、流行曲风以及实验声音制作技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Future Bass的特点是简洁的钢琴旋律、丰富多样的合成器和柔和的贝斯线,充满了迷人的畸变声音和细腻的音乐元素。
4. Tropical HouseTropical House是一种以轻快、愉悦的音乐氛围为主导的电子音乐风格。
它运用了合成器、鼓点和贝斯元素等,来打造出一种模拟度假胜地的声音效果。
Tropical House常被用于夏季派对、度假背景音乐等场景,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5. Tech HouseTech House是一种融合了技术性电子音乐和浩室音乐的风格。
它的节奏感强烈,融合了浩室音乐的律动和电子音乐的电子元素。
Tech House的重点在于打造充满活力和刺激的音乐环境,常常在舞池中引发高涨的情绪和热情。
6. Lo-Fi Hip HopLo-Fi Hip Hop是一种融合了嘻哈音乐和电子音乐的风格。
音乐行业探讨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音乐行业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流行音乐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受众基础。
本文将探讨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对音乐行业的影响。
一、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流行音乐发展的趋势之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音乐的传播和消费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字音乐成为主流,音乐平台和在线音乐服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流行歌曲的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消费者可以通过在线音乐平台随时随地获取自己喜欢的音乐。
同时,数字化还带来了音乐内容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使得流行音乐在不同的群体中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二、跨界融合成为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之二在当今流行音乐市场中,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音乐制作人开始尝试跨界合作和融合音乐风格。
这种跨界融合不仅使得音乐作品更具创新性和前瞻性,也满足了广大听众对于多样化音乐的需求。
例如,在流行音乐与电子音乐、流行音乐与说唱音乐的跨界合作中,诞生了一大批极具影响力的歌曲和音乐人。
跨界融合使得流行音乐更富有活力和魅力,也为音乐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三、独立音乐的崛起是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之三随着音乐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独立音乐人开始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自己的音乐作品。
相比传统音乐制作和发行模式,独立音乐人更加自主和灵活,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情感。
独立音乐的崛起不仅给予了更多的音乐人展示才华的机会,也为广大听众带来了更多新鲜和有创意的音乐作品。
四、可视化和大型音乐活动是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之四在当今社会,视觉效果和大型音乐活动在流行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音乐视频、音乐MV等形式的可视化呈现,不仅为音乐作品增添了视觉上的享受,也提升了音乐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同时,大型音乐活动如音乐节、巡回演唱会等,吸引了大量观众和媒体的关注,成为音乐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总结起来,流行音乐在数字化和网络化、跨界融合、独立音乐崛起以及可视化和大型音乐活动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趋势。
传统音乐、流行音乐和电子音乐的风格、创作和市场比较传统音乐、流行音乐和电子音乐的风格、创作和市场比较传统音乐、流行音乐和电子音乐是三种不同的音乐类型,它们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创作方法和市场。
本文将对这三种音乐类型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
一、传统音乐传统音乐是一种源于古代的音乐类型,结合了文化和历史背景。
它包括了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如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等。
传统音乐的创作是基于传统的音乐形式和结构。
这种音乐通常是口口相传,世代相传的,因此具有很强的持久性和文化传承性。
传统音乐的市场非常有限,因为它只适合特定的人群或文化环境,而且由于传统音乐依赖于文化和历史背景,因此在全球范围内的受众非常有限。
尽管如此,传统音乐在某些地区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因为它代表了文化和传统。
二、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音乐类型。
它是一种使用流行乐器、现代技术和工业化制作的音乐类型。
流行音乐主要是从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很快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音乐类型之一。
流行音乐的风格非常多样化,从摇滚、流行、嘻哈、乡村、电子等各种不同的风格都有。
流行音乐的创作是基于商业需求和市场营销。
这种音乐通常是由专业画家、音乐家、制作人、作曲家和词曲创作人组成团队,他们的目标是制作具有商业价值的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经过各种渠道推广,如电台、音乐视频、流媒体等。
流行音乐市场广阔,因为它具有全球性的吸引力,并能够对各种人群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
流行音乐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能够吸引和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三、电子音乐电子音乐是一种利用电子乐器和数字化工具制作的音乐类型。
它强调的是声音设计、律动、重复和节奏。
电子音乐是一个包容性的音乐类型,它吸引了大量不同年龄、文化和社会群体的人们。
电子音乐的创作方式非常灵活,它是一个从底层开始、没有固定的创作结构、创造力和技术性的综合体。
电子音乐的创作者可以使用许多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来制作音乐,例如数字音频工作站(DAW)、模拟合成器、采样和电脑音乐软件等。
电子音乐的创作与发展趋势的分析
音乐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电子音乐却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发
展起来的,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电子音乐是音乐创作结合计算机的技术,
形成一种在计算机平台上发展的新的音乐形式。这种音乐形式不是以传统的乐器
为创作工具,而是依靠点自己算计或者电子设备,通过一定程序就能创作出新的
作品。对于传统的音乐是一次大的冲击,因而最初不被人们所接受。随着文化的
发展,电子技术走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和认可电子音乐。
一、我国电子音乐的发展历史
相对比发达国家,我国电子音乐起步比较晚,特别是电子音乐是受制于电
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我国电子音乐的发展与传统音乐有着密切,分析传统音
乐与电子音乐的关系,可以为创作更多我国本土特色的电子音乐提供参照。欧美
等发达国家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媒介,经历了从磁带音乐、合成音乐,逐步形成现
代的电子音乐的历程。今天电子计算机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无法
想象的便利和效率,当音乐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创新出电子音乐,更给我们带来
了全新的感受和震撼。
最初电子音乐主要是模拟录音技术,之后不断接纳新的理念,加入新的技
术。计算机在我国发展比较晚,但是利用这个平台,建立起来的音乐有无限广阔
的发展空间。络的发展推动电子音乐不断革新,信息的快速交流让创作者有了更
广阔的共享资源。
我国直到九十年代才在把部分高校开展电子音乐试点专业,并且最初还是
以专科起步,之后两年才建立本科专业。到目前各大院校都已经普遍开设了电子
音乐的硕士点进行电子音乐的教学研究。
二、电子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对比
(一)传统音乐的创作特点
我国有几千年的文化,音乐的发展也有着独特的背景,形成了早期的传统
音乐。由于深受中国历史文化影响,音乐无论从律制、音阶还是乐谱上都不同于
西方音乐。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和思想受到我国审美观和哲学等方面的影响,形
成了中国传统音乐独特的特色。中国传统音乐从各个方面发展出来,有从民间发
展的原生态音乐,也有一些知识分子集中了现实和文化气息创作的文人音乐,以
及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还有在封建社会宫廷中形成的宫廷音
乐等等,这些音乐都承载着浓浓的历史气息。可以看出这些传统音乐创作上尤其
自己的特点:首先其创作结构上的模糊性,并不像西方音乐那样有明显的块状组
合,基本上都是连贯创作,偏感性而很少理性思考。缺少西方的明显的主题脉络
和创作动机;其次,渐变性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中一大特点。环环相扣的连
贯性创作,在布局上体现出明显的渐变性的特点,很少出现速度的剧烈改变,而
是逐渐改变。另外,中国传统音乐自由的创作手法也比较鲜明,并不受到逻辑思
维的禁锢,而是随着心情和情感去创作,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创作者内心对和平
和生命的呵护。
(二)我国电子音乐的特点
我国电子音乐是在传统音乐基础上,深受传统音乐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有其自己独特的特点:
1.有传统乐器的影子。我国传统乐器较多,如笛子、琵琶、古筝等,电子
音乐创作者在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创作中与传统乐器结合,形成了创作的一大特点。
2.与美学和艺术结合。中国古老的文化,集中了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
“和”的美学观点。而中国诗词博大精深,很早中国音乐就与诗词在一起,无不
体现出流动的美感。电子音乐继承和发扬了这种美。
3.电子音乐的民族性。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在音乐创作上不断展示出民
族特点和优势,不难发现,在我国很多电子作品中都体现了民族个性。
三、电子音乐发展的困境
电子音乐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在接受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却还由
于自身的限制,遇到很多障碍和问题。
(一)缺少专业
教育方面的人才和机构
我国高校设置电子音乐的专业课程才20年左右时间,而西方国家有几十年
历史,与之相比,我们国家在专业教育方面显得十分不足。我国培养电子音乐的
专业人才缺乏,与国外发达国家电子音乐教育方面差距很大,不管在专业的设置
上、师资力量、还是电子音乐的普及上,这些不足都影响着我国电子音乐教育的
发展。尤其是教育的教师,多半都不是科班出身,教学经验少,人员素质参差不
齐,达不到教学的预期要求。众多的教师中,创作方面的教育更是无法与西方国
家相比,大部分凭借理论知识和兴趣去教学,严重妨碍电子音乐在我国的发展。
(二)教学硬件和环境不利于电子音乐发展
由于我国对于电子音乐的支持欠缺,一些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还比较陈旧,
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学环境在某种情况下对于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影响,没有一
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一些高校的电子音乐教学专业只能空乏讲解理论,没有实践
环境支撑,教学效果低下。不能在教学中接触到软件和器材,很难了解和熟悉电
子音乐的操作流程,严重影响学生电子音乐的掌握程度。
(三)与社会发展有些脱节
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西方很多国家利用先进的设备和软件不断创作和
更新,而我国在某种程度上因为设备和环境的落后,跟不上电子音乐的发展,特
别是电子智能化,提高了电子创作的准确性和效率。但是这样的背景,会产生一
批依靠电子计算机技术创作音乐的作品,这些作品主要是创作者依靠物理声音创
作,脱离了社会发展,甚至与大众审美产生距离。好的音乐作品应该符合大众的
需求,符合大众品味。
四、电子音乐的发展趋势
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国际上的共享程度加强,人们在不断地扩充自己的
知识体系,电子音乐的人才为了与国际接轨,会不断加快自身建设步伐。我国电
子音乐要发展,首先要从教育上开始,不断加大对电子音乐教学人才的培养,才
能为电子音乐未来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
中国电子音乐发展,也必须得到国家的广泛支持,尤其教育的设备和环境
的改善,除了专业素养的扎实,实际的操作和训练才是加强学习的最好途径。电
脑、数码设备和电子录音设备必不可少,而这些都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物力支持,
给予相应的配套教学设备。虽然目前我国国内的大中专院校已经建立了音乐实验
室,但是硬件的缺乏,难以适应当前电子音乐发展的大趋势,只有在科技进步的
时代,跟上时代步伐,才能适应时代对电子音乐的需求。
另外,电子音乐要发展,必须加大电子音乐科研投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
展,在电子音乐领域出现前所未有的创新环境,络环境给科研实验室提供了新的
途径和平台,依靠络,借鉴国际上已有的科研基础,不断发展和创新电子音乐,
结合其他专业,形成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让电子音乐的发展更符合时代和社会的
需求。希望广大音乐人员和电子音乐爱好者适应时代、大众化为基础,创作出大
量具有本民族特色可听性的电子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