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油田堵水调剖效果浅析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的意义及发展
油水井调剖堵水是一种常见的增产技术,通过在注水井中注入一定量的特殊化学剂,
来改变产油层储层的渗透性和相对渗透率分布,从而提高注采效率,增加油水井的产出。
其作用在于调节注采井之间的有效压力差,以使油水混合物自然向生产井流动,提高单井
产量,延长油水井的产能,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
油水井调剖堵水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
内外关于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通过多年的实践,国内外
油田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调剖堵水技术应用经验,相继出现了各种类型和形式的调剖堵水技术,如化学调剖、物理调剖、生物调剖、微波调剖、热水调剖、水驱复合调剖等。
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的优点在于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明显、使用灵活等方面。
同时,它也有效地解决了油田开发中存在的不均衡注采、水油混采、产出下降等问题,为
油田的智能化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当前,国内油田生产的80%以上都采用了调剖堵
水技术,因此该项技术的发展将对我国油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调剖堵水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例如,一些高温、高盐和高
硫油田,目前还没有找到适合的调剖堵水技术;对技术人才和技术装备的要求很高,随着
油藏的不断深入开发,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也必须不断创新和优化。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
步加强对调剖堵水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投入,提升研究水平和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为我国油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在石油开采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常会因为各种原因造成油井出水,出现油井出啥、油井停喷、设备腐蚀或形成死油区等现象。
增大了采油成本,给石油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使油井变为废井,造成资源浪费,破坏当地生态系统。
一、油井出水原因首先,对于用注水开发方式开发的油气藏,由于石油开采方式选择不当,导致使注入水及边水沿的高、低渗透层不均匀推进,出现射进或指进现象,影响油井开采质量。
其次,在油井存在底水,即留存于油层底部的水层,由于石油受到底水的承托作用,导致油井生产压差过大,破坏了石油与水层之间的重力平衡关系,使原来的油水界面在靠近井底处呈锥形升高的现象。
再次,由于石油内部上层和下层水层,即上层水、下层水的窜入,导致套管损坏,影响油井的密封效果,或是部分地区由于断层裂缝比较大,而造成油层与其它水层相互串通。
最后,由于固井不好或层间串通,或者补水时误射水层,导致在相连两个油层之间的夹层水进入注入油井,使油井出水。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一旦油井发生出水,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石油开采效率,保证施工技术人员的生命安全,就必须在石油开采井下工作时进行堵水作业。
二、石油开采井下作业堵水技术的应用要点1.机械方法堵水。
石油开采井下堵水作业时,采用机械方法进行堵水,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打悬空水泥塞、电缆桥塞、填砂等设施,将油井中的油层进行隔离保护起来,以此来控制油井出水量。
或利用封隔器卡封高含水层,再用带死嘴子的堵塞器进行水层封堵,有效制止其正常运作。
减少多层非均质油藏间的层间差异性,最大程度上降低层间干扰对石油开采作业的影响,切实提高油井产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机械采油井堵水柱进行机械堵水,它主要由油管、配产器和封隔器等部件组成,具有材料成本低廉,施工时间短,堵水成功率较高等特点,但堵水持续时间较短,不适用于长期石油开采作业项目。
2.化学方法堵水。
利用化学方法进行石油开采井下堵水作业时,能够利用特定化学药剂实现高出水层的有效封堵,尤其是对于裂缝地层的堵水作业,一般来说,化学堵水分为选择性堵水与非选择性堵水。
调剖堵水技术在高含水油井中应用调剖堵水技术是一种充分利用水的物理、化学和流体力学特性来改变油藏物性、改善油藏性质、增强油藏采收率的一种技术。
它是通过在油层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水与油混合,从而使油层中的压力变化,形成一定的力学作用,进而达到提高采出率和延长采油期的目的。
在高含水油井中,调剖堵水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有效的增加油井的产出并达到防止水杂油、防止油气井破坏的效果。
高含水油井的主要特点是含水率高,油水分离困难,采出率低。
由于油藏中含有大量的水,导致油层压力降低,油井产量减少,采油效果变差,经济效益降低。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调剖堵水技术进行治理。
调剖堵水技术首先需要进行注水作业,将一定量的水注入到油层中。
水的注入会使油层中的压力发生变化,进而改变物性和性质。
注入合适的水量可以使油层中的压力略微升高,从而改变油层中的渗透性,提高油的采收率。
此外,水的注入还会改变油层中的水岩比,缩小水相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由于油井中含有大量的水,通常调剖堵水技术需要结合堵水技术进行治理。
堵水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水杂乳,提高油井的采出率。
堵水通常采用高聚物、石墨烯等材料进行封堵,起到防水、升水压、提高采油率的效果。
此外,堵水还可以防止水推油,减小油井破坏的可能性。
1. 增加油井产出量:调剖堵水技术可以改变油藏物性、改善油藏性质、增强油藏采收率,从而将含水油井的产出量提高。
2. 延长采油期:由于含水油井的采收率低,导致采油周期短,采油期限制了油井的采收效益。
通过调剖堵水技术可以有效地延长油井的采油期。
3. 防止水杂油:通过堵水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水杂油,减少采油量的损失,提高油井的采收率。
4. 防止油气井破坏:含水油井采油效率低,导致油气井破坏的可能性增大。
通过调剖堵水技术可以减少油气井破坏的发生率,提高油井的安全性。
总之,调剖堵水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理高含水油井的方法,可以提高油井的产出量、延长采油期、防止水杂油和防止油气井破坏,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堵水、调剖技术概述堵水、调剖技术概述油田开发到中后期,通过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是我国大部分油田所采用的主要措施。
由于油层存在着非均质性,会出现水在油层中的“突进”和“窜流”现象,严重地影响着油田的开发效果。
为了提高注水效果和油田的最终采收率,需要及时的采取堵水调剖技术措施。
一、堵水调剖的概念(一)吸水剖面与调剖对于注水井,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地层的每一层的吸水量都是不平衡的,每一层的每一部分的吸水量都是不同的,这反映在吸水剖面上。
地层吸水的不均匀性,为了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需要封堵吸水能力强的高渗透层,称为调剖。
(二)产液剖面与堵水对于油井,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每一层与每一层的不同部分,产油量与含水率都不一定相同,其产液剖面是不均匀的。
封堵高产水层,改善产液剖面,称为堵水。
堵水能够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
堵水的成功率往往取决于找水的成功率。
除了直接测定产液剖面外,还可以利用井温测井等方法来确定出水层位。
二、堵水调剖方法(一)机械卡封利用井下工具将高吸水层或高产水层封住,称为机械卡封。
机械卡封作用范围只限于井筒范围,但由于施工简单,成本较低,往往成为优先考虑的堵水方法。
(二)化学堵水向地下注入化学剂,用化学剂或者其反应产物堵塞高渗透层或高产水层,称为化学堵水。
(1)单液法与双液法:从施工工艺来分,化学堵水可分为单液法与双液法。
单液法是向油层注入一种工作液,这种工作液所带的物质或随后变成的物质可封堵高渗透层。
双液法是向地层注入相遇后可产生封堵物质的两种工作液(或工作流体)。
注入时,这两种工作液用隔离波隔开,但随着工作液向外推移,隔离液越来越薄。
当外推至一定程度,即隔离液薄至一定程度,它将不起隔离作用,两种工作液相遇产生封堵地层的物质。
由于高渗透层吸入更多的工作液,所以封堵主要发生在高渗透层,达到调剖的目的。
(2)选择性堵水工艺:利用产液剖面等测试资料,确定出水部位后,进行选择性堵水。
对于下部位出水,进行封上、中堵下,用封隔器将油井产油段的上、中部位隔开,然后对出水的下部位堵水。
41一、概况锦612块位于欢西油田上台阶,主要开发目的层为兴隆台油层,兴隆台油层含油面积1.97km 2,地质储量443.0×104t。
截止2019年12月,该块总井97口,开井90口,日产液1143吨,日产油221吨,含水80.7%。
累产油92.12×104t,累产水169.72×104m 3,累注汽121.65×104t,采油速度1.91%,采出程度21.78%,累积油汽比0.76。
二、锦612块目前存在问题锦612块兴隆台油层开井90口,其中8口井先后含水上升至80%以上,严重影响区块开发效果。
油层纵向、平面上储量动用程度不均匀。
在多轮次的强注强采过程中,高渗透层渗透率明显增加,导致渗透率极差逐渐增大。
表1 锦612南块边水上升井统计1.造成纵向上动用程度不均,层间矛盾突出。
2.稠油水体平面上具有“指进”和“舌进”的特点,南部区块属于边水油藏,油井易受边水影响。
3.邻近断层的油井多轮次注汽以后易受断层水影响。
为提高锦612块兴隆台油层的开发效果,从2017年开始,尝试使用工艺措施堵水调剖,对含水上升井进行治理。
三、选井原则及药剂选择堵水调剖适用于油水层认识不清、层间出水、隔层小无法实施分注的高含水井。
选择如下情况的油井:(1)油层有增产潜力,暴性水淹,含水80%以上的油井。
(2)油层渗透率差异较大,油层厚度大于10m,不少于2个油层。
(3)水平井段较长,有过高产历史的水平井。
在锦612块一般选择颗粒+凝胶堵剂调剖。
四、堵水调剖在不同类型油井的试验效果首先,选择锦612-K兴H5C井进行堵水调剖试验,选择该井的原因是:该井前期日产液20方,日产油10吨,含水50%,至2016年上半年,含水逐步上升至90%以上,采油效果下降严重,2016年5月重新注汽1480方,该周期日产液22吨,日产油2吨,含水90%,周期产油947吨,周期产水8161吨,油汽比0.64。
西峰油田水驱规律再认识余强1 席红利2 余钟1 刘佳1(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甘肃庆城 745100;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陕西延安 716000)摘 要:西峰油田为典型的裂缝性油藏,裂缝发育导致油井水淹,长期治理但始终未获得有效突破,结合生产动态、油田试井等资料综合分析,对西峰油田主力区白马中、白马南、董志等见水见效特征进行再认识,对前期治理对策进行再评价,总结出提高油藏开发水平的适用对策。
关键词:西峰油田;长8油藏;见水见效;1 油藏概况1.1 开发历程西峰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端,2001年,按照“宏观找油理论”和“三个重新认识”指导思想,在西峰油田西17井获得重大突破,先后建成白马中、白马南、董志、西41等长8四大主力油藏,动用地质储量1.64亿吨,连续8年稳产百万吨,已累计生产原油1247万吨。
图1 西峰地区井口年产油曲线(2001-2018年)1.2 裂缝发育,初期含水上升快西峰油田整体裂缝发育。
通过大地电位法、5700X-MAC、DSA与古地磁等手段监测,该地区主应力方向北东75-80度,井网部署主向与地应力方向一致,投产后含水快速上升,低含水采油期短,采取注采优化、堵水调剖、堵水压裂等措施治理,效果不明显,需要对水驱规律进行再认识,总结治理对策。
2 水驱规律再认识西峰油田开发10余年来,水驱特征差异较大,突出表现为主向水淹后侧向见水见效的差异性。
截止油田目前见水434口,见水率84.3%,水淹282口,水淹率54.8%,地质储量采出程度仅3.95%;侧向见水见效差异大,见水637口,见水率57.2%,水淹率8.0%。
从见水特征和水驱特征看,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白马南侧向见效慢(主向水淹,侧向见效慢,主向水淹率82.7%,侧向见水率14.2%,侧向井压力保持85.5%,地质储量采出程度4.55%),白马中侧向见水见效(主向水淹率44.1%,侧向井见效比例95.0%,侧向井压力保持96.1%,地质储量采出程度20.49%),董志侧向见效差异大(主向水淹率56.7%,侧向井见水率63.5%,侧向井压力保持93.1%,地质储量采出程度5.31%)。
堵水调剖技术应用及效果评价舒爽;姚立超;孙皓楠;舒坤【摘要】姬塬油田为超低渗透油田,油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微裂缝发育,注入水很容易沿裂缝窜进,该方向上的采油井易水淹,导致油藏含水上升快,短时间内进入高含水阶段.近年来,采油八厂根据油田开发的需要,引进了注水井调剖的工艺技术,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储层特点与裂缝水窜特性,制定该区块特征的堵水调剖体系,在定边采油作业区实施注水井阳56-58的堵水调剖作业,达到了良好的控水增油效果.【期刊名称】《化工设计通讯》【年(卷),期】2019(045)004【总页数】2页(P66,90)【关键词】姬塬油田;堵水调剖;微裂缝;凝胶颗粒;体系【作者】舒爽;姚立超;孙皓楠;舒坤【作者单位】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陕西西安710000;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陕西西安710000;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陕西西安710000;中石油吐哈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哈密83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8.31 国内外堵水调剖技术现状我国堵水调剖实验超过50a的历史。
总共经过了堵井单向堵水、水井单井调剖、区块整体调剖、油藏整体治理个阶段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末又提出了深部调驱技术,在实践中更具有针对性。
该技术是介于注水井调剖和聚合物驱油之间的工艺,既能实现窜流通道的封堵又能部分驱油增产,且投入的成本远低于单纯聚合物驱技术,尤其对非均质油藏在高含水期改善水驱状况和提高采收率有很好的效果。
2 定边作业区堵水调剖技术的应用2.1 措施依据2.1.1 油水井概况阳56-58井为罗27长4+5油藏一口注水井,完钻层位长6,2009年2月20日投注,初期油压7.5MPa,套压7.5MPa,日配注20m3/d,实注20m3/d。
2009年3月25日测吸水剖面显示为尖峰状吸水。
措施前油压8.0MPa,套压6.0MPa,日配注15m3/d,实注15m3/d。
对应采油井阳56-57于2008年8月19日完井。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的意义及发展
油水井调剖堵水是指通过注入适量的调剖剂和堵水剂,改善油水井的渗透性,减少水
井的注水量和提高油井的采油效率的一种工艺。
它对于我国油田的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的
意义,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油水井调剖堵水可以提高油田的采油效率。
在油井开发中,水井常常会进入油井,导
致油井产量下降,甚至达不到预期的采油效果。
调剖剂和堵水剂可以改善油井的渗透性,
减少水井的注水量,提高油井产能。
通过调剖堵水还可以改善油井的整体采油效率,延缓
油井的产量衰减,提高油田的整体经济效益。
油水井调剖堵水可以降低油田的开发成本。
在油井开发过程中,一些油井由于深层渗
透性差,常常需要进行二次开发,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而通过调剖堵水,可以改
善油井的渗透性,减少油井的开发难度和成本。
油水井调剖堵水可以实现油田的更为有效
和经济的开发。
油水井调剖堵水可以提高油井的生产周期。
在传统的油井开发中,由于油井一旦进入
水层就很难再次开采。
而通过调剖堵水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油井进水导致的封堵情况,
延长油井的产油周期。
这对于长期的油井开发和油田的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提高油田的采油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延长生产周期,还可以推动我国油田工艺的升级和提高。
加强油水井调剖
堵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我国油田的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分析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采油工程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通过提高油藏注聚区的渗透率来增加油田产量是一种常见的采油提高措施。
而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成为了油田开发当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本文将从系统调剖技术的原理、优点和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是通过在油层中注入调剖剂,使其与油层中的油、水、岩石等产生一定的作用,从而改变油层的渗透性和流体状态的一种技术。
调剖剂主要由聚合物、调剖剂、表面活性剂和缓释剂等组成。
而系统调剖技术是在注聚区进行管网调剖、配注、应用技术,通过与注聚剂液的定向分配和调度,使之均匀贯通到地层的各个部位,并保持稳定的注聚状态,这样可实现地层的最大程度的注聚改造。
系统调剖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调剖技术,有着多方面的优势。
系统调剖技术能够实现注聚剂的均匀分布和逐层压裂,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油层的渗透性,减小了地层的渗流阻力,增加了油田的产量。
系统调剖技术可以通过调剖剂的系统配注和长效维护来实现油层的长期稳定调剖效果。
系统调剖技术能够充分考虑油藏的孔喉结构和地层渗透性分布等特性,为注聚作业提供科学依据,实现了注聚工艺和技术的精细化控制。
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在油田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系统调剖技术在西部油田、东北油田以及南方油田等地都有着一定的应用案例。
系统调剖技术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油层,包括裂缝岩油层、致密砂岩油层、致密炭层、碎屑岩油层等。
系统调剖技术可以配合其他油田开发技术一起应用,如水驱采油、电泳驱替采油、热采等,将会显著提高这些技术的效果。
在系统调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调剖剂的选择问题。
不同类型的油层需要选用不同类型的调剖剂。
目前,调剖剂的种类较多,选择不当可能导致调剖效果不佳。
二是系统调剖技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配注工艺和参数以及作业参数的变化,避免影响注聚剂的渗透状态和距离。
三是系统调剖技术的成本问题,要进行系统调剖技术的高效运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的意义及发展油水井调剖堵水是指通过特定的工艺手段和技术,针对油井、水井的特定情况,采取一系列工艺措施,以提高井底动态液压条件,改善油水井产能,提高油井、水井的水驱效果,促进原油或者地下水的抽采和开发利用。
油水井调剖堵水在油田和水井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重点讨论其意义以及发展现状。
油水井调剖堵水能够提高油井和水井的产能。
随着油水井的开采时间的延长,井底动态液压条件会逐渐变差,井底压力下降,产能也会随之降低。
调剖堵水能够通过注入适当的聚合物和阻水剂,在井底形成一层稳定的堵砂体,降低井底渗透压力,提高油水井的产能。
油水井调剖堵水能够改善油井和水井的水驱效果。
油田开采过程中,常采用水驱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由于油层渗透性差,压力下降速度快,存在水沟通、大宫效应等问题,使得水驱的效果大打折扣。
通过调剖堵水可以改善油井和水井的水驱效果,减少水与油之间的混合,提高原油的采集效率。
油水井调剖堵水对减少环境污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油水开采过程中,常常会掺杂有大量的水和固体颗粒,形成一些含油含水的废水。
这些废水如果排放到环境中,会严重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通过调剖堵水,可以有效地降低废水产生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油水井调剖堵水对于提高油井和水井的经济效益也是非常重要的。
油井和水井的开采是一个昂贵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投入和资源。
而如果油水井的产能不足,水驱效果不佳,将导致投资回收周期延长,经济效益降低。
通过调剖堵水,能够提高油井和水井的产能、改善水驱效果,加快投资回收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油水井调剖堵水的发展现状是立足于国内需求,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目前,国内一些主要的石油企业和水务公司已经开始在油田和水井开发中推广应用调剖堵水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国内科研机构也在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和实践应用,不断提高调剖堵水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虽然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其在提高油井和水井产能、改善水驱效果、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意义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调剖堵水技术在高含水油井中应用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为了提高油田的开发利用率,石油行业一直在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调剖堵水技术在高含水油井中的应用逐渐成为了解决高含水油井产能低下和堵水现象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对调剖堵水技术在高含水油井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探讨和介绍。
一、高含水油井的特点及问题高含水油井是指含水率较高的油井,由于油水混合,油井产能较低,水相对油的比例过高,降低了原油的采收率,带来了资源的浪费。
由于高含水油井中含有大量的水,易发生堵水现象,造成油井产能下降,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如何有效地解决高含水油井的堵水问题,提高油井产能,成为了当前石油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调剖堵水技术的原理调剖堵水技术是指通过在高含水油井中注入调剖剂,改变油层渗透性分布,提高低渗透层的渗透性,降低高渗透层的渗透性,从而减少水的注入量,提高原油产量,实现堵水效果。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调剖剂的准备:根据油层的特性和堵水原因,选择适当的调剖剂,通常是由各种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和改性剂组成的复合调剖剂。
2. 调剖剂的注入:将调剖剂通过注入管道注入到高含水油井中,随着调剖剂的注入,调剖剂会逐渐传播到整个油层中,并在油层孔隙渗透中起到一定的调剖作用。
3. 调剖效果的评价: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和井筒测井技术,对调剖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调剖剂的调整和油井的开发优化。
1. 针对高含水油井的堵水问题,调剖堵水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变油层渗透性分布,提高油井产能。
调剖剂注入后,能够迅速在油层中扩散并起到调剖作用,改善原油流动性,减少水的混入,提高油井产能。
2. 调剖堵水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原油中水的含量,提高了原油的质量,减少了油水分离所需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采油效率。
3. 调剖堵水技术还可以减少油井的维护成本,因为通过使用调剖剂,可以减少水的混入,减少了油井的清洗和修复次数,降低了油井的维护成本。
微球调剖技术在三叠系油藏区块的应用摘要:西41区长8油藏受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双重影响,目前开发矛盾突出:采出程度高,含水上升速度快;纵向非均质性强,剖面水驱动用变差等。
为减缓区域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水驱效率,改善区块开发效果,开展注聚合物微球调剖技术,旨在改善平面、纵向水驱矛盾。
本文从实施参数选定、油井见效特征、注水井压力变化等方面分析了微球调驱技术效果,积累了同类油藏治理经验。
关键词:开发矛盾;水驱效率;微球调剖1基本概况西41区位于西峰油田北部,区域内地形复杂、沟峁纵横,地表为黄土覆盖,地势北高南低,地面海拔1274m-1347m,平均1304m,相对高差约85m左右。
1.1沉积特征该区砂层上部以泥岩为主,下部以砂岩为主的二元结构,砂层总体表现为由粗到细的正韵律性,局部为反韵律。
1.2砂体展布特征该区构造的基本形态为一个由东向西倾伏的单斜,平均地层坡降5-10m/km,在西倾单斜背景上发育5个与区域倾向一致的鼻状构造,鼻轴50-60km,宽3-5km,隆起高度8-10m,在区域上控制了含油的分布。
1.3储层特征西41区长8油层组油层埋深在1950~2300m之间,属特低渗透、高饱和的大型岩性油藏。
平均孔隙度为11.40%,平均渗透率为1.34×10-3μm2。
1.4开发现状截止2020年12月,西41区日产油量532t,综合含水41.8%,地质储量采油速度0.59%,地质储量采出程度6.2%;日注水量2556m3,累积注采比2.25。
2微球调驱技术原理及工艺参数确定2.1技术原理微球调驱技术又称为孔喉尺度弹性微球深部调驱技术,是将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及渗漏特点与现代微材料合成技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项油藏改善水驱新技术。
纳米级的弹性微球具有凝胶核、交联聚合物层、水化层三层结构。
内部凝胶核强度较高,中间层是不同交联比控制的聚合物层,该层是微球膨胀的主要部分,外层是水化层,它使微球颗粒在水中均匀分散。
西峰油田堵水调剖效果浅析评价
【摘要】本文针对西峰油田近年来调剖堵水工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概括,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最后提出了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堵水调剖注水井低渗油藏堵剂
1 整体实施效果
2010年实施堵水调剖34口,其中三叠系油藏23口,侏罗系油藏11口,截止11月底,已完成的34口调剖井,对应油井211口,其中93口有不同程度的增油效果,日增油量54.5t,目前累计增油8892t,累计降水15798m3,综合含水下降4.8%。
水驱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注水井调剖一直是近几年来长庆第二采油厂的重点工作。
长庆油田西峰2012区块经过整体调剖,吸水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水驱动用储量增加,对应油井普遍见效,原油产量趋于稳定,含水上升速度减缓,水驱采收率有较大提高。
2 分油藏实施效果
2.1 三叠系油藏
三叠系油藏在白马中、董志区、西259区实施水井堵裂缝23口,对应油井148口,见效油井68口,日增油38.5t,累计增油6563t,综合含水下降6.4%,累计降水5529.8m3;
其中在综合治理区块白马中区和提单示范区西259区实施整体调剖20口,白马中西13区取得较好的稳产效果,西259区恢复4口水淹井产能,日增油8.1t。
2.2 侏罗系油藏
侏罗系油藏在城55区、华64区、悦22区、悦29区实施堵水调剖11口,对应油井63口,见效油井25口,日增油16t,累计增油2329t,综合含水下降3.2%,累计降水10268m3,从整体效果来看,起到了减缓递减的效果,其中华64区增油效果明显,调后产量呈现负递减。
从近三年实施效果来看,有机复合交联体系比无机复合凝胶体系见效率高、增油量多;有机凝胶颗粒体系在侏罗系油藏适应性较好。
3 典型井效果分析
——西33-22井:地质分析认为受该井影响的主要有4口井:西34-24、西34-22、西32-22、西33-23,井组平面矛盾突出。
3月9日——3月19日期间调剖,设计注入量560m3,实际注入630m3,调剖期间压力由20mpa上升至22.1mpa,提升了2.1mpa。
目前油压20.1mpa,套压20.1mpa,日注25m3,注水正常。
调剖后井组日产液较调前较为稳定,日产油前期上升较明显,目前日产油上升了 4.3t/d(17.2↗21.5),含水下降了4.2%,截至11月底累计增油1092t。
其中对应主向井西34-24含水由100%下降到86.4%,日增油0.2t;侧向井西32-21日产油由5.22t/d上升至5.70t/d,日增油0.48t。
4 2012年调剖总体实施效果
去年长庆油田采油二厂调剖完井29口,对应油井151口中有67口见效,见效率44.4%,日增油50.6t,累计增油4778t,累计降水
5419m3。
水驱指数由1.05升至1.24,存水率由0.28升至0.34。
从所有调剖对应油井的汇总生产曲线看,调剖后递减减缓,日产油平稳(最高达到349t,日增油16t),综合含水下降3.7%(由61.5%↘57.8%,最低57.5%)。
5 结论及认识
5.1 存在的问题
(1)低渗裂缝油藏采用压裂改造等措施,致使天然裂缝进一步开启和沟通,吸水剖面严重不均,注入水易沿裂缝突进,随着时间的延长,储层长期受水流冲刷,致使渗流通道逐步扩大,导致主向部分油井水淹,含水上升速度过快,侧向井注水不见效。
(2)部分层位不吸水,吸水剖面严重不均,平面上容易单向突进,裂缝一方面增加了油层的吸水能力,弥补了储层渗透率低的不足;另一方面,因裂缝的作用,部分井易沿单向突进,造成含水上升快,水驱效果差,影响了采收率的提高,导致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低,部分水井急需剖面改造,降低吸水指数。
(3)由于渗透率差异大,非均质性严重,加之强化注采,导致井组或区块含水普遍快速上升,裂缝发育不规律,导致调剖难度大,单一的堵剂很难满足地层调剖需求。
5.2 针对存在的问题,总结出的方法
(1)西峰油田系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处于高含水开发时期,在调剖堵水工艺中,突发状况会引起堵剂在井筒内胶凝,影响注水。
针对不同类型的油藏,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裂缝型油藏:以堵为
主以调为辅;裂缝—孔隙型油藏:以调为主,以堵为辅;孔隙型油藏:以深调为主,以堵为辅。
(2)在注入水作用下,凝胶体系可向地层深部运移,进而填充更小的孔隙和微裂缝。
最后采用强凝胶体系作为封口段塞,一方面有效地保护主段塞,另一方面防止注入水绕流,延长措施有效期。
通过段塞组合,实现了调、堵、驱一体化工艺,达到调整吸水剖面和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5.3 几点认识
(1)实施区块整体堵水调剖可以改善该区块注水开发效果。
2010年通过实施整体调剖,在华64区实现区块产量负递减,在白马中区有效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
得到注水压力升高,吸水剖面变得均匀,同时吸水厚度增大,有效地提高注入水的波及面积和波及体积,调驱后注水井吸水剖面明显改善。
(2)通过对储层地质特征认识、开发现状、油井含水上升原因等方面分析,形成了注水井深部调剖、油井堵水等适合中高含水油井提高单井产量的工艺技术,通过现场试验,实施区块整体堵水调剖可以改善该区块注水开发效果。
(3)复合凝胶调剖体系通过调整成胶催化剂浓度,可有效控制堵剂成胶时间,有利于堵剂进入裂缝深部,不仅降低了施工风险,也使调堵效果更为明显。
无机复合堵剂可以在孔道型见水油藏中较好的发挥调堵作用。
由于单位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同时实践用用表明,孔道型见水油藏调驱的堵剂用量也是较高的,
在实际应用中需保证足够的用堵剂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