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金融环境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金融环境分析

物价指数的时间序列

时间物价指数时间物价指数

2000 1.2 2006 1.4

2001 1.1 2007 3.4

2003 1.4 2008 4.9

2004 1.3 2009 -1.5

2005 1.5 2010 -1.2

货币供应量是影响物价指数的重要因素。

货币供应量的时间序列

年份cpi M2 M1

2000-01 1.0% 18.7% 6.7%

2001-01 -1.6% 20.3% 10.6%

2002-01 -1.2% 25.4% 17%

2003-01 -1.5% 25.9% 17.5%

2004-01 1.4% -25.7% 18.7%

2005-01 -1.7% 28.4% 24.8%

2006-01 -1.8% 28.4% 26.4%

2007-01 -1.2% 28.5% 27.7%

2008-01 -0.8% 29.3% 29.5%

2009-01 -0.5% 29.5% 32%

2010-01 5.1% 19.5% 22.1%

国内生产总值

2000 99214.6

2001 109655.2

2002 120332.7

2003 135822.8

2004 159878.3

2005 184937.4

2006 216314.4

2007 265810.3

2008 314045.4

2009 340506.9

2010 397983

货币与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稳定物价,二是维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中央银行通过运用

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中介目标来实现最终目标。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方面积极探索,针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灵活采取宽松或紧缩的货币政策,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信贷、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等渠道,影响企业和居民的生产、投资、消费等行为,既成功地治理了通货膨胀,又有效地防止了通货紧缩,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2000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外币管理体制。为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的对外开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实施新的外币利率管理体制。具体内容是:(1)外币贷款利率,单笔300万(含300万)美元或等值其他6种主要外币的大额外币定期存款利率,7 种主要外币以外的外币存款利率(不分金额)、以及金融机构间的所有外币利率,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2)7种主要外币的小额存款利率由银行业协会统一制定,各金融机构统一执行。

2、积极推进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实施储蓄实名制。为了规范储蓄行为,推进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4月1日起实施储蓄存款实名制。

3、鼓励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业务品种创新。2月14日,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文,公布《证券公司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对证券公司以股票质押取得贷款。

4、加强信贷政策指导,引导资金流向。人民银行发文,允许除邮政储汇局以外的金融机构开办“教育储蓄存款”,免交利息所得税;8月,公布《助学贷款实施办法》;6月,与国家经贸委联合发文,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扶优限劣,对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业、产品和重复建设项目限制或禁止贷款,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货币政策最终实施的效果,一般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1)稳定物价。这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之一,也是货币政策经常要突出的最终目标之一。

(2)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是指失业率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即凡是有能力和愿意参加工作的人随时能找到合适工作的水平。 (3)经济增长。保持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西方目家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周期性经济危机带来的不景气。(4)国际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