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送风防烟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588.50 KB
- 文档页数:84
⼈防⼯程防排烟及通风空⽓调节规范防排烟⼀般规定⼈防⼯程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前室,避难⾛道前室应当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排烟设施;丙丁戊类物品库宜采⽤密闭防烟措施,设置⾃然排烟设施的场所,⾃然排烟⼝底部距离室内地⾯不应⼩于2⽶,并应常开或发⽣⽕灾时⾃动开启,⾃然排烟⼝的净⾯积应当满⾜以下规定:中庭的⾃然排烟⼝应当不⼩于中庭⾯积的百分之五,其它场所排烟⼝⾯积不应⼩于本防烟分区⾯积的百分之⼆。
处以上规定外,还应当满⾜,总建筑⾯积⼤于200平⽅⽶的⼈防⼯程,建筑⾯积⼤于50平⽅⽶且经常有⼈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丙丁类⽣产车间,长度⼤于20m的疏散通道,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庭应当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这两条规定主要说明,如果有⼀个丙类仓库,出了应当采⽤密闭防烟措施外,如果其⾯积⼤于50平⽅⽶且放置可燃物或有⼈停留那么就应当再设置机械排烟。
正压送风防烟送风量的主要规范防烟楼梯间送风系统的余压值为40-50帕,前室及合⽤前室送风系统的余压值为25-30帕,防烟楼梯间、防烟前室及合⽤前室的送风量应当符合以下规定:1.当防烟楼梯间和前室或合⽤前室分别送风时,防烟楼梯间的送风量不应⼩于16000⽴⽅⽶每⼩时,前室或合⽤前室的送风量不应⼩于13000⽴⽅⽶每⼩时。
2.当前室或合⽤前室不直接送风时,防烟楼梯间的送风量不应⼩于25000⽴⽅⽶每⼩时,并且应在防烟楼梯间和前室或合⽤前室的墙上设置余压阀。
避难⾛道的前室正压送风余压值为25-30帕,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照前室⼊⼝门洞风速0.7-1.2⽶每秒计算确定,避难⾛道前室应设置条缝型送风⼝并且靠近前室⼊⼝门,两侧⽐门洞宽0.1⽶。
避难⾛道前室、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前室正压送风系统宜分别设置,如需合并设置,应在分⽀管上设置压差⾃动调节装置。
避难⾛道前室、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前室的排风应设置余压阀并且余压值应当符合上述规定。
风机选⽤时应当考虑上述规定的余压值,正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风速不宜⼤于7⽶每秒,正压送风排烟补风应当采⽤室外新风,采风⼝与排烟⼝垂直布置时,距离应⼤于3⽶并且采风⼝应设置在排烟⼝下⽅,⾮垂直布置时,其⽔平距离宜⼤于15⽶。
浅析防排烟系统风管漏风超标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摘要:为了解决防烟工程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局限于排烟系统端部风口风量不够大和防烟场所的压力控制不当,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计算防烟和排烟场所漏风率的大小,需要考虑风速变化对其影响。
对防烟场所的运行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常关闭风口、风阀和风管漏风率,以及漏风量和风管阻力之间的相互作用,还要考虑防烟场所承担排烟区域面积,系统漏风率等因素的变化规律。
对高层建筑防烟场所风管提出设计方案,其中包括风速计算及前室,防烟楼梯压力控制建议等,可为工程实际提供参考数据,有效地解决有关问题。
关键词:防排烟;复合风管;漏风率1、引言防排烟系统是建筑物内重要的消防安全设施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在火灾发生时,通过排除烟雾和通风,为人员提供安全疏散的条件,同时也有利于火灾的扑救。
然而,在防排烟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风管漏风超标的问题,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本文将分析防排烟系统风管漏风超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分析问题2.1防烟系统目前,针对前室防烟设计,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其中一种是仅向防烟楼梯间提供通风服务,而不向前室提供通风服务;另一种类型的通风方式是通过向楼梯间的前室输送一定的风量,以确保楼梯间与前室之间的压力值和相对压差的平衡。
工程实践中常遇底部气流不足现象,甚至可能出现气流无法顺畅流动的情况,分析其原因,除施工质量和风管口阀门设备质量等因素外,主要和风管漏风率和管道阻力的计算有一定关系。
目前,对于前室送风、风管和常闭风口漏风率的计算方法,防火规范尚未进行全面而详尽的研究。
因为风管系统和常闭风口存在漏风的问题,所以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管理。
图1 防、排烟系统示意图设计防烟系统,为了减小管井面积和提高风速,复合风管的截面积会受到压缩,从而产生更高的压头。
同时,常闭送风口两管井之间的压差可以用来确定漏风率,压差越高,漏风率也会相应增大。
加压送风系统风速及余压调试记录【实用版】目录一、加压送风系统的概念和作用二、调试加压送风系统的风速三、调试加压送风系统的余压四、总结正文一、加压送风系统的概念和作用加压送风系统,又称为正压送风系统,是一种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通过送风将烟雾和有毒气体从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中排出,保证人员疏散安全的设施。
在高层建筑、大型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中,加压送风系统是必不可少的防火设施之一。
二、调试加压送风系统的风速调试加压送风系统的风速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一般来说,风速的调试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在系统启动时,应保证送风量满足设计要求,以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排出烟雾和有毒气体。
2.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应保证送风量稳定,避免因风速波动导致的压力不稳定,从而影响疏散逃生。
3.应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风速在正常范围内。
三、调试加压送风系统的余压余压是指加压送风系统中前室(消防前室、合用前室)与走道之间的压力差值,或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力差值。
在调试加压送风系统时,余压的调试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应保证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在 25Pa~30Pa 之间,以确保疏散逃生的顺利进行。
2.应保证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电梯井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在40Pa~50Pa 之间,以确保烟雾和有毒气体不会进入安全疏散通道。
3.应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余压在正常范围内。
四、总结加压送风系统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排出烟雾和有毒气体,保证人员疏散安全。
调试加压送风系统的风速和余压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防排烟系统风机调试及常见问题解决摘要:排烟风机调试工作是施工完毕后检验施工质量及系统性能的一个必要手段,经过调试工作,检查整个系统的缺陷,加以纠正,使系统得到完善,最终达到设计要求。
关键字:风机调试;排烟口风速;远距离启停试验一、工程概况马鞍山体育中心—会展中心为中型会展建筑,建筑总面积为61218m2。
屋面檐口结构标高26.40米,为2层建筑(内含5米夹层、10米夹层及混凝土屋面层)。
会展中心共包括三个功能分区,分别是会议中心部分,展览中心和体育训练馆部分,展览中心的三个大厅(A\B\C)单元沿线性通过共享大厅依次排开,A\B单元为首层展厅,二层体育训练馆,C单元两层均为展厅,会议中心(D区)设置在建筑的北端。
二、单机试运转、设备试运转及联合调试(一)准备工作设备试运转在通风空调工程安装完毕,各分部分项工程经各方检查合格,达到施工及验收规范与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有关要求,系统管道和电气及相应配套工程已具备条件,试车所需材料等能保证供应,试运转方案已审定,润滑剂已灌注,以及其他准备工作就绪后进行。
通风调试中涉及的所有设备,各系统均应挂牌标识其名称、流向。
通风设备所在地的土建施工应已全部完成,门、窗齐全,场地应清扫干净,不能在机房门、窗不能封闭及场地脏乱的情况下进行。
(二)系统调试主要程序:1、主要流程:部件到组件,最后到主机→先手动后自动,先点动后连续→先无负荷后有负荷→做到上道不合格,下道工序不试车。
初次启动均应先点动,检查叶轮与机壳有无磨擦和不正常的声音,风机的旋转方向是否正确。
风机起动时应采用钳形电流表测量电动机的起动电流,等风机正常运转后再测量电动机的运转电流,并通过风量调节阀控制运转电流不大于电机额定电流。
风机运转时可借用金属棍查看轴承内有无杂声,风机运转一定时间后,应测量轴承温度是否过高。
要求滑动轴承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0℃,滚动轴承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5℃,厂家有具体要求的应按其要求执行。
防排烟系统应用规范1、GB50045-95中8.1.5条: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8.4.2.2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
8.4.2.3中庭体积小于17000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h换气计算;中庭体积大于17000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4次/h换气计算;但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 m3/h13、 GB50045-95中8.4.3条:带裙房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正压值应符合8.3.7条的规定。
14、 GB50045-95中8.4.4条: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0m。
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
排烟口平时关闭,并应设置有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
15、 GB50045-95中8.4.5条: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在排烟支管上应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16、 GB50045-95中8.4.6条: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房间的机械排烟系统宜按防烟分区设置。
17、 GB50067-97中8.2.1条:面积超过2000m2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机械排烟系统可与人防、卫生等排气、通风系统合用。
条文说明地下车库一旦发生火灾,会产生大量的烟气,而且有些烟气含有一定的毒性,如果不能迅速排出室外,极易造成为员伤亡事故,也给消防员进入地下扑救带来困难。
根据国内20座地下汽车库的调查,一些规模较大的汽车库,都设有独立的排烟系统,而一些中、小型汽车库,一般均与地下车库内的能风系统组合设置。
平时作为排风排气使用,一旦发生火灾时,转换为排烟使用。
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1.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4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1.3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2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3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4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 的地上疏散走道;5中庭;6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地上丙类仓库;7汽车库。
1.4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高压系统选用。
1.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1.6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
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若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在吊顶等专用空间内,空间四周的围护结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风机周围应有大于600mm的操作空间。
防排烟系统防烟与排烟系统是建筑物内设置的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的总称。
一、防烟系统的定义及作用防烟系统是指通过釆用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火灾烟气在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等空间内积聚,或通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阻止火灾烟气侵入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等空间的系统。
该系统可以阻止烟气侵入,控制烟气蔓延,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二、排烟系统的定义及作用排烟系统是指采用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的方式,将房间、走道等空间的火灾烟气排至建筑外的系统。
该系统可在建筑中某部位起火时排除大量烟气和热量,起到控制烟气和火势蔓延的作用。
三、防烟与排烟系统设置场所及部位1、防烟系统设置场所①建筑内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②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③避难走道前室、避难层(间)2、排烟系统设置场所(1)民用建筑排烟设施设置场所①设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m2和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游艺放映场所②中庭③公共建筑面积大于100m2 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和建筑面积大于300m2且可燃物较多的地方房间④建筑中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
⑤地下、半地下建筑、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
(2)工业建筑排烟设施设置场所①人员或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丙类厂房内建筑面积大于3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②建筑面积大于5000m2的丁类生产车间;③自地面积大于1000m2的丙类仓库;④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其他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四、防排烟系统分类五、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排烟的的方式结构较为简单,下面主要介绍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一)机械加压送风系统1、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组成:送风口、送风管道、送风机和吸风口2、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送风机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来控制烟气的流动。
防烟排烟系统维护管理 防烟排烟系统维护管理 引导语: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一科中包含了众多消防知识,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防烟排烟系统维护管理,欢迎参考! 一、系统日常巡查 防烟排烟系统巡查是指系统使用过程中对系统直观属性的检查,主要是针对系统组件外观、现场状态、系统检测装置准工作状态、安装部位环境条件等的日常巡查。 (一)系统组(部)件状态要求 1、防烟排烟系统能否正常使用与系统各组件、配件的日常监控时的现场状态密切相关,机械防烟、排烟系统应始终保持正常运行,不得随意断电或中断; 2、正常工作状态下,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通风空调风机电控柜等受控设备应处于自动控制状态,严禁将受控的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通风空调风机等电控柜设置在手动位置; 3、消防控制室应能显示系统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及系统内的防烟排烟风机、防火阀、排烟防火阀的动作状态。应能控制系统的启、停及系统内的防烟、排烟风机、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常闭送风口、排烟口、电控挡烟垂壁的'开、关,并显示其反馈信号。应能停止相关部位正常通风的空调,并接收和显示通风系统内防火阀的反馈信号。 (二)系统日常巡查要求 1、每日巡查内容 (1)查看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机械排烟系统控制柜的标志、仪表、指示灯、开关和控制按钮;用按钮启停每台风机,查看仪表及指示灯显示; (2)查看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机械排烟系统风机的外观和标志牌;在控制室远程手动启、停风机,查看运行及信号反馈情况; (3)查看送风阀、排烟阀、排烟防火阀、电动排烟窗的外观;手动、电动开启,手动复位,动作和信号反馈情况。 二、系统周期性检查维护 系统周期性检查是指建筑使用、管理单位按照国家工程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对已经投入使用的防烟排烟系统的组件、零部件等按照规定检查周期进行的检查、测试。 (一)每月检查内容及要求 1、防烟、排烟风机 手动或自动启动试运转,检查有无锈蚀、螺丝松动。 2、挡烟垂壁 手动或自动启动、复位试验,有无升降障碍。 3、排烟窗 手动或自动启动、复位试验,有无开关障碍每月供电线路检查供电线路有无老化,双回路自动切换电源功能等。 (二)半年检查内容及要求 1、防火阀 手动或自动启动、复位试验检查,有无变形、锈蚀及弹簧性能,确认性能可靠。 2、排烟防火阀 手动或自动启动、复位试验检查,有无变形、锈蚀及弹簧性能,确认性能可靠。 3、送风阀(口) 手动或自动启动、复位试验检查,有无变形、锈蚀及弹簧性能,确认性能可靠。 4、排烟阀(口) 手动或自动启动、复位试验检查,有无变形、锈蚀及弹簧性能,确认性能可靠。 (三)每年检查要求 1、检查内容及要求 每年对所安装全部防烟排烟系统进行1次联动试验和性能检测,其联动功能和性能参数应符合原设计要求。 2、检查方法 按照第三节“系统的安装检测与调试”中关于“联动调试”的相关要求进行。
暖通2017版防烟排烟新规防排烟计算书一防烟系统计算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第3.4.5条~第3.4.8条规定计算确定。
当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24m 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应按计算值与表3.4.2-1~表3.4.2-4的值中的较大值确定。
1、楼梯间或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L j=L1+L2 (3.4.5-1)L s=L1+L3 (3.4.5-2)式中:L j——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L s——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L1——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m3/s);L2——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下,其他门缝漏风总量(m3/s);L3——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m3/s)。
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应按下式计算:L1=A k vN1(3.4.6)式中:A k——一层内开启门的截面面积(m2),对于住宅楼梯前室,可按一个门的面积取值;v——门洞断面风速(m/s);当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均机械加压送风时,通向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均不应小于0.7m/s;当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只有一个开启门的独立前室不送风时,通向楼梯间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不应小于1m/s;当消防电梯前室机械加压送风时,通向消防电梯前室门的门洞断面风速不应小于1.0m/s;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或合用前室机械加压送风而楼梯间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系统时,通向独立前室、共用前室或合用前室的疏散门的门洞风速不应小于0.6(A1/A g+1)(m/s);A1为楼梯间疏散门的总面积(m2);A g为前室疏散门的总面积(m2)。
N1——设计疏散门开启的楼层数量;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当地上楼梯间为24m以下时,设计2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2;当地上楼梯间为24m及以上时,设计3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3;当为地下楼梯间时,设计1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1。
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1.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民用建筑以下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4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1.3民用建筑以下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2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3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4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5中庭;6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地上丙类仓库;7汽车库。
1.4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43-2002〕?高压系统选用。
1.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以下规定: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2采用内外表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1.6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
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假设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在吊顶等专用空间内,空间四周的围护构造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风机周围应有大于600mm的操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