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之路
- 格式:pdf
- 大小:673.42 KB
- 文档页数:2
探索新时期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新思路摘要:农业机械化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提高农机使用效益,以机械化生产助推产业兴旺,成为当前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挑战。
关键词:丘陵;农机;新思路一、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必要性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保障14亿人口的粮食安全,丘陵山区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农业机械化又是丘陵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丘陵山区受先天地理条件、经济、社会等因素影响,其农机化发展水平一直处于滞后状态,严重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加强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既能提高这一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又能提高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机械化水平,把特色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丘陵山区农民持续增收,走向共同富裕道路。
二、制约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因素(一)受地形地貌限制。
一直以来,“先天不足”的自然条件制约着丘陵山区自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和平原地区相比,丘陵山区先天地理条件差,地块细碎零散、坡多台多埂多、形状不规则,而且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田间道路狭窄、崎岖且不平、道路通过性差,造成机械下地难,作业效率也普遍较低。
进地难、作业难、存放难,成为制约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瓶颈。
(二)农业机械一体化、智能化程度不够高。
区域内农作物的种植品种、种植模式和管理方式各不相同,需要的农机装备多样,现有的山地作业农机装备功能较为单一、智能化程度不够高,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也相对较差,无法实现一些较为复杂的流程化作业任务,不能完全满足丘陵山区的需要。
(三)农机与农艺存在脱节。
目前市面上的农用机械普遍是根据以往的种地“习惯”制造的,其部分工艺参数与现行的农艺要求不匹配,并且在同区域内种植品种较多,传统的间作套方式多,影响到农机农艺的结合。
(四)受传统经营模式和土地流传等因素制约。
丘陵山区地理环境差、信息渠道窄、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等因素,普遍存在小农化生产思想,加之政策投入存在不足,群众缺乏对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认识,阻碍农业发展由传统型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路子,导致大中型机械应用受限,影响了农田作业效率。
丘陵山区作为我国农业生产过程当中所涉及的特殊地区,环境及地形较为复杂。
并且,丘陵山区整体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农业发展基础相对较差,无法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
丘陵山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60%以上,其农业机械化进程直接影响我国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
因此,促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以多种渠道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才能够为我国整体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相应贡献。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在我国现阶段农业种植当中广泛应用到机械化种植技术,从而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我国广阔的农业种植面积则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复杂地势环境,包括山地丘陵在内的农业种植区域所涉及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相对较低。
这样的问题阻碍了我国整体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有效发展,因此则需要积极解决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建设问题,借助于政策扶持以及宣传推广等,确保能够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建设水平。
一、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意义1、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新农村的发展建设意味着我国农业逐渐进入到现代化发展阶段当中,借助于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促使农业生产中逐步应用到机械化设备以获得更加良好的农业生产成效。
而我国农业生产环境相对较为复杂,包括丘陵山区独特的地形地貌以及地理环境特征等,导致其生产建设水平相较于平原地区始终处于较为落后状态。
这样不均衡的农业发展状态,远远限制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无法促使我国整体农业形成现代化发展趋势。
因此,在新时期发展建设过程当中,以现代化农业生产为目标,则需要全面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
促使其从原有初级阶段不断进步,形成与平原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发展步伐。
我国近年来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推广机械化生产种植,取得较好成效,但是由于在平原农业发展中的机械设备应用过于注重数量而忽略了使用质量与范围,从而促使机械化农业种植成效始终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而为了弥补这一问题,促使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呈现出更加均衡良好的局面。
田林县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建议王学瑛(田林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广西田林 533300)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劳动观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丘陵山区的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当前,田林县正处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丘陵山区农机化已成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也就成为农机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田林县农机化发展现状田林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云贵高原东部的丘陵山区,全县辖14个乡(镇)168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30万,总面积5 577 km2。
田林县历史源远流长,物产丰富,是“中国八渡笋之乡”“中国灵芝之乡”“中国油茶之乡”。
全县耕地面积21 542 hm2,主要农作物有稻谷、玉米、甘蔗、油茶、八渡笋、水果、豆类等。
全县种植芒果种植面积9 333 hm2、柑桔1 000 hm2、油茶2.2万hm2、八渡笋1.33万hm2、甘蔗1.2万hm2,具有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生产机械化的独特优势。
近年来,田林县农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法规,围绕全县农村工作总体部署,加快实施“兴机富民”工程和“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强化农机科技宣传,有力地提高了农业机械装备水平。
截至2019年底,全县拥有各类拖拉机1 049台,共11 157 kW。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8台、水稻联合收割机72台、玉米收获机4台,配套农机具达到2 911台(件),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52.67%,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68.9%。
农业机械化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条件,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注。
二、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自然条件差,制约着农机化发展。
送专题y SPECIA编者按:《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对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作了重要部署,《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指出,要以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甲水利、机耕道路等为重点,推进耕地“宜机化”改造,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鑼罢机化改造技术推广探索与实践的文章,供交流目前,丘陵山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薄弱区域,是制约我国农业全面实现机械化的瓶颈所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薄弱的短板”,并指出重点支持丘陵山区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
那么同为丘陵山区的日本、韩国,他们的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是如何突破的?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对我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有哪些启示?一、日韩基本情况1.日本日本群岛大多由多山的岛屿组成,国土总面积约37.8万平方公里,略小于云南,四个主要的岛屿为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
日本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国土当中约61%是海拔300m以上的山地,18%是海拔300m以下的丘陵,二者相加将近占国土的80%。
2016年,日本耕地面积4184千公顷,其中水田和旱地分别占54.3%和45.7%。
农业劳动力221万人,劳均1.89hm'。
2.韩国韩国国土面积10.02万平方公里,跟江苏或浙江基本相当。
山地占国土面积的2/3左右,地形具多样性,低山、丘陵和平原交错分布。
低山 和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海拔多在500m以To2016年,韩国耕地面积1421千公顷,农业劳动力127.9万人,劳均耕地面积l.llhm20二、日韩农业机械化水平1.日本二战后,日本开始致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通过70多年的发展,目前日本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全球领先,水稻生产全程实现机械化,胡萝卜、洋葱等部分蔬菜的移栽、收获环节也基本实现机械化。
现代农机XIANDAINONGJI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黄涛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是指以小型机械为主的小田块机械化。
大力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是提高山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可靠保证。
1 目前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态势1.1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山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
以陕西省清涧县折家坪镇白家坪村为例,该村共有人口560人,2017年外出务工300余人,留守在农村的基本都是老幼妇弱,大部分田地荒芜,无人耕种。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一部分种田能手和技术骨干适时抓住机遇,大量租用荒芜田块,租用面积呈连年递增态势。
如该村永兴农机专业合作社,承包土地500亩,合作社将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耕种,使农业机械在丘陵山区的大面积推广和运用有了用武之地。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留守在村中的老弱妇幼不能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活动,这部分家庭对农机化服务的需求愈来愈强烈,这样既给农机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也为农机经营者带来了脱贫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陕西省清涧县下二十里铺镇韩家塬村农机大户韩国虎的发展历程为例,1993年,他开办清涧第一家农机修理部,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
2010年后,韩国虎看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部分田地荒芜无人耕种的现象后,他抓住机遇,抢占先机,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连续购置了东方红404、东方红600、华夏1354拖拉机及深松机、旋耕机、播种机等配套农机具,租赁该村闲置土地400亩,同时给周围村庄的农户进行耕种,年实现利润20多万元。
1.3 调查结果显示,以种植玉米为例,使用农机每亩平均节省劳动力3人,生产成本可降低35%。
一是降低了劳动强度;二是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三是农业机械化弥补和解决了因劳动力转移而使农忙季节农村劳动力紧缺的现实问题,促进了丘陵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四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五是种田能手抓住机遇,采取承包和租赁等方式把闲置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管理。
调查思考加速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途径及措施王贤华(湖北省阳新县农业农村局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湖北阳新435200)摘要: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的建设与发展,是提升农业产业整体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集团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措施。
为了加速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建设与发展,应当从多个方面拓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途径,实现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多元化发展,这样有助于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种植步伐。
政府要对农业机械设备企业新设备的研发工作进行补贴,同时对于农民购买机械化设备的行为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大种植人员的购买力度,并积极做好技术指导和后期服务工作。
本文简要分析了加速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分析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迟缓的原因,探究了加速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途径及措施。
关键词: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途径及措施;农业产化1加速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意义1.1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发展速度农业机械化在较高的应用值,其在地区,机械化生产已经成为农业产业的主要种植模式。
但是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效果远不如平原地区,这主要是由于丘陵山区特殊的地质环境造成的。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种植模式还在发展阶段,尤其对于丘陵山区来说,整体推广和建设仍然处于建设的初期阶段,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加速建设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在原有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的发展理念,创新出属于丘陵山区特有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路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发展速度,提高丘陵山区的农业产业经济。
1.2全面提升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实现农业种植机械化发展一直是农业种植人员的工作目标。
在现阶段的农业产业机械化发展,已经不单单是农业种植业的机械化发展应用,农业产业相关的配套产业也逐渐实现了机械化发展。
湖北阳新的丘陵山区具有自身独有的种植优势,水分、光照、养分充足,温度、湿度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整体具有比较高的发展价值。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及对策摘要:要想实现丘陵山区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机械化道路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路。
丘陵山区应该牢牢把握住自身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现状,不断推动农业机械化事业的进展。
本文就四川地区的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作出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前言:丘陵山区这样的地形条件在我国占据了一定的国土面积,所以在此类地区农业水平的发展,会对整体的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而且丘陵山区中人口基数大,大部分人也都以农业为生。
所以要想实现我国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必须重视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以及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就导致对于劳动力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大。
而对丘陵山区来说,大部分都是以种植为主要的经济来源,来维持生活;同时这些地区也是主要的人口输出地,大批人进城务工、经商。
也就导致丘陵山区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人口作为基础的力量支撑,所以面对较高的劳动强度的种植工作时,无法满足种植需要。
比如说四川宣汉县的丘陵山区,原来的农户进行水稻种植,由于近年来人口的流失,留守下来的一般都是儿童和老人,存在明显的老龄化问题,导致可以提供的劳动力明显不足,而且水稻的传统种植方式,既繁琐也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资源,所以导致山区丘陵的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发展滞后,一些地方逐渐走向荒废,无人耕种。
所以为了解决丘陵山区农业当前的发展现状,推动建设刻不容缓。
农业机械化能够减轻农民耕种的压力,降低了劳动强度,还减少生产成本,能提高农民的种植收益,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2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具体问题2.1 自然条件恶劣在丘陵山区的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土地不集中,非常分散。
而且两个地块之间,还具有明显的高低差,难以开展机械化的具体实施。
丘陵山区的土地面积虽然较大,但是形状各异,具有一定的不规则性,在进行农业机械化的使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说丘陵山区在进行农机的选择上,要充分的考虑到机器的体积、质量方面的问题,选择的大小和重量不宜过大的机器。
农业机械化,是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环境改善。
在农业机械使用和推广上,适用性是先进性的基础,适用性不强的农机,无法体现其先进性,尤其在山高坡陡田块小的丘陵山区,适用性是农机具能否产生效益,能否推广应用,能否有效推进农机化的关键。
小型农机切合丘陵实际湖南省双峰县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全县总面积1712平方千米,其中丘陵山地占了76%。
但双峰的机耕率、机械植保和机械提水率都达到了100%,机收率接近100%,其他农事的机械作业率也较高。
如农民建房打基础和渣土装运,现在都是使用双峰企业生产的小型挖坑装载机作业。
双峰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这么快,主要靠的是适用小(微)型农机具。
锁石镇壕口村村主任彭端阳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这里还是小型农机适用。
小型耕整机,没有机耕道,用土车推着也可入田;小型潜水泵,一人提泵,放到山塘即可提水;小型洗薯机、薯类磨浆机,红薯加工也很轻松……”无数事实证明,适用小型农机符合当前丘陵山区农村实际,能有效地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有效地推进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进程。
小型农机成为丘陵主角相对于平原地区,丘陵山区对大型农机作业的制约因素多:如机耕道建设滞后,很多地方进不去大型农机;田块小而坡度大,大型农机施展不开,转场不安全;土壤粘性重,大型拖拉机等易破坏犁底层,使泥脚加深,影响机械化作业;烂泥田、深泥脚田多,大型农机易陷入;一户多处责任田,作物熟期又不一样,农机转场花费时间多,效率低,大型农机尤甚。
小型农机灵活方便,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
可克服上述农机作业的各种不利因素,实现机械作业代替人畜劳动,小(微)型农机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价格也不高,农民乐意购买,推广普及快。
这种普及都是农民的自发行动,如纳入农机购置补贴,推广速度将更快。
丘陵山区耕地平整难度大,田园化短期难实现。
关于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路径探索——以达州市为例
李双江
【期刊名称】《四川农业与农机》
【年(卷),期】2024()1
【摘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平原地区仍有不小差距。
达州市地处四川东部、川渝陕结合部,是典型的丘陵山区。
通过调研可知,近年来达州市农业机械化装配水平逐年提升、作物机耕率逐步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有所提升、农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机制造及校企合作不断加强。
然而,达州市的农机化水平仍然存在研发制造滞后、短板弱项突出、耕作条件不优、发展要素保障不到位、社会化服务能力较弱的问题。
对此,本文提出了农机开发、服务联合、条件改善、保障提升的探索路径。
【总页数】3页(P59-60)
【作者】李双江
【作者单位】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感受山区农机化氛围——山东省诸城市发展山区丘陵农机化纪实
2.宣汉县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路径探索
3.宣汉县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路径探索
4.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路径的分析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困境及解决措施一、引言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而农机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之一。
我国的农机化水平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尤其是在丘陵地区,由于地形复杂、土地利用受限、交通不便等问题,农机化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文将从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的困境与解决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的困境1. 地形复杂难以使用农机丘陵地区地势较为陡峭,山坡坡度大,这对农机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农机设备都难以在丘陵地区发挥最大效益,农户难以购买到适用于丘陵地区的农机设备。
2. 土地利用受限无法实现规模化经营丘陵地区的土地资源有限,不少地区的土地利用受限,部分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更难够吸引农机生产商进入,导致农机设备供给不足。
3. 交通不便难以进行农机作业丘陵地区的交通条件较差,交通不便使得农机设备难以进入丘陵地区,无法满足农户们的作业需求,也无法实现农机设备在不同地块之间的流转,有效提升农机作业效率。
1. 研发适用于丘陵地区的农机设备一方面,农机生产商可以抓住市场机会,研发适用于丘陵地区的农机设备,例如山地拖拉机、山地插秧机等,以满足丘陵地区农户的作业需求。
政府可以出台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励农机制造商开发适用于丘陵地区的农机设备。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推动丘陵地区农户对土地进行整合和合作,形成规模化的农田。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农机设备的使用效率,也可以吸引农机企业将设备引入丘陵地区,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3. 改善交通条件,推动农机设备进入丘陵地区政府可以加大对丘陵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交通条件,例如修建公路、铺设交通网络,提高丘陵地区农机设备运输的便捷性。
还可以鼓励农机企业与农户合作,将农机设备以租赁形式引入丘陵地区,增加农机设备在农田作业中的使用率。
4. 加强农民培训,提升农机设备使用技能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加大对丘陵地区农民的农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对农机设备的使用技能和操作水平,提高农机设备的使用效率。
浅析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困境及解决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丘陵地区,由于地形复杂、土地利用受限、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艰苦等因素的影响,农机化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深入研究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的困境及解决措施,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条件复杂,农机化设施建设投入大且成本高,农民对农机化技术了解不足,农机维修保养困难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进农机化设施建设和更新换代,加强农民培训和意识提升,提高农民对农机化技术的接受度和运用能力。
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的困境,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2000字】1.2 问题提出在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最为突出的问题在于农机化水平低下、农机设备老化严重、农民对农机化的意识不足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机在丘陵地区的应用程度不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收益有限,农业发展受到限制。
在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地势起伏,道路狭窄,气候多变,这些因素制约了农机化设备的有效运用。
由于农机设备价格昂贵,维修保养困难,农民普遍缺乏购买和使用农机的能力,农机设备老化现象严重,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农民对农机化的认识和意识较低,很多农民还在使用传统的人力耕作和简单的农具进行耕作,对于农机化的优势和重要性缺乏深刻的理解,不愿意投入更多资金和精力来推动农机化发展。
这种现状导致了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缓慢,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收入水平难以提高。
如何解决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面临的困境,促进农机化水平提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提出】。
1.3 意义农机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
浅析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困境及解决措施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也在不断提高。
我国的丘陵地区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等因素,农机化发展一直面临着困境。
本文将从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的困境和解决措施两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1.地形地貌复杂丘陵地区地形复杂,有的地方地势陡峭,沟壑纵横,使得农田分散、坡耕地多,田间道路狭窄,很多地方农具不能进入农田作业,这给农机化作业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2.农民传统观念丘陵地区的农民大多受传统观念影响深重,他们认为传统的人工劳作更加可靠,农机化作业不够细致,容易伤到农作物,因此对农机化作业不太愿意接受。
3.农机设备适应性差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农机设备都是为平原地区设计的,对于丘陵地区的地形地貌并不适应,使得农机作业难以进行。
4.资金投入不足丘陵地区的农业水平相对较低,农民收入并不高,导致他们无法承担高昂的农机化成本,因此很多农机设备难以在丘陵地区推广使用。
1.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更多的政策支持丘陵地区的农机化发展,鼓励企业投资研发适应丘陵地区农机作业的设备,同时给予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设备。
2.推行技术培训通过加大对丘陵地区农村的农机化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对农机化作业的认识和意识,向他们宣传农机化作业的优势和重要性,培养农民对农机化的接受和利用意识。
农业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推动相关企业加大对农机设备的研发力度,开发适应丘陵地区地形地貌的农机设备,使农机化设备更适应丘陵地区的特殊环境。
4.拓宽资金来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拓宽丘陵地区农机化的资金来源,例如通过政府财政补贴、银行贷款、农业保险等多种方式,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设备。
5.加强农机化服务提高农机化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的农机化服务体系,包括购机补贴、农机合作社建设、农机经营主体培育等,提供技术、资金、服务等多方面的支持,推动丘陵地区农机化的发展。
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和农业部门共同合作,采取全方位的措施,共同推动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
关键词: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措施提高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使用率,能够有效提高整体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水平,也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
通过加快农业机械的研发设备、提高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来加速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使用、发展速度。
此外,还可以鼓励农机企业大力开发、推广新的农业机械,完善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生产的相关政策等等,以此来推动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进程。
1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意义1.1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水平迫在眉睫自从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但是丘陵山区由于地理环境、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等因素,生产方式始终落后平原地区一大截,整体农业生产、发展的速度也远远落后其他地区。
当前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从多方面来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1.2吸取经验,提高农业机械质量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早期在平原地区进行推广的时候出现了过于重视购买数量,而忽视了农业机械的质量和实际使用范围。
目前丘陵山区农机推广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要充分吸收前期的推广经验,做好质量和使用范围的把控,从而提高农业机械推广的效率,并有效提高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生产质量与水平,这样才能有效扩大农业机械的使用范围,在保护丘陵山区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生产产量[1]。
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对我国农业产业的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3扩宽农业机械发展领域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人们对于粮食农作物的机械化种植是十分关注的。
在农业机械的初期发展阶段,农机主要是服务于农作物种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农业机械化产业也得到了极大发展,从辅助传统农作物生产逐渐扩宽到能够为养殖业、林果业等生产提供助力。
我国丘陵山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生物和作物的品种都十分繁多,农牧业的生产领域也较为广泛。
这是丘陵山区在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优势,因此要想扩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领域,就必须要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水平。
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其中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对于农业的整体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针对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发展现状、山地丘陵地区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以及有效对策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标签: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现状当前,由于科学技术的创新,使得现代农业化的发展和研究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成熟。
其中,可以在多种复杂地形中操作的农业机械,展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形式,并且发展的速度非常快。
此外,我国的农机补贴政策也开始向农业倾斜,为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所以丘陵山地当中的农业机械装备种类以及操作水平等,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为丘陵山地的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力量。
但是,结合当前的情况进行分析,在丘陵山地应用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并不是非常高,操作有些不灵活等,对丘陵山地农业机械的推广以及使用产生了限制。
一、发展现状当前的农业发展越来越趋向于现代化,并且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已经成为了农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其中,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便是农业机械化发展。
所以,机械化的发展与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十二五期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非常速度,我国全国的机械化水平已经实现了65%,比上一时期提升了11个百分点。
但是,因为我国的国土面积非常辽阔,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些区域的地理环境非常优越,有些地理环境便比较差,如丘陵山地地区,因为地理位置、条件以及土壤、气候等原因,机械化的发展水平比较差。
通过国际农业机械化展览便可以总结出,农业机械已经有了很大的升级和更新,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各项功能的提升都非常大。
但是,很多的机械设备在丘陵和山区的应用效果非常差,能够在丘陵和山地进行耕种的小型解机械比较少,对其进行研究的企业也比较少。
二、山地丘陵地區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地理条件以及气候条件比较差丘陵山地区大多为粘性土壤,同时有着潮湿多雨的天气气候,对机械化的作业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外需要耕种的土地多为坡地梯田,道路比较狭窄,并且没有机耕道,所以大型设备很难进入。
浅析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困境及解决措施随着农业现代化推进的步伐,农机化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粮食安全和提升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丘陵地区,农机化的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形复杂。
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土地坡度大,开展农机作业存在一定的困难。
传统农机难以适应丘陵地区的地形特点,使用效率低下,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资金投入不足。
丘陵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户资金有限,购买农机设备的能力较弱。
加之农机设备价格昂贵,农户普遍存在投资农机设备困难的问题,从而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
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丘陵地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农机操作技术的培训和指导。
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农机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充分发挥农机的作用。
针对以上困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促进丘陵地区农机化的发展:加大政府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农民购买农机设备。
可以通过设立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或农机信贷扶持政策,鼓励农民购买农机设备,提高农机化水平。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
政府可以组织专业机构或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操作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机操作技术水平。
通过开展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引导农民正确使用和维护农机设备,提高农机化的效益。
开展农机改进研究与推广。
针对丘陵地区的地形特点,研发和推广适合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的农机设备。
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研发,提高农机性能和适应性,进一步改善农机设备在丘陵地区的使用效果。
加强农机设备服务保障。
政府可以建立农机设备维修和技术支持服务网络,提供农机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服务。
可以通过设立农机维修站点或和农机合作社合作,提供及时、便捷的农机设备维修和服务,增强农民对农机设备的信心和使用意愿。
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地形复杂、资金投入不足和技术水平低等方面。
要解决这些困境,需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开展农机改进研究与推广,加强农机设备服务保障,从而推动丘陵地区农机化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调查研究|四川农业与农机/2024年1期|>>>近年来,达州市达川区紧紧依托中央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开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宣传培训、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工作,农机化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及发展。
截至2023年底,全区拥有农、牧、渔业各型农机数量达149521台套(其中主要包括:中拖337台、插秧机56台、无人植保机45台、收获机223台、秸秆还田机7台、烘干设备38台套、耕作机47855台、畜禽机械10365台套、渔业机械1066台套、提灌机械14120台套),农机总动力达557638kW ,农机装备总值达43347万元,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9.14%,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28家,年农业生产服务面积达110万亩次,农机装备数量、农机作业水平、农机服务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升,但受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经济基础、农民意识、种植习惯、协作机制等方面的因素制约,农机化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机数量总体不多、装备结构不优、作业水平不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农机与农艺融合不够、农机基础设施和农田宜机化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
具体而言,就是缺乏“小地块”“巴掌田”“陡坡地”等作业机械;缺乏一体化高性能苎麻专用打剥机,花椒、柑橘、茶叶等作物采摘机械及专用轨道运输设备,油菜、蔬菜等作物移栽及收获机械,设施蔬菜大棚用开沟、起垄、覆膜等一体化作业机械,大豆、玉米复合播种及收获类机械;缺乏一批健全的农机维修网点和一批专业的农机适用人才。
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在“田地”上下功夫,着力突破“地不适机”障碍达川特殊的丘陵山地地形地貌,制约了现代农机在一些区域、环节上的广泛使用。
怎么办?“改地适机”不适为立杆见影、一劳永逸的好办法,同时,这也是加快达川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治本之策。
1.1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整合利用中、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用百年大计的眼光整乡整村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每年建设“旱涝保收、宜机作业”高标准农田5333.33hm 2以上,力争5年时间,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全力改善农机通行及作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