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饲养管理技术.ppt
- 格式:ppt
- 大小:298.50 KB
- 文档页数:73
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及饲养管理技术肉猪的喂养是养猪生产中最后的一个环节。
喂养肉猪占用的资金多、耗料多。
因此对整个养猪生产关系重大,又与经济效益所系。
养肉猪的目的是最少的饲料和劳动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成本最低、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猪肉,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满足人们的肉猪和外贸的需要。
影响肉猪生长发育的因素较多,单靠某一种技术是难以达到下述目的的,只有采用综合的技术措施,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成本最低,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猪肉。
才能提高肉猪的出栏水平。
第一节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生长的因素一、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阶段的增重及组织的生长是不同的,也是有规律的。
1、体重的增长规律:在正常的饲料条件、饲养管理条件下,猪体的每月绝对增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每月的相对增重(当月增重月初增重100),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到了成年则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就是说,小猪的生长速度比大猪快,一般猪在100公斤前,猪的日增重由少到多,而在100公斤以后,猪的日增重由多到少,至成年时停止生长。
也就是说,猪的绝对增长呈现慢棗快棗慢的增长的趋势,而相对生长率则以幼年时最高,然后逐渐下降。
2、猪体内组织增长规律:猪体骨骼、肌肉内、脂肪、皮肤的生长强度也是不平衡的。
一般骨骼是最先发育,也是最先停止的。
骨骼是先向纵行方向长(即向长度长),后向横行方向长。
肌肉继骨骼的生长之后而生长。
脂肪在幼年沉积很少,而后期加强,直至成年。
脂肪先长网油,再长板油。
从出生到6月龄(体重100公斤)猪体脂肪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水分则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矿物质从小到大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蛋白质,在20~100公斤这个主要生长阶段沉积,实际变化不大,每日沉积蛋白质80~120克。
小肠生长强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大肠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胃则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总的来说,育肥期20~60公斤为骨骼发育的高峰期,60~90公斤肌肉发育高峰期,100公斤以后为脂肪发育的高峰期。
第一章DL Y肉猪生产及饲养管理技术第一节D、L、Y 品种及生产性能介绍杜洛克猪(D):原产于美国,是世界著名的瘦肉猪之一。
成年猪体重480公斤,•日增重980克,瘦肉率68%,料肉比为2.28:1,经产母猪窝产仔数8-10头,改良效果显著,由于交配黑色猪种,•子代毛色多成黑色,且母猪产仔数相对较少,故常用于三元杂交的终端父本(或第二父本)。
长白猪(L):原产于丹麦,是世界分布最广的猪种之一。
成年猪体重450公斤,日增重高达1000克,瘦肉率67%,料肉比为2.35:1,•经产母猪窝产仔数11-13头,改良效果良好,一般作为三元杂交的第一父本。
大约克夏猪又称大白猪(Y):原产于英国,是世界著名的瘦肉猪。
•成年猪体重445公斤,•瘦肉率68%,料肉比为2.28:1,•经产母猪窝产仔数11.5-13.5头,多将它作为三元杂交的第一母本。
二元杂交母猪(LY或YL):以长白猪为父本,大约克夏为母本(LY)或以大约克夏为父本,长白猪为母本(YL)生产的二元杂交母猪,100公斤体重日龄小于150天。
繁殖力强,产仔数高,经产母猪窝平产仔12-13头,28日龄断奶平均成活10.5头。
DL Y(又称洋三杂)•:就是大约克夏作第一母本,长白猪作父本进行杂交,选留F1代母本再与杜洛克作父本杂交所产生的后代。
它具有生长速度快,断奶至出栏平均日增重在800克以上,100公斤体重出栏只需165-180天,屠宰率74-76%,瘦肉率63-65%,•抗病力强,适应性广,饲料报酬高,料肉比2.8:1。
第二节L Y母猪引进环境及饲养管理技术一、引种前的准备(一)圈舍准备。
主要是清扫、消毒,新建圈舍要彻底冲洗。
舍内外全部扫净,清理完垃圾、废物,并集中焚烧处理,舍内和周围环境中的污水排净。
第一次用20%生石灰乳全面撒施,消毒12-24小时,再扫净后,用消毒药进行消毒。
用2%的烧碱水或1:500-1000的安立消等消毒药喷雾作圈舍及环境消毒,每天一次,连续消毒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