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64.53 KB
- 文档页数:2
015%左旋布比卡因与015%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的比较莫利群,石恒林△Ξ,吴刚明(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 目的 观察01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并与015%布比卡因比较。
方法 将4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用015%左旋布比卡因,对照组用015%布比卡因。
观察两组孕妇不同时间心率(HR)、血压(NI B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 pO2)的变化;胎儿娩出后1min、5min Apgar评分;两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程度。
结果 两组产妇各时间点的HR、NI BP、S pO2无显著性差异;新生儿娩出后1min、5min时Apgar评分均为10分;两组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105)。
结论 01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时可产生与015%布比卡因相似的麻醉效果,对母体和胎儿均安全,可安全的用于产科麻醉。
【关键词】 局部麻醉药;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 【中图分类号】 R61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0501(2006)022******* 布比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广泛用于临床麻醉,尤其是产科麻醉。
因其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误注入静脉有致死的危险[1],因而增加了其临床使用的风险。
从布比卡因消旋混合物中提取的左旋布比卡因,有毒性低的特点。
本文旨在观察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产科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并与布比卡因比较。
1 临床资料111 一般资料:选择足月单胎孕妇40例,孕期38~41周,年龄20~40岁,体重50~75kg,AS AⅠ~Ⅱ级,行择期剖宫产手术,所有产妇术前无严重的妊娠合并症。
112 手术方法:患者肩背部垫起仰卧,便于暴露气管,采用直切口,沿切口处局麻,切口上自甲状软骨下缘,下达胸骨上窝,沿颈正中线切开,最好使用电刀以减少渗血。
用拉钩将甲状腺峡部向上拉起,充分分离气管前软组织,看清气管软骨环,在第2~3软骨环处切开气管,插入气管套管,全层缝合皮肤切口。
一周拆线。
2 结果成功救治14例,死亡1例。
其中血、气胸2例,肺不张1例,创伤性湿肺1例,气管食管瘘并纵隔脓肿1例。
1例因气管切开的时机较迟造成缺氧时间过长,突然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3 讨论在颌面部创伤中,严重口腔颌面外伤是此类疾病中最为凶险的一类[2],其原因不仅因为颌面创伤本身的复杂性,还在于造成上呼吸道窒息的高危性,同时由于颅脑外伤及全身多部位损伤因素并存,因此,对此类病人的诊治,不仅要解决口腔颌面专科的问题,而且还要及时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窒息状态、处理严重的全身并发症和针对患者生命征实施支持治疗[3],才能有效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本文资料显示致伤因素不同造成口腔颌面创伤的严重程度不同,其中汽车摇把伤致伤的程度最为严重,其次是车祸,前者损伤造成上呼吸道窒息的危险性明显高于车祸和其他致伤因素。
汽车摇把伤经常造成多种窒息方式并存的现象,4例汽车摇把伤患者几乎均不同程度出现阻塞性窒息、脱位性窒息、狭窄性窒息和吸入性窒息,且均伴有不同程度上、下颌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颌骨移位,软组织挫裂伤严重,出血多,阻塞和压迫呼吸道,极易发生窄息,危及生命。
其发生机制为,当患者用摇把进行汽车起动过程中,面部比较接近该部位,转动摇把时,速度快,力量大,一旦操作失控,摇把容易击中面部,这种撞击力量非常大,作用部位集中,可造成口腔颌面部重度开放性复合损伤,波及面部多个部位,破坏正常结构。
另外,从我科收治的车祸所致窒息中以吸入性窒息的发生率最高占8617%,可能与车祸合并颅脑外伤和昏迷的比率较高有关。
从窒息的类型观察,严重口腔颌面外伤造成的窒息常常合并两种以上窒息因素,但发生率最高的是吸入性窒息,其次是脱位性窒息和狭窄性窒息,再次是阻塞性窒息。
腰麻不同推注速度在产科手术中的效果比较由于产科在下腹部手术,对肌松和手术牵拉有较高的要求,腰麻控制平面高度显得更为重要。
腰麻的不同推药速度,对于控制麻醉平面有明显差别。
通过对不同推注速度的效果观察,我认为掌握较好的推注速度,能更好的控制麻醉平面,提高手术安全。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初产妇90例,ASAI~Ⅱ级,体重51~74kg,身高1.48~1.72m,年龄19~41岁。
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0例。
术前无妊娠合并症,且禁饮、禁食6~8小时。
1.2方法术前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进入手术间后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开放静脉,左侧卧位,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用腰硬联合穿刺针于L2-3间隙穿刺,针眼向头端。
腰麻液用0.75%布比卡因1.5ml,稀释至2ml,匀速推注,其中A组12秒、B组9秒、C组6秒注完。
置入硬膜外管后,平卧位观察、调整平面,平面超过T10即可开始手术。
平面不够则可硬膜外加用2%利多卡因,以及视手术情况静脉加用芬太尼。
麻醉效果评定:优良:患者无不适,肌松好,手术顺利,血压波动在20%以内,无恶心呕吐、头昏胸闷,无需辅助用药;劣:有明显牵拉痛,肌松差,需镇静镇痛药物才能完成,或手术血压波动超过20%,恶心呕吐、头昏胸闷冷汗等麻醉平面过高症状。
分别记录达到麻醉平面所需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麻醉阻滞不全发生率,手术医生对肌松的满意率,新生儿Apgar评分。
根据血压及术中出血情况及时调整液体输入量。
1.3统计方法所得数据用卡方检验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三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三组麻醉效果比较,A组优20例(67%);B组优28例(93%);C组优25例(83%)。
三组麻醉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
其中A组10例效果差者均为麻醉平面过低,导致肌松差、牵拉反应严重,需要硬膜外用药,以及静脉辅助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