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诗歌单元测试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一.基础知识检测。(总分32分,选择题3分×7=21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悠长風子斐然成章榆荫另辟蹊径

B.浮藻迷盲焚膏继晷编纂拭目以待

C.有尝徇私自怨自艾笙萧在说一次

D.叱骂刍议天伦叙乐砥砺风雨如晦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飞翔在空中)

C.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阻止)

3.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阕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创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词。

4.对《沁园春·长沙》中词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用“翔”而不用“游”,生动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

B.“万”字写出了群山叠嶂之态,“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C.“恰”“正”“方”几个同义副词的运用,更有助于充分表现早期革命者当年雄姿英发的革命风貌。

D.“江山”“文字”都属于借代的用法;“粪土”则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现了革命青年英勇无畏的豪迈气概。

5.对《沁园春·长沙》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看”字总领七句,由虚到实,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B.红枫、碧水、雄鹰、鱼儿这些客观物象,一经融入作者的主观情趣,就成了种种美的意象,作者借此抒发了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感受和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C.作者在意象的选取和描写角度方面匠心独运,既有远眺,又有近观;既有仰望,又有俯视。而且动静结合,红绿相衬,真可谓“远近高低各不同”。

D.最后一句哲理性的概括,点明了作者咏秋的旨意所在:要生存,要发展,就要“竞”,从而突出了作者强烈的革命精神。

6.对《雨巷》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B.《雨巷》中有两个非常美的意象,一是雨巷,二是丁香。雨巷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

C.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D.《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诗句的停顿没有规律。

7.对《再别康桥》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共7节。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正见出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诗人的感情温柔细腻,诗歌节奏轻缓、徐舒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这首诗体现了“新月派”所提倡的“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音乐美,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

C.建筑美,表现为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八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

D.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如“云彩”“金柳”“彩虹”“斑斓”等词语充满色彩感,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看作一幅色彩鲜明、丰富的图画。

5.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分×11=11分)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

(4)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软泥上的青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6)撑一只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总分41分)

(一)阅读《采桑子重阳》,回答问题。(每空1分,1分×13=13分,选择题3分)

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1]

注释:

重阳:重阳节农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岁岁:年年

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劲:强劲

黄花:指菊花。《礼〃脍》:“鞠有黄华。”鞠,古“菊”字。黄华,即黄花。后人称菊花为黄花。

1.本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按长短来看,属(),从分段来看,是()。

2.词的上片由自然规律起笔,然后点明时间“()”,地点“()”,并调动了视觉和嗅觉写所见之景“()”,所嗅之气“()”,表现了战斗者的一种()的心情。

3.词的下片先实写秋风劲吹的秋天不似春风和煦的春天,然后笔锋一转,指出秋光却“胜似春光”的原因,是“()”,对打破旧世界的战场上的秋风进行了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