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再平衡战略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美国亚太战略:从再平衡到更平衡奥巴马获得连任后,美国的亚太战略政策理念将保持相当的连续性。
有几个方面的总基调会相对固定。
一是在内外两个大局的关系上,“先内后外、以内保外”的总基调不会变。
奥巴马政府二任内仍会将国内经济竞争力的重建作为其首要的工作任务。
二是在对外战略的总体节奏上,“以稳为主、稳中求进”的基调不会变。
奥巴马不太可能像小布什政府那样采取高度进攻性的大型战略行动。
三是在地缘布局的重点上,“亚太优先、兼顾其他”的思路不会变。
加大对亚太的投入与经营,乃是美国国内少有的战略共识,美国对亚太战略的重视程度不会变。
但形势快速发展,美国的应对措施不可能一成不变。
因此,2013年的美国亚太战略,将是延续性与变化性的有机统一。
面对新的形势,美国的亚太战略很可能会在2013年的二任开局年有新的动向,具体说来有如下几点。
从军事重返转向经济上重返美国官方和战略界反复强调,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并非一个纯粹的军事战略,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战略,经济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这既可视为对中国安全忧虑的安抚,也可视为美进一步强化其亚太经济攻略的信号。
前段时间,美国重要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推出报告指出,人民币在东亚地区已日益成为参考货币,如果美国不采取行动,东亚将可能很快成为“人民币区”,对美元在亚洲的主导地位构成重要挑战。
可以说,这一论断很好地反映了美国政府和战略界对亚太地区一体化走势的深层担忧。
迄今为止,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外交已经有所成就,包括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倡议的推动,以及同亚太主要经济体经贸联系的强化等。
可以设想,2013年,对亚太的经济外交将成为美国亚太战略中更加突出的部分,其中包括对地区经济治理机制的重塑、对各主要经济体经济政策的引导以及这些经济体之间金融关系的介入、对亚太地区出口的推动等,都可能成为重要看点。
从军事孤立中国转向军事上接触毋庸讳言,美国推进亚太军事再平衡的初期阶段,是明显以中国为主要假想敌的,这在其对“反介入与地区拒止”的担忧和反复强调中就可体会出来。
【西班牙《国家报》1月7日文章】题:美国转向亚太再平衡(作者美国国防部长利昂·帕内塔)美国已制定一个21世纪的新国防战略,新战略强调灵活性、技术和军力投放。
我们已经开始把重点放在未来的挑战和机遇上,而其中很多挑战和机遇显然都在亚洲。
全球重心正向亚太地区转移,将美国未来的繁荣和安全与这个快速发展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与此同时,逐渐增加的军费开支,海上安全威胁,包括海盗、恐怖主义和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等在内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使该地区的安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因此,美国国防部正在对美国在亚太的利益和战略姿态进行再平衡。
这方面的努力建立在四大支柱上。
首先是美国在20世纪承诺协助促进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第二根支柱是加强并不断更新美国在该地区的联盟和伙伴关系。
为完成这项任务,我在2011年7月就任国防部长以来4次访问亚洲。
我们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来加强合作伙伴的作战能力,以及美军与该地区国家军队之间的互动能力。
我们也在寻找机会深化在信息安全、情报、监视、侦察以及从网络空间到外太空等其他高科技领域的合作。
加强联盟和伙伴关系的最重要的方法是培训和联合军事演习。
2012年美国在整个亚太地区的双边和多边演习的规模和数量都有所扩大。
例如,环太平洋联合军演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超过42艘战舰和来自20多个国家的2.5万人参加。
美国和中国首次为打击海盗举行联合军演。
2013年我们将首次参加以东盟为首的多边军事演习,而中国已收到参加环太平洋联合演习的邀请。
美国不是要建立新的永久性军事基地,而是希望通过增加军事存在来加强盟友和合作伙伴的力量。
在这个承诺的支持下,美国再平衡的第三根支柱是加强我们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的存在。
在东北亚,美国军队历来保持着强大的存在。
美国军队也在亚太地区内部进行再平衡,更加重视在东南亚和印度洋的新伙伴关系。
美国再平衡的最后一根支柱是军力投放。
我们计划到2020年把60%的海军舰队部署在太平洋,并将把更多国防预算花在太平洋战区。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若干战略平衡点
程卫华
【期刊名称】《东南亚之窗》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2009年7月,希拉里在曼谷机场喊出“美国回来了”,紧接着奥巴马总统11月在日本东京声称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国家,自己是美国第一位“太平洋总统”,以此为开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渐次推开。
2012年6月3日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前防长帕内塔进一步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事实上,再平衡不是什么新概念,它依然是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手段,加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核心目标是着眼未来,增强美国的竞争力,维护美国的全球利益。
这一战略在多个层面的多重平衡点上针对中国的目的性明显,必须高度关注。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程卫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南亚研究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5
【相关文献】
1.从“尼克松主义”到“再平衡”战略——再思考美国亚太战略的中国因素 [J], 曾璐
2.美国深化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基于中国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J], 张司晨
3.美国媒体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作用 [J], 李翔宇
4.从亚太再平衡战略到印太战略:美国亚洲战略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 [J], 王立; 封颖
5.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对美国、中国、印度三边关系的影响 [J], 席桂桂;陈水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美国亚太再平衡策略第一次听到美国的亚太再平衡策略时,还不是很清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策略,不过从字面上的意思可以大概了解到是美国对于亚太地区实行的一种策略。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2012年6月3日闭幕的本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从本质上讲,再平衡不是什么新的概念,它依然是在利用中国周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来加固美国的战略地位。
“亚太再平衡战略”被视为是对美国重返亚太的进一步充实。
还了解到2012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提出的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对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修订和补充。
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但是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依然主导中美关系的走向。
并且新时期,要本着政治上放眼全局、经济上互惠互利、安全上"斗而不破"等思路和策略发展中美关系。
可以说美国"重返亚洲"是美国"焦虑时代"的"应急反应",随着美国对亚太事务的深度介入,这种"应急反应"已转变成为美国完整的"亚太战略"。
从地缘政治考量,美国的亚太战略是以巩固亚太传统的盟友关系为基础,以化解中印崛起带来不确定变量为重点,以插手热点敏感问题为手段,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战略的体现。
“围堵中国”只是美国亚太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可利用美国亚太战略的空间错位,强化共同利益纽带,巩固周边安全格局,为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从提出背景上看,战后,在经济上,美国没有在亚洲积极推进类似于欧洲一体化的地区主义建设;在安全上,也没有建立类似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多边安全框架,而是建立了以华盛顿为中心、以经济和安全高度依赖美国为两大支柱的双边同盟网络——这包括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台湾(地区)。
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专业:国际政治年级:2011级姓名:张韦良学号:201101140149课程名称:《当代大国关系》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内容提要]:奥马巴赢得总统选举连任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发起新一轮攻势。
毫无疑问,奥巴马在第二任期不但将继续其亚太再平衡战略,而且还将进一步深化、细化、具化这一战略,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对这一战略做出阶段性的调整。
而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带来的战略压力。
尽管如此,过分强调美亚太战略对中国的挑战不仅会使当前的中美关系更加复杂,还将给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带来重大战略风险。
中美在亚太实现和平共存,既是确保美亚太战略成功的关键,也是中美长期战略稳定关系的核心议题,并将对亚太乃至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字]:美国亚太战略中美关系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在运筹亚太战略方面动作频频,一方面以各种方式宣示美国的亚太属性,高调宣布“重返亚洲”,多方论证美国的存在对亚太安全与繁荣至关重要,努力展现美对亚太及区域内各国的重视,誓言继续扮演亚太领导角色;另一方面全方位加大战略投入,强化与传统盟友安全纽带,加大在西太平洋的军事部署,以频繁军演彰显军事优势,深化与东盟对话合作,拉拢和规制新兴国家,积极介入三海争端(黄海的朝韩军事对峙、东海的钓鱼岛之争及南海问题)等热点议题,推动各层次经贸合作及次区域合作,全方位提升对亚太局势的控制能力。
经过近两年的摸索与实践,美已初步形成以传统同盟体系为基础、以干预地区热点议题为抓手、以应对新兴国家崛起与地区格局变化为重点、以强化美亚太主导地位为目标的全方位亚太战略布局。
而所谓亚太“再平衡”,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非正式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
战略要点包括:在亚太地区日益成为世界财富与权力中心的背景下,将美国军事、政治和外交资源的分配向该地区倾斜,强化与亚太盟国、伙伴国的关系,将南亚次大陆纳入亚太战略范围,并开始接触缅甸、柬埔寨等非伙伴国;通过参与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介入亚太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增强美军在亚太的超级优势,并制定以威慑和击败中国的“反介入”实力为主要目标的新军事战略;其最终目标是强化美国的亚太“领导”地位,实现亚太地区内部的“再平衡”。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对中国周边外交的影响作者:刘宇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8期【摘要】2012年6月3日,第十一届香格里拉对话暨亚洲安全会议上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提出了亚太“再平衡”这一战略,“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它依然是在利用中国周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来加固美国的战略地位。
“亚太再平衡战略”被视为是对美国重返亚太的进一步充实。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既给中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文章以美国以往在亚太地区的举措为基点,分析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周边外交的影响,最后简要探究周边国家利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情况。
【关键词】美国;亚太再平衡;中国;周边外交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历史演进如果说19世纪是“欧洲世纪”,20世纪是“美洲世纪”,那么21世纪则是“亚洲世纪”。
亚洲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0%,并且拥有较为廉价又优质的人力资源,加之广阔的市场,使得近十多年亚洲经济的增速明显高于全球经济增长平均水平,甚至高于欧美等绝大多数的发达国家,亚洲成为了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地区之一。
冷战结束后,美国确立了以两洋战略为核心,以控制欧亚大陆为目标,以追求单极霸权为最终目标的全球战略。
为此,美国顺应变化了的全球和地区安全形势,在确保控制欧洲的同时,开始重点加强相对薄弱的亚太一翼。
由于后来的9.11等恐怖事件发生。
美国开始进一步调整其亚太战略,单边与多边并重成为调整后美国亚太政策的主要发展方向。
随着多边关系的转变,美国的亚太战略也随之改变,另外,促成美国亚太战略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在地区力量中的崛起。
换言之,中国是促使美国亚太战略发生调整的主要动因之一。
为了确保美国能够尽可能长期地主导亚太地区形势的发展,21世纪美国亚太战略的具体内容是:在军事上保持对太平洋和欧亚大陆的绝对控制能力,利用北约和美日同盟,防范和遏制俄罗斯和中国的崛起。
心猿意马的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埃及问题上,2011年以来美国长期盟友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被推翻让奥巴马很苦恼,而2013年7月份穆巴拉克的继承者穆尔西被军队赶下台也让奥巴马很头疼。
华盛顿似乎对这些事件感到措手不及,美国依旧不称穆尔西被废黜为政华盛顿的反应似乎半心半意。
美国暂停对埃及军队的援助,但对袖的形象,不一定意味着美国在中东驻军,但要确实能担当起领导作用。
由于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反美的圣战者完全可能趁机接手,迫使美国重新把战略重心转回中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美国会按自己的想法来塑造该地区,而不是被迫按照别人想法仓促行事。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尚处在初期
2011年1月“埃及革命”爆发。
如何看待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自二战以来就对亚太地区的发展感到威胁,尤其是对中国的发展感到威胁。
所以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战略从未停歇过。
至此美国实施了“亚太战略再平衡”,在亚太地区加强战略扩张,这成为是亚太地区形势的主要变数。
中国因此面临诸多挑战。
而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呢?首先我们要了解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内容。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是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非正式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的。
随后在2012年6月3日闭幕的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帕内塔再次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为何当时美国政府会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呢?我们要了解当时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时的背景。
当时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着金融危机的洗礼。
加深了美国对中国发展的恐惧,并对自身领导地位的担忧。
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及资本主义的美国对中国的发展的迅猛充满担忧,尤其是金融危机使当时的美国在寻找新的出路。
而且恰逢总统换届,奥巴马需要新的政策的出台来缓解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所以奥巴马把眼光投在亚太地区。
当时亚太地区对金融危机相对于欧美各国影响较少,且亚太地区的多样化的合作机制和形式也使美国对其影响力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太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主导地位,防止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大国强势崛起对其地位构成颠覆性挑战,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
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又能得到什么利益呢?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导火线,更主要的还是以中国为主的新兴大国的崛起。
早在20世纪末,中国的发展就已经引起了美国的注意,面对高速发展的中国,美国普遍接受了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并且也有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在慢慢崛起,以中国为例,美国能在二战之后,独霸天下,作为世界警察干预各国,无可厚非就是因为美国的经济实力及军事实力。
美国亚太再平衡—形势政策课论文“亚太再平衡战略”这个词是前美国防长在2013年6月3日闭幕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提出的,这个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这被看作是美国重返亚太重要的一步。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更加注重覆盖全球的战略设计,近年来,由于美国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泥潭,对战略重心东移亚太一直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2000年小布什政府上台时就开始推动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只不过“9·11”事件及随后的伊拉克战争迟滞了这一战略部署。
2010年8月31日,奥巴马正式宣布美军结束在伊作战任务,为美国政府减少了诸多负担,以及在2010年5月1日击毙基地组织首领本·拉登和在全球反恐领域取得一定进展,使美国有精力能够实施重返亚太的战略部署;另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和平发展,已经崛起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主要贸易国和最大外汇储备国。
中国积极推动亚太地区的一体化合作,于2010年和东盟十国建成了自由贸易区,并与东盟10国启动了10+6(中、日、韩、澳、新、印)以及中、日、韩三国的自由贸易谈判。
亚太地区经济活跃,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和增长源,中国对亚太地区和区内各国的影响力也显著上升。
相比较之下,美国则在亚太地区面临着影响力下降和盟国离心等一系列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国内失业率始终处于危机临界点。
这让美国看到,没有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的恢复,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内高失业率、财政陷阱等问题。
作为传统支柱产业,重振美国的军火工业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刺激经济计划的首选目标。
但要卖军火就必须有市场,于是就通过大势渲染“中国威胁论”,借以制造紧张气氛,挑起军备竞赛,以便实现火中取栗。
这样不仅可以打乱中国继续前进的脚步,保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还为自己打开市场兜售军火提供了可能,可谓一举三得。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困境作者:张俊达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04期摘要本文通过对遏制战略的梳理,论述了美国自冷战在亚洲采取的遏制政策到美国最新提出的“亚洲再平衡战略”的特点和表现,通过列举和比较,得出了美国实施这一战略所出现的困境,并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启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遏制战略东亚地区重返亚太竞争上升关系作者简介:张俊达,青岛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东北亚国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2-148-02一、遏制战略的概述(一)遏制战略的提出二战结束后美苏的战时同盟关系由于双方的战后全球战略的冲突开始出现破裂。
1946年美国国务院征求时任美国驻苏联临时代办凯南对苏联的意见,冠以“苏联通”的凯南从苏联的民族性格、历史传统和意识形态方面写出了著名的“八千字电报”,为杜鲁门总统的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1947年凯南在《外交》杂志上又发表了署名为“X”的论文,系统地阐述了对苏的“遏制”战略主张。
因此,凯南被称为“遏制理论之父”。
(二)遏制战略的内涵通过冷战美国的对苏遏制战略的实施,可以总结出遏制就是以非全面战争的方式,运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非战争手段阻止并削弱对方的扩张能力,并使对方放弃扩张的意愿。
(1)以集体安全的方式围堵束缚对手。
通过建立区域安全同盟的方式;对对手实施经济制裁的方式;设定解决国际、地区问题的谈判的方式。
(2)展示报复能力威慑对手。
威慑分为三个方面:战略核威慑;同盟保护伞威慑;常规军事威慑。
(3)预防对手实施破坏现状而进行的“先发制人的打击”。
通过对扩张的实际军事能力和潜在的战略资源的打击实现两个目的:在一段时间难以恢复扩张能力;警示对手使其确信遭受报复的结果。
(4)离间对手使其丧失扩张能力。
离间对手与盟国或附属国的关系,所谓“楔子策略” ;挑拨对手国内的反叛情绪;利用软实力动摇对手的扩张信心。
1.结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论述该战略对美国亚太同盟体系及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以及你对中国睦邻、安邻、富邻周边外交战略的理解。
摘要:二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建立了一个以华盛顿为中心、具有一定等级的、以经济和安全高度依赖美国为两大支柱的双边同盟网络,这个双边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地区稳定,也带来了经济发展,但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这个网络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1年提出了重返亚太的战略。本质上讲,再平衡不是什么新概念,它依然是在利用中国周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来加固美国的战略地位。“亚太再平衡战略”被视为是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进一步充实。在中国崛起与发展的过程中,这不可避免的会给中国的地区安全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然而中国的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都需要一个和平与稳定的周边环境,因此中国的应对之策也尤为重要。 关键词:亚太再平衡;亚太同盟体系;中国国家安全;中国周边外交。
一.亚太再平衡战略 1.内涵 在2012年6月3日闭幕的本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本质上讲,再平衡不是什么新概念,它依然是在利用中国周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来加固美国的战略地位。“亚太再平衡战略”被视为是对美国重返亚太的进一步充实。
2.背景 战后,在经济上,美国没有在亚洲积极推进类似于欧洲一体化的地区主义建设;在安全上,也没有建立类似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多边安全框架,而是建立了以华盛顿为中心、以经济和安全高度依赖美国为两大支柱的双边同盟网络——这包括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台湾(地区)。不可否认,这个双边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地区稳定,也带来了经济发展,但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这个网络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从军事层面上来说,随着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宣布从台湾撤军(尽管还以对台军售的方式延续了部分痕迹),美国同台湾的同盟关系已经结束。上世纪80年代,因为新西兰在核动力舰艇进入问题上同美国的分歧,美新同盟关系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90年代初,菲律宾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国会通过决议不允许美国继续驻军苏比克湾基地,而泰国则在柬埔寨问题解决后始终拒绝美国在境内部署军队和永久基地。从经济层面上来说,这些美国过去的和现存的亚洲盟友——除了菲律宾以外——其最大贸易伙伴,几乎都已经从美国变成了中国,美国的双边同盟网络的经济支柱也已经松动。
3.原因 美国提出重返亚太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出于美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世界前三大经济体当中美国、中国和日本都处于亚太地区;另外,印度与东盟的经济发展速度也逐步加快,而这些都预示着在未来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将会集中在亚太地区。美国想利用亚太经济发展来带动自身的发展,亚太地区开放的市场能为美国的出口、贸易、高新技术等提供更多的机会,那么美国就能更好的利用自身的霸主地位来重新控制亚太的经济。并且美国已经处于霸主地位,它不愿意失去这样的地位与主动权,它想继续维持自身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从美国积极推动TPP中也可以看出。 另一个原因是中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实力让美国开始担心自己的地位。中国的经济在腾飞,中国也在积极发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消除中国威胁论,并且在国际事务上也积极参与,大国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于是中国的迅速崛起让美国担心这个后起之秀会迎头赶上甚至有一天取代它。
4.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矛盾性 虽然美国一心想利用好其在亚太的地位甚至上升一个层次,但是就亚太再平衡战略本身来说还是存在许多局限性和不足的地方,这很可能使此战略停滞和夭折。亚太再平衡战略存在着几大失衡状态。一是国内失衡;二是全球失衡;三是亚太失衡;四是对华关系失衡。 国内失衡。在经历了2008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就面临着严峻的经济赤字和高失业率双重压力,同时还面临着欧洲困局、中东变局和亚洲变局。美国如此内外交困就是因为经济危机引起的,国内的各项开支都让其平添许多负担。 全球失衡。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的重心在欧洲与大西洋,9.11之后,美国又投身于反恐当中,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两次战争中国消耗了美国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亚太再平衡战略实际上是战略重心的转移,会留下一些战略空隙,这不可能不会影响美国的全球战略,美国既要亚太,又要掌控全球,鱼与熊掌是不可兼得的。 亚太失衡。美国加入亚太事务,本来是应该以和平发展。均衡稳定为宗旨,以建设性介入者的身份加入,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美国想搭上亚太发展的便车,又想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的意图昭然若揭,美国增加了亚太的动荡因素。 对华失衡。中国迅速崛起,并且中国没有想称霸的欲望,然而美国把中国当成假想敌,当成对手,而不是一起手牵手共同发展的好朋友。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竞争,这会极大的影响中美之间的关系,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也会造成威胁。如果美国失去了中国这个朋友,那么将会是得不偿失的。
二.中国睦邻友好周边外交 1.内涵 中国始终以合作谋和平、促发展、求共赢,既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不会威胁任何人,不会损害任何人的利益,‘国强必霸’绝不是中国的选择,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永远做周边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2.理解 我认为中国的睦邻友好外交是非常明智的。面对“中国威胁论”的高涨的舆论声,中国正在用实际行动做给世界看。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崇尚和平与仁义,中国是不会去挑起战争,也不会去打击报复任何一个国家,中国只是在尽自己的力量发展国家,给中国公民更好的平稳的生活,也承担着援助世界贫困地区的大国责任。中国倡导伙伴外交,中国愿意跟各国家做朋友,一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基于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必然选择,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基于中国合作共赢实践的必然选择。我认为,中国提出睦邻友好外交实际上也是对那些有野心的国家的回应。个别的国家只是想着要如何如何加强自己的主导地位,如何控制制约他国,而中国则是有着大将之风的大度国家,不会随波逐流,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爱好和平的原则。
三.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 1.对亚太同盟体系的影响 自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随着亚太地区安全形势日趋紧张,美国为了确保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与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及澳大利亚建立了双边联盟,这五对双边联盟被形象地描述为“辐辏体系”(Hub and Spokes system),美国犹如轮子的中心,美国的盟国则处于辐条的末端,与美国保持着单向的联络。它们依附于美国,认可美国的领导地位以及美国所提供的安全保护,从而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 维持美国在东亚的霸权地位,防止东亚地区出现一个对美国霸权的挑战者,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东亚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随着东亚地区在冷战后出现的权力转移和秩序重组,特别是中国经济实力的急剧上升和在东亚地区影响力的提升 , 加之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和一个美国可能被排除在外的地区经济集团的出现,这一切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主导的东亚秩序构成挑战,也对美国在亚洲的霸权构成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开始重返亚太,强化在亚太地区的联盟体系。美国采取了相应举措,以实际行动重构和加强美国的联盟体系,确保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存在,美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等传统军事盟友的关系得到不断巩固强化。 在安全上,美国一方面通过巩固与日本、韩国等传统军事盟友的关系,全面强化了美国的亚太联盟体系 ;另一方面则通过全面延展与亚太新军事力量伙伴的关系,扩大了在亚太地区军事协定的适用范围。通过这样的方式,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存在开始由以往应对传统威胁的联盟体系向应对多元挑战的安全共同体方向转型,但其对安全内涵的关注非但没有变化,而且还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在经济上,美国在构筑网络化的安全联盟体系的同时,其亚太联盟体系的经济功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美国在安全上高调宣布重返亚太,在经济上也高调参与亚太地区贸易结构的发展,积极推动建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力图谋取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的主导权。这一举措实际上与美国强化其在这一地区军事存在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价值,也是美国构筑其亚太联盟体系的必然。
2.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亚太地区战略形势发展演变对中国安全和发展构成最直接的影响。当前亚太力量结构正在发生急剧变化,尤其是中国实力的迅速上升和美国亚太再平衡的实施,导致地区安全关系进一步趋向复杂,中国与亚太国家关系已进入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且这一阶段将持续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保持一个可预期的和平稳定的地区安全环境,不仅是维护中国安全稳定的可靠保障,也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平崛起的必要条件。亚太是中国发展对外关系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地区,虽然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之间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基础,但相互之间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整个亚太地区还是处于一个共同的发展体中,谁扰乱了亚太地区的稳定,对其自身的发展也没有好处。只要中国政策得当,坚持和平发展的基本方向,周边国家对中国迅速发展的不适应将被中国积极作用的不断发挥所抵消和取代,中国有条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相对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为进一步发展赢得时间。
3.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既然亚太再平衡战略会影响到中国的地方安全,当然也不可避免会影响到两国的关系。虽然美方一直强调此战略并非针对中国,也不是为了牵制中国,并且表达了想与中国共同发展以维护地区和平的想法。但是,美国对于日本等其他同盟国与中国南海问题争端上模糊的态度已经足以说明问题,这其实就是一种逼迫其他国家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当然。中国也对此战略表示质疑,并且也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也可以当作是对此战略的应对。目前中美还是维持一种表面的和平,未来的走向如何,还要取决于中国的发展与美国的在亚太取得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韩召颖.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负面影响[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12):6-12. [2] 杨毅.美国亚太联盟体系与中国周边战略[J].国际安全研究,2013,(3):127-138. [3] 郑小龙.美国亚太再平衡对中国周边外交的与应对[J].重庆行政,2013,(12): 106-108. [4] 俞正樑.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失衡[J].国家关系研究,2013,(2):3-12. [5] 张仕荣.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2,(8):8-15. [6] 唐永胜、李莉、方珂.亚太战略形势演变及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J].现代国家关系, 2013,(8):1-9. [7] 袁野、王光厚.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刍议[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1):40-45. [8] 蔡鹏鸿.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对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影响[J],专家论坛,2013,(11):26-29. [9] 孙飞.美国的亚洲再平衡-中美关系与地区安全[J].国际关系研究,2013,(5):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