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监测动态-讲座 PPT
- 格式:ppt
- 大小:33.60 MB
- 文档页数:81
探析地理国情监测以及测绘实践摘要:监测地理国情是在科学化角度方面对于国家地理特征、面貌等具体情况进行数据化描述,体现在自然角度上,对监测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地质特点、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变化情况进行关系定义和内容分析,对国家基础物质条件的宏观性分布进行综合思考,并且从基本的监测过程中分析出对于相关国情问题的具体分析、调查和解决办法。
因此,本文对地理国情监测以及测绘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测绘高新技术;实践在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拥有了更高级的地理测绘技术和手段,能够从地理的角度去描述地球表层的自然、生物、人文现象,正因为如此,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为了更好的描述自然、生物、人文空间异质性及其相互关系特征,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创新工作,转变着服务模式,这样就能够更加真实的、整体的、综合的统计对构成国家物质基础的各种条件因素,有利于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和谐,有利于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对地理国情和地理国情监测涵义的介绍1.1地理国情地理国情是地理与国情的统一,地理主要是指自然环境与人文因素的综合,涉及地理、人文和经济地理三个种类。
而对于国情,主要是国家在某段时间内显露的特征。
地理国情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某一阶段内所体现的空间分布、规律数字、图像等信息的综合,其中集中体现的是地理区域划分、交通、城市分布等自然和人文因素。
1.2地理国情的监测地理国情监测的概念,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现代的测绘技术,再结合上各个时期的档案调查结果,持续的对地表形态、道路、城镇等要素进行空间、定量、行动态的监测,这种监测是持续性的,通过这种持续性的监测,进一步的统计其变化量、频率和分布特征等,最终形成一个能够反映各种社会资源、生态资源、经济资源的监测数据和研究报告等,通过地理国情监测能够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的,综合的展现我国的国情国力。
2地理国情监测的测绘高新技术分析2.1地理国情监测中3S技术的应用3S技术是一种综合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空间技术、导航技术等的现代信息技术。
地理国情监测地理国情监测是一种通过收集、分析和发布地理信息的方法,旨在深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其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变化。
通过地理国情监测,可以帮助政府、学者、决策者和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并应对国家发展和变化的挑战。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
首先,自然地理特征是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包括国家的地形、气候、土壤类型、水资源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状况、风险和脆弱性等。
其次,人文地理特征也是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内容。
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化程度、民族分布、文化特点、社会结构、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社会发展状况、教育和卫生水平等。
另外,经济指标也是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经济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就业状况、贸易、投资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竞争力、外贸状况等。
政治和社会指标也是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内容。
政治和社会指标包括政府机构、法律制度、社会福利、政治稳定性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社会公平度、政治稳定性等。
最后,地理国情监测还需要监测和评估一些特殊问题,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人口迁移等。
这些问题对于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进行专门的监测和分析。
为了进行地理国情监测,需要收集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如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学术研究机构、媒体等。
这些数据需要经过整理、分析和发布,以便为政府、学者、决策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的地理信息。
地理国情监测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政府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指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同时,它也可以提供给社会公众了解国家发展的参考,促进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
地理国情监测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的有效途径。
地理国情监测,就是综合利用全球导航定位技术(GNS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已有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湿地、冰川、沙漠、地表形态、地表覆盖、道路、城镇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
地理国情监测的实质是对相关信息的空间分布进行表述。
地理国情信息可分为基础地理信息、地理统计信息和地理演化信息。
基础地理信息是直接或间接获取并能够直观地反映在地图、遥感影像等载体上的地理要素分布信息,如地形地貌、道路交通、江海湖泊、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等信息;地理统计信息就是在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理统计等技术方法对所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统计,如国土面积、流域大小、道路长度等数据或数量信息;地理演化信息就是在不同时间段,对不同时相的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对比和动态监测,分析揭示监测对象的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演化趋势,如沙漠化、石漠化、城市扩展等。
地理国情监测信息是基础地理信息的延伸和扩展。
地理国情监测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信息,即可以通过基础测绘直接获取的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表要素分布及其变化和各种统计分析综合信息,这也是测绘部门进行地理国情监测的首要任务。
另外一类是间接信息,即与地理位置相关的矿产资源、自然灾害、气象、工农业布局、人口分布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测绘是不能完全获取的,需要与专业部门联合进行信息获取和综合,或者在基础测绘过程中通过实地调查获取。
基于基础地理信息直接获取的地理国情监测信息,目前存在的一个较大问题就是某些指标与相关专业部门的对应标准不一致,比如土地利用、林业植被、水系、交通等,通常专业部门的分类和统计更细化一些。
地理国情监测地理国情监测是指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方法,对国家或特定区域的地理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和实时的监测和分析。
它可以帮助政府、决策者和研究人员了解国家或特定区域的地理状况,包括地形、水资源、土地利用、气候、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情况。
地理国情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促进地理信息技术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地理国情监测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地理数据,包括卫星遥感数据、地理统计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
这些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以生成各种地理信息产品和专题图。
利用这些地理信息产品和专题图,可以对国家或特定区域的地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从而得出有关地理国情的结论。
例如,在土地利用方面,地理国情监测可以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盖程度、土地变化趋势等指标的收集和分析,了解国家或特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并进一步评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潜力。
这对于制定土地管理政策、优化耕地利用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气候方面,地理国情监测可以通过收集气象观测数据、气候模型模拟结果等,了解国家或特定区域的气候特征、气候变化趋势等情况。
这对于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策略,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地理国情监测还可以用于自然灾害预警和防范。
通过对地质构造、地震活动、洪水灾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实时监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和演变,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地理国情监测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决策、规划和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为政府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们了解国家或特定区域的地理潜力和问题,从而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
此外,地理国情监测还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如农业决策、水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
因此,加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推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于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