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与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8.04 MB
- 文档页数:106
地理国情监测地理国情监测案例分析地理国情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应用(优秀3篇)较新地理国情监测案例分析地理国情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应用(优秀3篇)由作者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地理国情监测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地理国情监测案例分析地理国情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篇一首先来看行测科目:公务员行测中较为典型的一类题就是数量关系题。
出现一道题,考生能根据已知条件,通过计顺利解出答案当然较好。
那么如果不完全会做是否就一定不能得分呢?建议考生在做单项选择题时“怎么方便怎么来”,考生也可使用“排除法”,把各选择套进题目中看是否成立,不成立的选项排除,余下的便一定是正确答案。
通常情况下,各省省考行测真题一般会有2-3道题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直接解得,既节约时间又能保证准确率;其次,针对申论科目,建议考生答题紧抓要点,一般论述题中有关的原理、论据和判断都是采分点。
采分点就“隐藏”在字里行间,特别注意概括性高的、语言比较正式的短语或者词汇。
答题时可摘抄重点,贯穿到答卷中,或者换种方式进行表述。
另外,在结句中可再次强调,加深阅卷人的印象,更有利于得分。
分值大的题目先做、会的题目先做考生们应在动笔之前,通篇从头到尾看浏览一下试卷,对题型和分值的分配做到了然于胸。
可能考生初入考场时、还不能完全进入考试状态。
所以理论上来说,考生可先做值大且较简单的题目,这样一来可以先练手快速进入状态;二来通过顺利解题培养自信,缓解紧张。
当然到了交卷前,考生或许并未做完,那么就要浏览下未做完的题目,有选择性地作出取舍。
即使到了笔试结束的前十分钟也要临危不乱(如果每道题的解题不超过60秒,这意味着十分钟你还能再做10道题),注意把控好时间,不要在难题上浪费自己的时间,尽量拿取本该属于你的分数,那么较后的分数一定不会差。
地理国情监测案例分析地理国情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篇二一、我国地形特征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
地理国情监测地理是重要的基本国情,是国土面积、地理区划、地形地貌、道路交通网络、江河湖海分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城市布局与城市化扩张、生产力空间布局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宏观、整体和综合体现。
地理态势监测是对地理态势进行动态测绘、统计、分析和研究,并及时发布地理态势监测报告。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
同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地表变化频繁。
充分利用先进测绘技术、数据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真实、可靠、准确、权威的地理国情信息,是测绘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未来测绘工作的重要使命。
一、地理国情是重要和基本的国情1、科学认识地理国情的丰富内涵国情涵盖了与地理空间位置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形成的相关信息,是宏观的、整体的、综合的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可分为基础地理信息、地理统计信息和地理演化信息。
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是可以直观反映在地图、遥感影像等载体上的地理要素分布信息,主要包括地形地貌、道路交通、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等地理要素的分布信息,属于可以直接观测的对象信息,也是基础测绘最重要的表达内容。
地理信息是指以地理信息为基础,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数理统计等技术方法,通过统计分析获得的数据和信息,如土地面积、流域大小、道路长度以及各种地理实体的统计数据或数量信息;地理演变信息是在动态制图的基础上,获取时间序列的地理信息,通过统计和对比分析,揭示监测对象的变化和演变规律,分析预测监测对象未来的发展和演变方向,如城市化、草地退化、荒漠化等重要地理要素形成的趋势信息。
2、地理国情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决策依据国情地理信息覆盖面广,综合性强。
它不仅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地表特征和地理现象,而且能反映地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已成为制定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调整经济结构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依据。
国情地理信息反映了国家自然资源与其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关系,是科学规划自然资源消费空间布局的重要支撑。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理国情调查的要点地理国情调查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状况等进行系统、客观、准确的调查和分析。
而测绘技术则是进行地理国情调查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从测绘技术的应用、调查要点以及数据分析等方面,探讨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理国情调查的要点。
一、测绘技术在地理国情调查中的应用测绘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地理数据,还可以辅助分析和决策制定。
在地理国情调查中,以下是测绘技术常被应用的几个方面:1.空间数据采集:测绘技术可以通过使用卫星遥感、航空摄影等手段,获取大范围的地理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地表覆盖类型、地貌特征、城市建设情况等。
通过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国情。
2.三维地理信息可视化:测绘技术可以将地理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环境。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通过三维地理信息可视化,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城市布局、交通状况等。
3.地理信息系统(GIS):测绘技术可以通过构建GIS系统,将各种地理数据进行整合和管理。
这样一来,不同类型的地理数据可以相互交互,并与其他数据进行关联,有助于分析和挖掘地理国情中的隐藏信息。
二、地理国情调查的关键要点进行地理国情调查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点,以确保调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1.调查目标明确:在开始调查之前,需要明确调查的目标和研究的问题。
例如,是为了了解该地区的居民分布情况,还是为了研究其地形特征等。
这样有助于确定需要采集的数据类型和调查的重点。
2.数据采集规范化:数据采集是地理国情调查的基础。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需要制定数据采集的规范和标准。
例如,在采集地形数据时,需要确定采集精度和分辨率,以及采用何种仪器和测量方法等。
3.样本选择代表性:由于地理国情调查往往涉及大范围的地理区域,无法对每个地点进行详细调查。
因此,需要根据调查目标和研究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点进行调查。
测绘技术中的地理国情监测方法解析地理国情监测作为一个重要的测绘技术应用领域,旨在通过对地理信息的监测和分析,客观准确地反映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人口分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本文将对地理国情监测的方法进行解析,探讨其在测绘技术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地理国情监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手段。
通过卫星、航空器等遥感平台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可以高科技方式捕捉到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
利用遥感技术,我们可以对地表覆盖类型、土地利用状况、植被分布等进行定量分析和监测,为国情盘点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
以土地利用监测为例,遥感影像数据可以通过图像分类算法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自动提取和分类。
通过对多时相影像进行变化检测,还可以获取土地利用变化的信息。
例如,通过对农田的监测,可以了解到农田的扩展、收缩状况,为农业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
例如,通过植被指数监测和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计算,可以评估植被的生长状况,分析区域的植被覆盖程度和生产力。
这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基于卫星导航的一种定位技术,也是地理国情监测中常用的一种工具。
利用GPS技术,我们可以定位地表特定地点的经纬度信息,精确测算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从而获取地表地理位置信息。
在地理国情监测中,GP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理数据采集和制图。
利用GPS技术,测绘人员可以准确地获取地点的经纬度,从而构建起点与点之间的坐标系统。
这对于绘制精确的地图和制作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还可以通过GPS技术对地图上的地点进行标注和标识,方便用户查找和分析地理数据。
GPS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实现更为精细的地理国情监测。
例如,将GPS技术与地面测量仪器结合,可以实现对地球表面地点的三维坐标测量和建模,为地理国情监测提供更为细致的数据。
地理国情监测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的有效途径。
地理国情监测,就是综合利用全球导航定位技术(GNS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已有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湿地、冰川、沙漠、地表形态、地表覆盖、道路、城镇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
地理国情监测的实质是对相关信息的空间分布进行表述。
地理国情信息可分为基础地理信息、地理统计信息和地理演化信息。
基础地理信息是直接或间接获取并能够直观地反映在地图、遥感影像等载体上的地理要素分布信息,如地形地貌、道路交通、江海湖泊、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等信息;地理统计信息就是在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理统计等技术方法对所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统计,如国土面积、流域大小、道路长度等数据或数量信息;地理演化信息就是在不同时间段,对不同时相的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对比和动态监测,分析揭示监测对象的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演化趋势,如沙漠化、石漠化、城市扩展等。
地理国情监测信息是基础地理信息的延伸和扩展。
地理国情监测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信息,即可以通过基础测绘直接获取的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表要素分布及其变化和各种统计分析综合信息,这也是测绘部门进行地理国情监测的首要任务。
另外一类是间接信息,即与地理位置相关的矿产资源、自然灾害、气象、工农业布局、人口分布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测绘是不能完全获取的,需要与专业部门联合进行信息获取和综合,或者在基础测绘过程中通过实地调查获取。
基于基础地理信息直接获取的地理国情监测信息,目前存在的一个较大问题就是某些指标与相关专业部门的对应标准不一致,比如土地利用、林业植被、水系、交通等,通常专业部门的分类和统计更细化一些。
地理国情监测专业认识地理国情监测是一门涉及地理信息和国情数据的专业。
它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来收集、处理和分析国内外的地理数据,以获取相关国情信息。
该专业在国土规划、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决策支持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 专业背景地理国情监测专业融合了地理学、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多学科知识。
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地理学基础、遥感技术和GIS应用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1.1 地理学基础地理学为地理国情监测专业提供了理论基础。
学生需要学习地球科学、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等相关课程,了解地球的物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特征的影响。
1.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工具。
学生将学习遥感的基本原理、传感器技术和遥感图像的解读与处理方法。
他们需要了解如何使用遥感数据获取地理信息,并能分析地表覆盖、植被状况、土地利用等国情数据。
1.3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了地理学和信息技术,用于地理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可视化呈现。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GIS软件进行地理数据的分析和制图,并能将地理信息与其他数据进行整合和解释。
2. 专业课程地理国情监测专业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基础和遥感、GIS技术的应用能力。
以下是常见的专业课程:•地理学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遥感影像解译•地理空间分析•地理数据管理3. 专业应用地理国情监测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等领域就业,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
3.1 政府部门地理国情监测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决策支持和政策建议。
毕业生可以在国土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部门从事地理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工作。
3.2 研究机构研究机构需要地理国情监测专业的人才来进行科学研究。
毕业生可以参与地质勘探、气候变化研究、土地利用规划等项目,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
3.3 企业企业需要地理国情监测专业的人才来进行市场调研、商业分析和物流管理等工作。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是指对国家较长时间周期内的地理环境要素(含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连续监测和评估,以了解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并且支持可持续发展决策的评估方法。
本文将介绍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方法和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三个环节。
数据采集: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数据采集是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各种数据进行采集。
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有航空摄影测量方法、遥感技术方法、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方法是通过航空器或者无人机等载体,拍摄大地范围的高分辨率立体空间照片,通过图像处理方法,得到地物的三维位置和空间分布信息。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广泛,包括城市规划、交通规划、水文空间分析、农业耕作分析等。
遥感技术方法是通过卫星或者气象雷达等设备获取地球表面各种特征和地理信息,例如土地利用和覆盖、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这种技术方法对于探测广阔的区域是必不可少的。
GPS技术方法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设备获取全球任何角落的位置信息,GPS在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中主要用于获取采集者和采集点位置信息。
GIS技术方法是一种将地理信息通过卫星定位和遥感设备采集后,进行处理、分析、管理和展示的系统。
GIS技术在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中能够有效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数据,并据此作出相关决策。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指从采集的原始数据中,将有用的信息提取出来。
通常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字化、校准、剪裁和投影等。
数据数字化是数据采集的重要环节,将实际采集到的数据转化为数字化的数据。
数字化可以使信息易于管理、共享和处理,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数据校准是通过对采集数据的纠正,使其更准确典型的方法包括大地坐标系、平面坐标系和高程系统的转换。
数据校准由于涉及测量的精度,一般采用仪器校准方法。
数据剪裁是将采集的原始数据根据需要,剪裁为所需要的图层和要素,以便在GIS系统上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操作。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摘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基础,而技术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
本文从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方法以及质量控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引言二、技术方法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获取卫星、航空器等远距离的图像和数据,可以对地表的自然资源、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等进行监测。
遥感技术具有高时空分辨率、全天候性等特点,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区域的快速监测和更新,因此在地理国情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2. GIS技术GIS技术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支撑平台。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地理数据和信息,可以构建空间数据库,实现对地理实体和过程的模拟和预测。
GIS技术具有空间分析、空间推理等功能,可以为地理国情的监测和评估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3. 传统测量技术与现代地学技术结合传统测量技术包括地形测量、地理测量、地质测量等,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
而现代地学技术如径流测量、气象观测、水文测量等可以为基础性地理国情的监测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和信息。
将传统测量技术与现代地学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三、质量控制分析1. 数据采集质量控制地理国情监测中的数据采集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录入、数据验证等环节。
在数据收集阶段,应通过多渠道获取数据,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数据录入阶段,应进行数据的逐级校验,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在数据验证阶段,应进行数据的多次重复测试,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技术方法选择质量控制在选择技术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其适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不同的监测目标和环境条件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可以提高监测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应不断更新技术方法,适应监测需求的变化。
在数据处理阶段,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算法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
对于有错误和异常的数据,应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以减小其对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