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皮瓣法下睑成形术临床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切开法重睑成形术临床应用体会重睑成形术是东方美容外科中最常见的一种眼部美容手术,方法众多,各有利弊[1-5]。
其中切开法效果持久,又适合各种类型的单睑,为较理想的方法。
笔者采用切开法重睑成形术173例,随访3~6个月,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73例,男性28例,女性145例: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61岁,其中上睑臃肿34例;内眦赘皮23例;上睑皮肤松弛37例。
均为双侧单睑。
2手术方法2.1 设计:就医者取仰卧位,也可取坐位,让就医者微闭双眼稍下视,术者用手指将其上睑皮肤轻轻向上牵拉,使睑缘处皮肤略拉紧,隐约露出睑板的上缘,然后按照就医者的脸型,外眼形状、眉睑距离、年龄、职业特点及其本人的意愿,设计恰当的重睑宽度、形态。
设计时先用甲紫液于上睑内、中1/3交界处定出重睑最宽点,通常重睑最宽点的距离为6~8mm,一般不超过10mm,笔者认为以7~7.5mm最为合适。
按设计的重睑形态,先以虚线描画出皮肤切口,如上睑皮肤松弛时应同时标画出需要切除的皮肤,检查设计如愿,并让就医者满意后再用甲紫液实线描画出重睑切口线,2%碘酊固定。
2.2 麻醉:术者采用2%利多卡因5ml加入0.1%肾上腺素1~2滴,沿重睑线浸润麻醉,每侧用1~1.5ml,注射针头的斜面朝上,而且紧贴设计线的皮下组织缓缓注入,使麻醉药液均匀扩散,两眼的药液量要相等,以免因为麻醉药量的不同而影响术中效果对比观察。
2.3 操作方法:先切开设计线外侧部分的皮肤,然后用剪刀紧贴真皮下剪开整个设计线。
沿切口下缘分离并均匀的剪除一条约2~3mm宽的眼轮匝肌,对于切口上的眼轮匝肌,一般不要轻易去除,保留紧贴睑缘的眼轮匝肌以保护睑缘动脉弓,并适当剪除部分睑板前组织,以保证牵挂可靠。
如为上睑臃肿之肿泡眼者,可酌情在上部剪开眶隔,待眶隔脂肪自然疝出后,以“老鼠啃面包”方式,用剪刀一点点剪除疝出的眶隔脂肪,眶隔切口无须缝合。
对于皮肤松弛者,要适当去除部分皮肤,以达到良好的重睑效果。
58例眼睑整形美容手术的临床观察及其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眼睑整形美容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使用外科整形的方法对2010年12月-2012年2月来我院的58例患者共计116只眼进行下眼睑眼袋整形修复手术。
结果 58例患者在术后恢复良好,下眼袋凸出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术后下眼睑内缩和外翻症状无。
结论下眼睑眼袋术作为整形美容手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术方式,有着一定的简单操作性和强技术性,为不导致患者在下眼睑手术睑出现外翻,操作人员务必具备一定的手术操作常识,这样才能对睑外翻情况做到良好的预防和补救。
【关键词】下眼睑眼袋外科整形体会眼睛一直被誉为心灵的窗口,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过度吸烟、饮酒、熬夜、用眼过度等越来越多的现象,趋使眼袋的发生正向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28-35岁的年轻人也慢慢出现眼袋了。
眼袋是医学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影响美容的病症。
通常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整形手术和激光整复这两种方法。
对2010年12月-2012年2月来我院的58例患者共计116只眼进行外科整形美容修复手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例,女性患者55例。
平均年龄为37.5岁。
有皮肤松弛现象的患者55例,松弛现象明显的3例。
58患者均为随机访到的病历,占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2月之间来我院接受治疗总例数的65%。
1.2 方法遵循常规眼脸手术方法,在睑缘下1mm处切开皮肤,对皮下(眼袋)及眶缘进行钝性剥离。
去除下睑松驰的多余皮下组织,将由于脂肪球堆积而产生的多余脂肪进行提除,针对患者眼睑毫无张力的情况。
选用矫正形镊对下睑皮肤缘与眼睑缘进行提取复位,并拉紧。
在患者眼角平视的情况下以睑缘不外翻为标准。
暂时不对多余皮肤组织进行切除,选用6/0尼龙线对皮下与睑缘内中外进行三针定位缝合。
切除外翻多余皮肤组织。
同时对眼球向多方向转动时是否出现睑外翻情况进行观察,1.3 无睑外翻测试标准1.3.1 下睑睫毛排列整齐,不下垂。
下睑成形改良术治疗不同类型睑袋的疗效韩敏杰;谢文【摘要】目的:探讨改进后的下睑成形术治疗不同类型睑袋的疗效。
<br> 方法:选取2010-05/2015-05间我院实施下睑成形术的患者67例67眼,按照睑袋情况进行分型,并采取不同改进术式:A组:单纯脂肪膨出型12眼采用经结膜切口入路法;B组:皮肤或(和)轮匝肌松弛型19眼,采用经皮肤入路法,需在手术过程中切除下睑皮肤、眼轮匝肌;C组:皮肤肌层松弛合并眶脂膨出型13眼,采用经皮肤入路法,术中切除眶隔脂肪、皮肤及眼轮匝肌;D组:混合型23眼,采用经皮肤入路法,需在手术中切除眶隔脂肪、皮肤及眼轮匝肌。
<br> 结果:术后5 d拆线,术后随访3~6 lo。
四组患者手术效果优良率分别为100%、95%、100%及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下睑外观平坦,眶脂膨出消退,有1眼出现轻度睑外翻,2眼眶下缘凹陷以及4眼切口对合欠佳,术后2 lo均自行恢复。
未出现斜视复视、下睑退缩等严重并发症。
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11%、8%及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br> 结论:改进后的下睑成形术治疗不同类型睑袋术后效果满意。
%AlM: To observe the improvements and operation results of lower lid blepharoplasty for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s and eyelids. <br> METHODS:Sixty-seven patients ( 67 eyes ) received the lower lid blepharoplasty from May 2010 to May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he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eyelids. They received the different improved operations:12 eyes in group A with bulging fat adopted the trans-conjunctival approach;all the other patients adopted the trans-cutaneous approach. Nineteen eyes in group B with loosing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and/or loosing skin were required toremove the lower eyelid skin and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13 eyes in group C with loosing skin and bulging orbital fat and 23 eyes in group D with combined cases were both required to remove the orbital fat, skin and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br> RESULTS: After 5d of operation, the stitches were taken;the patients were visited for 3-6mo after treatment. The excellent rates of surgery in the four groups were 100%, 95%, 100% and 96%(P>0. 05). The appearance of lower eyelid was flat; the bulging orbital fat was disappeared;the skin incision had no scar;there was 1 eye with mild ectropion, 2 eyes with sunken inferior orbital margin and 4 eyes with poor aligned incision, which were all recovered after 2mo of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like collapsed lower eyelid, strabismus, ambiopia, shrinks of lower eyelid, etc.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s of the four groups were 8%, 11%, 8% and 13%, respectively(P>0. 05). <br> CONCLUSlON:The improved lower lid blepharoplasty has a favorable effect for different types of eyelids.【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6(016)005【总页数】3页(P987-989)【关键词】年龄;睑袋;下睑成形术;改进;术式【作者】韩敏杰;谢文【作者单位】434020 中国湖北省荆州市妇幼保健院眼科;434020 中国湖北省荆州市妇幼保健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Citation:Han MJ, Xie W.Effect of improved lower lid blepharoplasty for different types of eyelids. Guoji Yanke Zazhi(Int Eye Sci) 2016;16(5):987-989 目的:探讨改进后的下睑成形术治疗不同类型睑袋的疗效。
下睑眼袋矫治的术式选择与应用体会我院自1998年~2004年8月行下睑眼袋矫治术520例,男性182例,女性338例,年龄25~68岁,其中70%为40~58岁者。
术后主要并发症为:睑袋矫正不彻底5例;切口瘢痕不平整,6个月后仍较明显者4例;皮下瘀血短期不吸收,在局部形成结节者8例;睑外翻、睑球分离1例;下睑塌陷1例;共19例,为手术总数的3.6%。
睑袋矫正不足、效果不理想,半年内不同程度复发者26例,占就医者总数的5%。
自2002年以来,我们根据下睑眼袋的类型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予以矫治,并发症有所降低,尤其是防止近期内复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体会如下。
1 下睑眼袋的临床分型1.1皮肤松弛型:临床表现以下眼睑皮肤无弹性、松弛,并形成很多皮肤皱纹,同时伴有眼轮匝肌松弛,但无眶脂肪突出移位。
1.2眶内脂肪脱垂型:主要由于眼睑皮肤、眼轮匝肌、眶隔膜松弛无力,使眶内脂肪移位、脱垂,在下睑造成向外膨出或袋状形态。
年轻人也可存在,随年龄增大,眶隔松弛状况加重。
1.3眼轮匝肌肥厚型(特殊型):实为假性睑袋,因下睑缘下眼轮匝肌肥厚造成,隆起范围限于睑板,均匀一致,高于真性下睑眼袋所在部位。
常见于年轻人,多发生于经常微笑或习惯性眯眼者。
1.4混合型:指兼有上述两型或两型以上者,临床上罕见三种类型同时存在。
随年龄增长,混合型下睑眼袋逐渐增多。
2下睑眼袋处理原则及术式选择2.1下睑眼袋处理原则:依据下睑眼袋形成机制和解剖形态学特征,主要应从加固修复睑袋前壁(下睑皮肤、眼轮匝肌、眶隔膜)和处理好眼袋内容物(眶脂肪)两方面着手进行。
这是下睑眼袋手术成功的两个关键环节,两方面相辅相成,尤其对混合型下睑眼袋更为适用。
2.2下睑眼袋术式选择:目前有经皮肤切口入路法(外路法)和经结膜切口入路法(内路法)两大类,而经皮肤切口入路法又分皮下分离法和眼轮匝肌皮瓣法。
每种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但根据我们的体会,以经皮肤切口入路法更有利于下睑眼袋的整复矫治,其适应证广。
眼轮匝肌松解切除改善重睑形态的临床体会手术方法根据患者的要求及自身比例特征,设计重睑线宽度及去皮量,在距睑缘5~8mm处设计切口线。
采用1%利多卡因加1∶200万肾上腺素行局部浸润麻醉,沿设计切口线切开上睑皮肤,在皮肤与眼轮匝肌间向睑缘侧锐性分离至睑缘上约1mm,切除睑板前眼轮匝肌和部分睑板前的筋膜结缔组织,打开外上侧眶隔,去除脱垂的眶隔脂肪。
嘱患者自然睁闭眼,观察内、外眦部重睑线的形态,并用镊子提拉内、外眦部的眼轮匝肌筋膜组织,感受肌张力情况,此时往往会感觉到眼轮匝肌紧张;将小剪刀沿垂直肌纤维的方向,在内眦上2mm处,向内眦处适度松解并剪开上推部分眼轮匝肌的异常附着,内眦赘皮已有改善。
在上睑组织肥厚的患者中,往往包含眼轮匝肌肥厚下垂的因素,外眦部位肌肉肥厚更为明显,使重睑线松弛下垂,需将肌肉和深面的眶隔筋膜韧带松解切开,在与肌纤维垂直的方向,即在外眦以上松解切开肌肉筋膜2~5mm,将外眦侧的睑部眼轮匝肌附着点切断,如肌肉过多,可考虑水平切除部分;遇有出血较多时,可用双极电凝预先止血,松解后能观察到外眦部张力明显减轻,重睑线上移顺畅。
将上睑皮肤切口缝合至睑板前筋膜上,嘱患者自然睁眼观察重睑形态,调整形态满意后,局部用油膏及纱布覆盖并略微加压固定24h后,去除纱布,清洁伤口。
术后6d拆线。
讨论内眦赘皮是影响重睑形态的因素之一。
许多研究证实,致密的结缔组织纤维束和肌纤维起自内眦韧带,斜行进入内眦赘皮的皱襞内,说明内眦韧带浅层纤维和眼轮匝肌的异常分布及走行是内眦赘皮形成的主要原因。
因此,剪除错位、错构、走向异常的眼轮匝肌和结缔组织纤维,使眼轮匝肌恢复理想的位置及外形,才能够充分矫正内眦赘皮和防止复发。
我们通过垂直向剪断并上推内眦韧带浅面的眼轮匝肌纤维, 使其向两侧回缩,即可达到松解异常眼轮匝肌张力的作用。
对于轻度及部分中度内眦赘皮,尤其两内眦间距较近、皮肤相对宽松的患者,笔者不主张在内眦部设计皮瓣转移的方法,这样不仅增加操作难度,而且在内眦显露部位会留有手术切口,一旦瘢痕增生或超出患者可接受范围,将难以修复,而通过对内眦处眼轮匝肌的处理,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
浅谈睑袋整形术的临床体会目的:探讨睑袋整形术的临床体会。
方法:对2014年6月~10月我院收治的睑袋整形的患者22例。
结果:对患者实行手术后,手术中出血少,术后肿胀轻,术后恢复快。
所做22例手术中没有出现并发症。
结论:手术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具有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并广泛使用。
标签:睑袋;整形术;效果眼袋是指下睑部组织臃肿,呈袋状垂挂。
框内脂肪容量与下睑支持性结构在正常情况下维持平衡状态,当这种平衡由于眶内脂肪堆积过多或下睑支持结构变薄弱而发生改变时,眶内脂肪突破下睑的限制突出于眶外,即形成下睑袋状畸形。
临床表现为下睑皮肤松弛、堆积,眶内脂肪脱出垂挂呈袋状,外眦位置下移,下睑缘与眼球贴合不紧密,下睑缘弧度增加,下泪点外移溢泪,面部骨骼的老化吸收导致下睑支持结构继发松弛,是中老年眼袋形成的主要原因。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4年6月~10月我院收治的睑袋整形的患者22例。
其中男1例,女21例。
年龄40~60岁。
其中40~51岁16例,52~60岁6例。
均下睑皮肤皱纹,睑袋突出伴颧部组织松垂,其中眼轮匝肌肥厚者5例,去除眼轮匝者8例。
1.2方法睑袋整形术的手术方法较多,各有利弊。
传统的睑袋整复术主要由3个基本步骤组成:掀起下睑皮肤—肌肉瓣至眶下缘;切除过多的眶脂肪;伸展松弛的下睑皮肤—肌肉瓣并将多余的部分切除。
随着研究的深入,手术切口的选择、眼睑松弛结构及眶隔脂肪的处理等方面,都较早期的睑袋整形术有明显的改进。
皮肤径路法睑袋整形术应用于皮肤松弛、眶内脂肪过多者脂肪假性疝出,或中老年人缘于睑支持结构松弛而致的眶隔脂肪膨出。
手术时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具体手术方法的操作1.2.1标定皮肤切开线,内眦端不超过泪小点。
用龙胆紫沿下睑缘睫毛下1~2mm由内毗向外眦方向画线,到外眦角时,画线改为顺着相当于上睑缘向下延伸的曲线方向,与下睑成30°角,其长度达眶缘约0.7~1.0cm。
1.2.2麻醉生效后,沿侧角标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眼轮匝肌,分离眼轮匝肌与眶隔筋膜间的潜在间隙直至眶下缘,形成下睑区的肌皮瓣。
下睑袋矫治成形的回顾与总结[摘要] 目的探讨睑袋矫治成形术中眶隔脂肪的处理,以及术后出现睑球分离、下睑外翻的问题。
方法轻度者采用结膜面人路,进入眶隔,将眶隔脂肪部分切除;中度者采用下睑缘切口人路,在眶隔膜表面剥离形成眼轮匝肌皮瓣;重度者采用综合提紧法睑袋矫治成形术。
结果在获随访的33例中,2例下睑颊区域轻度塌陷;术后6例程度有不同的睑球分离,其中1例轻度下睑轻度退缩。
分别通过自行恢复及手术得以矫正。
结论不是所有的睑袋矫治成形术都一律进入眶隔,并去除眶隔脂肪。
术后的睑球分离,在排除水肿等原因后,应为皮肤切除过量所致。
[关键词]下睑成形术;眶隔脂肪;眼球分离下睑袋矫治成形术是常见的美容手术。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下睑衰老表现及睑袋形成机理的认识不一,手术矫治术式也多种多样。
自2001年以来,笔者共行睑袋矫治成形术89例,获随访33例,在此基础上,就睑袋矫治成形术中,关于眶隔及眶隔脂肪的处理以及术后出现睑球分离、下睑外翻的问题。
尝试进行回顾与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获随访共33例,随访时间3个月~4年,其中男3例,女30例,年龄27-58岁。
笔者以眶隔脂肪膨出,形成“囊袋状”外观,眼轮匝肌松垂形成的“弦月征”表现,以及皮肤松弛的皱纹样改变为标准,将睑袋分为轻、中、重度,轻度为上述3项中的任何1项表现;中度为上述任何2项综合表现;重度为上述3项的综合表现。
本组术前轻度4例,中度12例,重度17例。
轻度者均为单纯眶隔脂肪膨出,年龄在27-33岁;中度者年龄在35-45岁;重度年龄在37-59岁。
1.2 手术方法1.2.1 轻度者采用结膜面入路,进入眶隔,将眶隔脂肪部分切除。
1.2.2 中度者采用下睑缘切口人路,在眶隔膜表面剥离形成眼轮匝肌皮瓣。
若眶隔膜较薄弱时,可将其打开,少量切除眶隔脂肪,然后,纵横两个方向加强眶隔。
眶隔膜正常时,不进入眶隔,同样在横纵向缩紧,加强眶隔,最后切除多余的肌皮瓣。
微创三点小切口重睑成形术临床效果观察及体会目的:探讨一种简便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的重睑手术方法。
方法:将在设计好的重睑线,内、中、外三处各作3~5mm的小切口,掏剪睑板前眼轮匝肌及部分臃肿的脂肪,切口缝合时需与睑板前筋膜缝合固定。
结果:对80例行小切口重睑成形术的患者,随访一年时间,重睑术后恢复快,外形自然、逼真,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本术式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稳定,形态自然、美观,是一种简便有效、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标签:小切口;三点;重睑The clinic application and experience of micro-cut blepharoplastyHE Xuelian,XU Bin(Department of Burnary and Plastic Surgery,Zhenji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u Command)【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a better double eyelid plasty,which have a permanent effects with short swelling period,little wound and fast recovery。
Methods To cut the eyelid along eyelid line with three tiny incision for 3 to 5 minimetres at inner canthus,out canthus and eye pupil just above。
We snipped the orbicular muscle of the eye froth of the tarsal plate and orbital septum fat。
The sewed up the mini incision with the tissue front of tarsal plate。
切开法重睑术的临床体会
1.皮瓣与植皮
(1)选择皮瓣
重睑术通常采用常见的双孔(eyelids)皮瓣,这样可以保证术中的操作空间,减少手术的复杂性。
当双孔皮瓣无法满足技术要求时,可以采用单孔(eyebrow)皮瓣,其诱发效果更为满意。
当需要补片时,可以从胎记处植枝,也可以从乳腺部位取少量组织,これも使用できます。
2. 病灶切开
(1)病灶选择
在病灶切开前,应用医学技术对病灶进行选择。
尤其是对于歪斜眼睑,我们可以使用“埋头法”,采用微创手术技术分析炎症和肿胀,非常有效。
在外层掰开时,要慎重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等组织。
3. 缝合修复
(1)修复程序
在术中,病灶完成切开后,植皮组织重新缝合修复,以防止眼睑松弛。
复位时,要在病灶切开的软组织层面注意,缝合至与外层的连通,穿针时要轻柔地拉紧,以
免对下层组织造成伤害。
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进行眼袋整形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应用改良肌皮瓣法与眶隔固定术结合在眼袋整形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 2018年 3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眼袋整形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组各34例,对照组行改良后的肌皮瓣法眼袋整形术,观察组行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眼袋整形术。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和恢复正常的时间。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满意度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
结论:应用改良肌皮瓣联合眶隔固定术在眼袋整形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术后效果稳定、自然,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眼袋整形;改良肌皮瓣法; 结合;眶隔固定术; 疗效观察眼袋指下睑皮肤(和/或眼轮匝肌)松弛,或伴眶内脂肪膨出而形成的下睑皮肤组织的隆起和/或皮肤松弛。
下睑皮肤高度松弛,表现为下睑饱满,皮肤松弛,皱纹增多,严重的形成袋状结构。
一般发生于4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男女均可发生[1]。
随着人民对整形美容需求逐年增加,当前要求眼袋整形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为达到手术过程安全可靠,术后远期效果稳定的目标。
现对我院开展改良肌皮瓣法联合眶隔固定术对眼袋整形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 2018年 3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眼袋整形患者 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34例中,男14例、女 20例; 年龄 36 ~78 岁,平均年龄47.5±2.5岁; 单纯皮肤松弛6 例,眼轮匝肌肥厚松5例,脂肪膨出5例,混合型18例。
观察组 34例中,男12例、女 22例; 年龄35 ~ 77 岁,平均年龄44.5±2.5岁; 单纯皮肤松弛5 例,眼轮匝肌肥厚松6例,脂肪膨出6例,混合型17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具备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外路途径下睑成形术的临床体会聂志宏;闫家峰;李启寿【期刊名称】《中国医疗美容》【年(卷),期】2014(000)002【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balls separation of the lower eyelid plastic surgery. Methods:Among 128 cases, 2 cases had the lower eyelid plastic surgery eyelid separation greater than 0.5 cm, and 3 cases less than 0.5 cm. Results:After repair, the late results were satisfactory. Conclusion:The lower eyelid plastic surgery should fully form anatomical basis for mild to moderate eyelid separation satisfactory repair, and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should be obeyed during operation.%目的:探讨下睑成形整形手术睑球分离的原因。
方法:128例下睑成形整形手术睑球分离大于0.5cm的2例,小于0.5cm的3例。
结果:均修复,后期效果满意。
结论:下睑成形整形手术要有充分的解剖基础,轻中度睑球分离修复效果满意,手术操作要持谨慎原则。
【总页数】1页(P47-47)【作者】聂志宏;闫家峰;李启寿【作者单位】江苏南京维多利亚整形美容医院,江苏南京 210000;江苏南京维多利亚整形美容医院,江苏南京 210000;江苏南京维多利亚整形美容医院,江苏南京 210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下睑成形术睑球分离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式的探讨 [J], 邓朝东;李芳凤2.外眦成形术在矫正下睑错位和下睑退缩的效果观察 [J], 白华宝;高玉洁;王铭;欧阳黎平3.多技术综合应用下睑成形术矫正下睑泪槽畸形 [J], 刘志坤;蒋晟;杨锋;蒋斌;肖霞;惠品香4.外路切开法下睑成形术121例临床观察 [J], 王卉;孙瑞雪;李彦荣5.改良内眦开大并睑成形术联合治疗单睑 [J], 黄胜华;钟贵玲;颜玲;胡瑛;郭栋;欧阳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下睑眼袋成形86例临床体会
王尧
【期刊名称】《苏州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9(19)5
【摘要】介绍86例下睑眼袋成形中临床分型及其术中切口选择、入路分离范围、眼轮匝肌的处理等经验。
【总页数】1页(P584-584)
【关键词】下睑眼袋;分型;术式;成形术;手术入路
【作者】王尧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7.105
【相关文献】
1.眼袋分型与下睑成形术 [J], 王向义;聂云飞;裘名宜;熊韬
2.下睑眼袋整复术300例临床体会 [J], 屈晶;林茂昌;郜杰;赵新春
3.下睑眼袋临床分型,术式选择及处理体会(附50例报告) [J], 林茂昌;郜杰
4.眼袋分型与下睑成形术的改进 [J], 王合珍;刘军;李娜;胡茜
5.下睑成形术联合眶隔重置术修复眼袋合并沟槽畸形 [J], 王保健;张跃辉;刘艳伟;刘晓玲;曹振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类型眼袋整形的术式选择及临床应用体会【摘要】目的:根据眼袋的不同表现和形成机制,采取不同类型眼袋整形术,进而探讨不同类型眼袋整形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相关临床应用体会。
方法:对50例眼袋患者分别采用下睑皮肤入路,睑结膜入路、下睑皮肤入路眼轮匝肌皮瓣法、超高频电刀单纯修复法和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法眼袋整形术进行矫治。
结果:50例手术患者中1例下睑皮肤入路眼轮匝肌皮瓣法术后出现下睑外翻,经热敷、按摩等治疗1个月后患者可以接受。
小血肿形成2例,经局部热敷1周后自行吸收。
其余46例均顺利手术,均获患者满意。
结论:眼袋整形术是精细手术,术中应根据眼袋的不同表现形式来具体选择不同类型的眼袋整形术,力争取得满意的整复效果,获得最佳的美学效。
【关键词】眼袋整形术;下睑皮肤入路;睑结膜入路;下睑皮肤入路眼轮匝肌皮瓣法;超高频电刀单纯修复法;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法眼袋整形术【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056-02operation selec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under-eye puffiness plastic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xperience qiou huanbiao【abstract】objective:according to different clinicalperformances and differentformation mechanisms of under-eye puffiness to apply different types of under-eye puffiness plastic,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operation selec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under-eye puffiness plastic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xperience. methods: fifty subjects underwent lower eyelid skin approaching, palpebralapproaching, orbicularis muscle flap of lower eyelid skin approaching, ultra-high frequency electric knife simple repair method and ultra pulse carbon dioxide laser method, respectively. results: all the fifty subjects, just one had lower eyelid ectropion after the orbicularis muscle flap of lower eyelid skin approaching, two had small hematoma after surgery. the rest of them had successful surgery and had satisfactory results. conclusion: under-eye puffiness plastic is a sophisticated surgery. it needs?doctor to select different types plastic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linical performance of under-eye puffiness in order to gain satisfying repair effects and achieve optimal calleidic effects.【key words】under-eye puffiness plastic; lower eyelid skin approaching; palpebralapproaching; orbicularis muscleflap of lower eyelid skin approaching; ultra-high frequency electric knife simple repair method; ultra pulse carbon dioxide laser method眼袋多发于35岁以上的人群,眼袋一旦形成容易使人显得苍老。
“凡大医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
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孙思邈
以下为本文具体内容:
下睑成形术
一 概述下睑眼袋是指下睑皮肤、眼轮匝肌、眶隔筋膜退行性变、松弛,眶内脂肪疝出、
下睑眶下缘膨隆,导致下睑组织不同程度的臃肿、膨隆或下垂,多见于中、老年人。青
年也可有下眼袋,多为遗传因素导致,为下眶隔松弛、眶脂肪膨出所致。有些人下睑缘
处轮匝肌肥厚,导致下睑缘处睑板前隆起,称为假性眼袋或“卧蚕”。
二 麻醉方式及术前准备1.麻醉方式
局部浸润麻醉。
2.术前准备
(1)做常规生化检查、凝血机制检查等。
(2)术前给予镇静剂。
(3)点滴抗生素眼液并冲洗泪道。
三 适应证下眼睑皮过多、松弛,形成眼袋,影响美观。
四 禁忌证1.严重的全身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控制不佳的糖尿病;眼睑或球结膜
有急性炎症者;眼前节有炎症者。
2.血小板计数小于90×109/L。
3.凝血机制不正常者。
五 手术步骤1.距下睑缘2mm与睑缘平行画线,至外眦部转向颞下方。
2.沿画线切开皮肤、眼轮匝肌,至外眦向颞下侧切断眼轮匝肌,在该肌下进行分离至睑
袋下缘。
3.如眶脂肪膨隆,则在膨出处切开眶隔,先压迫眼球使眶脂肪垫依次脱出,用血管钳夹
住切除,再用电凝烧灼止血。
肌皮瓣法下睑成形术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肌皮瓣法下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用肌皮
瓣法下睑成形术治疗下睑皮肤松弛的眼袋患者220例。结果220例
中211例满意,3例矫正略显保守,6例有并发症发生,经治疗恢
复正常。结论肌皮瓣法下睑成形术治疗下睑皮肤松弛的眼袋患者并
发症少,效果持久,达到眼睑美化、年轻化的目的。
【关键词】眼袋;肌皮瓣法;下睑成形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15文章编号:
1004-7484(2013)-07-3690-01
下睑皮肤过多,眶隔减弱和下睑脂肪疝出的患者会显得疲倦和苍
老。这些患者可出现下睑拉长和显著突出,甚至形成悬垂袋状,故
称眼袋。5年来,我院采用肌皮瓣法下睑成形术治疗眼袋患者220
例,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2例,女188例,均为双眼。年龄52-72岁,
平均64岁。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下睑皮肤松弛冗余。
1.2手术方法
1.2.1切口设计受术者平卧,两眼上视,距下睑缘2mm处标记切
口线,内侧始于下泪点下方,沿睑缘平行走行至外眦角,外眦部应
距睑缘略远些。然后向颞下方延伸10-20mm,美兰标记。
1.2.2局麻后沿标记线作皮肤切口,切开皮肤和眼轮匝肌直至睑
板。用钝头弯剪,自切口外侧端开始将肌皮瓣与下方的睑板眶隔分
离。若平面正确,分离很容易进行,且几乎不出血。将肌皮瓣分离
至眶下缘水平,并用眼睑拉钩暴露眶隔,横行切开眶隔,暴露3个
脂肪团。将眼球向后下方轻压,促使眶脂肪脱出,在脱出的眶脂肪
的基部钳夹一弯血管钳。沿血管钳表面将眶脂肪剪除。血管钳表面
电灼止血。依次适量切除中、内、外侧脂肪球。眶隔可不缝合。然
后将肌皮瓣的外上角向外上方适度牵拉,画出肌皮瓣与睑缘切口上
唇重叠处的投影线。沿画线切除多余的肌皮瓣。切除的组织量在外
侧相对较多,向内侧逐渐减少。
1.2.3皮肤切口近外眦角处先用5-0尼龙线过外眦韧带缝合1针。
其余皮肤切口间断缝合。
1.2.4术后处理术后加压包扎24小时。每日换药1次。术后5-6
日拆除皮肤切口缝线。
2结果
220例患者中211例满意,3例手术矫正略显保守。6例有并发症
发生,均为单侧,其中1例出现血肿,3例球结膜水肿,2例出现
轻度下睑外翻。经对症处理后恢复。220例患者经1-4年随访,效
果均较满意。
3讨论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眼部的年轻化手术的要求
越来越高。针对下睑脂肪垫的处理有两种手术入路,经皮和经结膜
入路。在适应症的选择上各有侧重。经结膜入路行下睑成形术,优
点是可避免皮肤切口和明显的瘢痕形成,减少眶区并发症[1]。主
要适用于脂肪疝出较多的年轻患者。而针对年龄大,特别是下睑皮
肤松弛明显的患者,则需采用皮肤入路的肌皮瓣法才能取得较好的
手术效果。因此,医生必须充分掌握眶区的解剖知识,做出正确的
评估,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术前,医生和患者之间应很好的沟通,
取得信任。首先让患者指出需要改善的准确部位是非常必要的。通
常患者会将几个手指放置眶缘外侧,并将组织向上外提升,以表达
他们希望获得的效果。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向患者推荐合适的治疗
方案,将预期的手术效果,包括能达到的和不能达到的效果告诉患
者。对手术存在的风险既直言相告,又不致使之恐惧,目的是使患
者客观地、正确地对待手术效果。下睑成形术的目的是获得对称且
轮廓平滑和年轻的下睑。对称性是面部年轻化手术的中心原则。手
术应精确设计,细致操作,肌皮瓣、脂肪球的切除应注意双侧对等、
适量的原则。
通过对220例患者眼袋手术的回顾,总结,我们认为,肌皮瓣法
下睑成形术治疗下睑皮肤松弛的眼袋患者,术后效果好、并发症少。
合理选择患者,仔细、保守的术前设计、精细操作可获得良好的手
术效果,达到眼睑美化、年轻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邢新,郭伶俐,译.眼睑成形术[m].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