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二级变态心理学思维导图(心理异常的症状)
- 格式:doc
- 大小:524.50 KB
- 文档页数:1
变态心理学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变态心理学:以心理和行为异常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影响。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
精神病学: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康复。
学科简史公元前400年,希波克里特: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
自然学科的出现,再一次把心理的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
17世纪前,精神病学比变态心理学活跃。
17世纪中叶,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现代理论一、精神分析异常心理原因:固着、焦虑、压抑1、两个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性的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2、以两个命题为基础作出判断:(1)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力比多)。
(2)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
(3)人的心理存在于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中。
(4)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与超我的冲突。
(5)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机制”。
二、行为主义(1)巴普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2)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
(3)通过动物实验,对临床病人观察,然后类比法解释人。
(4)神经症与精神病区别是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上或精细特征性上的区别。
(5)神经症与精神病的产生是兴奋和抑制的冲突造成的。
(6)技术路线:动物实验、演绎推论人、以人为对象研究其行为并与动物实验比较。
三、人本主义(1)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阻碍,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2)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表现是“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
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一、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1)能够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2)正常的人际交往,承担社会责任。
(3)正确的反映,认识客观世界。
二、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1)医学标准: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
(2)统计学标准:根据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以心理测验为工具。
⼼理咨询师⼆级考试辅导之异常⼼理学提纲异常⼼理学概述异常⼼理的判定⼼理异常的原因异常⼼理的认知模式异常⼼理的分类诊断概述⼼理障碍的谱系观点临床诊断的动态多轴坐标模型异常⼼理学定义:研究和揭⽰⼼理异常现象的发⽣、发展和变化规律的⼀门学科任务:异常知、情、意现象的描述、分类、解释;原因和机理原则:⽣物、⼼理、社会关系:⼼理学-精神病学:⼼理异常=⼼理不健康-⼼理疾病-精神病⼼理现象的特点⼼理过程密不可分、解剖困难;影响因素原因多样(⽣物、⼼理、社会)、机制复杂;质的变化和量的变化界限不清、难以界定;整体异常和部分异常⽝⽛交错、相互影响;横向并存和纵向消长形式多样、动态变化;⼼理障碍的谱系观点当前的诊断系统以症状学-量别取向为主,病因学为辅,故在精神疾病中总有⼀些疾病因为症状类似、同时或交叉存在不同症状,或症状的严重程度不能达到诊断标准的要求⽽导致诊断的分歧。
使最早是Lewis在1934年提出连续谱系观点受到重视精神疾病谱系概念的应⽤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1.以⼀类药物对不同疾病的疗效作为证据,认为这类疾病有共同的病理⽣理基础,称其为谱系障碍,如强迫谱系障碍和情感谱系障碍。
2.完全以症状的连续性或问题的不可明确界定为理由称为谱系障碍,如精神病性谱系障碍。
3.以共同具有的遗传特点为联系,按症状严重程度形成谱系,如精神分裂症谱系。
不同意见认为提出谱系理论的依据之⼀多种障碍对SSRI的治疗反应作为的诊断分类的依据是⼀种误导,因为抗抑郁药在治疗许多不相⼲的精神病综合征中被证实有效。
因为SSRI有效可能是不同的机制:考试⼤论坛五羟⾊胺⼴泛分布于全脑的神经元。
五羟⾊胺作为⼀种神经调解剂来对抗经典的兴奋和抑制神经递质,如GABA。
作为调解剂五羟⾊胺能够起到调解和许多不同的⾏为启动阈值作⽤SSRI对不同的神经精神疾病的这种作⽤就好⽐地塞⽶松对许多不同器官系统的临床症状都有作⽤。
正如Kline指出:我们不能因为丙⽶嗪能够治疗遗尿,⽽将遗尿诊断为抑郁症。
第一节概述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和对异常心理的解释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及其区分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精神障碍症状学总表感知障碍的分类概念辩析:错觉和幻觉错觉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幻觉一般都是病理性的。
错觉是有对象性的知觉,只不过知觉发生了错误,而幻觉是无对象性的知觉。
概念辩析:内感性不适和内脏性幻觉内感性不适是感觉障碍,而内脏性幻觉是知觉障碍。
内感性不适的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而内脏性幻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内感性不适和内脏性幻觉哪个更严重?答案是内脏性幻觉,因为内脏的痛觉(见基础心理学)本身就具有性质不明确和放射性的特点,所以内感性不适更接近于内脏的生理感受,也更接近于正常概念辩析:思维鸣响是思维障碍吗?思维鸣响在有的教科书里放到思维障碍中,有的教科书放到知觉障碍中,笔者认为思维鸣响虽然有“思维”二字,但从定义上讲还是一种特殊的幻觉思维障碍的分类概念辩析:思维迟缓和思维贫乏思维迟缓和思维贫乏的思维活动都减少,但后者语速不减慢概念辩析:强制性思维和强迫性思维两个概念虽然一字之差,但是强制性思维见于精神分裂症,强迫性思维见于强迫症概念辩析:思维插入、思维被夺和思维云集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的思维中还有属于患者自己的思维,受患者自己支配;而思维云集的思维活动完全不受患者本人支配,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内容概念辩析:关系妄想和其他妄想其他类型的妄想也都含有关系妄想的成分,比如被害妄想的实质也是关系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的实质也是关系妄想,但是如果符合典型的被害妄想的表现就不再诊断为关系妄想,而是诊断为被害妄想注意障碍、记忆障碍和智能障碍的分类概念辩析: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精神发育迟滞的人,智力从未达到过正常成人的水平,而痴呆患者则是曾经有过正常的智力水平后又衰退的结果,比如老年性痴呆。
情感障碍的分类概念辩析:情感迟钝的情感淡漠情感迟钝,比如对亲属变得不体贴,对朋友不关心,对工作不认真,情感反应不鲜明且不生动。
第五章-变态心理学-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一)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第一单元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过度敏感)因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度反应。
多见于神经症或虚弱状态患者2、感觉减退因病理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二)知觉障碍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有对象)正常人亦有错觉发生,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但精神疾病患者却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并常伴随强烈的情绪体验。
2、幻觉无对象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
幻听最常见(1)据感受器官的不同:幻听:包括言语幻听与非言语幻听。
临床上言语幻听更为多见。
言语性幻听可分为: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
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等。
幻视——没有视觉刺激时出现的视觉形象多见鲜明生动的形象,亦可为支离破碎的人形或令人惊恐的怪物猛兽。
多见于感染、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
幻嗅:多为一些难闻的气味幻味:病人常会因尝到食物中有某种特殊或奇怪的味道而拒绝进食幻触:患者感到皮肤或粘膜上有异常感觉,如虫爬、风吹、物体触压等(2)按体验的来源真性幻觉相应感觉器官获得。
亲眼所见、亲耳所听”。
假性幻觉常见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常描述不是通过相应感觉器官获得的。
(3)按产生的特殊条件功能性幻觉:正常知觉和幻觉并存,涉及同一器官。
思维鸣响(回响)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
心因(心理因素)性幻觉由强烈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
其内容与精神刺激密切相关。
(三)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患者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感知发生变形视物显大症、事物显小症非真实感患者感到周围事物都不真实,如水中月,镜中花窥镜症(体型感知综合障碍)患者认为自己的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因此在一日内多次窥镜。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和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影响。
第二单元: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1、古希腊.希波克里特:体液学说2、1861.法国.布洛卡3、帕斯德.细菌理论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佛洛依德)1、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时的两个基本命题:一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
二是广义的和狭义的性冲动,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2、以上述两个命题为基础,佛洛依德推演出如下判断:(1)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这一动力冠名为“力必多”。
(2)“力必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三个发展阶段: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
(3)人的心理活动存在于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中;与此相对应的人格则有: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4)“本我”(潜意识)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是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是按“道德原则”活动。
(5)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机制”。
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1)“固着”。
如果在某个发展阶段上,接受的刺激过多或者过少,就会使“性心理”的发展受到挫折,那么,就会造成“性心理”发展“固着”。
(2)焦虑。
(3)压抑。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巴浦洛夫)巴浦洛夫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马斯洛)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
这种“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
由于人的根本意义是人的“存在”,所以“责任”便成为“存在”得以实现的阻碍因素。
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1、保障人顺利的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这是二级心理咨询
师,第四章《变态
心理学》的内容,
第三节《常见心理
异常的症状》,我在
学习过程中发现,
经常把知识点混
淆,记不准记不住,
所以我把它做成了
思维导图,看一遍
就能记住脉胳,看
两遍就能完成所有
的选择题,第三遍
就记住不忘了。本
人用四个小时完成
的思维导图,现在
分享给大家,希望
对大学的学习有帮
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