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仰卧位臂透视下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关节损伤
- 格式:ppt
- 大小:16.82 MB
- 文档页数:34
骶髂关螺钉置入的安全性及疗效评估作者:张经纬宁波市第六医院编辑:马云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导读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创伤,多伴有骨盆其他部位的骨折和髋臼的骨折,而且骨盆环的稳定性也常常遭到破坏。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内固定进行治疗。
而骶髂螺钉具有较好的抗弯曲稳定性、抗剪切能力和抗旋转应力,临床治疗中获得满意的疗效。
张教授结合典型的病例,带我们重新认识骶髂关节螺钉植入的安全性,并对骶髂关节螺钉的植入点、置入方向的选择以及手术治疗的操作技巧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对骶髂关节骨折损伤的治疗具有较大的临床指导意义。
长按二维码观看精彩视频重点介绍❖重点一: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适应症包括:骶髂关节骨折脱位、骶髂关节炎病变等。
❖重点二:骶髂关节周围毗邻神经血管。
避免L5神经根、骶孔中神经根和髂内血管分支的损伤。
通常选择在S1和S2狭窄的区间置入螺钉。
❖重点三:骶髂关节螺钉置入的区域和通道。
正位片上应该避开骶孔,侧位片上应当避开峡部的斜坡,避免螺钉进入骶管和盆腔。
❖重点四:侧位片上注意斜坡前方的致密线,置钉点在线的下方。
并在出口位和入口位评估螺钉置入的位置。
❖重点五:螺钉长度的判定,有限元分析指出:螺钉置入骶骨体的抗拔出力5倍于骶骨侧块。
术中操作时置入的螺钉要恰好穿过骶髂关节,螺钉前缘进入S1椎体。
❖重点六:根据临床情况和骶骨形态。
对骶骨进行CT重建评估,判断螺钉置入的位置和空间,通常在S1置入2枚螺钉,S2置入1枚螺钉。
注意:螺钉穿出。
可能会损伤髂内血管分支。
螺钉头可能会部分切割骶骨斜坡,进而损伤L5神经。
❖亮点七:作者推荐的螺钉置入位置:入口位和出口位简单分成2等分,靠近中线位置置入螺钉:出口位靠近下方1/2置入;入口位靠近后方1/2置入,相对安全。
☞典型病例1:入口位显示通道较宽(约11mm)。
出口位显示置入贯穿螺钉较困难。
最终选择:S1椎体螺钉;S2贯穿螺钉;前方进行外固定固定。
☞典型病例2:结合CT扫描进行评估。
骶骨骨折的分型及手术治疗费军;刘华渝【摘要】骶骨是人体负重线上的轴心,与周围腰椎髂骨构成复杂韧带骨结构复合体.高能量损伤多见,应力骨折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等也有报道,骶骨骨折的分型从最早的Denis分型,侧重神经损害的Roy-Ca-mille分型,侧重腰椎骶骨稳定性的ISSLE分型,侧重骨盆环稳定性的AO分型以及较新的引入韧带评价的LSICS评分,反映了临床医生对骶骨及其周围损伤的认识不断深化.骶骨骨折治疗重点是重建骨盆环稳定、重建脊柱骨盆稳定以及神经损伤治疗,微创化及坚强固定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同时本文也介绍了笔者单位对骶骨骨折的治疗情况.【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年(卷),期】2019(021)002【总页数】4页(P81-84)【关键词】骶骨骨折;脊柱骨盆稳定性;治疗【作者】费军;刘华渝【作者单位】400042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创伤外科;400042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创伤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6骶骨是骨盆负重的中心,从上方L5S1椎间盘及关节突承接由腰椎传递的上半身负重,并通过骶髂关节将负重传导至下肢或坐骨支,需要适应从坐姿到站姿不断变化的负荷传导。
另一方面骶骨又是脊柱最膨大部位,与髂骨一起构成了整个脊柱特别是腰部活动的基石,是跑跳运动时上半身旋转的轴心。
因此以骶骨为中心的腰椎、骶骨、髂骨连接既需要强有力的稳定又要提供一定的弹性微动,是人体最坚韧最复杂的韧带骨结构复合体,其不规则的骨结构及交错密集的韧带结构使人们迷惑,其生物力学机制及特点仍不完全清楚。
创伤性骶骨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发生率占骨折的1%,占骨盆骨折的20%~30%。
随着影像技术特别是MRI的进步,运动性应力骨折、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及放疗后骨折的报道也逐渐增多[1-5]。
创伤性骶骨骨折95%均有合并损伤,常见的包括骶丛神经损伤、骨盆环其他部位骨折、髋部或腰椎骨折、盆腔内器官损伤、骶尾部皮肤软组织损伤甚至开放性骨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骶骨骨折可能通过损伤的肠道与外界相通)[6]。
骶髂螺钉固定骨盆损伤研究中骶骨前庭的解剖测量
及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骶髂螺钉固定术是治疗骨盆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骶骨前庭的解剖
结构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骶骨前庭的解剖测量及
其临床意义进行研究,对于指导临床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将对骶骨前庭进行解剖测量研究,包括以下方面:
1.测量参考:对30例成年男性和女性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包括骶骨前庭的大小、距离和角度等。
2.数据统计和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患者的骶骨前庭尺寸差异。
3.临床应用:根据研究结果,探讨骶髂螺钉在实际手术中的适用范围,以及如何针对患者的骶骨前庭结构特点来调整手术方案,提高手术
成功率。
三、研究方法
1. 数据来源:从本地医院CT数据库中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影像进
行测量研究。
2. 测量方法:利用计算机软件测量骶骨前庭大小、距离和角度等。
3. 数据分析方法: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将获取骶骨前庭的相关数据,并通过分析来探讨骶
髂螺钉固定骨盆损伤手术的适用范围,提高手术成功率,推动临床工作。
五、研究难点和解决方案
难点:研究中需要测量的骨盆部位位置较深,影像清晰度较低,测量误差较大。
解决方案:采用计算机辅助测量,对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并进行精确的尺寸测量,同时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荐读:经皮微创腰椎-髂骨复位内固定技术(干货)骶骨骨折易导致骶髂关节脱位,或伴骶神经根损伤、膀胱和肠功能受损,常需采用骶髂螺钉或腰4-骨盆固定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虽可有效直接复位骨折块、术后立即可负重,但是伤口并发症高、失血量大,对于多发伤患者可能并不适用。
为了减少患者失血等手术并发症,作者提出了一项新的技术,经皮微创腰椎-髂骨复位和固定技术。
骨盆受伤初期治疗对于骨盆前环骨折移位大于2cm,则立马采用骨盆包扎带维持前环稳定,后期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内科疾病情况,可采用内固定、外固定、隧道皮下棒良好骨盆上多轴螺钉固定等。
如果患者一时无法耐受俯卧位,则应推迟手术,但并不会应软组织条件差而推迟手术。
患者体位和间接复位采用OIS脊柱骨科手术床,将骨盆、大腿衬垫移至踝部,枕头置于骨盆下方,以适应外固定架的摆放和骨折复位。
双股骨牵引和Mayfield头架头部固定,此时应无脊柱和头颅骨折。
股骨牵引弓可置于大腿后侧,可延长骨盆和减少脊柱后凸畸形(图1A);或置于大腿前侧,通过纵向牵引外伤性脊柱前移(图1B);通过术中侧位片透视髂骨骨折情况,如果可通过螺钉直接复位(见后面)则可无需间接复位。
图1 患者俯卧于OIS脊柱骨科手术床,Mayfield头架头部固定,股骨牵引弓可置于大腿后侧(A)或置于大腿前侧(B)内固定选择所以患者均采用DePuy Synthes Viper器械,在L4或L5通过直径为6mm或7mm双侧多轴桶装钛椎弓根螺钉固定,用长为80或100mm 直径为8mm或9mm的双侧多轴钛髂骨螺钉固定,伴或不伴经皮骶髂螺钉固定(图2)。
虽将髂骨只固定于L5,可获得充分稳定,但作者认为4枚椎根钉和2枚髂骨钉固定骨折可获得一个平衡结构。
对于是否置入S1螺钉,作者呈怀疑态度,且建立螺钉通道困难。
管状延长可用于髂骨螺钉固定(图3),采用5.5mm钛或合金连接杆,钛材质连接杆可提供良好的稳定性,但对于年轻、骨质好的患者,建议采用合金材质。
手把手教你打骶髂螺钉骶髂螺钉是骶骨骨折及骨盆后环不稳使用最多的内固定方式之一,为了骶髂螺钉打的更准确,作者自行设计,利用电脑上 CT 可以画直线、测距离等操作,术前在电脑上设定侧位进针点位于何处,在手术时透视侧位确定导针入点、出口入口位确定导针方向。
用此方法打骶髂螺钉,经术后 CT 验证均在骨质内,无并发症发生,特向大家分享。
骶髂螺钉走形根据 Tile 中译本《骨盆与髋臼骨折》:打骶髂螺钉时,螺钉的走向原则上为由后向前、由下向上。
为什么?来看看解剖:其目的,是在于保证螺钉在骶1椎弓根内:术前准备术前患肢大重量快速牵引,使骶髂关节脱位复位;术前一天拍骨盆入口、出口位片,观察有无肠积气影响骶骨的显示,无影响可不灌肠;骶 1CT 片上设计钉道,确定侧位导针定位点。
开始手术1. 测量螺钉长度于合适的骶1 平面,在椎体与椎弓根间合适部位画直线,测量此直线长度即为螺钉长度,以便术中参考。
2. 根据 CT 片设计 S1 螺钉定位点a 线位于椎管前壁,b 线位于 S1、S2 间隙,两条线在侧位片的交点 C 即为进针点。
3. 体位俯卧位或仰卧位均可,仰卧位时腰骶部垫高3~5 cm,有利于导针由后向前打入。
将C 臂推入至合适位置,先透视骨盆出口、入口位,确定骨折或脱位已复位,并确保 C 臂旋转无阻挡、透视图像无遮挡。
4. 侧位透视定位消毒铺单,透视骶骨纯侧位,导针放于臀部体外,透视下针尖相当于骶1 后方,水平刺入皮肤使导针尖抵至骨质,依据CT 测量结果在骶 1 平面,使针尖前后位于骶 1 锥板前、上下位于骶 1 和骶 2 间隙。
5. 入口、出口位决定导针走向先透视骨盆出口位,因骨盆出口位相对宽松,导针在 S1 上终板及S1 骶孔之间即可。
骨盆入口位,导针在骶 1 截面中点之前至 S1 前缘0.5 cm 范围内最好。
用一枚克氏针在 C 臂显示器调好位置,将导针沿克氏针方向打入。
6. 拧入螺钉导针打入到位后测量螺钉深度,应与术前 CT 测深大致相当,空心钻扩孔深 2~3 cm(透过 3 皮质)即可,拧入螺钉,根据情况是否加压。
骶髂关节脱位16例治疗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牵引复位联合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骶髂关节脱位的临床体会。
方法对2001年6月~2010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骶髂关节脱位16例患者进行c臂x线机透视,应用牵引复位联合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复位满意后用空心螺钉固定骶髂关节。
结果术后进行8~22个月的随访,16例患者均复位满意,术后固定良好无一例发生再移位,疗效满意。
结论牵引复位联合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骶髂关节脱位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具有切口小、卧床时间短、康复快、方法简单易行的优点,是目前最理想的微创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骶髂关节脱位;牵引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骶髂关节脱位是不稳定骨盆损伤中常见的损伤,祖传医学称之为“胂肋骨移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和塌方等引起的骨盆外伤特别严重,骶髂关节脱位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有下腰部及骶髂关节处髂后下棘下角持续钝痛,骶髂关节有深压痛及叩击痛,患肢不适,跛行。
保守治疗多采用牵引复位、骨盆悬吊等,但需要长期卧床,容易引起并发症,采用前后环内固定微创手术成为一种趋势。
自1998年以来笔者所在医院一直在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法,2001年6月~2010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在c型臂x光机引导下,应用牵引复位联合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骶髂关节脱位关节脱位16例,此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康复的特点,且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研究对象16例,均为2001年6月~2010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患者,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3~52岁,平均(38.5±6.77)岁。
车祸伤10例;挤压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
均有患侧下腰部及骶髂关节处髂后下棘下角持续钝痛,骶髂关节有深压痛及叩击痛,患肢不适,跛行;其中有患侧类坐骨神经疼痛9例;患肢不能负重,翻身及上下床铺疼痛加剧,强迫性健侧卧位及健臀坐位3例;下腹胀闷不适、肛门胀坠、尿急尿频1例;髂后上棘高突、凹陷2例;耻骨联合处压痛1例。
经皮空心骶髂螺钉 LX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空心骶髂拉力螺钉LX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方法:采臂引导,经皮空心骶髂拉力螺钉LX内固定技术治疗31例无重要神经血管损伤的B型骨盆创伤及5例骶髂关节炎,2例骶骨囊性病变。
男27例,女l1例;年龄18-59岁,平均35.6岁。
3l例骨盆骨折按AO分类:B1型ll例、B2型15例、B3型5例。
术前摄骨盆CR片及骨盆前后环螺旋CT扫描,进行容积重建及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重建和骶骨曲面重建检查,其中隐匿性后环损伤28例。
应用该技术结合经皮植骨骶髂关节融合术治疗5例骶髂关节炎,2例骶骨囊性病变。
结果:术中失血25~70ml,平均36ml。
3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39个月,平均l5.6月。
无感染、骨折不愈合、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及内植物断裂、滑脱等并发症。
依据骨盆创伤疗效标准,术后影像学评价优34例,良4例;临床评价优32例,良6例。
结论:对于骶髂关节痛损,经皮空心骶髂拉力螺钉LX内固定技术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生物力学稳定性好、康复快。
骶骨骨折及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和处理目前还有争论,对于潜在不稳的骶骨骨折治疗仍是百家争鸣。
观念及微侵袭手术的发展,新的诊治技术不断出现心。
在前期生物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探讨经皮空心钛合金骶髂拉力螺钉LX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自2010年l2月至2015年2月,治疗31例B型骨盆创伤(其中隐匿性后环损伤28例),另外应用该技术结合经皮植骨骶髂关节融合术治疗骶髂关节炎5例,骶骨囊性病变2例。
经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疗效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3 8例中,男2 7例,女1 1例;年龄1 8-5 9岁,平均3 5.6岁。
3 1例骨盆环骨折中,交通伤17例,重物砸伤8例,摔伤6例。
均为钝性创伤,其中隐匿性后环损伤2 8例,排除合并重要神经及血管损伤的骨盆骨折。
A O分类:B 1型1 1例、B 2型15例、B 3型5例。
决赛PPT:骶髂螺钉经皮置入技术大家好,我是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的蔡鸿敏医生。
我的参赛视频是《骶髂螺钉经皮置入技术》。
骶髂螺钉,创伤骨科的一张名片,创伤骨科医师的一把利器。
它对于骨盆后环损伤的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借着这张名片、这把利器,我的参赛视频一路冲进决赛。
总结下来,它有五精,也就是精心、精细、精准、精诚和精益求精。
首先是精心的视频制作。
摄像医师紧随主刀,拍摄角度接近第一视角,剪辑严密契合手术步骤,从而利于对手术操作的理解与掌控。
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视频中有我女儿别出心裁的配音。
第二是精细的视频素材整理,表现在技术准备、术前计划和术中实施等方面。
技术准备方面:讲解了骶髂螺钉置入手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相关基础知识。
包括:骶神经根管在出入口位及侧位像上的3D解剖。
教会大家在标准骶骨侧位像上辨识这些与安全置钉休戚相关的影像解剖标志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来确定骶髂螺钉的骨性通道及进钉点。
给大家讲述了上骶段的三种类型及其特征。
提醒大家骶1及骶2椎体前缘的不同关系以及对骨盆入口位像的影响,引出骶1及骶2入口位像的概念。
骶1及骶2椎体侧块的前缘也有不重叠的现象,避免落入陷阱。
为大家详细讲解了进钉点的确定方法,这是整个视频的重中之重。
讲述了出入口位像上如何规划螺钉路线。
在洞悉损伤特征的基础上向大家展示了精细的术前计划。
测量螺钉通道,模拟复位,虚拟置钉,预判骶髂螺钉在骨盆出入口位及标准骶骨侧位像上与重要影像解剖标志的空间关系而便于术中精确复制。
告诉大家减少射线暴露,提高手术效率的秘诀:先进行预透视并标记主机位置及投照角度以便于重复操作。
在透视像上规划进钉点和螺钉行进路线。
将术前计划复制到术中规划。
第三是精准的置钉操作:克氏针十字交叉标定象限可精确判定皮肤穿刺点。
通过影像解剖标志确定或者通过术前计划复制出精准的进钉点。
通过骨盆出入口位像引导导针入位。
我们经常遇到,一个透视像上指向良好而另一个欠佳,在调整导针过程中原本良好的指向出现丢失的情况,其原因在于出入口位像的非正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