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研究与市场均衡分析

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研究与市场均衡分析

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研究与市场均衡分析
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研究与市场均衡分析

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研究与市场均衡分析

摘要:本文从企业的利润出发,根据企业边际利润等于边际成本,推导求得了企业愿意买入或卖出碳排放权的价格(碳排放权的保留价格)。在保留价格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碳交易市场发生交易的可能性条件以及市场均衡的一般条件,并且估算碳排放权在国内市场上的均衡价格。分析发现,第一,碳交易市场分析的核心在于企业的碳排放权保留价格,这个保留价格与利润和技术相关;第二,国内碳排放权均衡价格估计约在167元/吨到488元/吨之间。

关键词:碳交易市场企业保留价格碳交易市场均衡价格

本文通过讨论企业的对于碳排放权保留价格的差异论证了碳交易市场存在交易的可能性条件,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导出碳交易市场的均衡条件。为了推导碳排放权的市场价格,本文定量地从企业的边际利润等于边际成本的原理出发,推导出适用于各个企业的碳排放权保留价格的一般函数形式,从而在国内行业的二企业均衡模型中推导均衡价格。通过对于行业的选择,以及企业的选择,做到这样的简单模型的结果可以对于总体的碳交易市场具有代表性,综合各均衡价格讨论可能的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均衡价格大致区间。

从分析碳交易市场上保持交易的条件开始,可以发现各个企业的保留价格是影响碳交易市场的重要因素。从保留价格出发可以分析出碳交易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以及均衡价格。分析国内特定行业中代表性的企业,可以为了解国内的未来碳交易市场的运行与均衡提供基础。

1、碳排放权的交易存在的条件以及保留价格

碳排放权交易的条件

从企业的边际利润和购买单位排放权成本角度可以分

析排放权交易存在的条件。

假设在一个充分竞争市场中,每一个企业只是产品价格的接受者。政府事先规定了每个企业不同的排放份额,同时政府对于经济中的超额排放情况做出非常严厉的处罚,这个处罚力度之大足以使得所有企业不去选择超额排放碳。此时,如果一个企业需要在短期内(减排技术不足已得到改进)继续进行生产,那么它就必须通过市场来购买碳排放权。购买额外的排放权相当于为额外的产出增加了一部分可变成本。每一个理性的企业家只有在当使用购买来的排放权所多生产的一个产品的边际利润大于等于企业需要为之付出的

价格时,才愿意买入碳排放权投入生产。同样对于卖方,当它卖出一单位的碳排放权获得的收入(排放权价格)不小于它使用这单位排放权进行生产的利润时,才会同意卖出排放权。任何一家企业对于碳交易市场上碳排放权这种特殊商品

的保留价格理论上就应该等于其使用单位排放权带来的边际利润。

碳交易市场上碳排放权的交易发生的条件就是,当市场上有对手方出价高于保留价格时,企业就有意愿出售排放权;当市场上有对手方出价低于保留价格,企业就会希望买入进行生产以获得利润。所以,当碳交易市场中,企业保留价格不同时,碳排放权的交易就会不断地进行下去,直到这个市场均衡。

1.2、国内企业碳排放权保留价格的决定

当前主要国内排碳行业均以煤炭作为主要生产资料,而且煤炭正是这些企业排碳的来源。下文中对于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定量分析中,均假设国内主要排碳行业企业以煤炭作为主要生产资料,再通过分析企业使用的煤炭量来计算碳排放来分析国内的碳交易市场,从而避开由于国内企业对于排碳量信息的不公开造成的分析困难。

下面给出企业保留价格的推导过程:

假设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企业进行生产主要的生产资料就是使用的煤炭量,不同的企业对于煤炭投入所获得的利润函数不同,同时由于减排技术差异,不同企业使用每单位煤炭造成的碳排放不同。

上述式中,R是企业的利润函数,Q是企业使用的生产资料,也就是煤炭量;P是企业产出的价格;ATC是企业的

平均成本;R’是边际利润函数;

F(Q)是减排技术函数。它表示每单位煤炭使用量产生的碳排放量。(由于可以获得的数据有限,顾在这里使用线性的函数关系来表示减排技术)。k是科技常数。

则:保留价格应有以下等量关系:

上式通过单位煤炭的排碳量函数即科技函数F使得企业切实可查的煤炭使用量和碳排放量联系起来,通过这个关系求出对于单位排放权的保留价格。

代入边际利润函数,得:

以上便是企业的对于单位碳排放权的保留价格函数。它以企业所使用的主要生产资料煤炭的使用量最为主要自变量推导出碳排放权价格,有两个特点:

首先,科技函数F(Q)在决定一家企业的保留价格时起了决定作用。当其他条件相同,而某企业具有先进的减排技术时,它就会具有比较高的保留价格,在碳交易市场上为需求方,因为为对它来说,继续生产利润更大。这一结论得到实证研究(饶蕾等,2008)的支持。

其次,平均成本函数(ATC)也在决定一家企业的保留价格时起了同样重要的作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面对的平均成本函数不同。那么在科技函数相同的条件下,因为平均成本函数的差异,保留价格也会不同,交易会持续进行。

所以说,碳交易市场可以存在交易的条件是企业具有不

同的保留价格,而不同公司具备的不同减排技术以及生产成本决定了这样的排放权交易是否继续发生。

2、碳交易市场的均衡状态

2.1碳交易市场均衡条件

碳交易市场均衡的条件是市场参与方都具有相同的保留价格。

一个碳交易市场存在交易的条件是不同的企业具备不同的对于单位排放权的保留价格。当参与碳交易市场中的企业在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易后面对着相同的保留价格时,市场就达到了均衡的状态。这时候,市场达到了帕累托最优,因为任何一家企业的保留价格相同,没有企业可以以比自己的保留价格低的价格购入排放权也不可以用高价格卖出排放权,企业之间不存子着继续交易的可能性。这就是碳交易市场的均衡条件。

2.2碳交易市场均衡价格

在初步的研究中,可以认为简单得使得各个公司的保留价格函数相等的情况就是均衡情况,这时的价格就是市场均衡价格。在简化的两企业模型中,可以认为,它们间交易的市场均衡价格就是(PE*):分析简单的两企业碳交易市场模型的均衡状态以及均衡价格是研究总体均衡的基础。研究的思路以及方法也适用于对于以后对于总体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均衡状态。

3、国内碳交易市场均衡实证研究――两个行业的分析

本小节对于国内的,具有代表性的两企业均衡状态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国内排碳量大的行业中分别选取了就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两企业模型分析。这样简单的,理想的分析对于给出更一般的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均衡具有意义。

3.1、国内碳交易市场建立的选择

国内行业来看,电力行业在2010年排放了国内最多的40.1%的二氧化碳,黑色金属治炼行业排名其次8.9%,排名第三的是石油化工行业,7%左右。(章轲,2010)所以,国内的碳交易市场可以先就在这两个行业中展开,囊括这两个行业中的企业,这样,控制了它们的排放也就相当于控制了国内大部分的碳排放。

市场中总体的均衡状态通过现有的数据,较难通过简单的模型推算得出,但是可以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模拟。一个行业中存在着具有高技术,高规模效应的大型企业以及新兴的中小心企业,他们有不同的保留价格。所以它们之间的碳交易是排放权交易的主要来源,它们之间的均衡对于市场均衡具有代表性。

在钢铁行业中,宝钢集团作为我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是大型企业的代表;而南京钢铁集团生产技术相对宝钢落后,虽然南钢集团也是大型企业,由于非上市公司数据难以获得,暂时取其为对照企业。

在电力行业中,申能电力集团是电力行业的龙头企业,可以作为行业中的大企业代表。同时,九龙电力集团作为重庆的一家电力集团,资金技术上都不如申能强大,同样由于其他小企业财报难以获得,取九龙电力为对照企业。

3.2国内行业的技术函数

3.2.1、钢铁行业减排技术

首先对于钢铁企业国内比较先进的减排技术是CCUS (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其原理将钢铁制造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捕获,然后对其提纯后运输封存,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循环再利用。此项技术可以使单位发电碳排放降低85%至90%,平均成本大约提高10%(李雪静等,2010)。

国内平均工业水平下,钢铁以及电力行业,在平均煤炭纯度下,每一吨煤炭可以排碳2.797吨。所以在不适用任何技术下,可以认为

F(Q)=2.797×Q

在钢铁行业使用了CCUS技术之后,单位煤炭排放量下降至少90%,所以得到电力行业企业使用减排技术后的科技函数

F1(Q)=2.28×Q

同时钢铁企业的平均成本上升10%。

3.2.2、电力行业减排技术

电力行业所使用IGCC(清洁煤技术)来达到减排的目的。IGCC技术将煤炭与蒸汽联合循环进行发现,同时对于煤炭产生污染进行进化。这是一种有高发电效率,又有很好环保性能的技术。根据GE公司研究报告,在目前技术水平下,IGCC技术会使电厂平均成本提高32%,产出下降15%,但是碳排放量下降90%以上。所以电力行业使用新技术之后的减排技术函数为:

F2(Q)=0.279×Q

3.3、国内企业的保留价格

由于企业的生产具有规模效应,当生产资料(煤炭Q)投入增加,边际总成本是递减的,同时,当一个企业的成本的规模效应大小直接和它的企业规模有关。当企业规模一定时,生产资料(煤炭Q)投入上升,总成本上升,边际总成本下降;当投入的煤炭不变,企业规模上升,生产的规模效应效果上升。借鉴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为了反映规模效益,对于企业的成本函数使用(m<1)(Q为耗煤量,A为总资产asset,E为权益equity,C为总成本)函数对企业的总成本函数进行模拟。选用与企业的规模大小相关的权益E或者总资产A作为变量。其中,关于选用权益E还是总资产A作为最后变量,视回归所得相关性而定。数据采用各个企业从1998年至今年报,季报披露的总成本,总资产,所有者权益等信息。回归所用软件为Eviews,方法为最小二乘法。

对函数等式两边求对数后线性回归:

InC=N+m×InQ+nlnE,或者InC=N+m×InQ+nlnA

3.3.1、宝钢集团保留价格

据宝钢集团2010年报显示,其炼钢产业所有机组,2010年每天约使用11300吨大安山无烟煤(16%),其他煤种消耗较少。每台机组平均日产9477吨钢铁,那么一吨钢耗煤:1.2吨。

统计宝钢集团过去十二年年报数据(见附表),对于InC=N+m×InQ+nlnE回归,回归情况与实际情况拟合很好,R2达到0.967。

InC=-6.67+0.468×InQ+1.04lnE

代入2010年宝钢年终报上所有者权益最终得;

ATC’(Q)为:

2010年底宝钢所产螺纹钢现货价格在4800元/吨左右,螺纹钢为宝钢所产最多的产品,取其价格为产品均价。那么,宝钢耗一吨煤所产产品价格为:4800/1.2=4000(元)那么,将传统技术下技术函数代入保留价格函数得:

■①

当采用新技术CCUS下,综合技术函数与平均成本函数最终得:

■②

3.3.2、南京钢铁集团保留价格

南京钢铁集团的生产技术决定,其生产一吨钢材需要消耗1.3吨煤炭资源。采用和宝钢相同的方法对于南京钢铁集团十二年年年报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对于南京钢铁集团情况的模拟采用总资产(A)而不是权益(E)进行回归,更合理,也就是采用函数InC=N+m×InQ+nlnA。回归结果R2为0.784,相关度高于采用权益E来回归的结果。

回归得到的方程:

InC=-1.7+0.5×InQ+0.86lnA

代入2010年终报所有者权益得:

2010年底南钢所产螺纹钢现货价格在4600元/吨左右,取其价格为产品均价。那么,南钢耗一吨煤所产产品价格为:4600/1.3=3538.5(元)传统技术下技术函数代入保留价格函数得:

■③

如果南钢也采用CCUS技术,南京钢铁将会和宝钢一样面临成本10%的上升以及排碳量的下降,同理得:■④

3.3.3、申能电力保留价格

申能电力最为大型电力企业一直致力与降低能耗,在2009年年报上显示,其平均每千瓦时电力需要消耗的煤已经控制在301克的水平上。结合这个信息,对于申能电力的成本函数进行测算。结果选用以总资产(A)与煤炭消耗量(Q),

回归函数,InC=N+m×InQ+nlnA。这样的回归结果,R2为0.84优于选用权益(E)与煤炭使用量(Q)时的0.8.

数据采用申能电力1998起12年年报,季报,回归的到方程

InC=-1.7+1.26×InQ+0.45lnA

代入2010年终报数据最终得:

2010年上海电均价为0.9元/千瓦时,由于申能电力集团每千瓦时发电消耗301克煤,所以一吨煤发电

1000000/301=3330千瓦时,故P=3330*0.9=3000元。

申能电力的传统技术函数,代入保留价格函数得:

P*=1072.5-89.63×Q0.26 ⑤

如果申能电力采用IGCC技术,该技术函数代入保留价格函数得:

P*=9116.9-1181.62×Q0.26 ⑤

3.3.4、九龙电力保留价格

九龙电力集团是重庆的一家电力集团,资金技术等方面都不如申能集团先进、强大,取之为中型企业代表。2010年公司年报现实,九龙电力发电能耗为32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投入的煤炭量Q和总资产A进行回归,R2高达0.92,所以这一组回归的结果非常贴近实际情况,比较有可信度。

综合九龙电力10余年来年报季报数据进行回归,得到回归方程:

InC=-6.67+0.97×InQ+1.09×lnA

代入2010年终报最后推导得:

2010年重庆电均价为0.65元/千瓦时,一吨煤发电1000000/320=3125千瓦时电,故P=3125*0.65=2031元,即每吨煤炭可以产生2031元的电力供应。

在传统技术函数代入保留价格函数得:

■⑦

如果九龙电力采用IGCC技术后,新技术函数代入保留价格函数得:

■⑧

3.4、国内碳交易市场的简单均衡分析

对于钢铁行业的情况,在传统技术下,两企业的保留价格函数①、③两条保留价格曲线的交点就是宝钢与南钢之间交易的均衡价格,约488元/吨。而当新技术企业与老技术企业进行交易时,选取采用新技术的宝钢的保留价格②与采用传统技术的南钢的保留价格③相交,约229元/吨。

从简单的两企业模型推测钢铁行业,估计国内钢铁企业中的碳排放权交易主要会在传统技术企业与技术过渡企业间发生。国内钢铁行业交易均衡价格应该在229元至488元之间。

对于电力企业的情况,求传统技术下两家企业不同的保留价格函数⑤、⑦交点,约187元/吨。而当新技术企业与老

技术企业进行交易时,以采取新技术的申能电力的保留价格⑥与非采取技术改革的九龙电力的保留价格⑦相交,约167元/吨。

从两家电力企业的分析扩展到电力行业市场,由于电力行业减排技术IGCC的成本较钢铁行业CCUS技术当下成本较高,该技术对碳排放权市场价格影响并不明显,采取这种技术的企业相对较少。国内电力行业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应该在187元/吨到167元/吨间。

两行业间的交易对于市场具有很强代表性。根据典型企业的分析结果,可以估计,建立在钢铁以及电力行业的碳交易市场均衡价格也应在167元/吨到488元/吨之间。

本文的局限性

首先,对于技术函数F(Q)文中认为是一个线性函数,也即任何单位的煤炭使用会产生相同量的碳排放,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但由于技术有限,故用线性函数代替。其次,在对于国内企业的成本函数回归时,数据只包括了10年左右,但由于可以找到的数据有限,从数据量上不足以支持回归出更精确地结果。

参考文献:

[1]王信,袁方,2010,《碳排放权交易中的排放权分配和价格管理》,《金融发展评论》第11期.

[2]骆华.2010,《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分析》,《现代管理科

学》第8期.

[3]钱谊,周英军.2001,《运用市场机制控制大气污染―美国酸雨计划中的SO2 排放交易系统》,《农业环境保护》第6期.

[4]饶蕾,曾骋.2008,《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企业的经济影响分析》,《环境保护》第6期.

[5]郑照宁,潘韬,刘德顺.2005,《清洁发展机制的项目融资方式》,《商业研究》第2期.

[6]刘燕华,葛全胜,何凡能,程邦波.2008,《应对国际CO2 减排压力的途径及我国减排潜力分析》,《地理学报》第7期.

[7]张宏,李仲学.2007,《煤炭需求影响因素及情景分析》,《煤炭学报》第5期.

[8]苏明山,何建坤,顾树华.2002,《大中型沼气工程的CO2减排量和减排成本的估计方法》,《中国沼气》20(1).

[9]张中详.2003,《排放权贸易市场的经济影响-基于12个国家的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9期.

碳纤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碳纤维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碳纤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碳纤维是由有机纤维(粘胶基、沥青基、聚丙烯腈基纤维等)在10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下裂解碳化形成的一种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纤维。根据原丝种类,碳纤维主要可分为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和粘 胶基碳纤维。其中,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占据主流地位,产量占碳纤 维总量的90%以上,粘胶基碳纤维还不足1%,沥青基碳纤维约占8%。 该碳纤维项目计划总投资19668.2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6415.4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3.46%;流动资金3252.84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16.54%。 达产年营业收入31498.00万元,总成本费用25035.91万元,税金及 附加346.52万元,利润总额6462.09万元,利税总额7699.93万元,税后 净利润4846.5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853.3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2.86%,投资利税率39.15%,投资回报率24.64%,全部投资回收期5.56年,提供就业职位587个。 充分依托项目承办单位现有的资源或社会公共设施,以降低投资,加 快项目建设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节约用水。贯彻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消防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 的总体规划与建设要求。

......

碳纤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二、项目概况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二、产业政策分析 三、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二、资源利用方案 三、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2017年碳市场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碳市场行业分 析报告 2017年11月

目录 一、全球气候持续恶化,碳减排形成国际共识 (4) 1、全球气候持续恶化,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4) 2、碳税和碳交易,各国采取不同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5) 3、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巴黎协议,碳减排形成国际共识 (7) 4、完整的市场机制保证碳交易的进行 (9) 二、制度设计不尽相同,国外碳市场曲折前行 (11) 1、利益集团相互博弈,全球碳市场方兴未艾 (11) 2、欧盟成为碳排放交易最成熟区域,为世界各国提供诸多可借鉴的经验 .. 13 3、适应不同国情,各国开发本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16) 三、我国碳市场试点启动,全国统一碳市场呼之欲出 (17) 1、中国碳排放量已居世界首位,产业转型和国际压力推动碳减排 (17) 2、先期参与CDM机制,区域试点启动国内碳市场 (19) 3、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统一碳市场建立在即 (25) 四、不断完善交易体系,碳交易市场大有可为 (26) 1、逐渐完善数据体系,纳入更多的行业和企业 (26) 2、更加灵活的配额机制,保证碳市场的平稳发展 (27) 3、开发更多的方法学,为清洁能源发展助力 (28) 五、相关企业 .......................................................................................... 28 28 1、置信电气 .......................................................................................................... 29 2、爱康科技 ..........................................................................................................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可知,由于制度不完善、基础数据不规范等原因,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呈现从局部到整体,纳入行业单一等特点。以湖北碳交易试点市场为典型案例,发现其在配额分配、交易注册等方面对我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根据碳交易数据,对比分析中国7 大试点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发现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1 研究背景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抑制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是全世界需要面对的共同挑战。我国目前虽然不承担强制减排任务,但已将降低碳排放列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于2017年12月正式启动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将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深入发展。 关于碳交易市场分析,欧盟对碳信息披露、搜集、整理与报告起步较早,Kolk A、Levy D(2008)研究碳信息披露项目(CDP)数据,发现其通过反应二氧化碳排放对企业产生的碳成本、碳风险等信息,有助于增进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任度。张彩平、谭德明(2013)回顾了2003年至2012年CDP在推动碳信息披露方面所取得的成效,研究国际碳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的演进历程,发现企业利益相关者主要通过碳信息披露报告的方式了解掌握企业碳成本控制及碳资产管理情况。崔也光、周畅(2017)搜集中国七大碳交易试点的年度报告,整理总结出截止2016年末,七大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额25亿元,成交量1.16亿吨等关键碳排放数据,其团队对除重庆市场外的六大试点市场调研考察,收集了代表性高排放企业的会计处理方式、会计信息披露等相关数据,发现全国碳交易市场仍缺少统一的会计处理办法,急需制定相应准则规范碳交易,且市场活跃度与碳交易信息披露状况有着紧密联系。本文将对中国碳交易市场进行数据分析,并以湖北碳交易试点市场为典型,提出促进中国碳交易市场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2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2018年碳纤维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018年碳纤维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1、碳纤维材料前景广阔,全球产能高度集中 (6) 1.1、碳纤维应用领域广泛,全球需求增长态势良好 (6) 1.2、碳纤维技术壁垒高,行业龙头优势显著、成本控制能力强 (17) 2、日本企业后发先至,精准定位碳纤维市场 (21) 2.1、东丽掌控碳纤维核心技术,引领行业持续发展 (22) 2.2、帝人东邦布局全球生产基地,碳纤维材料业务盈利能力不断增长 (27) 2.3、三菱丽阳兼备多种碳纤维材料生产能力,大力发展车用碳纤维复材37 2.4、西格里集团碳纤维产业链一体化布局, (45) 3、发展高端制造业,国内未来碳纤维需求巨大 (51) 3.1国内碳纤维的需求增长迅速,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51) 3.2、国内外企业规模差距大,碳纤维近年获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57) 3.3、国内碳纤维行业步入快速发展期,竞争力持续增强 (58) 4、主要公司分析 (59) 5、风险提示 (60)

图目录 图1: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及预测 (6) 图2:2016年全球碳纤维需求分布 (6) 图3:2016 年碳纤维在全球航空航天领域细分应用占比 (7) 图4:波音787“梦想客机”的碳纤维机身 (8) 图5:国外商用飞机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 (8) 图6:波音公司预测2014 -2033年全球新增客机数量 (9) 图7:客机碳纤维渗透率预测 (9) 图8: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零部件中的应用情况 (10) 图9:全球汽车领域碳纤维需求量预测 (12) 图10:风电机组正向着大型化发展 (12) 图11:风电叶片的长度和材料经济性关系 (12) 图12:碳纤维在风电叶片中的主要应用部位 (13) 图13:风电新增装机容量预测 (14) 图14:风电叶片碳纤维需求量预测 (14) 图15:碳纤维高尔夫球杆 (15) 图16:碳纤维自行车 (15) 图17:2014-2016年各领域碳纤维价格变动趋势 (17) 图18:2014-2016年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分布情况 (17) 图19:碳纤维的制造工艺 (19) 图20:全球小丝束碳纤维市场分布 (20) 图21:全球大丝束碳纤维市场分布 (20) 图22:碳纤维行业发展历史 (21) 图23:东丽近年营业收入及毛利率 (23) 图24:2016年东丽株式会社营业收入各业务板块占比 (24) 图25:东丽株式会社PAN碳纤维生产工艺 (25) 图26:聚丙烯腈预氧化化学式 (25) 图27:东邦公司的全球化布局 (28) 图28:帝人集团的全球设施分布 (28) 图29:帝人集团业务领域概要 (29)

最新碳交易市场分析报告

碳交易市场分析报告

内容目录 1.始于20年前《京都协议书》,碳排放权可具备商品属性 .............................. - 4 -2.准备充分,中国全国碳交易市场望2017年底正式启动................................ - 4 - 3. 碳配额+CCER两部分构成全国碳交易市场 ................................................... - 6 - 3.1 碳配额:我国多为免费发放,交易市场累计成交已近百亿................... - 8 - 3.2 CCER:可能出现0.8-2.7亿缺口,产生60-120亿市场....................... - 9 - 4. 对标世界,中国碳交易市场望快速追赶 ....................................................... - 12 - 5 碳资产管理再迎重要市场机遇....................................................................... - 13 - 6 重点关注标的................................................................................................. - 14 - 7 风险提示........................................................................................................ - 14 - 图表目录 图表1:中国碳交易市场覆盖行业范围............................................................... - 5 -图表2:截止2017H1 碳市场累计成交数量....................................................... - 6 -图表3:截止2017H1各地区碳市场累计成交量情况......................................... - 6 -图表4:2013-2016 履约年度各试点覆盖企业数情况........................................ - 7 -图表5:2016 年配额二级市场现货交易累计成交量(万吨) ........................... - 8 -图表6:2016 年配额二级市场现货交易累计成交金额&成交均价..................... - 8 -图表7:一、二级现货市场历年成交量(万吨) ................................................ - 9 -图表8:一、二级现货市场历年成交金额(亿元)............................................. - 9 -图表9:CCER开发流程................................................................................... - 10 -图表10:各碳交易试点CCER抵消规则.......................................................... - 10 -图表11:截至2016H1 CCER累计成交量(单位:万吨).............................. - 11 -图表12:2014-2017 1-9月CCER成交量(万吨) ....................................... - 11 -图表13:全球主要碳交易市场 ......................................................................... - 12 -图表14:2016至2017-10-31 欧洲碳现货市场行情 ....................................... - 13 -

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概述

?专题综述?当代石油石化 PETROLEUM&PETROCHEMICALTODAYV01.17No.12Dec.2009 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概述 孟宪玲安福何祚云 (中国石化咨询公司,北京100029) 摘要:介绍了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产生背景和分类,以及世界主要的碳交易体系,分析了全球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有关建议。 关键词:碳排放交易体系发展趋势建议世界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联合国于1992年5月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UNFCCC),规定发达国家必须将200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到1990年水平;而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则标志着人们用法律法规来规范人类活动的时代已经开始。 鉴于不同国家的减排任务、实现减排目标难易程度等的差异,《京都议定书》在对发达国家减排义务作出规定的同时,也规定了3种非常灵活的履行义务机制。即:在承担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之间实施的联合履约(JI);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减排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基于市场的国际排放贸易(IET)。这些灵活履行排放义务的机制就促成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产生。 1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及分类 1.1碳交易的基本概念 碳排放权交易是指各国政府根据其实现对《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对本国企业实行CO:排放额度控制的同时允许其进行交易。一个公司如果排放了少于预期的CO:,那么就可以出售剩余的额度;而那些排放量超出限额的公司,则必须购买额外的许可额度,以避免政府的罚款和制裁,从而实现国家对CO,排放的总量控制。 1.2碳交易市场分类 全球碳交易市场可分为配额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配额交易市场为那些有温室气体排放上限的国家或企业提供碳交易平台以实现减排目标。自愿交易市场则是从其他目标(如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建设、社会效益等)出发自愿进行碳交易以实现减排。 配额碳交易又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基于配额的交易,即在“碳总量与贸易机制”下由管理者确定和分配(或拍卖)的。例如:《京都议定书》下发达国家相互转让的分配数量单位,或在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下各成员国所拥有的欧盟配额。二是基于项目的典型交易,即以《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联合履行和清洁发展机制为基础的交易形式。全球碳交易市场分类见图1。 2国外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目前,在欧洲、美国等金融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形成了一些大型的碳排放交易中心。发展比较成熟的有欧盟CO,排放量交易体系、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等。 2.1欧洲CO: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 为帮助其成员国履行《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欧盟于2005年1月1日正式启动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交易体系范围涵盖27个欧盟成员国,其概况如下:①欧盟现行的碳排放贸易体系可以概括为“配额一贸易”体系。欧盟所有成员国都制定了国家分配方案,明确规定成员国每年的CO,许可排放量(与《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一致),各国政府根据总排放量向各企业分发配额。如果企业在一定期限内没有用完配额,则可以出售;若企业排放量 收稿日期:2009—11—26。 作者简介:孟宪玲,高级工程师,1998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化工专业,主要从事石油化工规划、咨询、项目评估等工作。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趋势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趋势 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通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所谓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的买卖,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 碳交易的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在六种被要求排减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为最大宗,所以这种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为计算单位,所以通称为碳交易,其交易市场称为碳市场(Carbon Market)。 在碳市场的构成要素中,规则是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有的规则具有强制性,如《京都议定书》便是碳市场的最重要强制性规则之一,其规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国家(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量化减排指标,即在2008—2012年间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5.2%。其他规则从《京都议定书》中衍生,如规定欧盟的集体减排目标为到2012年,比1990年排放水平降低8%,欧盟从中再分配给各成员国,并于2005年设立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确立交易规则。当然有的规则是自愿性的,没有国际、国家政策或法律强制约束,由区域、企业或个人自愿发起,以履行环保责任。 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2007年碳交易量从2006年的16亿吨跃升到27亿吨,上升68.75%。成交额的增长更为迅速。2007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价值达400亿欧元,比2006年的220亿欧元上升了81.8%,2008年上半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总值甚至与2007年全年持平。全球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达到1500亿美元,超越石油交易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英国新能源财务公司发布的预测报告显示,全球碳交易市场2020年将达到3.5万亿美元。 碳交易机制就是规范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一种制度。碳资产,原本并非商品,也没有显著的开发价值。然而,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签订改变了这一切。 按照《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等在内的六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但由于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能源结构优化,新的能源技术被大量采用,因此进一步减排的成本高,难度较大。而发展中国家能源效率低,减排空间大,成本也低。这导致了同一减排量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形成了价格差。发达国家有需求,发展中国家有供应能力,碳交易市场由此产生。

福建关于成立碳纤维生产制造公司可行性报告

福建关于成立碳纤维生产制造公司 可行性报告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报告摘要说明 碳纤维是含碳量大于95%的纤维材料,由聚丙烯腈、黏胶纤维、沥青纤维等有机纤维在高温下碳化制得。本质上来说,它是碳的同素异形体。按 照力学性能分类,碳纤维可分为标准模量(230GPa左右)、中模量 (280~350GPa)和高模量(>350GPa)三类;按照纤维丝束大小分类,可分为小 丝束(或标准丝束,≤24K)和大丝束(>24K)两大类;按不同的前驱体分类,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占碳纤维总量的92%,沥青基碳纤维占7%,黏胶基碳纤 维只占1%。 xxx(集团)有限公司由xxx实业发展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400.0万元,占公司股份74%;B公司出资140.0万元,占 公司股份26%。 xxx(集团)有限公司以碳纤维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 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集团)有限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0232.71万元,其中:固定资 产投资8312.72万元,占总投资的81.24%;流动资金1919.99万元, 占总投资的18.76%。

根据规划,xxx(集团)有限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15286.00万元,总成本费用11964.40万元,税金及附加186.67万元,利润总额3321.60万元,利税总额3966.42万元,税后净利润2491.20万元,纳税总额1475.22万元,投资利润率32.46%,投资利税率 38.76%,投资回报率24.35%,全部投资回收期5.61年,提供就业职位308个。 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良的材料性能,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 天(国防)、风电叶片、汽车、船舶、压力容器、建筑、电缆芯等不同行业。2017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需求达到8.42万吨,预计2020年全球总 需求将达到11.21万吨,复合增长率达到10%。

碳纤维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碳纤维项目 可行性分析报告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碳纤维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碳纤维(CarbonFiber,简称CF)是由聚丙烯腈(PAN)(或沥青、粘胶)等有机母体纤维,在高温环境下裂解碳化形成碳主链机构,含碳量在90%以上的无机高分子纤维。碳纤维产业链包括“上游原丝——碳纤维——中 间体——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维护回收”,还涉及丙烯腈等上游化 工原料、预浸料中的上浆剂和树脂等基本材料。各个环节之间包含各种制 备工艺,如原丝需要经过预热、预氧化、碳化等过程形成碳纤维,碳纤维 中间体经过热压罐成型、快速成型、拉挤工艺等不同工艺形成最终产品等。 该碳纤维项目计划总投资17284.3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4117.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68%;流动资金3166.93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18.32%。 达产年营业收入27501.00万元,总成本费用21249.49万元,税金及 附加331.72万元,利润总额6251.51万元,利税总额7445.51万元,税后 净利润4688.6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756.8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6.17%,投资利税率43.08%,投资回报率27.13%,全部投资回收期5.19年,提供就业职位436个。 项目报告所承载的文本、数据、资料及相关图片等,均出自于为潜在 投资者或审批部门披露可信的项目建设信息之目的,报告客观公正地展现

建设项目的现状市场及发展趋势,不含任何明示性或暗示性的条件,也不构成决策时的主导和倾向性意见。经项目承办单位法定代表人审查并提供给报告编制人员的项目基本情况、初步设计规划及基础数据等技术资料和财务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公司法定代表人已经郑重承诺: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负责,并愿意承担由此引致的全部法律责任。 ......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在世界碳交易市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也逐步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各试点地区的碳排放交易所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状况。研究认为,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尚未成熟,存在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分割问题,据此提出积极培育碳金融市场主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中国碳排放;碳交易市场 [中图分类号]F752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2095-3283(2015)02-0064-03 [作者简介]冯志远(1987-),男,河北承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管理与创新;李磊阳(1986-),男,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金融和货币政策。一、引言 碳交易市场,是指由各种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活动和金融活动所组成的市场。碳交易市场的形成来源于温室气体国际减排公约《京都议定书》的相关规定。《京都议定书》主要规定了三种市场机制来控制世界的碳排放总量,从而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控制碳排放的总体标准。这三

种市场机制是联合实施机制(Joint implementation,JI)、国际排放权交易(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ing,IET)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交易的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其中,在中国得到广泛运用的是清洁发展机制,即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直接进行节能减排项目投资,或者通过购买碳排放权份额的方式,获得核证减排单位(Certificated Emission Reductions,CERs)。这三种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的实际运用,使碳排放权量化为无形商品,构成了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基础。《京都议定书》及其相关配套文件规定各缔约国在一定时期内的节能减排进度、碳排放权的配额,缔约国政府再向参与碳交易的企业分配年度碳排放权配额,若企业的碳排放权配额不足或者多余,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二级市场上购入或者卖出相关的配额,从而形成了碳交易排放体系的微观基础。据汉能集团最新发布的《全球新能源报告2014年》显示,2013年全球碳市场交易总量1042亿吨,交易总额约为5498亿美元,其中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是全球碳金融市场的引领者,占全球碳信用交易的65%;其次是清洁发展机制,约占33%。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2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有可能达到35万亿美元,并将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 二、中国碳排放与碳交易市场现状 (一)中国碳排放总体状况

碳纤维市场深度研究报告(简版)

前言 碳纤维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的高性能纤维材料,碳纤维密度不到钢的1/4、强度是钢的5-7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装备、交通运输、体育休闲等领域。经过多年的研发和约十年的产业化建设,我国建立起了自己的碳纤维技术体系和较完整的碳纤维产业,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的碳纤维研发与生产平台,逐步打破了日、美长期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局面。随着国碳纤维应用领域的扩大,碳纤维的市场需求急剧增加,碳纤维产业日趋成熟。 一、碳纤维行业概述 1、碳纤维行业定义及分类 (1)行业定义 碳纤维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的高性能纤维材料,含碳量90%以上,碳以外的主要元素是氮。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战略性新材料,碳纤维密度不到钢的1/4、强度是钢的5-7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装备、交通运输、体育休闲等领域。目前市场销售的90%以上的碳纤维,是以聚丙烯腈(PAN)纤维为原料制成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图表:碳纤维与常用材料的力学性能对比

(2)行业分类 碳纤维可以按照原丝类型、制造方法、性能等不同维度进行分类,具体分类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按照原丝类型分类:聚丙烯腈(PAN)基;沥青基(各向同性、中间相);粘胶基(纤维素基、人造丝基)。 图表:不同原丝碳纤维对比 按照制造条件和方法分类:碳纤维(800-1600℃);石墨纤维(2000-3000℃);活性碳纤维;气相生长碳纤维。 按力学性能分类:高强型(GQ)、高强中模型(QZ)、高模型(GM)、高强高模型(QM)。碳纤维在应用时多是作为增强材料而利用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因此使用中更多的是按其力学性能分类。 按丝束大小分类:碳纤维可划分为小丝束和大丝束,小丝束碳纤维初期以1K、3K、6K 为主,逐渐发展为12K和24K,主要应用于国防军工等高科技领域,以及体育休闲用品,如飞机、导弹、火箭、卫星和渔具、高尔夫球杆、网球拍等。 通常将48K以上碳纤维称为大丝束碳纤维,包括48K、60K、80K等,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包括:纺织、医药卫生、机电、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和能源等。

2018年碳交易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碳交易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1月

目录 1 全国碳市场启动在即,初期或只纳入发电行业 (1) 2 我国碳交易试点现状:世界第二大碳交易市场 (1) 3 受益标的 (4) 附录:以上海为例,分析我国碳交易机制 (5) 2016 年上海碳市场交易概况 (5) 交易参与人介绍 (6) 主要交易品种介绍 (7) 交易机制介绍 (10) 交易费率介绍 (11)

图目录 图1:中国发电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达到48% (1) 图2:各试点平台配额累计成交量情况 (2) 图3:各试点平台配额累计成交额情况 (2) 图4:各试点平台配额累计成交量对比 (2) 图5:各试点平台配额累计成交额对比 (2) 图6:碳交易试点配额日成交均价(元/吨) (3) 图7:碳交易试点累计月度配额成交量(吨) (4) 图8: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排放权平台交易走势 (5) 图9:2016 年各试点碳市场CCER 交易量占比 (5) 图10:各试点碳市场CCER 累计交易量占比 (5) 图11:2016 年上海碳市场各类型参与人开户情况 (6) 图12:2016 年上海碳市场各类型参与人交易量占比 (6) 图13:2016 上海碳市场配额现货交易方式(单位:万吨) (11) 表目录 表1:上海市碳排放交易纳入配额管理的典型单位 (6) 表2:上海试点企业纳管标准 (7) 表3:上海试点企业配额计算方法 (7) 表4:2016 年度发电企业碳排放基准 (8) 表5:各碳交易试点CCER 抵消规则 (9) 表6:2016 年8 月新CCER 项目备案函项目名单 (9)

1 全国碳市场启动在即,初期或只纳入发电行业 全国碳市场启动在即,初期或只纳入发电行业。12 月 14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称,定于 12 月 19 日召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工作电话会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将出席,并就落 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有关工作进行 动员部署。这一消息不仅明确了全国碳市场的启动时间,也透露出全国碳市场初期或只纳入发电 行业。2015 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 91.64 亿吨,其中发电供热行业排放量 44.23 亿吨,占 48%。 图 1:中国发电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达到 48%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49% 48% 47% 46% 45% 44% 43% 42% 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百万吨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排放量:发电与供热用:中国(百万吨二氧化碳) 发电供热占比 预计纳入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 1 万吨标煤以上的电力企业,对应年发电量 3413 度:根据 2016 年 1 月公布的《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纳入的标准为 2013 至 2015 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 1 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 企业单位。按 293 克/千瓦时发电煤耗率计算,年消费 1 万吨标煤对应年发电量 3413 度。 2 我国碳交易试点现状:世界第二大碳交易市场 中国碳交易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碳交易市场。截至 2017 年 10 月,我国累计配额成交量 达 4.06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累计达 102 亿元人民币。2016 年我国 CCER 成交量达 1609.6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达 1.11 亿元。虽然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百亿吨交易量相比 仍有不小的差距,但中国碳市场整体上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碳交易体系。 7+2 碳交易试点高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我国自 2013 年开始推动北京、上海、广东、天津、 深圳、湖北、重庆等 7 个试点省市的碳排放权交易工作,并逐步由试点市场向全国统一市场推广, 交易方式主要为配额交易,此外还包括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 )交易。除了以上 7 个试点外, 2016 年 12 月 16 日和 22 日,四川和福建两个非试点地区的碳市场也相继开市,并分别实现了 CCER 和福建省碳排放权配额的首批交易。各试点碳市场在交易过程中发挥本地特色,达到了适应当地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分析 学校:中国地质大学 学院:数理学院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123072 姓名:张乐 指导老师:杨逑

【摘要】清洁发展机制简称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的减排机制,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本文着重探索了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碳减排交易的现状以及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减排核证单位;碳金融;碳排放权交易 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150多个国家经过长达七年的谈判,于2005年正式实施了《京都议定书》,截止到2008年5月,已有18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这项协议。《京》规定了各国所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如果协议国家超过所规定的排放量,则需要购买超过的部分,如果低于所规定的排放量,则可以出售剩余的部分。因此刺激了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和碳排放交易的产生。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中间机构参与其中,碳金融由此发展起来。 碳金融是指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金融活动和交易的总称。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二氧化碳)、CH4(甲烷)、N2O(氧化亚氮)、HFCs(氢氟碳化物)、PFCs(全氟化碳)、SF6(六氟化硫)这六种,由于碳交易体系中,其他五种温室气体必须换算成CO2,由此碳金融主要是指与CO2相关的排放权交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金融活动和交易,如直接投融资、碳交易中介服务、碳指标交易、碳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等等。 一、碳金融在中国的机遇 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京》规定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的减排机制。发达国家能源利用效率高,新能源和新技术被大量采用,进一步减排成本大;而发展中国家减排技术落后、能源粗放开采、利用效率低,存在巨大的减排空间。同一减排单位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因此CDM市场得以迅速发展。简言之,就是发达国家用“资金+技术”换取自身很难再减下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权;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则可以通过CDM项目获取的减排核证单位(CERs)换取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 近年来,我国CO2排放量大,占发展中国家排放总量的50%,全球排放总量的15%。与此同时,进一步研究表明,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每年减排1亿到2亿CO2当量温室气体的潜力,拥有巨大的减排储备,可为全球提供一半以上的CDM项目。因此中国将会成为碳排放交易的巨大市场。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和商人也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碳排放权越来越成为一种“战略资源”,将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二、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碳减排交易的现状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没有被《京》纳入强制减排计划中,但却一直通过CDM 项目参与碳排放市场交易。我国的CDM项目很早就进入了实施阶段,如2003年开工的小孤山水电站、 2004年开工的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场项目等。近两年来中国在CDM项目及核证减排量(CER)供应量方面已领先全球。截至2010年3月17日,中国已累计批准2443个CDM项目,国内已获得签发的减排量占全球的48.35%,减排量和项目数均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成为CDM市场的主体。 在北京环境交易所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参与CDM项目成功的案例很多,如浙江南派服饰有限公司应用纳利斯蒸汽节能器和“一汽三用”技术对原蒸汽系统进行了改造,有效地解决了

2017年中国碳资产管理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碳资产管理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碳资产管理的概念与意义 (4) 一、碳资产与碳资产管理 (4) 二、发展碳资产管理的意义 (5) 第二节碳资产管理的分类与业务模式 (8) 一、碳资产托管 (8) 二、碳资产拆借 (10) 三、碳债券与碳资产支持证券(ABS) (11) 四、碳资产质押或抵押融资 (12) 五、碳资产售出回购 (14) 第三节碳资产管理的发展现状与功能 (15) 一、碳资产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15) 二、碳资产管理的功能 (16) 第四节发展碳资产管理的关键要件 (18) 一、我国碳金融服务发展的障碍 (18) 二、加快发展碳金融服务的要件 (19)

图表目录 图表1:碳资产托管的业务流程 (9) 图表2:碳资产拆借的业务流程 (10) 图表3:碳资产质押融资的业务流程 (13) 图表4:碳资产售出回购业务流程 (14) 表格目录 表格1:我国碳市场典型碳资产管理相关业务举例 (15) 表格2:碳资产管理与涉碳融资产品功能与特征 (17) 表格3:试点市场碳金融产品管理规定 (21)

碳交易使碳配额或碳信用具有了明确的市场价格,从而催生了一种全新的资产类型——碳资产。随着我国减排形势日趋严峻、排放约束不断收紧,同时碳市场的覆盖范围和总体规模日益扩大,碳资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盘活碳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对于控排企业及其拥有碳信用的其他主体而言,也不再是无足轻重的因素。在确保履约的前提下,优化碳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碳排放履约成本,更能够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盈利能力。 然而与其他金融资产一样,碳资产的管理也对应着一定的市场风险,尤其是在碳市场启动初期碳价波动较大,碳资产保值增值的难度也更高,实体企业往往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在无法保证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参与碳市场的动力也不足。而由金融机构、碳资产管理机构等专业机构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能够大幅地提高企业碳资产管理能力、降低碳资产管理的成本和风险。对于碳市场整体而言,这也能够提高碳资产的市场吸引力,一方面强化实体企业减排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更多碳资产加入碳市场的交易和流转,扩大碳市场流动性,并使碳金融体系更加丰富、完整。 本报告旨在对碳金融服务的逻辑基础、业务模式、发展条件,及国内外发展经验进行梳理和分析,为我国碳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 第一节碳资产管理的概念与意义 2005年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EU-ETS)启动,碳市场的出现使碳排放配额和碳减排信用具备了价值储存、流通和交易的功能,从而催生了“碳资产”。随着全球气候治理与节能减排的不断深入,以及碳交易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碳资产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甚至有评论将碳资产列为“继现金资产、实物资产、无形资产之后第四类新型资产”。优化碳资产的管理,盘活碳资产、实现保值增值、降低履约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成为控排企业以及所有拥有碳配额、碳信用的市场主体的普遍需求。 一、碳资产与碳资产管理 “碳资产”是指在各种碳交易机制下产生的,代表控排企业温室气体(GHG)许可排放量的碳配额,以及由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产生,并经特定程序核证,可用以抵消控排企业实际排放量的减排证明(也称“碳信用”)。相应的,控排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需

2018年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Architectural&Functional Glass No12019 落实一至两个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做好示范引领。(二)完善标准化体系,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结合天津市气候区特点,编制相关的技术标准、导则及图集,形成完善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应用标准体系。(三)加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增强自主保障能力。鼓励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开展一批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研究项目,通过资源整合、开放共享,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保障能力,降低建设成本,逐渐形成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全产业链体系。 政策支持方面,《意见》明确了三点措施:(一)在资金支持上,明确将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项目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政策另行制定。(二)在建筑面积核定方面,对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外墙外保温层厚度超过7公分的.在工程建设领域和房产计算领域均按照厚度7公分计算建筑面积。外墙外保温层厚度超过7公分所增加的部分不计算建筑面积。(三)鼓励尚未开工建筑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已取得土地、规划等手续,尚未开工建设的项目,改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同等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国土、规划、建设管理等部门配合办理变更手续。 福建新政:新建住宅二楼以上禁用玻璃幕墙 乐居财经记者元月1日从省住建厅获悉,福建省出台玻璃幕墙新政,要求新建住宅、党政机关办公楼、医院门诊急诊楼和病房楼、中小学校、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不得在二层及以上采用玻璃幕墙,并要求建设单位在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前,按规定将玻璃幕墙专项维修资金缴存至指定专户。 此外,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场所,临近道路、广场及下部为出入口、人员通道的建筑,严禁采用全隐框玻璃幕墙。以上建筑在二层及以上安装玻璃幕墙的,应在幕墙下方周边区域合理设置绿化带或裙房等缓冲区域,也可采用挑檐、防冲击雨篷等防护设施。 省住建厅相关人士表示,鼓励使用轻质节能的外墙装饰材料,从源头上减少玻璃幕墙安全隐患。 记者了解到,新规明确了幕墙玻璃的安全维护责任人。据悉,既有玻璃幕墙安全维护实行业主负责制,建筑物为单一业主所有的,该业主为玻璃幕墙安全维护责任人;建筑物为多个业主共同所有的,各业主要共同协商确定安全维护责任人,牵头负责既有玻璃幕墙的安全维护.或通过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承担幕墙安全维护责任。 据介绍,建设单位在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前,按规定将玻璃幕墙专项维修资金缴存至指定专户;玻璃幕墙建筑的业主,按规定逐年从物业维修经费中提取玻璃幕墙专项维修资金,直至达到规定缴存比例。既有玻璃幕墙保修期满后的安全性鉴定、维护与检修,可以使用专项维修资金。 新规规定,玻璃幕墙竣工验收1年后,施工单位应对幕墙的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查。竣工验收3年内,施T?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对玻璃幕墙实施保修。 2018年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现状 及发展前景分析 根据国家发改委初步估计,从长期来看,300元/吨的碳价是真正能够发挥低碳绿色引导作用的价格标准,而目前我国主要的几个碳交易所的平均成交价仅为22元/吨,按照发改委所估计的标准去衡量,我国碳交易市场规模还有超过10倍的发展空间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以能源的清洁开发和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践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近年来我国不仅大力推进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低碳经济产业体系的发展,碳排放交易作为一种市场调节机制,也是近年来的一个工作重点:2010年,我国正式提出实行碳排放交易制度;2011年11月确认了7个试点省市;2013年6月.国内首个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在深圳启动;2017年12月,正式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标志着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成立。 经过5年试点以及1年全国性交易,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截止2018年底,我国碳排放交易量累计接近8亿吨,其中交易量最多的是湖北碳排放交 -3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