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的阅读活动《朱家故事》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8.79 KB
- 文档页数:5
大班的阅读活动《朱家故事》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朱家故事》这一篇阅读材料。该故事选自教材第五单元“家庭与社会”,详细内容涉及家庭关系、亲情与责任。具体章节为第五章节“家庭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责任。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家庭温暖,培养他们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理解故事中家庭成员间的情感纽带,以及主人公朱家在面对困境时承担责任的精神。
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引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PPT展示故事图片,便于学生直观理解故事情节。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家庭生活场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阅读故事: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
3. 讲解与分析:针对故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与分析。
4. 例题讲解:选取故事中的一个片段,进行阅读理解题目的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故事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朱家家庭成员间的关爱与责任,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
1. 《朱家故事》
2. 重点词语:家庭、关爱、责任、尊重、父母、家人
3. 板书内容:故事情节梗概、家庭成员关系、故事主题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朱家故事》的主要情节。
(2)谈谈你对故事中朱家家庭成员间关爱与责任的理解。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尊敬父母、关爱家人。
2. 答案:
(1)故事讲述了朱家一家四口在生活中相互关爱、承担责任的故事。
(2)故事中朱家家庭成员间关爱与责任体现在:朱爸爸为家庭付出辛勤努力,朱妈妈关心家人的生活,朱家姐弟尊敬父母,互相帮助。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朱家故事》这一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可以布置拓展延伸任务,如让学生采访自己的家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目标中关于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的表述。
2.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环节。
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设置和答案解析。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部分的教学策略调整和拓展任务。
一、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关注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的表述。本节课的情感教育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情感。价值观引导则是通过故事中朱家家庭成员间的关爱与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具体补充和说明:
1. 在情感教育方面,教师应通过故事情节的讲解,让学生体会到家庭成员间的关爱与支持,从而培养他们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情感。
2. 在价值观引导方面,教师应强调故事中朱家家庭成员承担责任的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责任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环节
随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环节是检验学生对故事内容理解程度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关键环节。
具体补充和说明:
1.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表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作业设计中的题目设置和答案解析 作业设计应关注题目设置和答案解析,以确保学生在课后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具体补充和说明:
1. 题目设置:作业题目应涵盖故事情节概括、家庭成员关系分析、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引导等方面,旨在全面考察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 答案解析:提供详细的答案解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部分的教学策略调整和拓展任务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部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补充和说明:
1. 教学策略调整:教师应认真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任务:设计富有创意的拓展任务,如采访家人、编写家庭故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家庭观念。
重点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引导、随堂练习与小组讨论、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等环节,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家庭观念。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故事时,注意语气亲切、语调生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在强调重点、难点内容时,适当提高音量,加强语气。
二、时间分配
1. 导入环节:约5分钟,通过展示家庭生活场景引发学生思考。 2. 阅读故事:约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
3. 讲解与分析:约15分钟,针对故事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约15分钟,讲解例题并让学生完成练习。
5. 小组讨论:约10分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关爱与责任。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时注意问题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针对不同难度的提问,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
3.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情景导入
1. 通过展示与家庭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引发学生对家庭的关注。
2.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出与家庭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2. 语言语调是否生动有趣,能否吸引学生注意力。
3. 课堂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学生参与度如何。
4. 情景导入是否成功,学生是否对家庭主题产生兴趣。
5. 作业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如何进行调整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