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中国传统建筑的院落式布局

  • 格式:doc
  • 大小:749.82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识中国传统建筑的院落式布局

——浅析与继承

几乎翻开任何一本有关中国古代建筑史的书籍,作者无不竭力感叹中国古代建筑体系是延续时间最长,从未中断,特征明显而稳定,传播范围甚广,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的建筑体系。确实,通过浅显的建筑是的学习,可以发现,多数建筑,经过漫长的历史,难免不掺杂外来的影响,从而在结构,布置等诸多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终至在某一时期脱离原型。而中国的传统建筑经历了长久的时间,影响了广大的区域,虽然在艺术工程方面无可置疑的进化大极高的程度,但是却始终不脱离其原始面目。尤其再联想到我们并不简单的民族历史,各种宗教上,思想上,政治组织上的变化,以及诸如印度佛教传入等与强盛的外族在思想上的接触。如此源远流长的建筑体系确实值得大书特书。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中国古代的建筑以木构为主,采用院落式布局的特征已基本成熟稳定,并与礼制和风俗相结合,使得外来建筑体系或风格已不能动摇这个传统。

由上古至明、清建筑的发展

在系统学习建筑史之前,粗略的将中国的建筑与外国“石头的史诗”相比较不难发现它以木构为主这一特征,但是至于院落式布局倒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细心观察,确实如此,我们的传统建筑多是被层层叠叠的院落包围着。上至皇室贵族的宫廷紧苑,下至平民百姓的普通住宅,严肃如供佛祭神的庙宇塔寺,清逸如游赏赋性的山水园林等等,无不是安安稳稳被放置在一个有厚厚围墙院子里,甚至需要繁华喧闹的商业建筑也会采取院落式布局,例如杭州的胡庆余堂中药店就是豪华型院落式商店的典型。而国外的建筑,即使是宫廷与外界,也只有一道薄薄的精美铁门相隔。相当多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建筑直接暴露在广场,街道等环境下。即使有一道小小的栅栏,感觉还是室内和室外被完全剥离,并不似中国的院落,户外变成了屋内的一部分。

最初的宫室模样,出现于三千年前的商代,便是由廊庑围合城的庭院。同时也出现了堂和室的布局。到了周代,合院式的布局已经完全成熟。从此以后的三千年,从帝王的宫室到民间的四合院都沿用着这一格局。正像一位学者所说,“这种不可思议的延展力,在其他文化里恐怕唯有宗教才会出现。”

院卖识家

三进四合院占地两亩有余主屋宽敞

从屋十八间一律清水瓦脊方正平整

特别适合代代同堂者一享伦理亲和融融乐也

人丁旺盛者可随意顺序扩建

合院外墙坚固封闭门禁深严闹静得兼

对外为府上私家天地

对内则全乃阁下私家广场

内院深幽宁静为女眷加设鱼池花卉秋千瓜棚

进进日照风足林木扶疏满庭绿荫

或攻读休憩或工作晒曝适随尊便

对院屏门皆活动槅扇方便宴会节日大排宴席至为体面

一. 从一则广告开始——院落式布局形成的原因

传统庭院依其反映的生活方式,空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 四类:居住类型、宫殿类型、园林类型和宗教类型。然而说起院落,最直观的想到的可能还是是居住类型中的四合院。

以上为一则出售四合院的广告,通过对它的解读,可以先对四合院有一个粗浅的认识。①“三进四合院”:合院的布局特点是由若干幢单体建筑和墙﹑廊合成二合院﹑三合院﹑四合院。每一院落称为一“进”,若干“进”沿纵深轴线串联称为一“路”或一“落”。通俗讲就是有的房子前后院连着,各院有门相通。走进第一个门叫一进,走进第二个门叫两进……(见附图一)以此类推

三进四合院应该有三个院门,将院子分为了三部分。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大概共十七八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加上院落面积,大概就是广告中所说的两亩半了。②“和融融乐”:通过空间的排布,将整套中国人的伦理观念现实化。主屋排列在中轴主线上,左右次第将整个家族的血缘亲和,尊卑秩序平均展开。同时,围绕一个院子生活,每边人又拥有一个同样大的庭院,真正是其乐融融。③“对内……对外……”:四合院的空间排布非常灵活,可大可小,而且公私皆宜。建筑的布局随按中轴线对称安排主次高矮,但是路线却并非刻板的直线,从户外到户内,一再出现的壁墙﹑屏风,使

得视线曲折深幽,同时内外不同的功能也被巧妙的隔断出来。④“日照风足林木扶疏”:如果说水墨画的最高境界是用笔触在宣纸上表现没有笔触的空白部分,那么四合院中的院落就是一个建筑围合出来的最恰到好处的空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留白被充分的利用起来,植入各种生活的情趣。这其中的优越性有相当的作用,甚至英国的学者李约瑟博士访问中国期间,在四合院内小筑了一段时间,回国之后就开始因为缺失了“小庭也有月,小院亦有花”的滋味而忧郁。

通过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对于合院的使用者来说,庭院有如下优越性:1.空间体现权利意识,符合社会习俗和伦理道德2.多采用中庭式布局,共享内生活,配合户外的条件,满足人们接近自然的心理。

但是这就是院落式布局居住类型中经久不衰的原因了么?通过考古发掘,可以发现早在西周时期,在陕西岐山凤雏村,

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的四合院。三千年经久不衰,稳定发展,直至技艺臻于极高,

除了那些最直观的良好感受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建筑显著特征之所已形成,有两因素: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上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庭院形态涉及到庭院的结构和功能。庭院功能是庭院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总和,是庭院在组群环境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和性能。因此,我们从结构技法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去分析。

㈠ 结构技法 ⑴ 结构

“最初的庭院,显然是基于群居和自我保卫。城邑出现以后,庭院的外墙就主要是用来划分内外公私。古代的宫,本身就是个城,唐宋之后,城内的宫就缩小变成小组的庭院……扬弃城邑的防御性,保留廊庑内里的鉴谧宁静,予居住者在庭院内的‘户外生活’。”

首先,与西方的砖石体系不同,中国采取的是木结构体系。木材除了在取材和加工方面对建筑的建造提供了很大方便,还使城中与围护两者分离,使建筑的门窗的布置有很大自由,建筑向院内的通透和开敞是砖石结构不易达到的。所以西方建筑发展了几个世纪,研发出各种新鲜的建筑手段,但还是难以改善室内的采光问题,即使到了哥特时期,开窗已经成为可能,但还是难以改善室内压抑神秘的氛围。但是玲珑的外表也是要有代价的。防火和防盗问题是木结构致命的缺点。以土木为主要构筑材料的木构架建筑,房屋自身的坚实程度不如使用砖石结构的西方古典建筑,特别是由于外檐装修的门窗格扇占很大部分,单体建筑的防护能力很弱。并且木构架建筑燃烧快,火势蔓延快。建筑向高发展不利于火灾的扑救,加大体量和跨度又被建筑技术和材料所限制。所以采用院落式布

局,用院落把单个的建筑组合在一起,各幢建筑都深藏在院内或面向内院,整体院落的外界面院墙或山墙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复原 厚重墙体和灵活立面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