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名族唱法与西方美声唱法之异同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唱法,它们在音乐表演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美声唱法是一种在西方古典音乐传统中发展起来的唱法,它注重声音的美感和技巧性,而民族唱法更注重表达情感和民族特色。
本文将从声音特点、技巧要求、演唱风格等方面探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声音特点上有明显的不同。
美声唱法追求高亢、明亮、纯净的声音,要求歌唱者发出完美的高、低音,声音通透、柔美,常常在高音区域表现出超凡的技巧和听感上的美感。
而民族唱法则更注重声音的自然、浑厚和情感的真实表达,歌唱者的声音常常带有一种天然的粗糙感,更符合民族音乐的特点。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声音特点是完全不同的。
在技巧要求上,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也有所不同。
美声唱法要求歌唱者具备高超的音域、音色控制能力和呼吸技巧,为了追求声音的完美和技巧性,常常需要进行大量的声乐练习。
而民族唱法更注重表达情感,歌唱者需要具备灵活的音域,能够自如地在不同的音域中转换,并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民族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色彩。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技巧要求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演唱风格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美声唱法多用于歌剧、室内乐等形式的表演,它注重声音的美感和技巧性,因此在演唱时常常需要歌手具备一定的演技和舞台表现能力。
而民族唱法多用于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等形式的表演,它更注重歌者的情感表达和对民族音乐特色的诠释,因此在演唱时常常需要歌手具备真诚、坦率的表演方式,能够真实地表达出民族音乐的魅力。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演唱风格上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中国民族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的异同一、美声唱法美声唱法 , 意大利文为 Bel Canto, 意思是美好的歌唱。
美声唱法是从西欧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而来 , 自文艺复兴逐步形成的。
当时的西方音乐多是建立在多声部教学音乐和复调音乐基础上 , 唱法本身脱离不了宗教音乐的影响 ; 随着歌剧剧情的发展,一些情感激烈的戏剧性唱段 , 在唱歌满足不了表达剧情激烈发展的需要时 ,歌唱家们努力探索、钻研 ,改进自己的唱法 , 以适应剧情时的需要 , 这样就产生了今天表现力丰富多彩的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要求歌唱的发声自然 ,音色美妙清纯 , 有适当的共鸣和圆润的连贯音 ,特重的起音法 ,巧妙的滑音 , 稳定的持续音 , 有规律的渐强、渐弱以及装饰音等 , 其目的是要使旋律演唱得更华丽、灵活、圆润 ,更富有光彩 ,音高更为准确 ,声音更具有穿透力。
二、民族唱法民族唱法 ,是我国人民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惯 , 根据汉语言的发音吐字 , 在戏曲唱腔、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 , 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优点 , 在演唱民歌和民族特色较强的歌曲作品时所采用的声乐技巧的统称。
如今的民族声乐称谓是我国现代乐坛的提法, 这种唱法正是在传统的声乐艺术基础上 , 随着我国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不断的改变而不断提高、发展起来的。
民族声乐在演唱方法和演唱风格上都有不断的变化和提高 , 它表达了人民新的生活新的思想感情 , 新的精神境界 , 新的音乐风格及新的演唱方法和形式 ,这使我国的音乐舞台上增添了奇异的光彩。
民族唱法植根于中国的土壤 ,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 ,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特点、欣赏的习惯和审美认识。
三、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本质以及技术运用上的比较(一)训练的差异如果全面考虑歌唱在唱法上的区别 ,那就是指唱法本身 , 嗓子的力量及其真假声的比例是什么状态 ,要混合到什么程度 , 是以真声为主还是以假声为主。
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 , 而民族唱法则真假声分离。
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是两种不同的歌唱技巧,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音乐艺术中,这两种唱法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崇。
本文将从声音的发声方式、音域的运用、情感的表达以及歌曲的演绎等方面来探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声音的发声方式上存在较大的不同。
美声唱法注重声音的清晰、明亮和连续,强调声音的准确和纯净。
歌手在唱歌时会运用头腔共鸣来产生明亮的声音,使声音听起来更加圆润和饱满。
而民族唱法注重的是声音的变化和特色,歌手会在唱歌时运用胸腔共鸣,使声音听起来更加宽厚和具有个人特色。
从声音的发声方式上来说,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音域的运用上,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也有着显著的不同。
美声唱法在运用音域时更加注重音准和音色的稳定性,歌手会在高音区域展现出优美的旋律和华丽的音色。
而民族唱法则更加注重音域的开阔和自由,歌手会在音域的运用上更加灵活多变,展现出不同的音色和音调。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音域的运用上也有所不同。
在情感的表达上,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
美声唱法更加偏重于音乐的技巧和表现力,歌手会在演唱时更加注重声音的柔美和流畅,使得听众更容易被歌曲所打动。
而民族唱法则更加注重于情感的真实和生动,歌手会在演唱时更加注重情感的真挚和表达力,使得歌曲更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情感的表达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声音的发声方式、音域的运用、情感的表达以及歌曲的演绎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美声唱法注重声音的准确和纯净,更加适合演绎那些高雅和优美的曲目;而民族唱法更加注重声音的变化和特色,更加适合演唱那些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歌曲。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它们都是音乐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在今后的音乐创作和演唱中,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两种唱法,以丰富和丰富音乐的表现形式,为听众带来更多样化的音乐享受。
浅谈中国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差异作者:刘雨鑫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8期【摘要】中国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各有千秋,都有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但是两者又存在着相通的地方。
比较清楚两者的差异,有利于中国民族唱法的扬长避短,促进它的发展,也有利于其朝着更加开放包容的格局发展。
【关键词】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差异【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一、中国民族唱法民族唱法是由中国各族人民在自己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按照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和技巧,创造当然本文所讨论的中国民族唱法主要是指民族新唱法,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四五十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是郭兰英等一些艺术家。
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等客观因素,致使这个时期的民族唱法要更加注重语言“说”的音乐感,其发声方法融入了中国许多戏曲的元素、发声方法和特点等,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民族新唱法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特色。
它主要以真声为主,声音自然、细腻,具有明显的传统民歌的特点,因为传统民歌的加入,使得这一时期的大部分作品受到人命群众的热烈欢迎。
如《我的祖国》在现在依然有着很高的传唱度。
第二阶段是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是马玉涛、李双江等一批艺术家。
时代在进步,因此他们打破了以戏曲为元素的这种传统唱法,打开喉咙、混入假声,使声音圆润流畅、上下贯通,改变了之前以真声为主的发声技巧。
到了八十年代,我国的国门逐渐放开,一些西方国家的唱法流入进来,,因此这些艺术家们开始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西洋唱法,在具有中国民族声乐特色的基础上,融合了美声唱法科学的发声方法,这一时期的民族唱法进步飞速,新的民族唱法得以诞生,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是宋祖英、张也、吴碧霞等艺术家。
以上就是本文所讨论的中国民族唱法的发展阶段,要搞清两者的差异,首先要认识到这种唱法的发展过程。
二、美声唱法美声唱法起源地在欧洲,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帝国当时的教会演唱。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共性摘要: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是两种歌唱艺术。
它们之间不是互相独立的歌唱艺术;而是在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
它们有共性,也有许多独特的个性。
本文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共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区别;共性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是两种歌唱艺术。
它们之间不是互相独立的歌唱艺术;而是在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
它们有共性,也有许多独特的个性。
不论我国的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在呼吸问题上,原理上基本是一致的。
我们在演唱时既要注意民族唱法风格与美声发声的歌唱技术相结合,又要根据每个人的发声机能的不同进行具体的调整。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它们之间互有联系,互相依存,它们以不同的声乐模式呈现着特有的艺术色彩。
这么说来,民族唱法所走的道路比美声唱法要复杂的多。
一.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
民族唱法融汇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和方法,在戏曲唱腔,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吸收美声唱法的优点,从而形成了一种民族唱法。
它既包括中国的说唱艺术及中国的民族歌剧等的演唱艺术。
又同时包括中国民歌唱法的精华和借鉴外国美声唱法的先进发声技巧与表现形式,具有了音域宽广、声音明亮、咬字发音亲切动人、演唱风格优美等特点。
民歌演唱家,如吴雁泽代表作《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蒋大为代表作《敢问路在何方》、《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另外还有李双江、阎维文、郭兰英、李谷一、德德玛、关牧村、彭丽媛、宋祖英等一批优秀的民歌演唱家,带给我们很多精彩的作品。
美声唱法则是世界范围公认的歌唱方法,它作为一种歌唱艺术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美声唱法不受语言限制成为世界性的声乐艺术,同时它也慢慢的融合了各个国家的语言特点。
在中国也是如此,突破了语言的障碍,中国的美声唱法也创造了很多好的作品。
中国作品如《我爱你,中国》、《黄河怨》等,我国著名美声唱法的歌唱家有廖昌永、戴玉强、迪里拜尔和幺红等。
在中国,这种美声唱法本身有他自己的“味道”。
浅谈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差异正所谓:“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在我国音乐事业发展的过程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作为最重要的两种歌唱方法,得到了诸多肯定与关注,一个是我国的传统民间音乐歌唱艺术,一个是西洋声乐文化的代表,两者既存在着差异,又具有融合的可能性,到底是水火不相容还是将其有效融合到一起,实现在差异中存在个性,成为了业界讨论研究的焦点,本文通过简述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发展历程,对两者进行了详细的差异比较。
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差异1.气息运用上的差异美声唱法歌唱时的气息支持,主要是指横膈膜肌肉的支持。
横膈膜是一个呈圆形的大而有力的由肌肉和腱组成的肌肉膜。
处于自然松弛状态时,呈圆拱形顶状横置于胸腔与腹腔之间。
吸气时,肺部充满着气息,横膈膜收缩下降,两肋扩张,胸腔上下扩大,同时肝、脾、胃肠等内脏器官被向下推动,是腹壁及腰围向外膨胀;呼气时,随着肺部气体的排除,腹肌收缩,迫使内脏器官恢复原位,横膈膜松弛上升。
民族唱法有吸气深,存气多,运气足,用气活等特点。
在我国古代音乐曲籍上早有“气动则声发”、“气沉丹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等记载。
在气息运用上强调讲究气口。
中国民族声乐的曲调结构复杂,有时一字数音,一腔数板,必须在正常的气口外,补充一些气口。
2.语言的差异美声唱法的语言主要以意大利语为语言基础,属于节奏性语言,颗粒感强,高低起伏不大,节奏变化多样。
讲究连贯的严谨规格。
我国的民族唱法是在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环境中形成,基本属于旋律性语言,乐音四起的高低起伏是与美声唱法有所不同。
3.咬字吐字的差异美声唱法的形成与发展与它的母语—意大利语是紧密相关的。
意大利语曾被誉为是最适合歌唱的语言。
这是由于意大利语的单音节较多,元音位置突出且音律平正、音调和谐,时分有利于美声唱法。
它的审美要求是把声音的共鸣形象及艺术规格放在第一位,其次强调吐字清晰。
咬字要服从发声、行腔,讲求以声传情,要求咬字与发生时字音、母音分离,前后分开,字音在前,母音在后,强调字音的动作形成及力量释放要快速轻捷,不要影响形成母音的腔体共鸣效果。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共性
摘要: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是两种歌唱艺术。
它们之间不是
互相独立的歌唱艺术;而是在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
系则。
它们存有共性,也存有许多独有的个性。
本文从民族唱法与美声演唱法的区别与共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区别;共性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是两种歌唱艺术。
它们之间不是互相独立的
歌唱艺术;而是在许多方面都有著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
它们有共
性,也有许多独特的个性。
不论我国的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在呼
喷问题上,原理上基本就是一致的。
我们在献唱时既要特别注意民族唱法风格与美声发声的歌唱技术相结合,又要根据每个人的发声机能的
相同展开具体内容的调整。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它们之间互存有联系,互相依存,它们以不同的声乐模式呈现着特有的艺术色彩。
这么说来,
民族唱法共行的道路比美声唱法必须繁杂的多。
一.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
民族唱法融汇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和方法,在戏曲演唱
腔,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吸收美声唱法的优点,从而形成了一
种民族唱法。
它既包含中国的饶舌艺术及中国的民族歌剧等的献唱
艺术。
又同时包括中国民歌唱法的精华和借鉴外国美声唱法的先进
表达意见技巧与表现形式,具备了音域宽阔、声音光亮、咬字发音平易近人动人、演唱风格优美等特点。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在我国的声乐界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是教学的两大主要唱法。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讨论在我国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是声乐界始终讨论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唱曲的演唱风格、艺术处理方面绽开讨论。
主要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唱歌特点进行了比较。
1.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起源及演唱方式美声唱法来源于著名的意大利欧洲古国,其意大利文是"belcanto',在中国汉字译为"奇妙的唱歌'或"美而好的唱歌'。
美声唱法在17世纪的意大利是一种极有影响力的演唱唱法。
在17、18世纪,美声唱法正处于蓬勃进展的时期,欧洲消失了两个辉煌时期:(一)是消失了阉人歌手,阉人歌手是基督教对宗教音乐统治的直接产物。
为了保住男童的"女声',教会的统治者便对男童进行阉割,使其声带停止发育,从而造就了阉人歌手。
阉人歌手声带近似女,以及娴熟的唱歌技巧,唱出各种高难度花腔技巧,音域特别之宽广,音色特别之美丽,"美声唱法'真正的就这么缔造了。
18世纪美声唱法广泛流传,但由于做法残酷,随着社会的进展,特殊是经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人们崇尚艺术的现实性,阉人歌手渐渐被淘汰,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二)到了19世纪达到了完善的阶段,以罗西尼、唐尼采蒂、贝利尼和威尔第为代表,其唱法的要求很科学,它有一套完整的声乐系统训练。
美声唱法要求唱歌的发声科学,声音统一,音色穿透力强,音域宽广,音量掌握自如,有科学的共鸣和圆润的连贯音等。
法国男高音唱歌家杜普雷在巴黎歌剧院的舞台上,以他宏大的音量、雄浑的胸腔共鸣、超群的演唱技巧震动了整个欧洲,把美声唱法推上了世界舞台。
民族唱法是我国民间的一种唱法,是在我国各个社会文化历史进展时期中各地区、各民族间流传着不同的唱歌艺术方法、唱歌艺术形式和流派唱法艺术体系的总和,其中包括各民族的民歌、戏曲和说唱艺术。
分析我国声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我国声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分析声乐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形式,它以声音为媒介,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中,声乐唱法也各有千秋。
在中国,我们拥有丰富多样的声乐民族唱法,同时也受到西方美声唱法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我国声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特点、区别以及各自的艺术价值。
一、声乐民族唱法的特点与表现方式我国声乐民族唱法源远流长,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传承。
传统声乐民族唱法注重声音的自然、浑厚和深情。
其特点包括:1. 音域广泛而灵活:声乐民族唱法注重对音域的开发和运用,让音乐能够跨越广泛的音高范围,展示出歌手的技巧和表达力。
2. 流畅的音乐旋律:民族唱法注重音乐旋律的连贯和流动性,通过各种音律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效果,使听众可以感受到节奏上的变化。
3. 强调情感表达:民族唱法注重歌手对情感的深入诠释,通过音乐来传达思想和感情,让听众产生共鸣。
4. 声腔和技巧:我国声乐民族唱法十分注重发声技巧和声音的塑造。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唱法都有自己独特的声腔和发声方法。
二、美声唱法的特点与表现方式美声唱法是西方声乐传统中的一种唱法,通过强化声音的美感和技术控制,追求声音的纯净和华美。
其特点包括:1. 高度训练的声音技巧:美声唱法侧重于声音的技巧性训练,要求歌手具备良好的音域和音准等基本要素,以及熟练的演唱技巧。
2. 精致的声音表达:美声唱法追求声音的纯净、明亮和华美,注重对声音的细微变化进行把握,使得演唱更加精致和动人。
3. 严谨的唱姿和舞台表演:美声唱法强调演唱者在舞台上的仪态和表现力,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姿态、眼神和面部表情等。
4. 西方古典音乐的演绎:美声唱法通常与西方古典音乐结合,演唱经典的歌剧和艺术歌曲,展现出声乐的高雅和精致。
三、声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交融我国声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表现风格和技巧方法上存在显著的区别,但两者也有一定的交融与融合。
浅谈中西方声乐的异与同作者:冯晓玲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年第06期[摘要]:声乐是人类按照一定的方式,用声音美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的意志和希望;是以人的身体作为乐器,在大脑神经的指挥下,协调有关肌肉做有效运动后,产生出来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有明显高低长短强弱变化的、非自然状态的音乐;是以声音为主,表现人类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我们这里说的中西方声乐主要说的是中国的民族唱法与西洋的美声唱法,这两种唱法一直是声乐界一个重要且敏感的问题。
[关键词]:中西方声乐异同声乐是人类按照一定的方式用声音美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的意志和希望;是以人的身体作为乐器,在大脑神经的指挥下,协调有关肌肉做有效运动后,产生出来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有明显高低长短强弱变化的、非自然状态的音乐;是以声音为主,表现人类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我们这里说的中西方声乐主要说的是中国的民族唱法与西洋的美声唱法,这两种唱法一直是声乐界一个重要且敏感的问题,就这一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与看法,笔者认为,这两种唱法既有它们相同相连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先说说它们不同的地方,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谈谈。
第一,是声音原理的认识不同。
我们先观察一个器乐现象,中国的器乐与西洋器乐在音色上有明显的不同,就是西洋的乐器在音质音色上倾向于远离人声,在发声上通过远离人声来获得对器声的接近,而中国的乐器在音色与音质上恰恰追求人声,这种区别折射了东西方音乐思维的差异,中国的乐器是不太乐于标准化和统一化的也未将自身的音乐抽象成纯粹的形式体系,由此,中国的乐器的音质也不愿将自身从人的嗓音中超越出来,而始终停留在人生的层面始终以接近人声为自己的最高旨趣,甚至自身的发展也受到近人声这一意识的支配。
从乐器音色推论到声乐音色,我们会发现西方声乐的代表是美声唱法的发音,这种发音是一种经过美化的具有共性特征的音色——所谓的器声。
相反,中国声乐的代表——民族唱法他所表现的是一种以各地方不同语言、语音、语调为基础的以个性化风格为特征的音色,它保持一种自然美,一种朴实而又独特的音色美——所谓人声。
浅议中国传统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比较一位英国的文学批评家说过:“一切艺术都趋归于音乐”。
因为音乐在激发情感方面远胜于其它艺术门类。
由于一切艺术都以表达情感为终极目的,而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永远不息的功能,声乐表现情感时所能达到的深度、广度以及其感情情绪转换之迅速、差别之细微,往往使其它艺术门类望尘莫及。
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她们自己的歌曲,自己的歌唱风格及歌唱形式,它反映了该国家各民族独特的历史、风俗、性格、气质,也代表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水平。
中国的歌唱形式有三百多种,在世界是以其表现丰富,特色鲜明著称。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使声乐艺术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体系。
在20世纪初,学西洋声乐艺术的第一代歌唱家如蔡绍序、应尚能等前辈把美声进一步带入了中国开始至今,中国传统声乐与西洋美声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相交融。
每个国家的艺术都有其优点,我们不能全部拿来,否定自己,应因地制宜,取其和补忆短,发扬具有中国特点的声乐艺术,在前的探索中和我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民族传统唱法在运用声乐器官上的儿方面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一、呼吸的运用呼吸系统包括肺及肌肉系统。
歌唱的呼吸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生理性呼吸,而属于有意识、有目的、带有技巧性的呼吸。
呼吸系统的正确运用是歌唱的基础因素之,是决定歌唱好与坏的关键。
各唱法在呼吸的提法和名称不太一样,但都要求以深呼吸为动力,这个是一致的,只是在其体内的深浅,具体的部位不完全一样。
无论是民族传统唱法或是美声唱法都认为美好动听的声腔必须由气息来支持。
有时我们会发现,有些瘦小的歌唱家,也能唱出美妙声音。
关键在于怎样运用与配合。
美声唱法强调将气吸至肺底部,肺中吸满七、八成的气后,胸腔即相应地扩大,下肋骨周围托住。
由于声门可大可小,胸腔共鸣得到运用,头腔共鸣又比较饱满,声音就比较洪亮。
中国传统唱法的气息是出自丹田或自脐间出,强调“用一根线,不用大片”,不强调胸腔共鸣,使带的张力加强,共鸣也比较集中,减少了胸式呼吸的幅度,因此在用气方面主要是腹式呼吸法。
浅谈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同与不同
汪博轩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中国民族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在历史背景、发音方法、演唱风格等方面
有共同之处,也有比较大的区别。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发音方法上是相互借鉴的,它们有着各自的优点。
美声唱法讲求声音的宏厚结实,而民族唱法更加细腻,音色也比较明亮。
在演唱风格的处理上,我们不但要表现民族唱法的甜美的特点,也要结合美声唱法宏厚有力的特点来演唱歌曲。
把两种唱法结合起来,寻找它们的共同之处,再加以修饰,这样的话演唱才能更加完美。
使的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国际舞台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页数】1页(P93-93)
【作者】汪博轩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成都 610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16.2
【相关文献】
1."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四大不同 [J], 杨晓青
2.“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四大不同研究 [J], 颜昭
3.从中国的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不同阶段的比较看中国声乐的发展 [J], 蔡炫琴
4.从中国的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不同阶段的比较看中国声乐的发展 [J], 蔡炫琴
5.浅谈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同与不同 [J], 汪博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作为两种不同的声乐表现形式,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风格。
从音乐学的视角来看,这两种唱法在音乐结构、技巧运用、情感表达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音乐学的角度对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进行深入分析。
一、音乐结构与调式的差异民族唱法通常受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其音乐结构与调式多样化,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
例如中国的京剧、苗族的芦笙歌、蒙古族的长调咏唱等,都体现了不同民族音乐的特色。
而美声唱法则更多地受到西方古典音乐的影响,其音乐结构通常采用西方古典乐曲的形式,如奏鸣曲、交响曲等。
在调式上,美声唱法通常运用西方传统的音阶和音程,如大调、小调等,而民族唱法则常常采用五声音阶、七声音阶或其他特殊的调式,呈现出独特的音乐风格。
二、发声技巧与音色表达的差异民族唱法注重声音的自然、朴实,发声技巧多样化,如颤音、假声、喉音等,通过这些特殊的发声技巧,民族歌手能够表达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音色和情感。
美声唱法则更加注重声音的纯净、连续和可控性,其发声技巧包括共鸣、支撑、混响等,要求歌手具有良好的声乐训练和技巧,以实现高质量的音色表达。
在音色方面,民族唱法的音色常常呈现出粗犷、浑厚、有力的特点,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民族文化的豪放与淳朴;而美声唱法的音色更加柔美、流畅、清澈,其追求的是声音的纯净和高雅。
通过不同的发声技巧和音色表达,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都能够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魅力。
三、情感表达与艺术内涵的差异民族唱法在情感表达上较为直接、真挚,通常通过歌词、旋律和音色来诠释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爱情故事等丰富的情感内涵。
例如苗族的《芦笙歌》以其激昂的节奏和朴实的歌词,表现出苗族同胞的热情与豪迈;蒙古族的长调咏唱则通过缓慢舒缓的旋律和深沉的音色,表达出草原上广阔、悠远的情感。
而美声唱法则更注重音乐的审美效果和精神内涵,通常以古典乐曲为载体,通过复杂的曲式和和声,精致的旋律来体现音乐的高雅和深刻思想的内涵。
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异同中国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唱法,它们分别代表了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和传统。
本文将从声音、技巧和形式三方面探讨中国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异同。
声音方面,中国民族唱法注重情感表达,强调感性的表达方式。
歌手在演唱过程中主要使用自然的嗓音,同时也会运用一些发声技巧来表现情感。
例如,偏向于柔和的吟唱、力量强大的呐喊、高昂的优美的颤音等。
在声音的实际使用上,民族唱法重视音的连续性和渐进性,创造出比较具有中国风格的音色。
而美声唱法则更加注重技巧,强调技术的高超性。
歌手通过高度训练发声器官来达到发声的最大效果,发挥最佳的音质表现能力。
美声唱法强调利用假声、混声等发声技巧,让声音更加清晰明亮,富有表现力。
美声唱法更注重音高和音质的准确性,因此在演唱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是喉腔深处的声音,以产生更为浑厚尖锐的音色。
在技巧方面,两种唱法都有其独特的技巧。
在中国民族唱法中,常使用的技巧包括弯音、颤音、滑音、吐音等。
在演唱《马骝庙》这首歌时,歌手运用颤音技巧来表现歌曲中的感情。
而在美声唱法中,常用的技巧包括半音及全音的技巧练习、各种呼吸技巧、高甲动和朗唱等。
在演唱高音时,歌手可以运用假声技巧,有效提升音质和音高。
形式方面,中国民族唱法重视视觉和身体表现,演唱过程中强调动作和仪态。
例如,当唱《茉莉花》时,歌手会加入一些舞动动作来表现花朵的柔美和自由。
而美声唱法则更加注重音频效果,强调声音的收缩和放松,或者全身震颤的表现方法。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的姿势和动作相对简单,更加注重手臂的收放和呼吸的协调。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声音、技巧和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两种唱法所代表的文化和传统的不同体现。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两种唱法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值得我们去体验和学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异同 作者:徐素洁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9期
【摘要】本文主要对中国民族唱法、美声唱法进行浅析,并发现与研究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区别与相同之处,以便更好的深入探究声乐艺术,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促进声乐的多元化发展,也有助于中西音乐文化的相互包容与融合。
【关键词】民族唱法;声乐艺术;美声唱法;异同;意义 【中图分类号】 J61 【文献标识码】A 一、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又称中国传统唱法,是在中国环境中土生土长的一种歌唱艺术与方法。也是由各民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与爱好创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唱法,民族唱法包括中国的戏曲唱法、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与民族新唱法等四种唱法。很多典型的民歌会用方言来歌唱,这样更能够表达民族风格的浓郁特征。民族唱法诞生与人民之中,继承了中国民族声乐的一优秀文化传统,已逐渐成为了中国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关于我国最早的民歌记载可追溯到奴隶社会。从广义上来说,包括戏曲、曲艺以及民歌三类风格的创作歌曲的唱法,但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带有民族风格的作品所运用的专业演唱技法,中国典型的民族声乐代表作品有《茉莉花》、《我的祖国》、《北风吹》等,中国主要的代表民族声乐家有宋祖英、张也、李谷一等。
传统民族唱法主要在气息上、声带上、共鸣上有一定的特别运用。由于中国民族歌曲曲式复杂、节奏多变、有时候一板多眼这样的一个特性就要求中国民族唱法需要有独特的运气方法。大多的传统民族唱法是以真声为基础,采用腹式呼吸法,气深而量少。歌唱的过程中以气口为讲究,这是一种吸气换气的专业术语。对于声带上要求较高,须其强韧并且坚实有力,能够保持一定的弹性,这样才有利于发声体震动以及歌曲的歌唱咬字。共鸣上需要达到头腔共鸣以及鼻腔共鸣,全面平衡的来使用共鸣腔体以增加音色音量,修饰歌曲歌词,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情感,诠释歌词的意境,与听众产生情感共鸣,给人在听觉上形成一种享受。
民族和美声唱法的特点内容提要民族和美声唱法是主要的两大教学方法,它们之间的相通之处,不同之处。
它们的歌唱特点,演唱风格,对作品的艺术处理方法等进行研究。
民族唱法是建立在我国文化传统之上的,而美声唱法是建立在欧洲文化之上的,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民族唱法要求的气息相对美声较小。
在腔体共鸣上,美声要求头腔,口腔,胸腔的全共鸣,而民族相对集中在头腔和口腔的共鸣,因此两种声音在音色上也有所差异,民族集中,明亮且甜美;美声浑厚,高亢威力而致远。
我很喜欢常思思的歌曲,她将民族唱法注入了新的血液,结合了美声中的花腔,中国民族花腔唱法开辟了新的道路。
例如她的代表作《玛依拉变奏》,这首歌曲在哈萨克民歌《玛依拉》的基础上,运用了变奏的创作方法,创作了这首声乐变奏曲。
哈萨克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歌曲反映家乡的劳动生活,赞美和怀念家乡的内容。
这是一首需要专业技巧性很高的歌曲,歌唱者演唱时要大胆的变化情感,时而奔放,时而含蓄,一个少女载歌载舞,演绎出美丽的故事。
前半段尽量使用明亮的音色,富有弹性,花腔部分展现出轻盈的感觉又不能出现“气虚无力”的状态,句语句之间的换气很重要,这样才能保持气息平稳。
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创作音乐,感觉永远是第一位的。
我们不能光顾着炫耀音乐的技术,而忽略了音乐的内涵。
这首《炫境》,虽然没有歌词,没有具体的音乐形象,歌者通过无词的吟唱,传递深邃的音乐思想。
因为是一首无词的作品,没有了具体表达内容的限制,其引申意义包容性则更为广泛,在无拘束的旋律发展进程中,提炼了人类多种多样的情感,将人类喜怒哀乐的情绪融汇其中,尽情宣泄,力求让每一位听众都能从歌曲找到至少一处情感上的共鸣与互动。
常思思以其独有的无界花腔,巧妙地将民族、流行、美声融合一体,无词有意,炫动心灵,想象无限,造就了一种华丽到令人惊叹的吟唱,试图将人类的喜怒哀乐融汇其中。
谈及“炫”技,其实并非单纯炫耀技巧,而是这种炫技把握了传统古典与现代通俗音乐的双重能力,这才是重中之重,演唱起来已经从“跨界”向“无界”的声乐领域进发,显示了她日趋成熟的声乐技艺开始了“质”的飞跃,这是十分可喜的。
浅谈中国名族唱法与西方美声唱法之异同
内容摘要:声乐艺术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
目前比较统一的认识是,声乐演唱方法可分为美声、民族、通俗种,每种唱法都有其独有的风格并使声乐演唱丰富多彩。
而我现将对美声于民族两种唱法从不同的角度及产生渊源,发声特点试着进行阐述,并着重就其异同进行比较,就我国现今美声唱化的民族唱法及民族化的美声唱法提出我的浅谈认识。
关键字:唱法;美声;民族;区别
一.美声唱法
意大利文为belcanto,意思是美好的歌唱。
主要是指17世纪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及歌唱方法。
所谓美好的歌唱是指歌唱得到良好的控制的,精巧而优美的乐音的展示,给观众以优美的乐音享受,并通过这中优美的歌唱达到精神上的陶冶和升华。
这种追求使美声区别于其它唱法,它更为注重歌唱的音响效果,更加注意研究歌唱的技巧性。
因此,美声唱法可以被认为是现代社会歌唱艺术中科学、先进的一种唱法。
由于它的科学性,使美声唱法更符合人体生理的歌唱机能,歌唱者的艺术生命由此而得到延长,一个掌握了正确的美声唱法的歌唱家,常常是五六十岁的年纪依然能引吭高歌,光彩照人,歌声中听不到衰老的迹象。
然而,它的理论形成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的积累与发展过程。
美声唱法要求歌唱的发声自然,声音洪亮,音色美妙清纯,有适当的共鸣和圆润的连贯音特重的起音法,巧妙的滑音,稳定的持续音,有规律的渐强,渐弱以及装饰音等,其目的是要使旋律延长得更华丽,更灵活,更圆润,更富有光彩,音高为准确,声音更具有穿透力。
通过加尔西父子、蓝培尔蒂等人的努力,使美声唱法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而不再只是一些歌唱家个人的一种体验。
这个理论体系包括了以下一些声乐原则:
(一)发生器管的解剖学,以及生理机能在发声时的运动方式。
(二)歌唱的呼吸分为三种类型;1胸式呼吸法2腹式呼吸法3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三)歌唱时,身体的重心应成一条直线,吸气时两肩自然下垂,胸部要挺而不僵,头略抬高一些,面带微笑,这能使口腔的上口盖有圆顶的感觉,舌头保持正常状态,下巴松弛,喉头灵活。
(四)一般把人的声音划分为高声区、中声区和低声区。
(五)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很好的吐字,是歌唱者应具备的两个可以并存而有必要的条件。
字音要咬得结实,在改变母音时应巧妙的掌握声音,尽量保持音色的统一。
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罗西尼认为美声唱法应具有三项要求:
①.具有自然优美的嗓音在整个歌唱音域范围内能将声音保持均匀与统一。
②.通过严格训练后,达到对具有高技巧性的音乐作品能唱的很轻松。
③.通过听优秀歌唱家的歌唱感受其美声唱法的风格。
这三项要求给美声唱法做了一个较为科学、完整的总结。
美声唱法大约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流传到中国。
在我国,人们所理解的美声唱法是一个比较宽广的概念,那就是以意大利歌唱发音技术为基础传统的歌唱方式。
他包括歌剧、清唱剧,音乐会的整个唱法。
虽然其中融合了各个国家的不同语言特点以及各自不同的审美观,但是基本的发声要求是相对一致的,从而形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所谓的“美声唱法”。
二.民族唱法
广义地讲应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和带有这三种风格的创作歌曲唱法。
多年来人们习惯把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特色较强的歌曲作品时采用的声乐技巧称为民族唱法。
它既是从我国民歌、戏曲、曲艺这些民族传统唱法中提炼和继承下来的,同时又借鉴和吸收了欧洲美声唱法的精髓。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丰富多彩、风格各异、优美动人的各类民歌,同时也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各具特色的民族声乐唱法,是我国民族声乐一是发展的基石。
我国有许多省份和地区,民族众多,各地各族均有与自己的地方语言,民族语言,文化习俗等一脉相承的艺术表现方式与方法,民歌唱法各不相同。
我国最早的民歌基本上是运用纯真声演唱的。
这种唱法真实自然,感情表达直接,感觉甜美亲切。
这种原始的演唱方法声音和语言结合紧密,有很强的地方风格,普遍带有说唱性,声音明亮位置较靠前,我国广大的乡村、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及一
些中小城市的民歌均采用这种唱法,但这种声音缺少共鸣显得不够圆润,其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
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民族唱法开始走向了专业化,在继承传统的戏曲、说唱、民歌发声方法的同时吸收了美声唱法的呼吸、发声、共鸣等方面繁荣优点,使民歌唱法更加科学化。
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听起来声音明亮、位置靠前、语言清晰、演唱亲切自然,提倡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呼吸的运用上借鉴戏曲唱法中的“沉丹田气”在共鸣的运用上,更多的使用口咽腔与头腔的共鸣,民族唱法的歌手喉头位置相对美声唱法略显得高一些,这无碍于歌唱,但必须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
在放松下腭、打开喉头、提笑肌、舌头放平、脖子肩部放松、强调腰腹肌肉力量等方面的要求与美声唱法一致。
三.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比较
我国原始的民族唱法与欧洲古典的美声唱法相比较,由于语言发音部位不同,表达语言的方式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因此,在运用嗓音的方法、共鸣腔的调整、语言的韵味等方面差异显得显而易见,也就是过去曾说的一听便知谁师“洋嗓子”谁是“土嗓子”。
但是,经过民族化后的美声唱法和经过继承、借鉴美声后的民族唱法之间,由于经过了横向借鉴、相互补充、各自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很大发展,因此,作为初学声乐者往往会产生认识上的模糊。
以我自己的看法我将两种唱法分为以下几点。
(1)美声唱法在各个声部,不论所唱的高、低、轻、重程度如何,其音色一般比民族唱法“暗”许多。
(2)在共鸣腔的调节上,美声唱法多采用鼻咽腔,喉头位置较低,声波震动部位较靠后,声音听起来较圆润、丰满;而民族唱法由于共鸣腔调节的较短小,声波在硬腭及口腔前上部震动较多,声音往往比较“靠前”而“明亮”的多。
(3)由于两种唱法在共鸣腔调节上的差异,因此在歌唱语言的咬字与吐字等方发上差别较大。
民族唱法咬字部位靠前,唱法讲究“字正腔圆”,语言表达亲切、自然;而美声唱法在运用我国语言歌唱时,虽然比原始的美声唱法有了很大改革,但与民族唱法相比仍显得靠后一些。
(4)美声唱法发生时呼出气息的排气量较大,中低声区要求像叹气那样
的排气量,而发高音时则需像在远处喊人那样的排气量,所以发出的声音比较宽一些;而民族唱法则讲究气息深沉于“丹田”,部位较深,排气量较小,因此发出的歌声比较灵巧、秀丽、纤细、高亢。
以上仅仅是自我认为的几种常见的差异,至于发声生理上的差异有待更深人的学习和了解。
近年来,民族唱法大胆地吸收美声唱法的精髓,在保持我国民族风格的原则上,在高音区的发声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解决了民族唱法的中高音区的演唱问题,这是民族唱法的一个新的突破。
在我国,通过美声化的民族唱法或通过民族化的美声唱法同样赢得了人们的认同和喜爱,如歌曲《岩口滴水》、《草原上升期不落的太阳》等,在演唱时强调呼吸、声音的通畅、口咽腔、胸腔、头腔共鸣、气息的支持等,均做出了与美声唱法一致的要求,但在旋律运腔、咬字方面又突出了民族的风格与特色,使之更具民族唱法的韵味,这便是美声化的民族唱法。
又如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生命的星》等则属于民族化的美声唱法。
虽然听起来民族味很浓,但这些作品都具有中华民族的特点。
民族唱法美声化,美声唱法民族化,是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结果,也是我国声乐发展的一大步伐。
参考文献:
[1]徐讲真、《歌唱的艺术》北京音乐出版社2002
[2]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3]韩勋国、《歌唱教程》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4]张蕾、《歌唱的钥匙》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