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苹果矮化砧木应用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5
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研究进展与下一步任务作者:韩明玉来源:《西北园艺·果树专刊》 2016年第3期韩明玉上世纪70年代以来,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在世界各地广泛推广应用。
随时间推移,该技术不断发展,新的矮化砧木不断出现,栽培模式不断创新。
目前,矮砧集约栽培已成世界苹果发展的主流方向。
这种模式与上世纪70—80年代发展的矮化密植栽培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栽培理念、栽培技术等方面差异很大。
下面,笔者想结合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研究进展,谈谈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下一步的任务。
1矮砧集约栽培模式是先进理念与新技术的突破1.1新模式是先进理念的突破该模式的管理理念,一是高投入,保证省力化栽培。
新模式要求用工业化手段建立果园,采用肥水一体化、果园支架和防冰雹、防晚霜等设施,喷药、施肥、花果管理等全部采用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除果品采收,其他环节几乎不用劳动力。
二是高产出。
栽后第2年结果,早挂果、早收入、早更新,非常丰产,缩短了幼树期和衰老期的时限,果园里的树体基本保证在盛果期,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1.2新模式是先进技术的突破一是对苹果树整形修剪理论的突破。
过去整形修剪理论一直要求每株树上的每个主枝和每个结果枝组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基本要达到平衡,而新模式采用的高纺锤形树形(Tall spindle),提出了整株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的理念:将大量枝条拉至下垂,培养结果枝组结果;整株树保持一定高度,预留5%~7%的直立营养枝,以保持树势——这是对枝条进行功能化分类处理的创新性整形修剪技术思路,其结果是让树体的长、中、短枝比例由自由纺锤形的1~1.5 ∶ 1.5~2 ∶ 6.5~7.5变为高纺锤形的1 ∶ 1 ∶ 8,大幅提高短枝比例,更有利于花芽形成,缩短生物学幼年期。
同时,新模式的树体碳水化合物分配到果实中的比例较同龄乔砧高10~15个百分点,树体经济系数更高。
二是砧木选育和苗木培育技术的突破。
新模式采用的矮化砧木是T337——荷兰从M9中选育出来的易成花结果的优良砧木——该砧木相比M9更容易成花,嫁接一般苹果品种第2年即可成花。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在我国的发展前景矮化密植栽培是世界苹果发展展望未来,我国已具备发展矮化密植苹果的条件,果农之友2015No.11果业论坛生产中大量应用矮化自根砧苗木,由于认识滞后及对矮化自根砧苗木繁育技术掌握不够,我国在这方面发展缓慢,近年来海升集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国外引进M9优系T337矮化自根砧苗木,经过试验示范,已能批量生产矮化自根砧苗木和矮化自根砧苹果优质大苗,极大地缩短了我国与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在矮化密植栽培上的差距。
4.2苗木质量大幅提高我国矮化密植成功的示范园在建设中对苗木高度重视,象海升集团建园所用苗木全部采用荷兰进口的大苗,在发展过程中,人们普遍认识到苗木的重要性,大苗树体健壮,童年期较短,栽后进入结果期早,有利于树势控制,因而生产中对苗木要求较严,这促进了我国苹果苗木生产的转型,三当苗的数量大幅下降,苹果苗木整体质量已有大幅提高。
4.3肥料供给有保障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对肥水条件要求较严,矮化密植的高产是建立在高水肥保障的基础之上的,长期以来,我国苹果生产中缺肥少水的现状制约着矮化密植栽培的普及,随着我国肥料工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的不断开拓,使得苹果生产中应用的肥料种类越来越丰富,数量越来越充足,生产条件得了极大的改善。
4.4节水栽培日益完善我国绝大部分苹果产区无浇灌条件,雨养特征明显,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已形成了覆盖栽培为主,节水灌溉为辅的节水栽培模式,而从以色列等国引进的肥水一体化栽培模式,极好的改善了肥水供给状况,对矮化密植栽培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4.5果园机械日益普及多年来,我国农机工作者立足我国苹果经营单位小,种植规模小的实际,研究推广了适应我国小条田的小型机械,像小型挖穴机、开沟施肥机、微型旋耕机、除草机、弥雾机等,果园机械的普及,加快了果园现代化的进程,使得矮化密植栽培的优势得到进一步体现。
4.6配套树体控制研究应用已经成熟树体调控是矮化密植栽培中的关键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苹果栽培中树形以疏散分层形为主,树冠大,整形时间长,修剪量大,对树体刺激作用大,进入结果期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纺缍形树形,纺缍形树冠偏窄,培养简单,修剪量轻,对树体刺激作用小,有利树势缓和,进入结果期早,树体受光量多,所结果实品质好,很适于密植栽培。
白水旱地矮化苹果栽培现状与发展对策矮化栽培是世界苹果栽培模式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我国现代苹果栽培制度变革的方向。
白水县是陕西优质苹果基地县之一,苹果栽培方式近年正在由乔化栽培向矮化栽培转变,由于地处渭北半干旱区域,“旱作矮化栽培”逐步成为白水苹果矮化栽培的主要模式。
本研究着眼于白水旱地矮化苹果栽培问题,较系统地调研了白水县苹果栽培现状,分析了白水苹果矮化栽培特点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引导白水旱地矮化苹果栽培生产实践。
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白水苹果栽植面积趋于稳定,现有总面积3.67万公顷,其中矮化栽植面积1.16万公顷,近5年来矮化栽培面积呈逐渐扩大趋势。
栽培品种以富士系为主,面积占比67.63%,品种单一问题仍很突出。
白水旱地矮化栽培,树体长势良好,便于机械作业,管理技术简便,省力、省工,经济效益好,表明苹果矮化栽培较乔化栽培具有明显优势,适宜在白水推广应用。
2.白水县矮化苹果栽培类型以矮化中间砧苗木为主,矮砧以M<sub>26</sub>主导,占比约为99%。
栽培方式以微起垄覆盖、节水保墒的旱地矮化栽培模式为主,栽植面积在3.33-13.33公顷之间的经营主体有181家,呈现适度规模经营特点,矮化果园配备有较完整的支架系统,专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3.长期以来,白水县以乔化苹果栽植为主,矮化规模化栽植仍处于发展阶段,旱地矮化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栽培模式的完善仍需加强。
按照现代矮化苹果高效生产要求,仍存在矮化苗木基地建设水平低、果园肥水管理不到位、配套基础设施薄弱、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
4.为了推动白水旱地矮化苹果高水平发展,提高矮化栽培整体效益,还需要加强以下对策措施:一是建立高标准矮化专业苗圃,提高苗木生产质量;二是加强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提高肥水利用效率;三是强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四是加快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现代苹果矮砧集约栽培关键技术现代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是一种高效的果树栽培技术,它利用矮化砧木,使苹果树生长较低,从而可以方便地进行栽培、管理和采摘,从而提高果树的生产效率和果品质量。
下面将介绍该技术的关键技术。
一、矮化砧木选用矮化砧木是苹果矮砧集约栽培的核心技术,其选用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应选用生长旺盛、耐寒、耐旱、抗病虫害、易于扦插繁殖的砧木。
同时,还需要考虑砧木对栽培土壤的适应性、果树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等因素。
常见的矮化砧木包括M.9砧木、M.26砧木、M.27砧木、M.60砧木等。
其中,M.9砧木被广泛应用于苹果矮砧集约栽培中,其生长旺盛,抗病虫害能力强,果树成型较快,果实品质优良等特点受到广大果农的喜爱。
因此,选用M.9砧木进行集约栽培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二、合理的栽培方式集约栽培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栽培方法和技术手段,使果树生长繁茂、果实品质优良。
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栽培方式。
1、适宜的密植度。
一般来说,集约栽培中的苹果树密植度较高,一般为半勾臂式密植,即每亩密植4000-5000株。
这样可以使果树生长较矮,形成富有产量的树冠,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
2、定期修剪。
集约栽培中,要根据苹果树年龄和生长状况进行定期修剪。
若树的冠层扩展过宽,则需及时剪掉枝条;若树冠较窄,则要培养主干,促进枝条的发育,从而形成较多的果花和果实。
3、合理的疏花。
集约栽培中要进行合理的疏花,以便减轻果树的负担,促进果实发育。
一般来说,若果实过多,则应及时疏掉部分果实,使留下来的果实更加饱满。
三、科学施肥技术施肥是果树生长的重要条件,对于苹果矮砧集约栽培也是不可或缺的技术。
合理的施肥可以使果树生长旺盛,果实品质好,产量高。
具体如下。
1、合理的肥料配比。
首先需要选取适宜的肥料,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以便满足果树生长的需要。
一般来说,适宜的配比为10-15 kg/亩的硅酸钙+10-15 kg/亩的有机肥料+25-30 kg/亩的氮、磷、钾肥料。
矮砧苹果的发展及栽培技术王秋萍【摘要】目前,国外苹果生产先进国家已大力推广矮砧密植栽培技术,而我国对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大力发展矮砧苹果,必须了解矮砧苹果具有“四省一优一高一早”的特点,也必须认识到其发展中存在苗木繁育时间长、建园投资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等制约因素.搞好矮砧苹果栽培,栽植要突出“四优选”,即优选苗木品种、优选大苗建园、优选宽行窄株定植、优选阳光树形;管理要实现“四个化”,即果园立架化、肥水一体化、病虫防治无害化、栽培机械化;常规措施要做到“四到位”,即辅助授粉到位、疏花疏果到位、果实套袋到位和摘叶转果到位.【期刊名称】《烟台果树》【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3页(P8-10)【关键词】苹果;矮砧;栽培技术【作者】王秋萍【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委员会,临汾 041000【正文语种】中文苹果矮密栽培具有土地利用率高、见效快、管理成本低、丰产、稳产、优质等优点,成为苹果产业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农业产业调整力度,积极引进苹果矮密栽培模式,为加快矮砧苹果大面积发展探索了道路。
根据各地的发展情况,简述矮砧苹果的发展及其栽培技术。
1.1 国外发展情况世界苹果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乔化稀植阶段,一般667 m2栽植10株左右,树冠大,结果晚,产量低,管理不方便;第二个阶段为乔化密植阶段,虽然产量有所增加,但管理费时费工,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第三个阶段为矮化密植(矮砧栽培)阶段,以致矮的砧木(如M9、M26)嫁接良种后实行密植栽培。
矮砧密植栽培苹果具有结果早、品质优、方便管理、更新换代快等优点,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苹果栽植技术,也是现代果树发展的主要方向。
因此,近20多年来,国外苹果生产先进国家,大力推广矮砧密植栽培技术。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90%的苹果园实行了矮化密植栽培。
1.2 国内发展情况目前,我国90%苹果园仍实行乔化稀植或者乔化密植栽培。
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花果管理综合配套技术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花果管理综合配套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这一技术在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也为果农提供了更可靠、更灵活的管理方法。
本文将就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技术进行介绍,包括技术原理、应用优势、实施步骤和关键管理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一、技术原理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技术是指利用现代栽培技术手段,通过选种、育种、繁殖、栽培、管理等一系列措施,通过节约用地、提高产量、优化品质、降低成本等手段,实现苹果树的高效栽培和管理。
矮砧是指通过砧木选择、整形修剪、密植栽培等方法,使苹果树生长速度缩短,树体矮小,树冠浓密,从而达到提高产量、提高品质、降低成本的目的。
技术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砧木选择: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矮砧种类,如矮砧苹果林红、矮砧约克、矮砧美国光冠等,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病虫害等特点;2. 树木整形:采用修剪、短截、整形等手段,控制苹果树的冠幅、树高,使其达到理想的树形结构,方便管理和采摘;3. 密植栽培:通过合理的栽植密度,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株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二、应用优势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优势:1. 提高产量:通过密植、整形修剪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的果树数量和产量,实现了高产栽培的目标;2. 优化品质:通过精细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等手段,提高了果实的品质和口感,增加了商品价值;3. 降低成本:矮砧树生长周期短,进入结果期快,减少了栽培时间和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4. 节约用地:密植栽培使得土地利用率提高,节约了耕地资源,符合现代高效农业的要求。
三、实施步骤四、关键管理要点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技术的关键管理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种植密度控制:根据不同的苹果品种和栽培条件,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保证树木生长良好,不影响通风透光和管理作业;2. 修剪整形:根据树冠生长情况,进行适时的修剪整形,保持树形美观和通风透光;3. 水肥管理:根据果园土壤肥力和果树营养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矿物肥,以保证果树长势和果实品质;4. 病虫害防治: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证果树的健康生长;5. 采摘管理:根据果实成熟期,开展合理的采摘工作,保证果实品质和产量。
·168·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5期摘要:苹果矮化栽培技术的应用,对其种植、产量等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苹果栽培发展的必经之路。
但是根据现阶段技术应用状况分析,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提升。
对此,根据实践研究,就苹果矮化栽培状况及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苹果;矮化栽培状况;技术方法;研究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苹果矮化栽培技术得到推广与应用;并且经过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苹果矮化栽培技术具有易管理、结果快、质量高、成本低等特点,对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1 苹果矮化栽培状况分析苹果矮化栽培技术在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一种先进栽培技术,对苹果产量、种植等具有重要意义。
现如今,苹果矮化栽培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效果显著。
由于我国苹果矮化技术不够成熟,在其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继而造成栽培效果不理想。
这对苹果矮化技术进步产生阻碍,降低了经济效益。
2 苹果矮化栽培技术问题与原因2.1 苹果矮化栽培技术问题第一,中间砧长度不同、种植根茎深浅不一,直接造成树冠过大或过小、果园缺少整体性。
第二,树形不够整齐、管理水平低。
选择种植矮化树和乔化相等的树形,并且缺少规范化;例如:中心干不突出、树冠呈现乱头状,树枝过粗过大,甚至出现分枝,树冠未在区域中心位置。
矮化栽培与乔化栽培形式相近,在种植后幼树苗不立杆扶干,未有专业人员管理造成偏冠问题。
第三,没有专业人员进行定期修剪。
在种植后,自饱满芽处定干,没有及时修剪竞争树梢。
第四,果园缺少有效管理,幼苗成长过程中未及时施肥,导致树苗质量差。
2.2 苹果矮化栽培技术原因第一,树苗标准低、质量差。
相对于发达国家苹果矮化栽培技术,我国栽培技术突出表现在产量少、成熟缓慢中。
究其原因,树苗标准低。
第二,果园设计不科学。
由于早期栽培因子设计过程盲目,例如:砧穗在未进行详细了解下展开栽植密度、群体空间等参数设计。
第三,矮化砧应用缺少科学性。
经济植物的矮化密植栽培展开全文经济植物的矮化密植栽培矮化密植:通常是指利用生物、栽培学等手段,使树体矮小、树冠紧凑、便于密植的一种栽培方法。
果树矮小密植栽培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果树生产发展的重要趋势。
我国矮小密植栽培主要包括利用矮化砧、中间(矮化中间砧和普通中间砧)和乔化砧人工抑制生长等多种方法,不仅早结果、早丰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延长了经济结果寿命的优点这些对果树栽培具有特殊的意义。
第一节矮化密植栽培的意义及其途径一、矮化密植栽培的意义(一)、树体矮小,适于密植在不采用人工致矮措施的情况下,比普通砧木的树体小50%-70%。
这样矮化砧木可以经济的利用土地,据研究矮化砧木比较乔化砧相对节约了40%的土地,并且可以达到密植的目的,它控制了树体的生长,使树体生长缓慢而矮小。
并且使得树体的行间距加大,适宜机械化作业,便于管理,利于品种更新。
(二)是结果早,投产快,产量高。
使用矮化砧木可促进果树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提早开花和结果,使早期经济效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提早果实成熟期,增加果实品质,延长盛果期。
用矮化砧嫁接的富士苹果,3年生结果株率可达到50%以上,进入全面结果时,单位面积产量一般比乔砧树增产30~50%。
早期的产量也就会成正比例提高。
(三)、果实品质好。
矮化果树,在同样栽培管理条件下,因树冠小,光照充足,比乔化砧着色好,糖分高。
密植果园,因采用采光良好的树形结构,如开心形树冠。
因而,使果树叶片的光合功能增强,树体营养物质的积累增多;同时,因树体矮化,果子与根系的距离也大大缩短。
从而非常有利于果实品质的提高。
(四)是管理方便,降低生产成本。
矮化砧木嫁接树冠高2~3米,容易修剪,便于管理。
在西欧和美国,由于苹果建园基本应用了矮化砧木及机械化的应用,苹果园每年用工多为 400 ~ 550 小时/ 公顷,在巴西为 750 小时/ 公顷,波兰则少于400 小时/ 公顷,在中国,由于苹果园基本上为乔化砧木,为了促进结果和控制树冠,多采用刻芽、摘心、环剥等技术,果园每年工作量极大,一般果园用工时间高达 3200 小时/ 公顷。
矮化苹果树栽培技术与绿色防控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矮化苹果树栽培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与传统的苹果树栽培方式相比,矮化苹果树具有生长势强、丰产性高、抗逆性强等优点,因此备受农民和果农青睐。
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绿色防控的方式,力求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绿色、环保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就矮化苹果树栽培技术与绿色防控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果农更好地开展苹果树种植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矮化苹果树栽培技术1. 选用矮化砧木矮化苹果树的栽培技术首先需要选用适合矮化栽培的砧木。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矮化砧木主要有抗旱砧木、矮化砧木和耐瘠砧木等。
在选择砧木时,要结合自己的果园条件和栽培目标来进行选择,一般建议选择果树生长势弱的品种,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矮化栽培的效果。
2. 嫁接技术选用好的砧木之后,就需要进行嫁接工作。
嫁接是指将所需的果树品种嫁接在选用的砧木上,使之生长为一颗新的果树。
在嫁接时,需要注意嫁接的时间、方法和工具的选择,确保嫁接成功率。
3. 栽培管理矮化苹果树的栽培管理与传统的树木栽培有很大不同。
由于矮化树木的生长速度较快,因此在施肥、浇水、修剪等方面需更加细致和及时。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也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以保证果树的生长和产量。
二、绿色防控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方式。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天敌、寄生虫、杀虫菌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目前市场上已有很多生物防治产品,果农可以根据自己的果园状况选择适合的产品进行使用。
2. 植物保护剂植物保护剂是在病虫害防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防治工具,其种类繁多,作用目标极为广泛。
在果树栽培中,植物保护剂可以用于预防和控制果树的病害、虫害,以保证果树的健康生长和生产。
3. 生态调控生态调控是指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调整果园生态环境,控制病虫害发生和传播的一种综合防治措施。
生态调控可以通过增加栽培间隙、增加果树品种多样性、调整果树生态环境等方式,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我国首次培育出苹果无融合矮化砧木新品
系
我国科研人员经过十多年攻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苹果无融合矮化砧木新品系。
由青岛市农科院和山东农业大学共同完成的“苹果无融合生殖砧木新品系育种”课题,7月14日通过了专家鉴定。
苹果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产量约占全国果品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据有关专家介绍,苹果栽培的发展趋势是矮化密植,这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缩短结果年限,而且可以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
目前,部分发达国家矮化苹果面积已占苹果栽培总面积的90%以上。
我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进行矮化砧木的引进和利用研究,但目前国内矮化苹果栽培面积尚不到1%,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苹果产地多处于干旱、少雨、土壤瘠薄地区,国外引进的矮化砧木不适应我国苹果主产区的生产条件,特别是干旱、瘠薄的土壤条件。
青岛市农科院和山东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在苹果无融合生殖矮化砧木选育及矮化分子机理领域进行了十余年的系统研究,他们利用杂交育种育成了“青砧一号”,利用种子辐射诱变育成了“青砧二号”和“青砧三号”苹果砧木新品系。
这些品系无融合生殖率高、种子饱满、发芽率和出苗率高、苗木健壮、整齐度高。
其中“青砧二号”与“嘎拉”、“烟富3”、“烟富6”、“乔纳金”等当前广泛推广种植的苹
果品种嫁接的亲和性好,并表现出明显的矮化性状。
阿克苏市矮化苹果树栽培概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矮化栽培是世界苹果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具有见效快、效益高、宜管理等特点。
矮化砧木除我国以中间砧为主外,国外均以自根砧为主。
阿克苏地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是新疆乃至全国苹果主产区,目前以乔砧栽培模式为主,而矮化栽培由于推广应用步伐缓慢而正处于起步阶段,究其原因除与本地区自然条件相关外,还与栽培管理措施有关,若不加以解决,将会影响整个地区苹果栽培经济效益。
本文对阿克苏地区苹果矮化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期为各地推广发展苹果矮化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阿克苏;矮化栽培;苹果;问题;对策前言:苹果矮化栽培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我国应用较少且推广较为缓慢,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乃至新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阿克苏地区有16个团场进行苹果种植[m,栽培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矮砧苹果栽培面积0.04万亩,约占整个地区苹果总面积的3.3%。
矮化苹果栽培株行距为4m*(1-2)m,基砧以新疆野苹果和海棠为主,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和固地性,以矮化砧M系和SH系等作为中间砧,自根砧极少。
在阿克苏地区M系矮化苹果引种表现较差,出现大批量的死亡,抗寒抗旱性较弱;SH系矮化苹果的表现较好,抗寒抗旱性较强[1]。
一、阿克苏市矮化苹果树栽培存在的问题阿克苏地区苹果矮化栽培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起步较晚,栽培管理中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推广应用步伐缓慢。
(一)建园不合理建园规划时,在对阿克苏地区苹果矮化栽培模式中基砧、中间砧及砧穗组合研究相对薄弱的情况下,盲目的对果园栽植的行向、深度、密度和方式等进行设计和引种。
建园时,由于选用低标准的小苗以及栽植时中间砧段入土深度不一,造成园内果树大小不一,树势和树冠发育不整齐,产量不高且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也对后期果园的生产管理造成许多困难[2]。
(二)未能适地适树的选择基砧、矮化中间砧及砧穗组合新疆野苹果和海棠后代容易出现性状分离,使其实生苗出现多种多样的表现型,以它们为基砧的嫁接砧木或品种会影响其生长结果特性。
国内外苹果矮化砧木选育与使用概况
林淑芳
【期刊名称】《吉林农业科学》
【年(卷),期】1997(000)001
【摘要】利用矮化砧木,是苹果矮化栽培的重要手段,也是世界栽培果树的发展趋势。
英国东茂林试验站,从1924年开始研究,以后德国,瑞典,加拿大,前苏联,波兰,捷克,罗马尼亚,芬兰,美国及日本都先后提出砧木选育研究计划。
【总页数】1页(P27)
【作者】林淑芳
【作者单位】吉林省农科院果树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1.103.5
【相关文献】
1.国内外选育的梨矮化砧木简介及其应用现状 [J], 欧春青;姜淑苓;王斐;马力;李连文;汤常永
2.我国苹果矮化砧木选育概况及今后育种方向 [J], 杨进
3.苹果无融合生殖矮化砧木'辽砧106'的选育 [J], 杨锋;刘志;何明莉;王冬梅;闫忠业;吕天星;伊凯
4.苹果无融合生殖半矮化砧木‘辽砧106’的选育 [J], 杨锋;刘志;伊凯;何明莉;王冬梅;闫忠业;吕天星;姜孝军
5.苹果早果矮化砧木新品种‘Y-2’的选育 [J], 杨廷桢;王骞;弓桂花;高敬东;蔡华成;李春燕;杜学梅;武彦霞;高忠东;王淑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界苹果矮化砧木应用现状矮化栽培是通过利用矮化砧木、短枝型品种、栽培技术、生长调节剂等途径来达到目的,而利用矮化砧术是达到控制树体大小最有效、最简单、最省工、最经济的根本措施。
苹果育苗主要靠嫁接繁殖,树冠大小受砧木影响极大.利用矮化砧木有利于苹果树提早结果,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减少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等。
1苹果矮化砧的主要优缺点及利用途径1.1 苹果接化砧木的主要优点一是树体矮小,适于密植。
在不采用人工致矮措施的情况下,比普通砧木树体小50%-70%。
这样苹果矮化砧木可以经济地利用土地,据研究矮化砧木比较乔化砧相对节约了40%的土地,并且可以达到密植的目的,它控制了树体的生长,使树体生长缓慢而矮小。
并且使得树体的行间距加大,适宜机械化作业,便于管理,利于品种更新。
二是结果早,投产快,产量高。
使用矮化砧木可促进果树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提早开花和结果,使早期经济效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提旱果实成熟期,增加果实品质,延长盛果期。
用矮化砧嫁接的富士苹果,3年生结果株率可在50%以上,进入全面结果时,单位面积产最一般比乔砧树增产30%-50%。
三是果实品质好。
果树生产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果实品质,果实品质是影响果树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苹果的产量已经基本上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在此基础上,人们对果实品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从而使得提高苹果品质已经成为当前苹果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影响果实品质的因素很多,但随着集约化果树生产的进行,发现矮化砧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实品质。
矮化砧嫁接苹果树,在同样栽培管理条件下,因树冠小,光照充足,比乔化砧着色好,糖分高。
四是管理方便,降低生产成本。
矮化砧木嫁接树冠高2-3米,容易修剪,便于管理。
在西欧和美国,由于苹果建园基本应用了矮化砧木,加之机械化的应用,苹果园每年用工多为400-550小时/公顷,公顷,在巴西为750小时/公顷,波兰则少于400小时/公顷,在中国,由于苹果园基本上为乔化砧术,为了促进结果和控制树冠,多采用刻芽、摘心、环剥等技术,果园每年工作量极大,一般果园用工时间高达3200小时/公顷。
1.2 苹果矮化砧木的主要缺点一是矮化砧木的矮化性越强,树势越弱,寿命越短。
尤其在土壤瘠薄和干旱地区表现更为明显。
二是由于矮化砧木根系浅,抗倒伏能力差,中央干不好培养,且对风等自然灾害抵抗力弱,需要设立支柱。
三是矮化砧木育苗繁殖比乔化砧较困难,繁殖中问砧苗术,需要2次嫁接,繁殖自根砧苗木,生根比较困难。
四是矮化密植栽培建园成本较高,一般矮化苹果苗价较高,栽植密度大,在许多国家,还需要设立支柱,防止倒伏。
然而,矮化砧木这些缺点大都是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和运用科技成果加以克服的。
如矮砧根系浅,固地性和适应性差的问题,可采取矮化中间砧嫁接和选育适应性强的矮砧等办法来解决。
因此,在发展矮密苹果栽培时,因地制宜的选择矮砧型号非常重要。
1.3 利用途径一是作中间砧,利用当地砧木作基砧,其上嫁接一段15-30厘米的矮化砧,再在矮化段上嫁接品种,优点是固定性强,适应性广。
不足之处是降低了矮化效果,树冠增大,不同树体和果实的生长一致性变差。
我国矮化苹果基本上不设支柱,目前推广的砧木基本上是中间砧。
二是作自根砧,通过矮化砧木直接压条或扦插,让矮化砧生根,在其上直接嫁接品种。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日本、波兰有许多中间砧矮化苹果,现在基本上都推广自根砧,多设立支柱。
三是双矮栽培,这在我国应用较多,为了是矮化砧作用更明显,树冠更小。
一般在作中间砧的基础上,再嫁接短枝型品种,如双矮短枝富士、双矮短枝华冠等,其矮化效果,好于自根砧。
2国外矮化砧的应用情况2.1 国外矮化砧的应用现状有关苹果矮化栽培1472年法国人Champier在叙述法国诺曼底的苹果时提到过乐园苹果。
至于道生苹果1519年始见于文献。
当时欧洲各国对乐园苹果和道生苹果的名称应用很混乱,直到1872年英国园艺学会首先提出对其进行分类研究。
1912年英国东茂林试验站的Hatton将其定名为营养系砧木,以后选出了EM系砧木,1972年英国东茂林试验站站长Perilm提议将EM改为M,同时推动了世界苹果矮化砧木应用进程。
2.1.1英国东茂林实验站从1929年开始利用M系和各种砧木杂交,从中选育出一些矮化极好的优良砧木。
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3426,属于极矮化砧,嫁接树十年生的高度不足60厘米。
英国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营养系砧木为MMl06、M9、M26、M27和MMlll,其他如M2、M4、M25等也有应用.2.1.2法国对苹果营养系砧木的应用较广泛,全国已有85%以上的苹果树为M系的矮化砧和半矮化砧。
在20世纪80年代M9约占30%、M2约占40%、M5约占15%,其他还有M4、M26、MMl06等。
目前,法国苹果苗选用M9矮化砧木,栽植密度较高(2500-3500株/公顷)。
建园时选用质量好,粗壮苗木。
整形方式是中轴形、疏层形、细长纺锤形等整形方式的技术结合,可称之为“高纺锤形”。
先进的果园管理技术实现了苹果的高产、优质。
栽后第2年平均产量10吨/公顷;第3年可达到25-30吨/公顷;4年以后将增至40-50吨/公顷。
2.1.3意大利20世纪80年代苹果主产区已有20%以上利用M4、M2、MMl06等半矮化砧,约5%用M9矮化砧,M26半矮化砧也在试用中。
进入20世纪90年代,苹果树以3300-4000株/公顷的高密度栽植,且都使用矮化M9砧木无性繁殖的苗木。
通常选择两年生的优质、强壮、分枝能力强的大苗直接栽植。
一个果园的生产寿命约为15年。
采用先进技术的果园。
每公顷可获得高达50吨的优质果产量。
地理条件优越、实践经验丰富的果农产量普遍可超过60吨/公顷。
2.1.4荷兰是欧洲应用矮化砧较普遍的国家之一。
由于利用矮化砧使苹果生产一跃成为主要出口国之一。
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约有70%以上的苹果树是用M系砧木嫁接的,主要推广M9、M1、M2、M4、M7等砧木。
2.1.5德国对M系砧木区域化试验结果认为M1、M2、M4、M9、Mll较好,M4、M9、M5、M7砧上的果实色泽好。
现在,果园采用单行高密度栽植(2800-3500株/公顷),通常建园选用M9作砧木嫁接繁殖的优质、分枝能力强、苗龄为两年生的大苗栽植。
利用垂直的多铁丝篱架(木桩)对果树进行支撑。
平均商业产量为35-40吨/公顷。
2.1.6波兰利用M9和普通安托诺夫卡杂交选育出P系抗寒砧木。
波兰的大部分果园都使用矮化程度没有M9高的矮化或乔化砧木,密度约为1000-1250株/公顷。
几个较现代化的果园最近已经开始进口西欧的以M9矮化砧木嫁接的有分枝的苗木,栽植密度提高到1800-2500株/公顷。
如今的高密度果园生产量可达到30-40吨/公顷。
目前推广砧木主要有M9、T337、B9等,其中M9占80%以上。
2.1.7美国在1960年之前,苹果栽植密度是100株/公顷,1960―1980年为600株/公顷,1980年之后为1500株以上/公顷。
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苹果生产区利用的矮化砧栽培苹果在西部地区约占70%,东部地区约占30%。
现在美国新建苹果园基本上都采用自根矮化苹果砧,其中M9占30%、B9占20%、M26占20%、M7占10%、MMl06占9%、MMlll占5%、G16占2%、G30占l%。
2.1.8 日本苹果矮化栽培发展较快,在上世纪80年代初,生产上所用的砧木型号为M26约占68.3%,MMl06约占19.5%,M9约占6.7%,M7约占2.5%,MMlll约占1-3%,其他的约占1.7%。
苹果主产县的青森县,1985、1990、1996年矮化苹果面积分别占全县苹果总面积8.8%、10.4%、12.5%。
现在日本主要推广自己选育的JM系砧木,5年生以下的幼园,基本都栽培矮化砧苹果树。
2.1.9韩国苹果主要采用细长纺锤形,M9或M26自根砧矮化密植,株行距大多为1.5米×4米,每公顷1665株,其行间树盘2米,生草2米。
在韩国,果树苗木统一由韩国果树苗木协会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繁殖,从而保证了苗木的纯度和质量。
建园时重视在树下埋设渗水通气管道,从苗木定植开始就设立支柱和支架,成龄果树则用铁丝网状系统调整和固定结果枝组。
2.1.10巴西10年前巴西普遍利用的是半乔化砧,栽植密度只有600-1200株脍顷。
现在果农利用M9砧木进行高密栽植体系,栽植M9/Marubakaido的中间砧苗(树势与M26相当)已很普遍,栽植密度为2000-2500株/公顷。
如今,差不多一半的果树都采用M9砧木嫁接苗,有些密度可高达3000株/公顷。
2.1.11俄罗斯主要应用抗寒性强的砧木,如半矮化砧、抗寒性强,结果旱,极丰产的B9,还有B118半矮化砧、B54-146极矮化砧和NO.134矮化砧。
在南部温暖地区,主要用M系砧木,在气候较严峻地区主要用B9、B118。
2.1.12加拿大目前加拿大苹果生产上应用的营养系砧未除自己选育出的抗寒矮化砧木外,在加拿大南部较暖和地区有用M26、M7、M9等型号。
2.2 圆外矮化砧应用成功的原因分析2.2.1栽植大苗国外建立矮化果园,普遍选用2-3年生大苗,且有10个以上分枝,苗高1.5米以上,苗木直径1.5厘米以上。
2.2.2重视栽前的准备工作在栽树之前。
先把地整平、规划株行距,一般株行距为1-2x3-4米,株行距比例为1:2-3,然后在行间种草一年后,再栽树。
2.2.3用篱架扶直中千由于矮化苹果树固地性差,中干易偏斜。
国外多采用篱架栽培.不但能扶直中干,而且便于机械化管理。
2.2.4多数有灌溉条件国外矮化苹果园,大多数采用滴灌或喷灌措施,苹果树在生长期不受干旱威胁。
2.2.5行间不间作其它作物国外矮化苹果园一般行间较宽,便于机械化作业,行间一般不间作其它作物,仅仅进行种革。
3国内矮化砧木应用情况3.1 国内矮化砧木应用现状我国在20世纪40年代,西北农学院曾引进过矮化砧木,但材料未保存下来。
1951年原华北农科所又从丹麦引进了M 系矮化砧,紧接着北京植物园从波兰也引进了矮化砧木。
以后又引进了英国的MM系、波兰的P系、原苏联的B系、美国的CG系、加拿大的O系和瑞典的A系等。
利用引进材料进行杂交,各地相继选出了许多矮化砧木,开展了矮化砧木应用与推广。
1973年5月,郑州果树所根据中国农科院下达的任务,组织全国19省市38个有关单位成立矮化苹果协作网,在渤海湾、黄河故道、秦岭北麓、黄土高原中、南部及鄂西北等苹果产区,重点对国外广泛采用的M系、MM系苹果矮化砧进行繁殖和利用进行了研究。
全国共引进国外矮化砧11个系统42个型号无性系砧木,建立了10个种质资源圃。
到1987年,全国已发展矮砧苹果园15.25万667平方米,占全国苹果面积2160万667平方米的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