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冲刷条件下的储层物性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82.40 KB
- 文档页数:3
第13卷第3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6月
长期冲刷条件下的储层物性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王昕立 姚远 刘峰 田海川
(1.西南石油大学,成都610500;2.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成都610016)
摘要:注水开发是我国大多数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措施。注水冲刷对储层的物性参数有较大的影响。从室内实 验出发.通过长时间的注水驱替和白油驱替,从对驱替前后所测岩心的渗透率、孑L隙度和质量分析可知,对于砂岩岩 心,在注水或注白油驱替后,渗透率降低、孑L隙度和质量变化不大。 关键词:储层物性;渗透率;孔隙度;质量;注水冲刷;白油驱替 中图分类号:TE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80(201 1)03—0008—02
在我国,注水开发是提高油田产量的主要方法。
由于陆相储层砂体零散,连通差,油田的边水供给受
到限制,绝大多数油田用注水的办法补充能量,保持
压力。我国陆上注水开发油田的产量占总产量的
87.5%t 1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不仅驱替油层
中的油气,而且对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和储层孔隙结
构等有较大的影响,使之与注水开发前有较大的差
异_2]。因此,研究注水开发前后储层物性参数的变化
具有重要意义。吴素英[31分析了长期注水冲刷使砂
岩储层中的地层微粒被冲出,孔喉网络的连通性变
好,渗透率升高,由于注水开发的影响,喉道的分选
程度降低。黄思静 研究了注水开发对砂岩储层孔
隙结构的影响。注水后,砂岩储层的退出效率降低,
最小可流动孔喉直径增大。流动主孑L喉控制的孔隙
体积增加,从而导致渗透率提高。本文从室内实验
出发,研究了在不同驱替速度下岩心的渗透率、孔隙
度和质量的变化。
1 实验准备
1.1 实验流体
注入水性质:总矿化度为6 202 mg/L,K ̄+Na 的
矿化度为2 142 mg/L,Ca 的矿化度为10 mg/L。白
油:在20℃时,密度为0.864g/cm。。
实验要求:不进行抽空饱和,以免提前产生水
敏嘲。孔隙体积由气测孔隙度计算而得。 1.2实验步骤
(1)选取一组平行岩样的三块岩心,0—8、0—9和
0—10,将岩心截成相同长度的两段,烘干。参见标准
SY/T 5336。将截成两段后的岩心分别命名为O一81,
O一91,O一101和0—82,O一92,O一102。
(2)安装好实验流程和流体。
(3)以5、10、15 mL/min的流量注入矿物水和白
油,每隔100PV记录压力、流量、总注入量和液体渗
透率。
(4)共注入1 000倍孔隙体积的水和白油,结束
实验。
(5)交回样品,进行后续实验。
2岩心冲刷实验
对切割后的三组岩心,分别以5、10、15 mL/min
的流速注水和白油驱替。由于岩心被截成相同长
度的两段,同一块岩心被截成的两段用相同的速
度驱替。
2.1渗透率变化
对岩心0—81,0—91,0—101,分另U以5、10、15
mL/min的流速进行注水驱替,得到的岩心渗透率数
据如图1所示。
由于所用岩心为砂岩,存在一定的水敏效应,可
能导致渗透率降低。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防止岩心发生水敏,改用工业用白油驱替。对岩心
0-82,0-92,O一102,分别以5、10、15 mL/min的流速
收稿日期:2010一l1一l2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新技术”(2008ZX0501020031 作者简介:王昕立(1985一),男, ̄t JII广元人,西南石油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气田开发。
・8・
王昕立,姚远,刘峰,田海川:长期冲刷条件下的储层物性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进行冲刷实验,得到的岩心渗透率数据如图2所示。
图1 岩心在不同的注水驱替速度下的渗透率变化
图2岩心在不同的臼油驱替速度下的渗透军变化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到,在矿物水的驱替下,渗透
率的变化不规则,但总体是降低的;在白油的驱替
下,渗透率则一直在降低。
2_2孔隙度的变化
把驱替后的6块岩心烘干。烘干标准同前。接着
进行孔隙度测量,并与驱替前的孑L隙度进行对比。实
验数据见表1和表2。
表1 岩心在不同的注水驱替速度下的孔隙度变化
表2岩心在不同的白油驱替速度下的孑L隙度变化
从表1和表2中数据可知.驱替前后,岩心孑L隙度 有增大的,也有减小的,但总体变化不大。
2.3质量的变化
把驱替后的6块岩心烘干,烘干标准同前。接着
进行质量测量,并与驱替前的质量进行对比,实验数
据见表3和表4。
表3岩心在不同的注水驱替速度下的质量变化
表4岩心在不同的白油驱替速度下的质量变化
从表3和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到.驱替前后.岩心
质量有增大的,也有减小的。但总体变化不大。
3 结 语
(1)在不同的注水驱替速度下。渗透率变化不规
律,但渗透率整体降低;在不同的白油驱替速度下,
渗透率一直在降低。说明注水驱替过程中,渗透率是
降低的。同时岩心也存在一定的水敏反应。
(2)驱替前后岩心的孔隙度和质量变化不大,说
明驱替过程中没有颗粒及其充填物被冲走.注入的
流体冲刷只是改变了岩心颗粒的排列方式。
参考文献
[1】韩大匡.深度开发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问题的探讨[J]l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22(5):47—54. [2】陈亮,吴胜和.胡状集油田胡十二块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 动态变化研究[J】_石油实验地质,1999,21(2):141—144. 【3】吴素英.长期注水冲刷储层参数变化规律及对开发效果的 影响[J】_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4):35—37. [4]黄思静.注水开发对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J].中国海
上油气(地质),2000,l4(2):122・127. f51侯志江.濮城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及对注水开发的影响研 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02.
(下转第20页)
・9・
李晓静,王振宇,张云峰,孙崇浩:塔中隆起上奥陶统埋藏溶蚀特征及发育模式研究
为良二段最高,其次为良 段,再次为良一段;离塔
中I号断层越近,岩溶作用越趋向于发育灰岩地层上
部:在横向上表现为从南向北呈增大趋势,充填率则
相反,越靠近塔中I号断层,溶蚀作用越强,原始及有
效缝洞越发育。
(3)晚古生代至巾生代埋藏溶蚀作用在靠近塔
巾I号断层的礁滩发育区表现强烈,表现为沿孔洞
层的扩大溶蚀。孔洞的充填物含量低。新生代埋藏
期的溶蚀作用主要发育于靠近塔中I号断层的陆栅
边缘外带,多表现为晚期末充填的溶缝和沿裂缝分
布的串珠状溶孔,内带发育较弱。
参考文献 【1】叶德胜.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一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深部溶 蚀作用fJ】.沉积学报,1994,12(1):66—71. [2]贾承造.中国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M].北京:石 油工业出版社.1997:l83—204. [3】蔡春芳,梅博文,马亭,等.塔里木盆地流体一岩石相互作用 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89—98. [4]钱一雄,陈跃,陈强路,等.塔中西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埋
藏溶蚀作用[J]l石油学报,2006,27(3):23—43. [5】吕修祥,杨宁,解启来,等.塔中地区深部流体对碳酸盐岩储 层的改造作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3): 284.290. 『6】钟建华,Kurt Bucher.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成因
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9,16(4):2l一27. [7】钱一雄,邹远荣,陈强路,等.塔里木盆地塔中西部多期、多 成因岩溶作用地质一地球化学表征——以中古l井为例 [J1_沉积学报,2005,23(4):28—36.
Burial Diss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ed Models
of Tazhong Uplift with Upper Ordovician
LI Xiao-j‘ing WA NG Zhen-yu’ZHA NG Yun_厂eng SUN Chong-hao
f1.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 610500;2.Petrochina Tarim Oilfield Company,Korla 841000)
Abstract:The paper studies factors of carbonate burial dissolution with Upper Ordovician of Tazhong Uplift,such
as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generation history,identification sign,porosity type,origin of acidic fluid,
orientation and passageway of movement.It further analyzes the forming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models.
Fractures and pores in the period of bury are divided into selection and non—selection,including corrosion
enlargement structure fractures,corrosion enlargement pressure fractures,corrosion pores and corrosion
enlargement pores.The fracture close to Tazhong l develops better,the late Paleozoic—Mesozoic manifests the
expansion dissolution of pore layer,and Cenozoic manifests the beads—strings dissolution fractured holes.The
research of Karst period after burial dissolution and denudation seam hole developmental pattem gives certain
guidance for the exploitation in the area.
Key words:burial dissolution;development mechanism;carbonate;Ordovician;Tazhong Uplift
(上接第9页)
Changing Rules of Reservoir Physical Parameter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ng-term Flooding
WANG Xin—li。 YA0 Yuan LIU , TIAN Hai—chuan
(1.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 610500;2.Sinopec Southwest Oil—gas Company,Chengdu 610016)
Abstract:Water injection is the main method to enhance oil recovery in majority oilfields of China.Water
flooding has great impact on physical parameters of reservoir.Based on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through the
water flooding and white oil displacement with long time,it shall measure the core permeability,porosity and
quality before and after displacement.The analysis shows that under water flooding and white oil injection,the
permeability decrease,the porosity and quality of the sandstone cores have a little change.
Key words:reservoir property;permeability;porosity;quality;water flooding;white oil displacement
・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