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基本性质
- 格式:ppt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32
储层:凡是能够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地层的岩石构成的地层叫储层。
储层地质学:是一门从地质学角度对油气储层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评价及预测的综合性学科。
研究内容:储层层位、成因类型、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构造作用、物性、孔隙结构特征、含油性、储集岩性几何特征储集体分布规律、对有利储层分布区的预测。
有效孔隙度:指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定压差下(大于常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绝对渗透率:如果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存在,而且这种流体不与岩石起任何物理、化学反应,在这种条件下所测得的渗透率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剩余油饱和度:地层岩石孔隙中剩余油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残余油饱和度:地层岩石孔隙中残余油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低渗透储层的基本地质特征:孔隙度和渗透率低、毛细管压力高、束缚水饱和度高低渗透储层的成因:沉积作用、成岩作用论述碎屑岩储层对比的方法和步骤:1、依据2、对比单元划分3、划分的步骤1、依据:①岩性特征:指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地层变化、规律及特殊标志层等。
在地层的岩性、厚度横向变化不大的较小区域,依据单一岩性标准层法,特殊标志层进行对比;在地层横向变化较大情况下依据岩性组合②沉积旋回:地壳的升降运动不均衡,表现在升降的规模大小不同。
在总体上升或下降的背景上存在次一级规模的升降运动,地层剖面上,旋回表现出次一旋回对比分级控制③地球物理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性特征及所含流体性质,电测曲线可清楚反映岩性及岩性组合特征,有自己的特征对比标志可用于储层对比;测井曲线给出了全井的连续记录,且深度比较准确,常用的对比曲线:视电阻率曲线、自然电位曲线、感应测井曲线2、对比单元划分:储层层组划分与沉积旋回相对应,由大到小划分为四级:含油层系、油层、砂层组和单油层。
储层单元级次越小,储层特性取性越高,垂向连通性较好3、划分的步骤:沉积相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岩心沉积相标志研究、单井剖面相分析、连续剖面相对比和平面相分析四种方法岩心沉积相标志的研究方法是以岩石学研究为基础,可分为三类:岩性标志,古生物标志和地球化学标;单井剖面分析是根据所研究地层的露头和岩化剖面,以单井为对象,利用相模式与分析剖面的垂向层序进行对比分析,确是沉积相类型,最后绘出单井剖面相分析图;连井剖面相对比分析主要表示同一时期不同井之间沉积相的变化,平面相分析是综合应用剖面相分析结果进行区域岩相古地理研究的方法。
油藏储层物理性质与油藏含油性关系研究油藏是指地下含大量石油、天然气等沥青类物质的地质层,是人类能源资源的重要基地。
然而,要想获取油藏存储的能源,除了要进行地质勘探外,还需要对油藏的物理性质进行详细研究。
因为油藏储层物理性质如孔隙结构、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等对油藏含油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油藏储层物理性质与油藏含油性之间的关系。
储层物理性质概述油藏储层物理性质主要分为孔隙结构、岩石物理、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等方面。
孔隙结构是指油藏储层所具有的孔隙度、孔隙尺寸、孔隙类型等等,它与油藏的后续开发息息相关。
孔隙度是指石油储集层中孔隙体积的比例,是衡量储集层存油能力的重要参数,一般情况下孔隙度大、存储油气的能力越强。
孔隙尺寸有大有小,油藏中的微孔、中孔和宏孔分别对应气体、液体和半固态物质的分布,并且对储集层物性、多孔介质流动特征起着重要的作用。
岩石物理指的是油藏储层本身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泊松比、弹性模量、声波速度等,这些物理性质可以获取到储层细微的变化,更准确地刻画储层内部的结构特点与含油性质。
渗透率是指油藏储层中油和水流动的难易程度。
油藏地层的渗透率一般较低,但是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储层的渗透率,如油层厚度、岩屑占空分布状况、颗粒大小和形状分布等等。
含水饱和度是指油藏储层中水分子的含量,也是所谓“水油比”这个经济效益的高优先水平。
如果含水饱和度过高,会降低储层中的含油量,也就降低了油藏开发的经济性。
油藏物理性质与含油性质的关系油藏储层物理性质决定了油藏含油性能力,储层物理性质与含油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具体来说,在孔隙结构与渗透率方面,孔隙度、孔隙尺寸和渗透率对油藏的含油性质都有影响。
一般而言,孔隙度越大,蓄油能力也就越强。
与此相对,随着孔隙度的减小,岩相密度必然增大,流体的渗透能力必然受到限制,从而会降低含油性度。
此外,孔隙类型和孔隙壁面集总面积对储层与藏油性能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岩石物理方面,压实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声波速度等都与储层中含油性相关。
油层物理知识点总结一、油气储层的物理性质1.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是指岩石在外部作用下表现出来的物理特征,主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孔隙连通性等。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直接影响着岩石的储集能力和渗流性能。
孔隙度是指储层岩石中孔隙空间所占的比例,其大小直接影响着岩石的储集能力。
渗透率是指流体在岩石中运移的能力,它受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和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
孔隙结构是指储层岩石中孔隙的形态和大小分布特征,它直接影响着岩石对流体的储集和运移能力。
孔隙连通性是指储层岩石孔隙之间的互相连接程度,对于流体的渗流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2.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包括油气的密度、粘度、饱和度、渗透率等。
油气的密度是指油气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它直接影响着油气在地下的运移和驱替过程。
粘度是指液体的内摩擦力,它直接影响着油气在储层中的流动能力。
饱和度是指储层岩石中的孔隙空间中含有流体的比例,它直接影响着储层中的流体储集能力。
渗透率是指储层流体在岩石孔隙中渗流的能力,它受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和流体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3. 储层的物理模型储层的物理模型是指将储层岩石和流体的物理性质用数学模型来描述,以便进行评价和预测储层的性质和行为。
常见的储层物理模型包括孔隙模型、细观模型、孔隙介质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储层的物理性质,为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油层物理测井技术1. 测井装备和工具油层物理测井是研究储层的物理性质和流体性质的一种技术,主要通过在井孔中使用测井装备和工具来获取储层的物理数据。
常见的测井装备和工具包括γ射线测井仪、自感应测井仪、声波测井仪、电阻率测井仪等。
这些测井装备和工具可以在井孔中获取储层的物理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和解释来分析和评价储层的性质。
2. 测井曲线及解释测井曲线是指通过测井仪器在井孔中获取的物理数据所绘制出来的曲线,主要包括γ射线曲线、自感应曲线、声波曲线、电阻率曲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