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粤教版笔记

  • 格式:docx
  • 大小:141.36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常用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长颈漏斗、铁架台、酒精灯

2、量筒(一般能精确到0.1毫升)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液体药品的取用:瓶塞要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

4、滴管的使用:滴管要保持竖直在管口上方,不可把滴管伸入试管内;不可把滴管横放或倒持。

5、物质的加热①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预热,再集中加热。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约成450角倾斜,加热时,先使试管预热,在对准底部加热。

6、试管破裂的原因:①试管外壁有水珠②没有预热③试管触及灯芯

④加热后骤冷

7、仪器的洗涤: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8、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9、镁燃烧的现象: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10、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11、前20号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1、磷 +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2、注意事项:①装置气密性良好;②红磷要过量;③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3、实验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N2约占空气体积的4/5,N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4、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氧气有助燃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旺

7、空气污染物:CO、SO2、氮的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粉尘)

8、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0、分子特性:①分子之间有间隙;②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③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1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12、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C、P、S等)

13、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14、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1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7、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 X12

一个炭12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1)

19、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成为阳离子,表示为R n+(通常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成为阴离子,表示为R n-(通常是非金属元素)

20、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22、地壳中各元素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为:氧硅铝铁钙

23、元素符号意义:①表示某种元素②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③表示一种单质(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和非金属固体元素)

24、混合物(多种物质)

物质分类分类单质:一种元素

纯净物氧化物

(一种物质)化合物:多种元素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1、氧气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液氧、固氧是淡蓝色的。

2、铁丝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铁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4、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5、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

7、氧气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8、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9、实验室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MnO2水+ 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氯酸钾MnO2氯化钾+氧气

10、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一变多)

1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作催化作用

12、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两种。

13、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三种。

14、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得气体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15、制取氧气的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16、制取氧气的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会使收集的氧气不纯)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17、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集满

18、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19、燃烧条件:①物质本身是可燃物②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③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20、灭火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②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③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