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学习专用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二、课前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中的第四课,辛亥革命正是民族危机下资产阶级发动民主革命、奋起救国的表现,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上承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的民族危机掀起了旧民主革命的高潮,下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篇章。同时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经济文明、思想文明的进程中,也是起里程碑式的重大变革。学好本课为必修二、三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学情分析】

辛亥革命在高中是教学的重点,大多数的学生对此基本史实都有所了解,这有利于本课教学的展开;但是高中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还比较薄弱,不懂得如何分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的认知能力仍然有待提高。针对高中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创设情景,采用讨论法等,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理解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理解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府。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并进行正确的评价。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能力,逐渐养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通过直观的音频、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组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探究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2、通过了解孙中山等革命先辈为了振兴中华,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前仆后继投身革命的事迹,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性高度来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价。

【教学难点】三民主义的分析、辛亥革命的评价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着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从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合理的结论。本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六、课前准备:

教师:备课,制作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学案。

七、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设计为三章

第一章:印象·辛亥——预习展示:我所了解的辛亥革命

第二章:探寻·辛亥——追根溯源:探寻历史上的辛亥革命

第三章:感悟·辛亥——精神信仰:感受辛亥革命的得与失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一幅漫画:一个腐烂了有虫子的苹果。

通过提问学生:造成苹果腐烂的原因有哪些?再引入正题:如果把这个苹果比喻成19世纪末的清政府,它的寓意上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后中国各阶层的反抗情况,从而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把苹果比喻为当时的清政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直观更容易进入教学情境)

新课讲授:

第一章:印象•辛亥——预习展示:我所了解的辛亥革命

问题情境:假如有一个外国朋友,向你请教有关辛亥革命的问题,你会如何回答他呢?

1、什么是辛亥革命?(学生预习展示,教师总结)

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

广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2、广义上的辛亥革命主要包括哪些大事呢?(学生预习展示,教师总结)

3、你认为辛亥革命的高潮是什么?

学生展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

4、外国友人看到有人用以下几句诗或词来形容辛亥革命的结果,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你能帮他解释一下吗?

(1)敢叫日月换新天

(2)半江瑟瑟半江红

(3)无可奈何花落去

学生展示:敢叫日月换新天意思是指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存在2019多年的封建帝制。半江瑟瑟半江红说明辛亥革命不彻底。无可奈何花落去指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教师总结:通过这三句话让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个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假设的四个问题以及学生的自我展示,检查学生自主预习的效果。)第二章:探寻·辛亥——追根溯源:探寻历史上的辛亥革命

探寻一:革命原起

教师:任何一场革命的爆发都绝非偶然,它必然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那么辛亥革命是如何酝酿的?

合作探究一:参观辛亥革命展厅并结合学案材料及课本,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情境模拟辛亥革命博物馆,并由学生角色扮演导游带领全班同学参观。)

(多媒体出示)提示问题:

1、为什么一定要革命?(必要性)

2、革命具备哪些基础和条件?(可能性)

3、加速革命爆发的有利时机是什么?(偶然性)

(情境模拟)首先,由导游带领大家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的第一个展厅——近代条约展

厅,多媒体出示组图《近代条约墙》、《时局图》、《汉口租借模型》、《新政和预备立宪》等。

提示问题:1、为什么一定要革命?(必要性)

(学生参观后回答)必要性:民族危机和清王朝统治危机加深

(情境模拟)导游带领大家继续参观第二展厅——革命的酝酿,多媒体出示组图:《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孙中山赴檀香山》、《播撒火种:各地革命团体的建立》、《中国同盟会

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系列武装反清起义》、《四川的保路运动》等,并由导游分别进行

讲解。学生参观后结合教材和学案材料分组讨论并总结:

提示问题:2、辛亥革命的爆发具备哪些基础和条件?(可能性)

3、加速革命爆发的有利时机是什么?(偶然性)

学生小组展示:可能性:

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革命纲领指导

组织基础:民主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兴起

军事准备:一系列武装起义

偶然性:保路运动(有利时机)

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讲授三民主义,是学生加深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理解。

教师小结: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民族危机和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进行革命,

推翻帝制,已成为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革命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支持。与此同时,革命还具备了经济和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军事上的准备,再加上保路运动的有

利时机,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即将到来。

探寻二:走向共和